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靠谱的人千篇一律,不靠谱的人各掉各的链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靠谱的人千篇一律,不靠谱的人各掉各的链子

2018-10-15 19:03:44 作者:未知 来源:经纬创投 阅读:载入中…

靠谱的人千篇一律,不靠谱的人各掉各的链子

  01

    有强烈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源于西方文明,它是商业社会的定海神针。

  一纸契约定交易双方权利责任义务,不可更改,一旦违约,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人性有多复杂,契约就有多必要

  在职场中,除了那些白纸黑字合约,明文贴出的规矩制度,还有很多口头约定,比如跟同事约好项目对接日期,从领导那里包揽某个任务,都是在建立契约。

  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靠谱,其实就是说这个人有契约精神。靠谱的人千篇一律,不靠谱的人各掉各的链子

  关键时刻玩消失,规定的deadline一拖再拖承诺结果诸多变故,共同定下的方案屡次推翻……和不靠谱的人共事,就要随时做好女娲补天的准备

  很多人会把遵守约定当成死板,为自己投机取巧占了便宜沾沾自喜。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捷径是建立在守规矩的大众之上的,规矩有底线,捷径没有。

  一个人破坏契约走了捷径,可能被当成是聪明。但当其他人看见好处争相走捷径之时,捷径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只有弱肉强食

  合作社会,契约是相互给予的安全感人人撕毁契约之时,没有人的利益能得到保证

  因此,拍胸脯的时候慢一点,因为缔结契约的时候,你是自由的,当契约既订,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就已明确,各自认领,按时履约。

  一个在职场中经常毁约的人,是在透支他人的尊重信任,也许这个过程会带来小恩小惠,不会立刻付出代价,可一旦信用破产,必定寸步难行

  02

    尊重时间

  不尊重时间的人,也不会被时间尊重。

  现代工作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线程工作已经成为了常态。因此,大家的时间都变得十分宝贵

  微博上有一个热帖说:“经常迟到的人,在家的说自己刚出门,刚出发的时候说快到了,在路上的时候说自己已经到了”。

  很多网友积极认领,还带着沾沾自喜的语气说自己有更夸张的迟到经历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一语道破实质:这不是经常迟到,而是经常撒谎。

  迟到实际上就是拿别人的时间不当时间。如果生活中有愿意容忍的朋友,那是一种幸运,但是在职场中,守时是基本的职业要求,浪费别人的时间,打乱别人的计划是非常不专业表现

  也许在有的场合,迟到从一开始就已经丧失了入场机会

  比如,面试、谈项目等场合,迟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评,扭转过来就得花费很大的力气

  而第一印象,是最难扭转的。

  尊重别人的时间有很多方面,守时是最根本的一项。

  微信少发语音多打字、交接工作时做到条理清晰简洁易懂,甚至求助他人时先最大化地完成自己能做的部分,都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而对于尊重自己的时间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管理。管理是一种掌控,对工作难度工作量和自己能力的掌控,排出任务的优先级和时间分配

  很多时候,对时间的错误估计,就是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尽管大家都在说“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但只有一部分人真的如此。仓皇之下,交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及反复打磨的。

  因此,不要高估dealine,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爆发力。如果没有李白酒入豪肠酿成诗的天赋,请根据自己的能力给待完成的任务留出足够的时间。

  03

    能力配得上职位

  创造101中,101个偶像练习竞争,唱歌跳舞,一轮一轮比拼筛选,争夺出道的11个名额

  因此,最后留在镜头前的人,如果不够光芒万丈实力担不起位次,就会被质疑和群嘲。

  如果对偶像的评判标准还算多元,那么对于职场中明确的分工岗位,标准就十分确定了。

  但就是有这样一类人,让人怀疑他是如何顺利通过招聘的。他不仅在团队合作时挑最容易的部分,还把最容易的部分也搞砸了,你不得不帮他一起收拾摊子加班到凌晨。

  一个高速运转的团队,其中的每个员工必定担当得起自己负责的工作。职场的分工协作,就是为了把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所以,如果在工作中,有人的完成度永远到不了100%,那么他就会成为团队的短板,完成度不到100%的这一部分,也许会让整个项目都归零。

  才不配位,必着羞辱。专业能力是让人待在这个岗位上的基础能力,其他的能力是加分项或者区别项。

  没有专业能力支撑的人,就像无根之木,是站不稳的。

  如果新人不够专业,也许有前辈愿意带一带

  但如果工作几年,还没有长进,那么当一茬一茬的年轻人进了公司,他们有着更积极的态度,拿着比更低的薪水,那老员工的不可替代性在哪儿呢?

