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7岁慈禧凭啥干掉45岁肃顺?逆境时太会隐忍,反击时太会用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27岁慈禧凭啥干掉45岁肃顺?逆境时太会隐忍,反击时太会用谋!

2018-10-18 05:53:05 来源:智斗 阅读:载入中…

27岁慈禧凭啥干掉45岁肃顺?逆境时太会隐忍,反击时太会用谋!

  原创 黑句本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紧逼北京,30岁的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承德。

  面对帝都被侵,圆明园被毁,咸丰没有去做振奋图强事,而是整日纵情女色,嗜酒迷戏。那时候,他的烟波致爽殿里每三天戏子们就要登台为这位败国之君唱一出大戏——

  内忧外患下如此糜烂,不久,本就羸弱不堪的咸丰垮掉了。

  治国没有励精图治之心,扞卫爱新觉罗家的皇权,即将撒手人寰的咸丰倒是煞费苦心。最让他担忧是身边的慈禧,这个“佻巧奸诈”的女人日后要是挟幼主弄出个母后擅权,该如何是好?

  身边重臣肃顺为咸丰献上了一道狠计,为绝后患,可效汉武帝杀钩弋夫人

  若不是咸丰犹豫了,慈禧很可能就此已命丧黄泉

  咸丰犹豫什么呢?

  汉武帝杀了钩弋,母后擅权的隐忧是没有了,但结果却导致了霍光专权。眼下的朝局跟当年何其的相像,谁能保证肃顺不会是下一个霍光。

  既然砍一头难保皇权不会旁落,那就索性来个三角制衡。就这样,皇太子载淳继位,两宫太后分持“御赏”、“同道堂”御印牵制顾命八大臣的辅政体系最终落定。

  命悬一线的慈禧终于闯过了一生中最大的险关。

  但险关之后却不是坦途,而是杀机四伏的险途。从肃顺献狠计就能看出来,这位咸丰朝最跋扈的权臣是很想找机会干掉慈禧的,站在以他为首的八大臣角度,慈安不足虑,只要干掉颇有心机的慈禧,剩下一对孤儿寡母,那所谓的制衡必将在他们的操权下成为一场空。

  之所以说慈禧是闯过险关迎来险途,那是因为在承德她随时都有丢命的危险。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掌控一切的肃顺想要慈禧的命,根本需要理由,因为手里的权利就是最大的理由。

  关键就看肃顺有没有这个决心

  与对手过招,决心这个东西看似考一个人胆量,其实先考的往往是理解对手的能力,很多时候与其说杀死强人的是猛虎,不如说是傲慢无知

  45岁的肃顺只所以最终死在了27岁的慈禧手里,要害正在这里。

  肃顺这个人是没落满贵出身,早年落魄时有人问他:“君自视似何等人?”肃顺不以为然地答:“亡赖耳。”换成现在的说法老子就是个无赖亡命之徒,怎地。

  落魄时不改嚣张本色,发迹后还能懂得收敛,恭谦让?当然不可能。这还不是肃顺的全部,此人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偏偏又很有见识,这样的人一旦得势会是什么样?典型的权利暴发户,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什么人都敢惹。

  简单说,这是个眼里没有猛虎,只有羊的主。

  由此说到他和慈禧的权争,虽然他对慈禧颇有芥蒂,但看到底,他还是觉得慈禧不过是先帝一妾,宫中寡妇,根本无足挂齿。

  因为慈禧呈现出来的假象的确如此,所以这位承德避暑山庄的实际主宰始终是手里有刀,心里却没有真正的杀机。

  可换到慈禧这里,一切就大不同了,在她看来,不分出胜负自己就是死路。

  这是什么?未到绝境之时,却做绝境之争。又或者说,这是自己走险路,绝不给对手活路。

  下面咱们就来看看27岁的慈禧是怎么一步步让45岁的肃顺人头落地的?

