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追了5年马男,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追了5年马男,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2018-09-28 19:00:13 作者:冷酸灵女士 阅读:载入中…

追了5年马男,我才明白这个道理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刚出来,豆瓣已经有4000人打分,现在评分9.3,我刚刚也刷完这部“毒”片,可以负责任地给大家卖这个安利:依然神作,依然值得一追!

  马男系列已经播了五年,相信不少人跟当年的我一样,是被里面的毒舌金句吸引来的:

  最绝的是,剧中随便一个路人甲都能爆出一句犀利真相

  就连歪理也扯得让人一边想打人,一边没脾气

  马男一火就是五年,真不是因为它的“丧”。每个爱看这部动画片成年人,都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生活影子,看到自己的挣扎和挣扎着改变样子

  今天不剧透,只想聊聊《马男波杰克》里这几位老朋友

  1

   请原谅,我就是不容易快乐 

  先来说说片中的一个女主戴安。这个女孩有着优秀职业履历生活中善良可爱特别擅长机智地冷吐槽,在前几季动画中,她还和“高富帅花生先生结了婚。在别人眼里她是最幸运的那类人,可她表现得却并不幸福

  她的情绪稳定,而且容易得到焦虑悲伤等负面感受

  她还任由这种情绪堆积,嘴上不说,心里默默爆炸

  她总能把道理明白,却因此连自己的幸福都不敢承认:

  总之,她总是不快乐

  为什么戴安现在过得这么顺,还是天天闷闷不乐呢?这样的人很容易被骂“作”“矫情”“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我在现实中也看到很像戴安的朋友们努力尝试过各种事情,尝试让自己过所谓“正常人”的生活,可是最后往往徒劳。

  后来当我看到一些抑郁症成因研究之后,才更理解我这些不快乐的朋友他们不是故意作,而可能是因为大脑结构和多数人不一样。

  人的大脑中,负责情绪情感调控区域叫海马区,海马区中有一个窄条叫齿状回。正常人大脑中海马区齿状回会不断有神经细胞新生,但抑郁患者这片区域的神经细胞新生被抑制了,这就是抑郁成因的海马神经细胞新生假说。

  海马区在大脑中的位置意图

  另一个假说叫神经递质假说,这个我们更熟悉一些,概括来讲就是掌管多巴胺的奖赏回路和掌管血清素的内隐情绪调节回路异常导致这些物质分泌水平异于常人那些朋友不快乐的原因大概也能与此类比。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不快乐”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当出现病理*,但戴安这样的“不容易快乐星人”,通常是一种人格特质反应,假如戴安去做目前最常见的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估计她的“神经质”这个因素会高于平均水平。“神经质”不是在骂人,这里测试的是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是个体体验消极情绪的倾向

  大五人格量表测试的五个因素

  其实不用对戴安们做过多心理学分析,只要换个角度看待人格测试就能看到,人都是由各种维度的人格特质组成的——个人不容易快乐,又怎样?他仍然可以是可爱的、有趣的、负责任的人。我们不该只看到一个人特质的一面就给这个人下定义,而如果你刚好就是戴安这样的人,即使心里会比别人辛苦,也千万别因为这一个点,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满盘皆输

  2

   太想当好人是病,得治 

  接着来聊聊卡洛琳公主,这个剧中唯一“完美”的猫姐。

  或者准确地说,是看起来完美。

  她是影视制作人,工作中hold住全场,所有人的大事小情她都要负责,第五季中她一出场就不断接到电话,让她处理的都是什么“公司的灭火器着火了”这样的屁事;

  她是靠谱的朋友,总在大家需要安慰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

  她还是马男的前女友经纪人,从俩人刚恋爱的时候,她就天天给擅长搞砸一切的马男“擦屁股”:

  尽管她已经被马男伤了无数次,心里非常明白马男是什么德行,但她还是对马男无限原谅、无私奉献

  她33岁的时候就说不想再跟马男纠缠了,但事实上,她又甘心被虐好多年。

  40岁生日那天,她给马男打电话,说又帮他接到了很棒的新片子,马男只是冷冷地回了两句就挂了,当时他正一心想着跟别人告白于是她只能看着手机给她发的生日提示独自发呆。

  可怜的猫姐,总是人前完美,人后崩溃。

  这一段把好多人看哭了,大家都替猫姐觉得委屈她这么好,为什么总虐她?