  与其说有几年的工作经验,不如说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几年。所以我们需要经常问问自己:你现在的能力,配得上你的职位吗?

  04

    凡事交代

  罗振宇在《奇葩说》里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职场最没有前途的一种人,叫反馈黑洞说白了就是那些凡事无交代,做事沟通的人。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埋头做事最重要,所谓沟通,不是闲聊就是邀功。

  不是的。职场上的沟通有多重要呢?

  试想一下,如果你给下属派个活儿,几天都没有回音,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一步,你心里会不会没底?

  如果团队合作,同伴遇到棘手问题,瞒着大家鼓捣了几天也没解决,结果补救都来不及,你会不会怪他不早告诉你?

  实际上 ,世界上有一家公司,就是靠着给其他企业解决内部沟通问题而发家致富的,这家公司名叫Slack。

  它开发了一款企业内部的通讯系统,尽管售价为每位员工每年80美元,但它依然广受大公欢迎,尤其是互联网媒体广告公司。

  这个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舍弃了老土的电子邮件严肃会议,以更为随意方式,按话题组织文本对话,便于公司中的团队实时沟通,用户调查显示,这款沟通软件将团队效率提升了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有效沟通获得的收益,要比花费的成本大得多。

  为什么说是有效沟通?因为有一种情况是,你们沟通了半天,仍然像鸡同鸭讲。

  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方也没梳理清楚他的需求是什么;二是,你们的交流不在一个频道上。

  如果是第一个问题,那么对方需要确定自己沟通的目的。所有的交流都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服务的,如果目标不清,沟通就会失焦,交流起来费力又费时,结果就是说了一筐话,全都漏掉了。

  如果是后者,关键问题则在于不了解沟通对象。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同的人的沟通习惯思维方式不同,对症下药疗效最好。

  更重要的是,职场上的差异,除了性格,还有职位和立场

  不同部门绩效考核标准不一样,所考虑的任务优先度也不一样,如果不能在沟通中考虑到各自的立场,那么就无法达成一致目标或者形成一个共同的计划,结果是各自为营,合力变成阻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效的沟通,能省去无效的努力

  05

    丢掉玻璃

  带着一颗玻璃心上职场是有安全隐患的。任何一场小冲击都会把玻璃心碎成玻璃渣,要么扎到别人,要么伤到自己。

  彭蕾在讲解阿里人才观时,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皮实。

  说得具体点就是,经得起赞扬,也受得了羞辱,话说重了不哭天抹泪,遇到挫折怨天尤人

  在工作中,情绪化意味着不稳定。如果连情绪都管理不好,又如何保证自己的情绪不会影响工作呢?

  但工作中的状况总是难以避免,如果轻易就撂挑子,或者暴脾气一出跟同事怼起来,对错先不论,无脑和冲动是可以鉴定完毕的。

  也许有人觉得委屈:谁没有情绪?谁不想发泄?有情绪没问题,难以自控就有问题。

  处在一个岗位上,就是处在一个团队中,情绪的表露不再私人化,它会影响到整个团队。谁会喜欢一个浑身散发负能量的人呢?

  工作已经要耗费很多心力脑力,哪里还有多余精力负担他人的情绪?设想你是一个领导,有一位行走的负能量在你的团队中,你想不想把这个传染源隔离出去?

