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会有个与我共享灵魂的人,让我隔着海岸线的沉沉光芒看见你
记得高二的暑假作业是,写一份未来十年的生涯规划。开学前一天,我坐在电脑前抓耳挠腮,但好几个小时过去,未来的十年依然像眼前的word文档,空白,干净,偶有几个字闪过又被快速删除。
说实话,我根本不记得当时具体写了什么了,什么学历成就、工作目标,统统不记得了。能想起的只有最后那份规划我写了22页,统一用了蓝色的底色,跑了好几家打印店才找到彩打,一块钱一张,整整花了22块。
虽然这份花了22块的作业,最后连个三等奖都没拿到。但提交的那一刻,手里重量的变化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未来十年,到底要怎样过呢?
作为一个标准的摩羯座,我其实一直很害怕生命中的不确定性。所以当“未来”这个词儿具体化成十年时,我异常惶恐。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被这种惶恐带来的焦虑感环绕,像个被迫撑起世界的期望与埋怨的幼稚园小孩,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的哪一步是脚踏实地,哪一步是痴人说梦。于是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的那天,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认认真真写下了未来十年所能想象到的切实规划。
现在回头看那份规划,自己已经提前了太多。但身边围绕的焦虑感却从未减轻,反而有愈来愈强的趋势,常觉得自己像个比例不协调的舞蹈家,穿上了那双被诅咒的红色舞鞋,再也没办法停下脚步。
前两天看到一个博主说:“世界留给年轻人的时间不多的,短短几年,你要迷茫,张望,想象,一败涂地然后找出方向。”
也有读者发问:“当人生走到一个分岔路口时,有很多条道路,却没有能通向你理想的地方。那该用最艰难的方式,自我摸索着独自走到终点吗?”
我们,似乎总是拼了命在寻找一种确定性,而对生命中的每个迷茫时刻避之不及。
如果要谈具体方法,其实无非就是想清楚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再逐个去完成它们。
可即便如此,焦虑感依然存在。
所以我希望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
是确定性?安全感?还是功成名就?
我们费尽全力,到底是在对谁负责?到底是要对谁负责?
这些年我其实过得特别“赶”。赶着成年,赶着毕业,赶着工作…赶着让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
但事实是,你永远没办法“赶”着生活。从小一直不是很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叫做“少走弯路”,我总爱用“道理都懂,南墙还是要撞”来反驳。
以前一度觉得是自己身上的反叛精神在作祟,后来才慢慢明白这不是什么理想主义,也不是啥文艺青年特质,而就是生活的本质。
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懵懂到慢慢理解到通透,一点点走过来的。终点会遇到的道理其实早就摆在那了,我们都知道。但无论听过多少遍,都不如自己亲自走一遍。
前段时间陳胖子给喜欢的独立导演发邮件,询问梦想和奋斗的方向。
导演回信说,她大学毕业后的二三十年时间里都在摸索,最后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发现人生已经过了半。但她并不很后悔,因为她想做的事情值得她的努力和等待。
事实上,每个人的真正职业只有一个:走向自身。
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但什么都急不来,你就是得一个人扛着火把走一遍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