  说来残酷,猫姐其实是在自虐。这是典型的“好人综合症”(nice guy syndrome)造成的不良后果

  现实中也有一类人像猫姐一样,有求必应、不会拒绝、过度奉献看似是专心帮助他人,实际上,是“好人”们在依赖着他们帮助的人。

  这类人通常会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得很低,这种自我抹杀的背后动因,是试图通过控制外在的人事物来获得自己内心所需的情感。换句话说,他们无法向内探寻到自我,必须要从他人的认可中得到情感满足和自己存在意义,会和他人建立健康的互依关系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猫姐们的人生模式变成“渣男虐我千百遍,我对渣男如初恋”了。

  这种好人病该怎么治呢?最简单有效方法就是:及时说“不”,勇敢说“不”!节制的好人们都需要重新规划个人的身心、情感和认知界限明确自己接纳什么、付出到什么程度,而什么又是必须拒绝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永远从别人那里找自己,而要把隐藏许久的自我找回来。

  3

   自己的日子,别老拿原生家庭说事 

  最后想说说马男,他伤害好心帮他的人,甚至在得了绝症将死之人面前都不积口德,还差点睡了自己初恋的女儿……这样一个混蛋,做的事情都挺可恨,但是我们不会恨他,更多的是觉得他可怜。

  最重要的原因是,编剧给我们展示了马男的童年,那才是真的丧……

  马男的妈妈对小马男已经不能说是冷漠了,而是残忍。当小马男偷偷抽烟被妈妈发现,妈妈逼着他把烟抽完,小马男吓哭了,妈妈竟然说了这样的话:

  天天被自己的亲妈嫌弃和怨恨,这大概是最大的童年阴影了。

  甚至,直到马男长到中年了,妈妈还是没停止对他的责骂,甚至诅咒

  所以,每当马男做出离奇的事情博得大家眼球,我们会觉得跟他从小被妈妈否定和忽视有关;当他总是把和喜欢的人的关系搞糟,我们理解他毕竟童年就没有习得如何建立良好亲密关系……我们总会原谅马男,如同原谅我们自己。我们会说:变成现在这样,都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人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总被拿出来谈,我看到过一本书就叫作《原生家庭》,英文名直译过来叫“有毒的父母”,书里就总结了几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称职型、情感操控型、酗酒型、身体/言语虐待型……各种类型对应着各种对孩子的“毒害”。

  《原生家庭》

  [美] 苏珊 · 福沃德、[美] 克雷格 · 巴克 | 著

  黄姝、王婷 | 译

  2018年5月 北京时代文书局出品

  但是话说回来,马男都成年二十多年了,他干的混蛋事还要每一笔账都算在父母头上吗?

  又或者,我们拖延症犯了的时候会有“做不到完美不如不做”的心态,总不能怪罪说是十几年前父母对幼小的我们的期望过高,才让人形成干脆放弃”的习惯吧。

  所以,对原生家庭的认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的仍是清晰的“边界感”。《原生家庭》这本书建议在对父母的亲情/父母造成的伤害之间划出界限,而不是笼统地谈“父母皆祸害”,同时,也要划清自我负责的界限,你不必为童年时不可控成长经历负责,但在界限的另一边,你要把成年后的生活紧紧握在你自己手上。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你去看看这部神剧,到了第五季,这部作品已经在内部生长,你能看到所有角色都在变化他们虽然各有各的缺陷,但他们都没有放弃寻找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说好不剧透,但是想悄悄告诉你:看这一季的结尾终于不是丧到让我想哭,而是夹杂着欣慰感慨会心一笑。我会回想起5年前这部片子让人泪目的那段话——

  福利预告 

  国庆七天 

  未读要带你#在家旅行# 

  每天都有赠书! 

  不想错过就赶紧星标我们吧~ 

  ?

  编辑 = 冷酸灵女士

  图片来源 = 豆瓣

  投稿/合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