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6个冷知识,你知道了嫦娥今夜才会带你飞
▲钟二毛私人微信,长按*可以添加,看更多分享。特别提醒:已经有钟二毛任何一个私人微信的朋友,请不要重复添加。因为分享的内容是同步的、一样的。
文:钟二毛
今天八月十五。
小时候这一天,爷爷奶奶讲嫦娥的故事,我们听不进,心里只想着月饼月饼月饼;等长大了这一天,各种月饼任君选择,我们吃不进,特么心里只想着嫦娥嫦娥嫦娥。
今天钟二毛讲几个冷知识,关于八月十五。
1、普通人能过八月十五,文人骚客的功劳。
八月十五,一年月亮最大最圆之夜。最早的中秋节,只是古人一项祭祀活动而已。祭奠大自然之神秘。
后来,八月十五怎么成为老百姓人人狂欢的节日,不仅赏月,还赏灯、猜谜、泡妞呢?
跟文人骚客有关。具体看我几年前的一个分享:
2、八月十五杀鞑子。
八月十五杀鞑子,也作月圆杀鞑。
鞑子,还有一个说法:鞑虏。他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的称呼。
故事讲述的是元末时期,在中秋团圆之际,朱元璋帐下军师刘伯温通过月饼向广大农民与其他义军传递杀鞑子的信息,由于蒙古族对于类似于面饼的食物并不是喜欢,又不精通汉话,所以这一方法能规避很多麻烦,最后终于起义成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的农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有了吃月饼的习俗,据老辈人讲,与流传在阜阳一带《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有关。
从某个角度说,月饼承载了突破信息封锁的功能。月饼还是情报。
3、剥鬼皮。
这个习俗,要结合上一条“八月十五杀鞑子”一起看,因为讲的都是元朝之事。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传说元兵攻进潮州城之后,百姓受尽欺凌,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有蒸熟的芋头。芋头取“芋”字与潮州话的“胡”字谐音,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不得不佩服潮州人的文化和想象力。难怪全世界的潮商都那么厉害,李嘉诚、马化腾等等。
4、中秋放假,唐朝开始。
中秋真正成为一个百姓参与的节日,应该从唐朝开始。
我的证据是,在唐代,朝廷就规定,中秋放假三天。不是百姓节日,放什么假!
5、五仁月饼,不止“五仁”。
讲讲我最爱的五仁月饼。
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19855-2015《月饼》标准明确,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才可称为“五仁月饼”。
正宗的五仁月饼,里面除了核桃仁、杏仁“五仁”等,还有“两仁”:肉松和云腿,香而不腻。
专家说的:纯正的五仁月饼其实是越嚼越香的。
6、嫦娥的故乡在江西。
神话记载,嫦娥的故乡是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而嫦娥奔月也是在明月山的温汤温泉沐浴后才飞仙而去的,所以宜春市也被誉为月亮之都。这个你都不知道,你说嫦娥怎么可能带你飞?!
有一年(具体哪年我不记得了)央视的中秋晚会就是在明月山下举行的,这算认祖归宗了。
最
后
请
大
家
猜
个
灯
谜
说明:下面这个灯谜,不是我创的。它来自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风流才子。里面的典故说出来,也是好吓人的。
上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各位才子佳人,
想知道谜底吗?
我今晚八点会在文末评论置顶留言,公布答案和背后故事。也可能会提前在我的私人微信朋友圈里公布答案。我的私人微信*见文章顶部,可添加。已经有钟二毛任何一个私人微信的朋友,别重复添加,多谢。
各位
中秋要快乐
不管你是
一众老小阖家团聚
还是
漂泊在外独自一人
都要开心快乐哟:)
↓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钟二毛小店【二毛文房】推荐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