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
山里的好处有很多。
安静,空气新鲜,风景优美,心很容易静下来。
在山里学习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即便在上课,当我们不说话时,就会静悄悄的,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那感觉真好。
城里,很难体会到。
来到学校第一天,我就想:等我以后有钱了, 我也要建这样一座院子,没事,聊聊天,有事,说说地,多好!
在城里生活了多年,感触最深的就是人啊、车啊、猫啊、狗啊的,太多了,一天到晚的叫唤着,想躲都躲不过。
对于城里人来说,宁静是个奢侈品。
呆了山里这些天,我感觉蛮享受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手机信号不太好,在屋里,电信的还好点,移动联通的直接是无服务,反过来想,这也是一种好处,没人打电话骚扰我了,远离燥音,若是有人怪我,我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他说,不是我不接电话,是山里没有信号,多好的理由。
当然,我的电话并不多,平常除了我母亲,基本没人给我打电话。
母亲年纪越大,越是对我和姐姐放心不下,有时我又想,可能是她一个人生活的太无聊,想找个人聊聊天吧。
几年前是一个月打几次电话,现在打的越来越密实了,一个星期就要打两三次,如果一次没打通就担心的不行,心里接着会猜想:是不是出啥事情了?
再接通电话时,就会火急火燎的追问,为啥不接电话?干啥去了?
我老早就向母亲解释过:我不可能24小时拿着电话,你一打我就能接到,我也有自己事情,也会有不方便的时候。
再打,母亲依然如故。
我只好改变策略,就算生活上有啥变动,我也尽量少和母亲说,只求把她哄开心就好了。
这次来山里学习,我也没有提前和母亲说,在学校呆了两三天后,我突然想起我这里信号不好,好几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母亲肯定又免不了胡思乱想一番,我先给姐姐打了个电话,意思是如果母亲打电话问你我的情况,你就说我换了个住的地方,信号不好就行了,别的不要多说,免得她担心,我姐姐有我的微信,我每天都在发朋友圈,她能看到我的生活状态,母亲不会玩微信,所以只能通过打电话问我。
吃完早饭,我给姐姐打完电话,又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果然又是一连串的追问,我说我只是换了个地方,信号不好而已,没啥好担心的,母亲不放心,还是一个劲的追问,我着急上课,就挂掉了。
中午休息的时间,我又重新拔通了母亲的电话,母亲说她问过姐姐了,姐姐跟她说了我的一些情况,母亲知道我到湖北来学习了,不过还是不肯相信,问我是不是去了少林寺当和尚学武术去了?
我说,我都多大年纪了,想去当和尚只怕人家也不要的。
母亲说,别干违法的事情就好。
聊了十几分钟,一直把母亲哄的心满意足了才挂掉电话。
晚上在食堂吃晚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同班同学,看年纪应该在四十岁左右,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阿姨,五十岁左右,我猜想,年纪大的阿姨可能是帮她带宝宝的,之前我们没有说过话,顶多见了几面,我也没有注意过她们,既然坐在了一个桌子上,那我就和她打个招呼,以示礼貌。
我问:姐姐你好,你也是带着宝宝过来学习的吗?
她说,我儿子都大学毕业了,哪还有宝宝呀,我都五十多了。
我说,不好意思,我看这位阿姨和你一起,我以为她是帮你带宝宝的呢?
她说,不是,她是我的朋友,是过来陪我一起学习的。
我问,你是准备学完回去当瑜珈教练吗?
她说,没有,我只是业余喜欢瑜珈,现在退休了,没事干,就是想好好跟老师学学。
聊了一会儿,我知道了大姐来自广东深圳,和我母亲的年纪差不多,因为住在海边,喜欢吃海鲜,这里的饭菜她有些吃不惯,看她的穿着打扮,没有化妆,衣服也没有多鲜艳,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妆扮,和我老家的农村大姐没啥两样。
吃完饭,我就想,同样的年纪,我母亲为啥和深圳姐的差别这么大呢?
