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求醒之心,即菩提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求醒之心,即菩提心

2018-10-01 17:00:42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求醒之心,即菩提心

  求醒之心,即菩提心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做过梦,相信大多数朋友也都知道“人生如梦”这句老话。在佛教经论中,以梦为喻者,不可胜数,象“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宴坐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等等。可惜一些人把这些无上法宝,当作文学欣赏;还有一些人当作寓言而不以为然。如果有人能真发信心,净心体会其中一句偈颂,所得利益都是无穷无尽的。

  知道人生如在梦中,又有何益呢?利益很大,难以表述。简要言之,如果知道自己在做梦,就离醒悟不远了。知道在做梦的人,谁还再肯为梦中的钱财得失、相貌好丑、称誉讥毁、所食粗妙等等去计较、分别、操心、烦恼呢?既然知道是梦,就会不愿再随梦境相续,受这些虚妄之苦,就会把以前所热心的东西看淡了;既然知道是梦,就会求醒——求醒之心,名菩提心;愿一切人皆醒之心,名大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利益,祥见大乘经论,今不赘述。 但是须防两种偏失:

  一、某些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万念俱灰,感到人生如梦,但是却不知如法修行,反而去寻短见,以为能结束痛苦,早日醒来。此属愚人所为!须知人生大梦从无始劫做来,哪能一刹那便醒,总得有个过程。如果硬执如梦之理,觉得梦中自杀,有何妨碍。要知道对真如本性来说,你自杀无数次,确实对它了无所损。但对未解脱者而言,这个色壳、妄心还是得真切地承受痛苦的。好比梦中趟水,脚感冰凉,梦中被捶,身知疼痛。如果寻短见不死,那么将带来终生(这一场梦)的痛苦;如果死了,非但不能醒来,反而开始另一场更长、更痛苦、更难以忍受的新的恶梦。前贤有喻说,“如牛坏车,更以新车”。意思是说,牛拉车拉烦了,不想干了,于是拉车狂奔,试图把车子拉坏,以为这样可以得到解脱,岂知又被主人套上一辆更新更牢固的车子。世间之愚,无过于此。已经自杀或者想自杀的人们,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谁还会再去走这条凄风苦雨、永无休止的冤枉路呢?!

  二、一种人认为既然人生如梦,那就纵情声色货利,肆逞口腹之欲,为所欲为吧。殊不知“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虽说人生如梦,但毕竟是个比方。列宁说:“一切比喻都是短腿的”。人生真相,可以用做梦来形容,但决不是梦这种现象所能完全解释得了的。世出世间,因果丝毫不爽,妄作必有妄报;吃他(它)半斤,决定要还八两。你为所欲为,将来梦中若下地狱,种种刑具、苦恼、恐怖也对你为所欲为;若在饿鬼,无尽的饥渴也对你为所欲为;若在畜生,沉重的愚痴以及随时被杀的危险也对你为所欲为,那时恐怕悔之不及。即便生在天上,五欲之乐也对你为所欲为,再想一刹那净心思惟如梦之理,寻求解脱,恐怕也很难了。

  体会到人生如梦之理,则会对佛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比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是什么道理呢?观世音菩萨以耳根圆通法门,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获得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众生真能在危急恐怖之中,放下一切,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观世音菩萨如同亲人守在熟睡人床边,见其梦中惊怖,称念求救,诸佛菩萨以同体大悲故,感同身受,即以无边威神,抚慰令安。末学对此事多有体会,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睡梦中,一遇危急恐怖之事,吾都把心一横,随他的便吧,“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放下万缘,一心归命。)于是现实中即遇难呈祥,梦中恶境立即消灭或者转换。诸如此类蒙观世音菩萨护佑者,在感应录中,斑斑可考,相信一些同修更是深有体会。诚如经言:“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注意“归命”二字,梵语“南无”,即以生命相许,全身心投入其中。犹如一滴水投入大海,即与大海同一深广;亦如一微尘融入太空,即与太空一般辽阔,何其安乐也哉!)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难忆前世有较好解释。正象人做梦时,前梦后梦,各不相知。唯有醒后,才能知道做了几个梦,几个恶梦,几个好梦。众生也是如此,前生今世,很难相知。但是不能因为不知道便否定前生后世的存在。比如有人杀人之后,患了失忆症,说道,为什么判我死刑,不是我杀的人。法院会因此不追究他的责任吗?被害者的家属能同意吗?显然不会!我们大多数也都患了失忆症,岂止忘了前世,更忘记了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忘记了我们的本地风光。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事,皆为魔业”的道理更容易了解。就象人在梦中,不知求醒,却在梦中分别计较,忙里忙外,修东修西,只不过为下一场更好的梦积累一些资粮;等好梦做完,由于恶业未了,恶梦仍会降临。真是何苦来哉!

  若知世间如梦,则知诸佛菩萨实未灭度,所谓“无有涅盘佛,亦无佛涅盘”。因为诸佛菩萨以神通愿力来入我们梦中大作佛事,劝化缘毕,必须出梦,而于众生梦中示现“灭度”“涅盘”。之所以我们看不见诸佛,正如前边比喻中,众生因为在梦中的缘故,有可能知道本来国土庄严,受用具足,但却没有办法看见。当我们修行火候到了,能够睁眼观察,就会恍然大悟,原来“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若知世间如梦,则对大乘空义不生畏惧,而生欢喜。世间之人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一听佛法讲“空”,讲“寂灭”,讲“无生”,心生怖畏,以为空无所有,怕掉入断灭,或者把涅盘等同于“死亡”。如同梦中之人,虽有人摇晃劝醒,但他却不敢醒来,惶恐说道:“别碰我!我若不做梦,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太可怕了。”旁边清醒之人,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到既可笑又可怜,所以诸佛称我们为“可怜悯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