  咸丰死后第三天,这场你死我活争斗开始了,首先进逼的当然是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对于新朝该怎么运转,肃顺等人提出:一、皇帝的谕旨由他们拟定;二、两宫太后只负责盖章,不能改动;三、臣下的奏折一律不进呈两宫太后阅览。

  咸丰刚死,肃顺就要这么干,这哪是顾命大臣,分明是专横权臣。面对这只要答应就成橡皮图章的艰难局面,慈禧能怎么办呢?

  慈禧的做法是先摆大清祖制,再言先帝遗命,总之不能让肃顺等人上来就得逞。

  但这管用呢?

  就剩道理的哪能赢手握实权的,肃顺等人是面上让了让,实际根本不把慈禧的说法当回事

  可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一番道理上的具体力争,慈禧也算是暂时稳住了阵脚,但稳住阵脚的同时,慈禧也强烈意识到了一点,不改变眼下被动的局面,接下来的处境一定会更艰难。

  对于一个深处禁宫的妇人来说,想变被动为主动,慈禧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想办法联络外援,里应外合。

  她想到了谁呢?

  恭亲王奕?。

  单就这一点就能看出慈禧的朝局观,比起肃顺一手遮天的权利暴发户心理,这无疑是格局上的胜利

  肃顺是只看到承德的势盛;而慈禧看到的却是京城的势起。

  然而,在肃顺的严密封锁下,将联络密信送进京城,送到恭亲王奕?手里却并非易事。关于慈禧是怎么做到的,稗官野史里的传奇说法很多,其中有一个极具女人心计。

  慈禧制造了一起后宫争执好戏,她授意宠信太监安德海故意与慈安的宠信宫女双喜发生严重冲突。两宫不和,既麻痹了肃顺的眼线,又为传递密信找到了绝佳契机。为了表示对慈安的敬重,慈禧严厉惩罚了安德海,怎么惩罚的呢?

  慈禧命敬事房首领太监将安德海遣送回京,到“大扫处”当差,以示惩戒。

  安德海携带密信顺利回京后,先到内务府报到。一进内务府,安德海就以慈禧身边红人的口吻提出要见内务府大臣宝鋆。多事之秋,朝臣均很敏感,于是立即将安德海送入了宝鋆府邸。

  就这样,缝在安德海贴身内衣兜里的慈禧亲笔密信被送到了恭亲王奕?手里——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以备筹咨大事。密之。特谕。

  看到加盖“御赏”、“同道堂”的密信,恭亲王自然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虽然此前有恭亲王不得赴承德的命令,但奕?以“恭理丧仪大臣”的身份硬要到承德吊祭哥哥,肃顺也无法强行阻拦。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恭亲王以吊祭为名赶到了咸丰的灵堂

  这个时候,真假参半的嚎啕大哭是一定要的,这是博取同情,也是为接下来的叔嫂相见制造氛围

  但因叔嫂相见有违祖制,肃顺一伙抓住这个企图拦阻。这时候,慈禧拿出了女人特有的悲切坚决,她以“询问京城被劫后的情况”为由,执意要见恭亲王。

  总之,把女人遭难后的人之常情表演淋漓尽致

  肃顺一伙抵挡不住这种女人做派,勉强让叔嫂相见了。这时候,肃顺的反应依旧透着得势权臣的嚣张,只见他笑着对想盯梢的端华说:“老六,汝与两宫叔嫂耳,何必我辈陪哉。”羞得端华只好止步。

  这次影响清廷朝局走向的叔嫂相见密谋,持续了两个小时

  一个是罕见政治女强人,一个是才识俱佳的铁帽子王,有这两个小时足够用了。

  密谋结束后,恭亲王急速回京,这意味着慈禧出手的时候到了。

  针对肃顺的第一手棋,慈禧走的就极其的精妙。他授意恭亲王精挑了一个小角色出来打头阵,这角色是谁呢?被肃顺欺负惨了的协办大学士周祖培的亲信门生,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

