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真正成熟的人,懂得不与自己做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不与自己做对

2019-01-05 19:22:28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阅读:载入中…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不与自己做对

  特别喜欢一句话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虽然我们经常说要全面的、客观的看待一个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更多时候我们会用简化的思维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对与错。

  年纪越大、经历越多的人越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复杂的,看问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与错的界限很多时候都是模糊的。

  但是在具体的事情当中,我们还是会习惯性的用自己眼中的对错评判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很少有耐心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很少愿意去倾听一个人内心声音,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迅速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因为这样会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所以,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是非困难的,尤其是当这个人做出一些我们不认同、甚至是不喜欢的事情时。这也是现在网络暴力越来越泛滥的一个原因大家只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人愿意了解事情的真相,所以戾气越来越重。

  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是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经常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这是事实,但是还有一个事实是,很多时候我们也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会被自己的期望影响。比如我们都喜欢自己是美好纯粹的,这是我们更愿意接受的。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宽容善良友好努力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冷漠黑暗的一面。

  我们内心的很多冲突,多是源于不接纳自己的阴影面。

  比如付出型的人会认为付出本身就可以让自己很快乐,自己不需要任何东西。但现实中我们发现,这样的人在和朋友同事以及其他非亲密关系的人相处时更自在,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和自己的家人相处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他们对家人也是在不断的付出,但是他们在家里的时候往往是沉默的,甚至是冷漠的。这种沉默和冷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人家,而是一味的付出过度的消耗了一个人的心力,从而失去了本应该有的热情

  人都是有各种需要的,假如我们无视它们,把它们强制性的压抑到内心的深处,这看起来很高尚,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作为一种生活动机,能为我们提供活力能量,一个人无视自己内心需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性的感到疲惫、很少有发自内心快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的爱人和你在一起时很少感到快乐,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所以,付出成瘾的人的亲密关系,很多时候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好。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些我们当下不太喜欢的特质时,否定和压抑并不是一个合适处理方式。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其实是通过自己的阴影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

  比如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心胸狭隘或者品性有问题,而是去深入的觉察一下,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它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什么需求

  一般而言,当我们嫉妒一个人的时候,说明对方身上有我们想要但是还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把它作为一个激励自己去努力奋斗的一个动力,那么,嫉妒这种情绪就不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能促使自己变的更好的能量。

  当我们懂得别人为什么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时,我们就会对别人的行为更多一些理解和慈悲;同样,当我们懂得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好想法念头时,也会对自己多一些理解和慈悲。

  从成长的角度说,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走的真正动力,并不是程度上越来越来越完美,而是体验上的完整感。有一句话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个自己。如果前半生你的内心只有一个自己,那么后半生,你只有找到另一个自己,你的人生才会完整。

  比如付出型的人学会了做自己,依赖型的人变的独立控制型的人认识放手重要性被动开始主动的去生活,这样的生命轨迹才是完整的。

  表现在生活中,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中年危机也是如此。人之所以在35岁以后会陷入到一种心理上的危机,除了家庭工作等外在的因素影响,另一个心理上重要原因就是:原来那些推动着我们去努力的动力,因为被体验过而逐渐失去作用。我们只有找到新的动力,之后的生活才会找到新的方向

  而这个新的动力,只有从我们原来忽略、否认的甚至是排斥的自己中去寻找。

  以前我们经常说,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贬义。其实并非如此,它的真正意思是,当有一天我们真正体验并读懂了曾经讨厌的样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后,我们与另一个自己就终于和解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