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每个人的偏执,都融进了对吃食的特殊要求里,对每个地方的回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每个人的偏执,都融进了对吃食的特殊要求里,对每个地方的回

2018-11-11 06:46:53 作者:韦李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食物,一直都是一个绕不开,也不想绕开的生活标志

  因为一碗面,会不想离开一座城;也会因为一碗饭,走到世界的另一端

我们每个人的偏执,都融进了对吃食的特殊要求里,对每个地方的回

  很多时候,我的记忆,就像听到“加了三十粒的葱花挂面”会立马想到《将夜》一样,被吃食串联在了一起。

  《将夜》刚开始更新的时候,刚好是我上初中的时候。

  学校食堂说不上好吃,但是住校的晚上,去夜宵窗口买几个热腾腾的小笼包大概是最幸福事情了。

  从小家里没有什么做饭的传统,所以后来大家离家上学的时候,都说起想念家里父母烧的饭菜的时候,我仔细想想也只能想起,自己煮的挂面和每天不重样的外卖

  大多数时候能吃到正经炒菜的地方,也就是学校食堂了。

  那个时候非常迷恋咖喱鸡丁和麻婆豆腐搭配,虽然眼睁睁看着三年里,咖喱鸡丁的价格从三块五毛钱涨到了六块五,但是只要当天的菜单显示屏上有,我一定是必点的。

  学校的咖喱鸡丁的味道,大概就是批发的咖喱粉的味道,大多数时候土豆是比鸡肉多的,如果大妈手抖一抖可能餐盘的格子里只能填满半格。

  可是直到现在,想起初中的时候,最先想起来的也是那一盘咖喱鸡丁。

  后来上了高中,学校的食堂有三层楼,菜品丰富,价格也不贵,二楼的明炉和一楼的煲仔饭大概是现在都会想吃的东西毕业之后听到二楼的明炉窗口被取消的时候,甚至会生气到有想回高中质问一下食堂承包商的冲动

  但是除此之外,我的记忆,很多都在学校门口的一个鸡蛋饼小推车

  那原本一家小巷子里的零食小店,小巷子里有个小学,走二三十米出了小巷就是临街相望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

  小店老板大概是觉得是个商机,就去搞了个推车,每次上学放学的时候,就推出小巷子,在路口卖鸡蛋饼。

  一旦食物带上了回忆,那其他任何食物都不会比它更好吃。

  每次中午午休,或是有自习课的时候,班里一群人会想方设法绕开门卫去外面买鸡蛋饼吃,甚至后来还加了鸡蛋饼老板的微信,每次要行动的时候,就微信通知一下老板,做好了就找到学校大门边上的铁栅栏递进来。

  要葱不要香菜,多加些甜面酱,不要辣。

  两张面皮,加个烤肠。

  要不要多加个蛋啊。

  我想想。

  加呗。

  ……

  我到现在都觉得,什么样的鸡蛋饼,都比不上我高中门口小巷入口那个小摊上的好吃。

  后来在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地方呆久了,不常想起家,偶尔想起来,大概是因为遇到了难吃的小笼包铺子

  我最喜欢点心,就是小笼包。

  以前从家出去,走过两个路口,就有一家百年老店,专做早点,小笼包尤为出名,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我会早起的理由

  小笼包皮不用薄,但韧性要好,和竹篾蒸屉不会粘在一起,用筷子夹起来,小小咬一个口子,先把汤汁喝了,汤汁多数时候是一定烫嘴的,但是吃了再多次还是不会长记性,滚烫鲜美的肉汤在嘴里还没一会儿就烫着喉咙下去了,到胃里是一阵熨贴。

  汤汁下肚了,再夹着剩下的小笼包蘸些醋,我喜欢的带着韧劲皮子和调味刚刚好的内馅在嘴巴里揉在一起,直接一口吞了。如果愿意多花几块钱,能买到顶上加了些蟹黄的,蟹黄的软糯细沙加上肉香,简直是疲累的所有慰藉

  这时候再吮上一口浓稠的豆腐汤,整个人生都圆满了。

  就像《将夜》里,宁缺总是回家就喊着“面好了没”,很多时候我们互相打招呼方式就是问一句,刚刚吃了些什么。

  直到现在,我对哈尔滨的记忆就在零下二十度的锅包肉上,对香港的记忆就在蹲在路边吸着冻鸳鸯嗦牛河上,对悉尼的记忆就在坐在海边上吃的那一包袋鼠肉上,对首尔的记忆就在凌晨喊的两份调味炸鸡上。

  而我们每个人的偏执,都融进了对吃食的特殊要求里,对每个地方的回忆或是思念,都被味蕾记着。

  我也真想,像以前那样,在学校边上的栅栏里偷偷摸回一袋鸡蛋饼。

  别多加蛋了,多加个烤肠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