一是先天出身,深圳姐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深圳又是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即便深圳姐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自己稍加勤奋,一家人的命运也就改变了,而我的母亲出身在农村,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山里,空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再怎么努力也赚不了大钱,甚至连小钱也赚不了多少,更别说改变命运了,就是现在一年忙到头的干着,一年下来也就万把块的收入,这还是收成好的时候,而母亲除了种地,想不到她还会做其他的什么工作,年过半百,也就不想再去改变什么了。
二是后天的教育学习,城里的教育从来都是比农村要好的,也许深圳姐的学历并不高,甚至还不如我的母亲,但是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身边人的影响,深圳姐或多或少的,都在不断的学习着,进步着,思想上自然就会改变很多,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懂得为自己而活,要活的快乐。而我的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从学校毕业后基本就是踏步不前了,不喜欢看书,也不会去思考,更不知道自己有啥兴趣爱好,只知道干活赚钱才是正道。
有一次打电话,我劝母亲,有空的时候多想想,干活赚钱是为了啥?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母亲只是笑笑。
花几万块钱来学着锻炼身体,在我母亲看来,这更是不可理喻的。
今年,我遇到了不少和我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同龄人,他们的退休生活和我母亲相比,有天壤之别,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
比如她们有上老年大学的,有学游泳的,有一边游泳一边当游泳教练的,有在健身房学习瑜珈的,总之,都有自己的爱好 ,没让自己闲着,在他们看来,儿女有儿女的事业,咱有咱的爱好,生活都是相对独立的。
我觉得,这样很好。
我母亲与她们的差距,是从出身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一点点拉开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成了两个永远都没有交集的群体。
尽管我知道老树是不能修剪的,但每每想到母亲在农村过的日子,我还是忍不住的想要做些改变、劝导,母亲的生活是无聊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没有自己的焦点,除了干农活,她把一切心思都寄挂在我和姐姐身上了,看似关心,实际上都蛮累的。
我多么希望我的母亲,也能像城里的大姐一样,到了退休的年纪,可以为自己而活,有个自己的爱好,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跳跳舞,练练瑜珈啥的,辛苦了半辈子了,实在没有必要这样操劳。
前几天,金庸大侠和李咏老师走了,我们都在哀悼,我还专门为金庸大侠写了一首诗,李咏老师,只活了五十岁,比我母亲还小几岁,但是他们活了我们几辈子,因为他们的人生有密度,有宽度,而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只是追求生命的长度,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放弃了自学的能力,日复一日的过着重复的日子。
我又想起了我以前住的小区里的那群退休的老大姐,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就是每天吃完饭在小区楼下支个小板凳,围上一圈打斗地主,从早打到晚,提早进入了等死模式,这样的生活,即便你活了100多岁,又有啥意思呢?
在我老家,有很多人为了生计,连年出门打工,过年才回一次家,小时候我很羡慕他们,觉得他们了不起,能够去很远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后来我也出去工作了,才知道他们都是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前,见了面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人后,是被人瞧不起的,特别是那些城里的中产阶级。
多年前,我觉得自己挺年轻,我以后的人生和他们是不同的,有着无限可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慢慢变成了他们,虽然我没有在工地上干活,但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连年四处漂荡着。
这些,我也是在这两年突然发现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觉得是一方面是因为我过去的时间利用得非常没有效率,一方面是渐渐习惯非常低的追求,人一旦心态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前些年,干过很多事,但没有一件事是干的长久的,不停的换工作, 换地方,关键是干着干着,年纪就上来了。
这年头,只要你不是太懒,都不会饿死,但小康生活只是让你有尊严、有智性、有灵性的人生的起点,有了一定程度的物质,可以保证我们的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与自由度,而思想的独立和自由,才可以让我们体验无穷尽的人生可能性。
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一代跟不上,代代跟不上。
这个世界绝对是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有钱,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也是先付出了,因为他们的父辈比你的父辈多付出了,所以你现在要多付出,否则你的孩子还是和你一样忙于抱怨了!
所以,无论我们多大年纪,现在是落魄或者安逸,都不能轻易的放弃学习,争取另外一种可能,才不会成为那些曾经被自己唾弃的80%。
想想十年前的理想,再照照镜子,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是你当初想像的样子吗?
对于生活,要敢于说不,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每天都要去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