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越高的人,身段越低;身段越低的人,成就越高
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做事越要谨小慎微,地位升得越高,就越要懂得放低身段。
古时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身段放得越低,如潜龙在渊,他朝一遇风雨,便可扶摇直上。因而说,地位越高的人,身段越低;身段越低的人,成就越高。
1.谦受益,满招损
地位越高的人,身段越低。
有一个有很多种版本的故事:一个学僧跟着无德禅师学禅,刚开始时他还非常专心,可一年后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便开始志得意满。
无德禅师看在眼里。一天,他与学僧弈棋,便故意问道:“这些日子,你魂不守舍,时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什么原因呢?”
学僧说:“师父,我这一年来该学的东西都学够了,想去云游四方,在外参禅。”
ldquo;什么是够了?”禅师问道。
ldquo;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学僧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说:“木盆满了?”
ldquo;满了!”学僧毫不含糊。
禅师又抓了把沙子,撒入盆里,又问:“满了?”
ldquo;满了!”学僧依旧信心十足。
可禅师又抓了把石灰撒了进去,再问:“满了?”
学僧犹豫了:“好像满了……”
接着,禅师拿了一杯水倒了下去。
学僧跪服道:“弟子明白了。”
魏徵曾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商界巨亨李嘉诚在他的儿子李泽楷进入商界时也曾告诫说:“树大招风,低调做人。”
成功人士更懂得“风头不可出尽,便宜不可占尽”的道理。
位低,谦和能让人进步;位高,谦和能让己自全。所谓“谦受益,满招
损”,谦以待人,虚以接物,一切才能长长久久。
2.低调做人,一鸣惊人
身段越低的人,成就越高。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在年轻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件秩事。一天,他去拜访一位老前辈。前辈家很小,只有一间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昂首挺胸地走进去,方进门,便听到“砰”地一声,他的额头上肿了个大包。
老前辈看到了,大笑不止,对富兰克林说:“富兰克林,我知道你的性子!这下吃亏了吧?但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记住了,后来成了美国总统。
而身段高高在上的人,不仅事业不成,反而有时有性命之忧:
《三国演义》中“击鼓骂曹”的祢衡,行事张狂无礼。一天,曹操请他做个“军务秘书长”,他却挖苦曹操手下没有能人,尽是些庸才,又得意洋洋地自夸。
曹操让他击鼓要杀杀他的锐气,他击鼓时身穿破衣烂衫,后来甚至裸体击鼓,大骂曹操是国贼。
曹操心里恼怒,但表面却很冷静,他派了祢衡一个差使,让他去劝说荆州刘表前来投降,并派他手下重要谋士给祢衡送行。
祢衡行事乖张没有法度,到了刘表那里也是轻慢无比,刘表不想落个坏名声,把他又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
黄祖是个武夫,脾气暴躁,哪里受得了这么张狂的祢衡,祢衡依旧我行我素,在一次言语冲突中,被黄祖杀死。
高调做人,只能得一时名声,倘若时间一久,成就却很低了。
纵观历史风云,凡是成就卓越的人,做人都是低调的。低调不是安贫乐道,也不是在短缺单一时期所谓的“朴素”,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诗人鲁藜说:“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老子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人头地不要着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身段越低的人越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谁能更甘于寂寞,不求闻达,低调做人,日后的成就就会越高。
低调的人,懂得韬光养晦。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