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还年轻,不要随便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你还年轻,不要随便丧

2018-06-27 12:03:42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你还年轻,不要随便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流行起了“小确丧”。

  感觉身体被掏空;

  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又一天过去了。今天过得怎么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类似的“丧”成了一股风气迅速蔓延。

  葛优瘫、马男波杰克、悲伤蛙Pepe、长腿的闲鱼等“丧”文化代表,受到热捧。

  在年轻人群体里,好像你不丧一下,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ldquo;丧”,突然间成了大多数年轻人生活真实写照

  但年纪轻轻就整日“生无可恋”,何尝不是对生活的一种逃避

  你还年轻,真的不要随便“丧”。

  这世上,谁没有丧的时候呢?

  日复一日让人疲惫工作繁重的生活压力,偶尔冒出放弃念头......

  但“丧”完一阵儿,生活还是要继续啊。

  庆幸的是,《冲破消极的自我》告诉我们,只要你掌握了正确方法,并坚持做,“丧”是可以被打败的。

  01拒绝拖延

  阿文做了大半年的实验,终于拿到数据导师要求他一个月内把文章写出来。

  结果阿文想着反正还有一个月时间,做实验太辛苦,应该犒劳一下自己,就果断来了个短期旅行。

  旅行回来,阿文开始写文章,结果坐在桌前却抵挡不住手机诱惑

  一整天下来,学习的时间,还不如刷朋友圈、逛淘宝的时间长,写文章的事一拖再拖

  一段日子后,老师又给他安排了其它任务

  当难题都堆积在一起时,阿文望着桌上的一堆资料,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看着其他早已完成论文同学羡慕不已。而自己明明手头漂亮的数据,却因为拖延,最终只能敷衍了事

  阿文无数次扪心自问,“为什么自己会把生活过得如此狼狈不堪?”

  整个人都变得很丧。

  当我们遇到一件难办、或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的事,我们总会意识选择逃避,毕竟舒适圈总是让人沉迷。

  而拖延,又会让人变得焦虑自责,导致效率低下,又进一步造成拖延,最终变成恶性循环

  所以,很多人的“丧”,都与自己的习惯性拖延有关

  面对拖延、继续拖延,这种无力感,日积月累,最后会把人压垮。

  在解决拖延症的千千万万方法中,最有效的只有一件,那就是立即去做。

  02拒绝半途而废

  大学同学小昕,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作家

  还记得大学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在宿舍狂敲键盘样子

  人都说,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的。

  那时的她,真的自带一种神秘光芒

  耗时近一个学期,她创作了一部小说,然后精挑细选了几家出版社,把小说寄送了过去。

  苦等一个月,没收到任何回复,小昕开始把小说放到网上。

  可当她持续上传一个月,阅读量却还停留在2位数的时候,她放弃了。

  她把小说放进了回收站,再也不愿提笔。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这么做:只尝试一次,行不通永远放弃。

  但实际上,半途而废与原地踏步无异。半途放弃,对自己更是一种巨大伤害

  它会让你陷入怀疑自己、失落迷茫等等负面情绪之中。

  我亲眼看到放弃小说梦的小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情绪低迷、浑浑噩噩。

  生活中有很多容易半途而废的事情,比如阅读、健身、学英语....

  不能速成,必须长期投入时间精力,是这些事的共同特点。但循环往复的半途而废,只会不断摧毁你的信心,让你一次比一次“丧”。

  这种时刻关键是要学会关注长期目标,并用阶段性目标来激励自己。

  当人有一个清晰光明的长期目标,会变得非常兴奋

  但前路漫漫,若如实说明长期目标只有25%的成功率必然会有不少人放弃奋斗

  所以,我们要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目标。

  当小目标实现了,它带来的成就感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激励,让你更努力地朝着终极目标奔去。

  03拒绝“死宅”

  哈佛大学曾经开展了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究竟是什么能让人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这项研究是关于“幸福”这一议题的跨时最长的研究。

  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良好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

  无独有偶,在地中海有一座名叫Sardinia的岛。

  岛上的居民男女寿命相当,且百岁高龄人口数量是意大利本土的6倍,更是整个北美地区的十倍。

  研究发现,那里人均寿命长的原因只有25%跟基因有关,75%源于他们的生活习惯

  而这个生活习惯的就是,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独居生活。

  每个人的周围都围绕着许多亲人朋友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

  相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习惯性“丧”的年轻人,都脱离不了“宅”。

  ldquo;宅在家里,一个月没约人吃饭”

  ldquo;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干,就只想宅在家里不出门。”

  ldquo;朋友叫出去玩,兴趣缺缺,慢慢没人叫,感觉自己没朋友了”

  ......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去社交,回避关系。其中很多人是因为感觉经营人际关系困难,就慢慢放弃了。

  殊不知自我封闭,也会让人陷入消极状态,然后越“宅”越“丧”。

  如果这是你的生活常态,不妨学会走出去,主动社交。

  毕竟,长达75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日子过得最好的,都是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人。

  试试多与人进行实际接触,人际的新鲜感往往会激发新的活力

  当然,这些社交应该是面对面的社交,而不是通过微信电话视频等的社交。

  因为只有面对面的交流,人的大脑才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减轻你的压力。

  要想摆脱“丧”,要学会每周尽量安排一次社交活动

  很多时候,“丧”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突然情绪低落的时刻。

  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最好的办法是“丧”几天。但是,“丧”不应该成为你生活的常态。

  你可以“丧”一阵子,但不能因此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如芥川龙之介所说:不要忘记人生是要战斗到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