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别人留空间,才能给自己留余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给别人留空间,才能给自己留余地

2018-08-29 21:07:57 作者:未知 来源:做人与处世 阅读:载入中…

给别人留空间,才能给自己留余地

  我对一些人际之间的关系错位产生好奇

  爱逛商场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观感,当服务人员寸步不离地跟着你,喋喋不休向你推销的时候,你很难与其达成共鸣,甚至会产生反感。而当你把商场逛了个遍,服务员却对你不理不睬,甚至冷语相向,这时候你又觉得自己被藐视了,没有了“上帝”的感觉。好的服务员绝不会亦步亦趋的兜售,他们会和你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你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在他的视线之内,你一旦有所表示,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你的任何要求做出得体回应,使你既不感到被冷落,又不会因为感到压迫而产生反感。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界限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空间感,每个人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而这种空间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保护自己的空间,但是享受空间的原则是不能以牺牲别人的空间为底线

  在当今时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所以大多和家长关系紧张,就在于家长不给子女保留一点个人的空间和隐私,以爱的名义无视彼此距离,深入对方空间,窥视对方隐私,使人难以产生安全感,这种爱让人窒息,必然造成彼此关系的恶化。在赵本山的小品《相亲》中,拆看子女书信认为理所当然,说就相当于领导检查言外之意,做领导亦可以随便查阅下属隐私,这种无视别人隐私权利的做法,也一定会使简单人际关系畸形发展

  花边新闻主角们就是藐视底线、无视底线、混淆底线、没有底线,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有把自己当外人,最后害人害己。一味地不拿自己当外人,说话不分场合,不分身份,一旦反目成仇,才悔不该当初没有亲兄弟明算账,没有把话说在当下,想要厘清之时,发现彼此关系早已成为一堆烂账。

  古人传统道德文化观念约束下,突破底线的事情少之又少。《三国演义》之所以流传百年而不衰,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桃园结义,至于真实历史演绎大相径庭人们并不关注,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义结金兰、八拜之交在中国的古代人际交往中,是血脉传承之外的独立存在,对年轻人交往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义结金兰之后可以割头换命,可以托妻寄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可以穿一条裤子,也就是把人际之间的距离人为地消弭于无形。

  而这与古人的一些礼仪大方又是背道而驰的。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一章中: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关云长之所以被千古膜拜,就在于一个义字。在这里“义”并非简单的义气,而是一种底线,一种分寸感,护嫂寻兄,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然而当关云长突破这个底线,开始干涉刘备立储的“家事”,他悲剧了。关公麦城被围时,派廖化往上庸求救兵,刘备义子刘封本欲出兵救援,然而被孟达的一番话打消了念头:“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走麦城”从此成了形容失利局面,陷入绝境代名词。关云长虽然把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事业精神品质留给了后人,但他在人际关系上突破底线,终于成为他败走麦城的原因之一。

  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你不是任何人的主宰,任何人也不是你的附庸,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他人独处的空间。只做理想追求上的亲密无间,做心灵上的知己生活上,尤其是物质上保持独立、完整人格

  你可以知无不言,你可以良言苦口,但是你不可以越俎代庖,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远,走得长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