  因此,下次想要吐槽的时候,先考虑一下你能不能承担被扔出去的后果。何况情绪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遇到困难,先问“现在怎么样了?可以做些什么?”再问“怎么会这样?”你会冷静得多。

  06

  结 语

  工作最好的状态,是人人都能各司其职,然后再无缝合作。

  职业化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从而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它不一定是上升梯,却一定是安全网,让你的每一步路都走得有迹可循。

  既然要走进职场,就装盔披甲再上阵。

  成功者善找方法失败者总降目标

  当一件事情没做成的时候你是怎样反思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目标太高?很多人总是把问题归结于目标太高,于是不断调整目标,导致任何事情都做不好。那怎么办呢?换种方法试试

  一

  当我们认真去做一件事情,最后却没有做成,想来无非两种可能:不是方法有问题,做法不对;就是目标有问题,不切实际

  如果你面对这种局面,会选择改变哪一个呢?

  不同的选择,昭示着不同的命运

  你可以选择改变方法,坚定渴望达成目标,这个办法不行就换那个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这种选择多半能成事,变成大家认可成功者。

  你也可以选择改变目标,退而求其次也好,曲线救国也罢,通过降低预期值来减少挫败感。不过这种选择最后几乎都会半途而废,变成反面典型失败者。

  能成事的职场达人,都是习惯于改变方法而不改变目标的人;而毫无建树普通人,都是习惯于习惯于改变目标而不改变方法的人。

  所谓的成功和失败,其实就这么点儿区别。

  二

  以前人们信命,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能不能干出一番事业是上天注定的。现在不同了,人们信思维模式,认为成功者们都有一套玄乎的“成功者思维”,什么时候自己学会了这套逻辑,也能成功。

  如果硬扯的话,前面关于方法和目标的说法,也算是一种思维模式。因为“习惯于”的意思,就是条件反射,就是第一反应,就是思维定式。

  改变方法跟改变目标有这么大的区别吗?真有。

  比如你管理一个销售团队,给业务员下达了月销量100万的达标线。张三的做法是,尝试各种不同的销售方法,努力去完成这个不变的目标。以前的老办法没什么突出效果,就发掘新思路,憋着一股劲硬拼到底。

  李四的做法是,按照老办法行事,发现怎么折腾也无法达标,此时他不去想新办法,而是在目标上跟你讨价还价,“这个指标太高了根本做不到,能不能降到50万?”

  扪心自问,如果你是领导,会觉得谁有可能成事,谁是可造之材?毫无疑问,一定是张三。

  三

  洛克菲勒出过一本书,《只有偏执才能成功》,格鲁夫也出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说的都是啥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不要轻易改变目标,而要不断改进方法。

  这两位都是大佬,也都是成功者,看来要想成事,偏执这个特质很重要。

  偏执,看似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在今天却成为了一种难能可贵品质。只要你的目标是正当的,不是祸国殃民损人利己的,它甚至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偏执,包含着坚定不移理想信念,蕴藏着源源不断强大自驱力。

  美国富豪距离咱们太远,还是来说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

  比如戒烟,如果某人说出“我每天少抽一根,慢慢地就能戒掉”这种话,我敢肯定他一定戒不掉。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改变目标,而不是在改变方法。

  戒烟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一根烟都不抽。有烟瘾难受怎么办,去尝试其他方法,什么喝茶、吃糖、看电影、让自己待在公共场合等等,都可以试试,那种效果好就用哪种,但底线就是绝不能抽烟。

  比如减肥,如果某人一开始雄心勃勃定下一个月减肥20斤的目标,刚坚持几天就觉得太辛苦,于是改成一个月减10斤的目标。我看这次减肥大概是没戏的,根本不用等一个月之后再看结果。

  因为跟前面一样,他在改变目标而不是改变方法。而一旦出现这样通过降低目标来给自己找台阶的情况,就很难成功,基本如此。

  在职场上干事业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目标总是在改变,那就相当于没有目标。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谈何成功。只能偏执一点,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四

  其实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难关,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

  关键是,当我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一定要冷静反思,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去改变的东西。

  如果你选择改变目标,多半还是降低目标,而不是改进方法,就基本没戏。

  如果你选择改变方法,紧盯着目标不放松,则有可能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能说得太绝对。只不过,如果改变方法并坚持目标,事情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甚至更高;而如果改变目标却不变方法,事情的成功率会不足10%。

  所以说,遇事勤思考,信念别动摇,多改变方法,少改变目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