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如爱

2018-11-03 19:02:14 作者:橡树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爱

  这几日在看《傅雷家书》。深沉的父爱读得人心痛~昨晚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这是傅雷送儿子傅聪后写的。还有~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孩子学习语文,父亲只准他使用铅笔,蘸水笔和毛笔,朋友送傅聪的自来水金笔都被他没收了,说孩子不可以用那么好的笔……

  严格的教育养成了傅聪良好的习惯,把他培养成了雍容静肃,气度昂藏之人。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孩子的浸润是多么重要!所有教育的痕迹都刻在了孩子的身上,日渐深刻而清晰。所以一个孩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家庭才是滋养的温床,而学校是对这些良好习惯的巩固深化和再延伸。我想,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个谦谦君子,貌良德淳,品正行谨之人。在我看来,要求多严,爱就多深。

  傅雷说他45岁后才知如何为人父。我想,他并不是后悔对孩子的教育,他后悔的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可以再温婉柔和些。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变得愈发慈柔的原因。举个例子,就拿我的第一届孩子来说,我对待他们尤其严格,一点小错误都无法容忍,极尽严厉和苛责。在学习上要求他们好上加好,从没放慢马不停蹄的脚步。六年下来,我们无比辛苦。一次孩子回来跟我说,有一天初中班主任问他们,对哪位老师印象最深,我班十几个孩子高喊~王星缘老师。并举出血泪斑斑史给老师看。他们上初中后,觉得仿佛在天堂里。这是若干年前孩子回来与我说的。当时心中五味杂陈。

  你能说我不爱他们吗?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甚至比教自己的孩子都用心百倍。我付出的爱与心血只有自己知道。但我得承认我对他们非常狠。不过所有的孩子中,我最爱他们。现在所教的孩子我也喜欢,但感情没那么强烈了,而且,我的心愈发柔软,在严厉批评的同时,我可以宽容他们的错误,在我的内心深处,发生了质的革变。

  读到傅雷心中的种种悔恨时,眼眶潮湿,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儿子。儿子小时候,我就像后妈一样,不知那时的心肠怎么会那么硬!记得有一次揍完儿子后,儿子睡着了。我坐在他的床前抚摸被打的地方,儿子翻身时还抽噎着,小嘴撇着,无比委屈的样子,我的心无比疼痛,坐在那里眼泪流啊流。但当他犯错误时,我依然忍不住要揍他。就这样周而复始。年龄越大,儿子小时候的一些细节就越清晰,经常后悔的心痛,想着想着就要流泪。儿子每提一回我的心就疼一次。一次,带他喝咖啡时,我泪流满面地忏悔我的罪行,儿子说不怪我,但我却无法原谅自己。

  我不知这是不是每一个父或母的必经之路,我们都不会做父母,都是在摸索和悔恨中过来的。虽然如此,但我绝不提倡某些父母的做法,孩子不能惯着,否则他就会恃宠而骄。而且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很难纠正的。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提时代,从他们懵懂的时候开始,不可掉以轻心。傅雷做得对。他是个好父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如爱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