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在暑期的时候十分火爆,朋友圈屡屡被刷,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职业的人,都在观影后有各自的种种感触。近期,重温了这部电影,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特意去搜了搜这部影片的原型,并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个悲剧。故事的原型是一个叫陆勇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了治疗,为了生存,花费了大量的积蓄,无法承担起天价的医药费,于是开始私下服用印度版药物,也打开了从印度团购Cyno公司仿制版格列卫(片中化名“格列宁”)的通道,将购买诺华正版格列卫每月2万多元的正版药物成本,降低到每月200多元,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目中的英雄。2013年,陆勇因冒名办理跨境购药的借记卡东窗事发,被沅江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侦查阶段发现他还涉嫌组织销售假药(未经中国药监局批准的药品一律视为“假药”),于是移交检察厅,与此同时,多名慢粒患者联名上书检察院,表示陆勇组团团购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跨境购药的语言障碍和程序困难,而且药物有疗效而无副作用,检察院也查明陆勇使用他人名下借记卡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其目的和用途完全是白血病患者支付自服药品而购买抗癌药品款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因此对陆勇做出了不起诉决定。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猛烈的社会体制的冲击无疑让《我不是药神》成为各类影片中独树一帜的一部火爆影片,而它除了带给我的视觉听觉的震撼,更重要的是真实、感动、思考。
故事整体一气呵成,真实的反映了我们身边现实的场景。卖印度神油的小老板程勇,被生活所迫,与妻子不和,小店生意凄惨,发愁房租,又要照顾患病的老父亲;深受病痛折磨,承担不起天价的医药费,渴望能陪着孩子长大的吕受益;被丈夫抛弃,依靠在夜店跳舞来抚养患有白血病的女儿的思慧;为人仗义,因患白血病离家出走的黄毛;心怀善意,治愈病友“灵魂”的老牧师……这一群人因为“药”,因为“白血病”,因为生活生计所迫,走在了一起。
程勇的角色,很真实很真实,从图钱谋利为了生活,为了给父亲治病,暗中出售印度药,到心虚害怕,解散了一伙人,将代理权给了药贩子,再到老吕的离世,重新开始了售药,甚至分文不赚。五个人解散的那天晚上,很揪心,却也是不得已,雨天,火锅,酒,纷纷离席,四个背影,即使没有几句对话,却是扎在心上的难过心酸。
彭浩的每一个眼神,很真实很真实。羞涩的说出“谢谢勇哥”,摔杯离去时的“谢谢勇哥”,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感情;老吕离世后的眼神,再一次帮程勇卖药时的眼神,最后开车逃跑前的眼神,全部都是故事,我甚至感觉,整场电影只看他的眼睛就足够了。
所以,现实就是这样,可以为了利益聚在一起,也可以为了私利各奔东西,可以为了一种信念坚持到底,也可以为了一份感情不计代价不求回报。
黄毛的离世,很感人。我一直都很相信缘分,而黄毛的离世,在我看来,不是巧合安排,也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缘分。他的一生都让我很惋惜很心酸,住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在养猪场打工,没有家人心疼照料,患病后又离家出走,终于生活有了起色,甚至下定决心回家的时候,却是造化弄人,物是人非。是啊,他有什么错,他又有什么罪,他只是想活着。
无数白血病人目送程勇的离开,很感动。成百上千的白血病患者,没有预演,没有组织,自发的站在路旁,全部都摘下口罩,目送她们心中的“药神”离开,老人孩子,父母子女,从她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难过,不舍,感恩……
很感谢《我不是药神》,它带给我了很多感动和思考,对法律,生存,民生的思考,对生命,利益,代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