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匹夫之勇,难以成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匹夫之勇,难以成事

2015-11-02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一个人不管在做任何事的时候单凭一时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匹夫之勇,难以成事

  人们对勇敢的崇尚,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马超,《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在《太平广记》中辑录了几十位骁勇之士,有“一身都是胆”的赵云,有“不探虎穴,焉得虎子”的吕蒙,有“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的杨大眼,有“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行刺之于万众之中,人马俱到”的秦琼,也有“着白衣,所向披靡”的薛仁贵……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让读者痴迷,是由于他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奋不顾身,拔刀相助”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对贪官污吏、对流氓恶霸、对不合理的黑暗社会进行奋力反抗,不顾一切去维护正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两肋插刀,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人们所向往的。

  孔子的弟子子路以率直勇敢闻名,对于子路的勇敢,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曾经调侃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敢超过了我,可其他方面实在没有可取的地方啊!”

  孔子并不欣赏那种匹夫之勇,而是推崇智、仁、勇相结合的勇敢。他认为“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在孔子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之中,仁是核心,知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义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爱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关于匹夫之勇和智者之勇,《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问孔子:“先生如果率领三军作战,你选择谁做你的助手?”孔子说:“我是不会与一个能够赤手搏虎、徒步过河、死也不后悔的人共事的。与我共事的人应该是个遇事格外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后再作决定的人。”

  孔子不愿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率军队,因为在孔子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容易误事。“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敢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勇双全之人。

  东汉时,班超以汉朝特使的身份出使西域诸国。到鄯善后,鄯善王的态度由起初的恭敬变得冷淡起来,班超探明是匈奴使者到来的原因,于是召集随员36人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能夜间火攻匈奴人,先下手为强,把他们全部歼灭。这样鄯善人胆破,就大功告成了。”

  半夜,班超率领部下飞奔匈奴阵地。经过激战,鄯善王吓得叩头谢罪,表明服从汉朝,以后绝无二心。

  班超用他的智慧和勇敢赢得了郢善的服从,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太胆小是怯懦,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出于虚荣心、好奇心或者贪婪之心去冒生命危险的人,不是勇敢的人。勇敢不同于激情中的不顾一切,它是根植在心中的持久稳定的人生品质,如同经冬不凋的松柏,四季常青。

  勇敢无所谓大小,追求进步、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人是勇敢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人是勇敢者,在事业中开拓进取、与困难作不懈斗争的人是勇敢者,在成长中与阻碍自己进步的观念欲望进行坚决斗争的人是勇敢者。

  勇敢不在臂膀上,而在头脑里。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