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顿晚餐
南方八月的小城在连续下了一场大雨后,降了温,外出的人都披上了一件单薄的外套。
四点,天上的乌云还没有散去,没有电闪雷鸣,也没有滂沱大雨,就是阴沉沉的天把世界都笼罩成了灰色的。
这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冒菜是特别美好的一件事,再加上一杯冰镇的酸梅汤,既能解辣,又能解闷。
我和朋友走进了面前的冒菜店,点好了菜,把取菜盘交给了老板,坐在靠近门口的桌子,几个月不见的朋友,也有很多说不完的话。
有人走进店里了,一个女人拉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女人在我们隔壁桌坐下,男孩一个人去前面取菜。
不一会儿,我们的冒菜和隔壁桌的冒菜一起端了出来,女人责备儿子外面玩不回家吃饭,回家了也不吃家里的饭,非要出来吃。我和朋友看着面前冒着热气的冒菜和红红的辣椒,已经没有兴趣再去顾及他们的谈话。
东西吃到一半时,门口响起了脚步声,我抬头,看到了一个满头白发,穿着藏青色对襟褂子的老人走了进来,站在那对母子面前。
“你没吃饭吗?”女人抬头看到老人问道。
老人没有说话,就一直看着女人和她的孩子,面带笑容。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时间在她脸上留下了很多记号,一道一道的布满了整张脸,连嘴巴也变得皱皱巴巴的。
她背上背了一个农村家庭赶集背的竹制背篓。
我想,大概这就是女人的母亲吧,看到儿女和孙子在这里吃饭走了进来,可是女人又为什么没有叫她妈妈?
“来,您坐这里。”女人起身让儿子坐进了里面的位置,让老人坐在了儿子的旁边。
“老板,来碗鸡蛋汤饭。”
接着女人又要了一碗白开水,男孩夹了一块排骨放在碗里,刷洗过后放在了老人的碗里。老人的嘴角有些抽搐,眼睛有些湿润了。
“您老今年多少岁了?”女人也夹了一块豆腐放在白开水里面,再夹给老人。
“什么?不是母女?”一连串的问号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如果不是母女为什么老人要走进来,如果不是母女,为什么女人会没有犹豫的让老人坐下吃饭,还细心的要了适合老人吃的汤饭,又害怕老人吃不了辣,要了白开水。
“八十岁了。”老人吃着面前的鸡蛋饭,眼睛里开始有液体在打转。
“我看你背篓里面还有一杆秤,天气这么不好,你还出来卖东西啊。”
老人眼睛里的液体睡着眼角流了下来。女人从桌子上抽了一张纸给老人擦眼泪。
“哎!”女人叹着气摇了摇头,又把鸡蛋饭用勺子舀到了另外一个小碗里,晾了一分钟把碗递给儿子,说:“让奶奶吃饭。”
突然,我的眼睛也有些湿润了,眼前的女人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却做了一件很多人都不会去做的事。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会在耄耋之年还去街上卖东西。老人的眼泪,或许是突然感受到了很久没有感受到的温暖。
至少,今天她遇见了这对善良的母子,至少,她感受到了温暖。
当你和亲人朋友吃饭时,如果面前突然站了一个陌生人看着你们,可能更多的人是选择无视,或者驱赶。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那家小吃店也已经装修成了饮品店,但是每一次只要我经过那里,总会想起那个降温的八月的那碗鸡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