  瞧这弯绕的,出场的人不仅不值一提,而且直接绕到了外省地界。

  让这么个小人物上奏提建议,又是怎么个精妙法呢?一来,此人面上跟两宫太后、恭亲王素无交集,由他来打头阵,很像地方小吏自然发声,这么干既能一探肃顺一伙的反应,又不至于打草惊蛇;二来,此人在朝堂上无足轻重,若激起肃顺一伙的强烈抵抗,将此人牺牲掉,肃顺接下来再想开火,连靶子都难找;三、此招不成后,慈禧尽可示弱麻痹肃顺,实质上却无声无息地为扳倒肃顺做了铺垫

  果然,当董元醇这一道《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的奏折递上来后,肃顺一伙是勃然大怒,直言要严厉制裁董元醇。

  但慈禧却来了个软对抗,直接将奏折来了个“留中不发”,你要制裁董元醇,拿不到原折我看你怎么制裁。

  肃顺当然知道不强力索来这奏折,接下来慈禧必会将奏折交由群臣共商,如此一来,那就是八大臣变相服软了。

  肃顺不可能认这个账。这位跋扈权臣不认账的方式蛮横,先是不顾礼节直闯两宫禁地索要,这一幕据说吓得载淳小皇帝当场就尿了裤子

  吼叫索要不成后,第二天,八大臣集体罢工,干脆摆出了不要回原折誓不罢休的架势

  这一刻,肃顺专权的嘴脸暴露无遗

  面对如此僵局,慈禧最终妥协了。

  然而此时的妥协才是慈禧最老辣的算计,因为这一低头,肃顺彻底赢了的效果太足了。殊不知,这才是抬头杀人前最要命的麻痹。

  从随后的情景看,慈禧的目的达到了,否则肃顺绝不可能让她领着小皇帝走小路提前回京。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梓宫起运回京。慈禧以小皇帝经不起一路跪送恭迎为由,提出最好让两宫领着小皇帝由间道先行回京。

  这可是放虎归山呀!

  但肃顺的看法却是,哪来的虎,这不过是让孤儿寡母先走。

  令人难以置信,顾命八大臣就这样被慈禧巧妙一分为二了,载垣、端华护送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而继续护送咸丰帝梓宫的肃顺无形中则被置入了人头即将落地的末路。

  九月二十八日,慈禧一行抵达京郊石槽。

  慈禧没有进城,第一时间在郊外召见了奕?,用意无非是安排接下来的政变全程

  中间没有一丝一毫拖泥带水,只有女人巧妙的眼泪与狠手。

  九月二十九日午时,慈禧一行抵达德胜门,控诉肃顺欺凌孤儿寡母的悲情戏随即上演。弄出群情激愤的效果后,周培祖跟着就站出来说:“何不重治其罪?”

  慈禧装无奈:“彼为赞襄王大臣,可径予治罪乎?”

  周培祖跟着说台词:“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

  此话一出,恭亲王早已拟好的治罪诏书随即呈了上来。

  待两宫太后分别用印后,恭亲王立即发动早已笼络好的文武重臣,再上两道拥戴奏折,一道由朝中文官联名,一道由武将共签。

  而武将折的执笔人正是随肃顺护送咸丰帝梓宫的胜保。

  好一个关键处不遗漏。

  胜局布到这里,剩下的就是缉拿了。

  载垣、端华两人在朝堂上被直接拿下,押往宗人府。那边的肃顺等人亦没来得及蹦跶,人刚到密云,就被睿王、醇王的人马趁夜捉住,连夜押到了北京。

  一日之内,八大臣悉数落网,而走完政变全程,也不过三天功夫,真可谓是霹雳一击。

  十月十六日,慈禧宣布了对八大臣的裁决,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其余五人革职。至于其他人,则只处分了与肃顺来往密切的六名官员、五名太监。

  也就是说慈禧没有大搞流血株连,尤让人赞叹的是慈禧随后放的一把火,她将肃顺等府中抄得的书信、账簿等统统公开焚毁了——

  这样的事,三国时曹操干过,而27岁的女流之辈在功成那一刻竟然也有如此枭雄胸襟,这该怎么说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