如何赚钱?我想说这两点
前几天,有读者朋友在公众号后台私信我,问起在读大学的时候,究竟应不应该去做*,赚取点零花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滋润些。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因为在上大学的时候,家庭实在是太贫寒了(关注我的老粉应该都知道),就连四年的学费 ,都是靠助学贷款才交上去的。?
为了缓解父母肩上的负担,只要有空,我都会外出学校去寻找各种*,实不相瞒,我干过很多很多*,比如说什么卖手机、做家教、去物流公司实习、在婚庆公司帮过忙......
没错,你认为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我的身上发生过。
很多人听到我的故事之后,都会羡慕我,眼睛似乎还泛着一闪一闪的亮光。但实际上,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家庭不那么贫寒的话,我是不会去做这些*的,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呢?
因为我大学毕业之后,看到了一本影响我终生的书籍:《黑客与画家》。
这本书是一位程序员写的,他在书中提到一份工作,如果你想长期做下去,并且希望在做的过程中,让自己不断成长,赚取更多的钱,它就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个是「可测量性」,第二个是「可放大性」。
可测量性是指你做的这份工作,必须是可以得到测量的,你做成了什么,别人可以一眼就看得出来;可放大性是指你做的这份工作,只要做得好,自己获得收益就可以增大,如果做得差的话,就会承担巨大的风险。
现在我们回过头,仔细去审视一下很多大学生所谓的*,你会发现,这些*都没有满足以上的两个条件。
举个?:
你找到了一份在学校里面派传单,扫楼的*,首先,这些传单,派多派少,最终的效果是怎么样,都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如果你经常做着这样的*,你很有可能会养成做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之的态度;
其次,派传单,派来派去,都只是你一个人在派而已,即使你有孙行者那般能耐,你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而且,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得到放大。
除了派传单之外,很多很多*都是这样子的,它们只是可以赚取些许生活费,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一点点而已,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成长。
毕业到现在,我发现身边成长比较快的人,一般分布在这三个领域:
自媒体、编程行业、金融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完全具备以上提到的两个条件。
再拿自媒体做个?:
你写的文章,究竟是写的好,还是写的烂,你有没有真本事,你有没有用心去做,别人一看就看得出来,「可测量性」一下子就满足了;
其次,如果你依托的是知乎、公众号、微博来进行创作的话,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作品有相关的受众,并且能不断坚持下去,你就可以聚拢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这就满足了「可放大性」这个条件。
同样的,你可以想想编程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如果你比较幸运,家庭宽裕,父母把你所有的后顾之忧都承担了的话,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去为了体验什么生活,积累什么鬼的生活经验,没事去做那些压根就吃力不讨好的*。
那有什么事情才是真正应该去做的呢?
首先,只要有时间的话,一定一定要好好读书。现在不好好读书,你指望将来到了职场之后,你会有时间、有精力给你去读书吗?
哈哈哈哈,门都没有,你想想看,有多少人为了生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掷在「通勤」之上?通勤的时间越长,你可以整段利用的时间,就越少。
所以,请你有空的时候,多读书,多读好书,相信我,准没有错的。
其次,多做一些可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事情。我刚才就已经提到过了,如果你*的话,可以多试试练习写作,编程,或者进行相关金融知识的运作。
只要你认真去做,不断去摸清这些领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要比其他人快很多。不信?你现在就可以仔细观察你身边优秀的人,我敢保证,他们做的事情,都能满足我提到的这两个条件。
最后,要学会换位思考。我发现,很多人都缺乏这种能力,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只会从自己出发,根本就不考虑受众有什么样的需求,常常脑袋一热,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能成。
所以,当你想要开发什么产品,不妨想想,如果你是顾客的话,你会购买吗?如果连自己看了都觉得不满意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得继续改改,继续改改。
改到你最终满意为止。
下面的两篇干货,不妨读一读:
偷偷学习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
这个TED演讲,多希望你早点看到,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