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要走出孤独,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要走出孤独,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

2018-11-22 20:13:17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要走出孤独,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

  即使以为自己情感

  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

  也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

  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

  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mdash;—《百年孤独》

  1

  我的朋友设定为了三天可见。好朋友追问原因,我想这样的设定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反倒是他朋友圈无分组的完全开放让我产生了更多遐想

  点进空间一直刷到最底一条,除了隔三差五的几条新闻链接外,他的空间平静的如一滩死水。挖不到任何个人生活的边角小料,自然满足不了我内心想偷窥的欲望

  我开玩笑的问他:“你内心难道没有一丝想晒、想分享、想炫耀的冲动么?”毕竟这是人性本能啊。

  反倒是他淡定回答我:“当然有,只是我可能比大部分人的控制力更好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自控力??我迫不及待的讨教秘籍

  锦囊倒也干脆简单。除了偶尔找人见面单聊外,唯一大招就是“憋着”。

  因为有些话不能说,而能说的话又无人能解。权衡之下的较优解,就是谁也不说,谁也无从看见。

  2

  他,并不是个例。在我通讯录的朋友里,有那么一类人,朋友圈毫无保留,从不屏蔽,但你却对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不依赖系统设置,而是有一个心理开关,却始终拉在off的位置;他们的思维能力很高,能够意识到对朋友圈设置的这个“操作”也会是自我暴露的一个细枝末节

  与很多人相比,他们给我的感觉不是极度开放,恰恰相反是极度封闭,如内心竖起的一堵墙,他们出不来,别人不进不去。

  我们都有想被别人看见、接纳、理解需求,但如果这个“别人”总是由“自己”进行角色扮演,那么就会陷入思维作伴的“头脑孤独”。

  母婴育儿博主李雪曾提出过一个词叫“头脑妈妈”。指的是那些活在强大头脑里的人,他们从未充满信任的让自己掉在别人的怀里。当他们彷徨无助,头脑帮他们解惑;当他们痛苦手上,头脑安抚他们。

  在他们和真实世界中间,始终隔着一个头脑,让所有关系温度都调至冰冷的恒温。

  但如果我们打开心房,抱着炙热的心却碰不到丁点儿回应,又或者总是遇见包裹着有杀伤力的负面回响,那么我们又会被关系消耗,即使身处人群也会体验到“感觉孤独”。

  一种是隔离外界而与真实“失联”的痛,一种是与外界碰撞感觉到的痛,孰轻孰重,都痛。

  3

  按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对孤独感的三层划分:感觉孤独对应人际孤独,头脑孤独大致对应人心理孤离,还有一层是存在孤独。

  除了最后这层已超出心理状态,属于哲学范畴外(这里暂不讨论),前两层的任一出现都会带来甩不掉的痛感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短暂头脑孤独下的独处可以缓冲人际孤独当中带来的痛,从而让我们恢复心力再回到人群中去寻找能够滋养我们的关系。

  两种状态的不时切换是我们调整心理状态的方式。但对于任一状态下处于最极端的人来说,他们卡在了原地,切不过来。

  那么,该如何处理困局呢?

  方法无它:松动牢牢把守在off键上的思维,放下头脑,回到关系中去疗愈。

  你肯定会说,不对啊,这不又绕回来了么?明明就是为了防御关系中的痛而选择头脑妈妈,这等于白说啊。

  4

  多年前,我一个患了抑郁症的好朋友去做心理治疗。当时大家一起聊天,随口问起他的治疗情况。当我得知他一次花800大洋只是让咨询师陪坐,60分钟内对方基本就是不说话的听时,一声“跟我讲啊,我免费”不禁脱口而出

  另一个在场的朋友也附和了一句:“我们关系那么好,不仅免费,还可以兼职陪聊呢。”面对我们你来我往的哈哈声,我的好朋友什么也没说,只是跟着淡淡一笑。

  直到有一天,当我也变成了那个向外呼救的人,朋友对我的所谓“关心”让我情绪都堵回胸前时,我开始不愿开口。

  那个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好朋友”的这种态度、无心之为组成的“外界”,才是让他沉浸于头脑孤独,无法自如的回到关系中的真正原因。

  因为在他的经历里,也许没有人发自真心的对他的感受事情兴趣,更多的是对他行为的不解,是对他没有按照外界期待样子行事的评价

  在他的心里,只有自己,虽然孤独,但在外面,却有太多暗箭。感受到不安全,明知危险还往外冲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而我的朋友,显然两者都不是。

  5

  电影《无问东西》里,有一段剧情让我印象很深。

  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因扣上了勾引有妇之夫的骂名,被愤怒群众集体暴殴。黄晓明赶在垂死时刻奇迹般的救活了王敏佳。

  在掩埋着王敏佳过去的坟头,黄晓明怒斥李想懦弱,因为他为了顺利支教不敢说出真相,为了明哲保身而将青梅竹马感情彻底划清。

  李想辩解,因为王敏佳说谎,用为毛主席献花的故事欺骗了他们十多年。当时黄晓明眼神坚定,只是掷地有声的甩出一句:你怪他对你不真实,你有给过她给你真实的力量么?

  找到只讲非对错的关系容易,但寻到令人感觉安全的关系太难。只有让人感受到安全的关系才能疗愈在孤独的人。

  因为后者需要的不是你给他们制造欢笑,除去悲伤,帮他打破孤独,抵挡伤痛,而是一双信任的眼睛。在那双眼睛下,他们可以继续保持头脑孤独,也可以尝试放松思维,甚至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在那双眼睛下,他们可以试着去体验那种不用小心翼翼,把守着off键,慢慢把自己松开的感觉;

  给出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出一个不讲条件的容错率,他们才能相信自己,一点点去接住不安全感背后的那份恐惧

  6

  黄晓明最初撞见王敏佳教李想针灸时的肌肤之亲,不敢表达对王敏佳真实的爱;李想和王敏佳同谋写匿名休书被揭发,不敢承认说出真相;王敏佳隐瞒青梅竹马小伙伴,不敢告诉周围人照片上的小女孩根本不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惧怕,每个人惧怕的地方都不尽相同。很多时候,阻挡我们的可能并非源于不敢直面真相的懦弱,并非来自不想改变的那句无所谓,可能只是惧怕来临,不够强大的自体没有猴子搬来的救兵,恰巧将我们卡在了原地,出不来而已。

  时间久了,疼痛对于麻木身体变得不那么痛了,也就忘了真实的感受是什么样;习惯待在了不被看见的黑暗里,反而受不一丁点光亮照射

  但没有真实,醒着的人也像是睡着了;见不到光,内心也就没有被照亮而变得通透的可能。而只有找到一份安全的关系,我们才敢挪动一下身体,打开些许缝隙

  正如莱昂纳德.科恩那句名言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想那个裂痕,就是卡住我们的地方,当我们感觉到痛时,也就是光,照进来了。

  最后,特别感谢在这里给我留言的朋友,因为你们的评论反馈才有了这一篇关于孤独感的文字

  我想,这就是孤独大脑间相互交换意见后最美的产物

  最后,送一首《1000 nights》,希望第一千零一夜,是你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