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老人已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老人已老

2018-11-07 22:45:23 作者:2们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老人已老

  吴方是村里的一位老人,丈夫去世比较早,早些年一个人养活了自己的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她的五个儿子,都已成家,女儿也有了归处。儿媳们进门之后都很争气,前后一共给她生了十三个孙子、孙女。其中七个男娃娃,六个女娃娃。

  生下孩子,家里的老屋和地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所以儿子和儿媳选择出去打工,谋求更好的未来。所以孩子就留给了吴方这位奶奶。

  她们家的老屋建在半山腰上,因为老伴去世比较早,所以房子也没有太多的修缮,比较破旧了。房子是木房,一共两间,还有旁边的一个厨房。在农村,厨房是独立找地方建的,当然也即是屋子的两侧。

  厨房是用来烧火的地方,需要透气,所以显得更加“落魄”,风总能自由进进出出。我去过她家,在二月份天空下着毛毛雨的时候,也经过她家的厨房。里面十分简陋,柴火也不是很多,锅碗瓢盆四处放着,应该是孩子们的杰作。

  因为家在半山腰,接近老树林,饮水不太方便,所以邻居比较少了。特别到了冬天,离得较近的人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更是显得屋子的孤单。

  那一天我进了屋子看见他们围着火炉烤火,老人在孩子们中间看到我的到来便急着站起来说“外面冷,坐下来烤烤火”,在这同时便有懂事的孩子主动让出位置来,老人让我坐下。

  坐下来之后,我看见他们都好奇的打量着我,有时不知在我身上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就偷偷笑起来。我和老人交谈,问她近况,她说还行。平常就烧火煮饭,柴火没了带孩子们到林子里去捡,水没了就到井里提。

  谈到去提水,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冬天。气温零下一二摄氏度,路上结冰,天上还偶尔飘点雪,水管被冻住了,全村人老老少少都需要去老井打水。井不像北方那样深藏底下,还需要长长的绳子去提,而是较浅的井,一年四季不曾断水,村里人很早之前就用水泥和砖块装饰了下水井。

  四个拳头那么粗的出水口,泉水不断的流出来,冬天一摸下去竟然有点暖和。老人是不太方便去提水的,也怕遭人笑话,所以都是孩子们去提水。一个两个三个……一个瓶子,一个桶,一个塑料壶……

  孩子们从半山腰出发,往山脚的水泉走去,然后再提着打满的水上来。这一段路在村里已经是属于最远、落差最大的了,况且半山腰下来路上结冰并不好走,有时难免摔跤。孩子们懂事,都不哭,回到家里把水交给正在烧火的奶奶,倒入水缸。

  他们的效率并不高,因为个子小,自然力气也小,一趟下来也就够煮一锅饭。但每次奶奶都会笑着夸他们,说春天来了就好了。

  他们的生活贫苦,或者说儿子儿媳寄来的钱都用在吃上了,所以我看见他们的小手都冻得通红,显然有的已经生了冻疮。冻疮这坏家伙,还不时爬上孩子们的耳朵,溜进孩子们的脚板。在火炉边暖和了,就开始挠孩子们,让他们难受,没良心。我愤愤的在心里头骂道。

  庆幸的是老人没有养猪,虽然猪圈就在离房子不远处的空地上。农村很多户人家冬天都是自己养猪,解决过年的肉类问题。过年餐桌上的主食就是猪肉和鸡肉,没有太多别的东西,富裕的人家偶尔也就多点鱼。但养猪特别费工夫,还需要割干草,煮猪食,老人家的地很早就不种了,没有玉米,养不活猪的,还有水的问题。

  我听过她养的家畜,也就是三只鸭子,一公二母,用来下蛋的,有时也孵小鸭来卖。我和她聊天的时候听见了鸭子的叫声,不等我问她,她便说到,准是那三只鸭子饿了,并让其中一个孩子去喂食。孩子听见奶奶的吩咐,就像战场领命的将士一般,迅速去完成任务。

  孩子太多,她有时候照顾不过来。我看见年纪较小的还不太懂事的几个脸上还有点锅灰,衣服看起来好像很久没洗了。其实应该不是不洗,而是换洗的衣服太少,况且水的问题在冬天显得困难许多。他们的鞋子单薄,袜子黑色,有些显短的裤脚将它们露了出来。

  老人有时带着一两个孩子在身边,遇见人就打招呼,听见人们夸孩子懂事就乐呵呵的,跟人家聊上两句。

  老人的背在照顾他们的几年里有了毛病,走路的时候需要手里拿着根木棒。当然这是在她享福之后的事了。

  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多年,赚了不多不少的钱,都各自盖了新房子,把老人接过去住了。他们回家,也把让给邻居亲戚种的地给重新拿了回来,秋天老人也吃上了肥美的田鱼,摸着了金黄的稻粒。

  孙子孙女好像瞬间长大,读书的读书去了,有了新的玩乐。生活条件变好,她也在媳妇的帮忙挑选下换上了新衣,夏天的时候坐在阴凉处和其他老人聊天,偶尔喝点酒。她是会唱酒歌的,唱到高兴处酒杯里的酒就被一饮而下。

  老人六十多岁,腰上的毛病去看了医生之后得到解决,身子骨看起来也越来越硬朗,有时候还到树林子里头捡柴火,找蘑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老人已老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