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其实精神病院里住得都是比你正常的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其实精神病院里住得都是比你正常的人

2018-09-24 22:17:33 作者:胡辛束 阅读:载入中…

其实精神病院里住得都是比你正常的人

  全世界只有不到4 % 的人关注了胡辛束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上周,我去采访了一位在精神病工作朋友

  三年没见,我以为他会发生什么巨大变化,但见面之后,我发现我多虑了。精神病院住院部医生的这个身份好像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改变

  几周前,《疯人院》这部网剧在微博上成了热门话题。很多人看过剧后,再度深化了对于“精神病院”的恐惧

  仿佛有只上帝之手,把一堆群魔乱舞的人,塞入了一个密不透风水泥盒子。你能够听到他们无尽的哀嚎,却永远无法拯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疯人院》剧中截图

  出于好奇心,我在微信上问了林医生(化名),是否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病院真的如同影视剧塑造的那样恐怖

  他说所有人的描述都有主观滤镜,到底啥样只有你自己看了才知道于是我们协商好时间,隔天的下午我就去了他所在的这家精神病院“参观”。

  a 

  见到林医生前,我在门诊部坐了半个小时。我看到来来往往有很多拿着化验单的人,他们情绪稳定,略带愁容地赶往下一个诊室,没有任何人大声喧哗。

  这里和其他医院表面无异,唯一的区别,就是那个站在楼道中间的保安他不停地左右张望右手握着橡胶棍,松一下紧一下地掂着,像是等待又惧怕什么事情发生。

  等候区的大屏幕上,不停滚动着一些知名医生的介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字眼高频出现。每一种病症的治愈率,都定义了医生职业生涯成就

  采访林医生

  半小时后,我见到了林医生。我们只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回到了微信上没聊完的话题。

  “你来这里感觉到什么不一样了吗?”

  “我感觉确实很压抑。”

  “你是因为先入为主印象带来的心理暗示,还是真的感受到的?”

  “这个,我自己也说不好。”

  我很坦诚表示,我无法分清这种压迫来源于哪里。但不得不承认,从我走入精神病院的大门,我就特别地敬畏,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敬畏些什么。

  随后我打开了之前就准备好的问题开始采访林医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书中将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描述成了可爱天才。他们在病痛之下,用另外一种视角爱着世界,爱着他人。

  但这些情节真的存在吗?

  林医生听到我问这个问题,苦笑了一下。他回答说,天才本身就是天才,不是因为生了病,就能变成天才的。但是有些病症确实会让患者出现超乎常人的工作状态

  比如说经典的,生活在纽约的英国画家史蒂芬·威尔夏,人称人肉照相机”。

  他年幼就患上了阿兹伯格(比自闭症更轻一点的状态),患了这个病的人在很多方面不行,但是会在某一方面表现非常好,比如他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人在注意力很集中的时候会做出很多很牛逼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躁郁症患者,也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症状较轻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思维奔逸,就是他思维的速度会变快很多,他们可以在一年当中完成很多常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但很容易突然抑郁,自杀风险非常高。

  如果说最贴近书中描述的,应该是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患者普遍都有一些怪异想法。比如有人会认为地球是被铁链子拴着的,有人会认为自己的脑后有一个芯片控制着所有感官等等,非常偏执且确信。

  他们和普通人幻想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已经影响正常生活,他们甚至会通过自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真的。

  林医生很认真地说,

  他眼神里的坚定,让我突然很感动

  我又想起很早前他给我讲的那个故事。说在精神病院的住院部里,男女部是分开的,只有在每天下午的时间,所有人才机会在娱乐室见面。

  大家在这个时段里,聊聊天,唱唱歌,能够过上短暂正常人生活。其中有一对男女,都是二十多岁的样子,躁郁症几乎痊愈了,但是双方父母都没有按时接他们回去。

  他们继续住在医院里,在有吃有住没手机没WiFi的环境中,逐渐产生感情。有一天,男孩的朋友来探望他,听闻了这段感情故事,深受打动。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劝动双方父母在同一天接他们出院。

  出院之后,两个人不仅在一起了,而且还幸福地结了婚。

  精神病人和我们一样,有性冲动,有爱人能力,有着一切本能里早就写好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回魂夜》。如果站在更宏观角度上,我们甚至说不清到底生病了的是我们这些糟糕的正常人,还是纯粹的他们。

  在去找林医生之前,我在微博上问大家,有什么是对于精神病院好奇的。没想到很多人都提到了“医护人员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林医生说到这个问题表现得很轻松。他说他能够很理性地分开工作与自己,就如同骨科医院的大夫不会都患上骨折是一个道理

  但不得不承认,从事这份工作时常会受到一些心理冲击。不管是对于病患的惨,还是对于其家人的恶,作为旁观者难免情绪上会受到影响。

  他举了两个例子

  其一是他听说过的一个强迫症患者,情况非常严重。他每天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不敢做出任何一个动作。进食要靠家人来喂,排泄就只能在床上完成。由于患者强迫症太严重了,他不能接受自己做出任何一个动作完美,所以只能这么消极地活着。每个医护人员看到这一幕,其实心里都特别难受

  其二是一个人在精神病院住了七千多天,大约二十年。没有家人想要接他出去,他的一生都在住院部度过。生命的最后,是因为患了一种身体疾病,但是家人不愿意带他转院再治,最终病发,离开了这个世界。

  林医生说,这里的医护人员能看到最尖锐人情冷暖。但这却是一种反作用力,促使着他们想更好地活着,更用力地去爱身边人。

  摘自贾行家的《潦草

  我听过身边很多人说,抑郁症不用吃药,保持沟通,多见见朋友就好了。但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在不服药的情况下,五年内复发的几率是70%;而躁郁症患者在不服药的情况下,五年内复发的几率是95%.

  所以不要听信一些人的误导,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出现了问题,请谨遵医嘱。千万记得,精神疾病是生理疾病

  林医生听我问完这个问题,打趣地笑了一下。随后安慰我,请放心,这个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不要被影视剧蒙蔽了。

  所有病患入院前,都有完善检查过程。住院前,也需要直系亲属同意才能办理手续不用担心一个正常人会被无缘无故送进来,除非他真的不是正常人。

  采访结束之后,我突然轻松了很多。我不再偏执地认为这里是一个坚硬的水泥盒子了,哪怕它就算是,那这个盒子的内壁也是柔软的。

  离开精神病院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一个患者在大声唱歌。歌词好像是“我好可爱啊”,之后就没了下文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北京的天气虽然在转凉,但是离冬天还很远。

  图 / 现场拍摄

  文 / 胡辛束

  「你可能还想看」

  赏饭*邮箱

  

  想我可以来微博 @胡辛束 找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