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平移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空平移》是一本由王晋康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空平移》读后感(一):【雨枫试读】评“时空平移”——改变
在科学和想象中驰骋,在对未来未知一切的“掌控”——《时空平移》14届银河得主王晋康老师的《时空平移》以科学硬着陆的角度给读者描画出一场场立体绚丽的科幻世界。
开篇的“K星走狗”随着读者阅读进度让人产生种种疑虑,随之不由自主地迫切想揭开那层看不见却又不得不努力亲手揭开的面纱。千回百转。在一次次自我拷问中痛下杀手,在一场场角逐中心存善念。就如同这个时代,多少人曾不知不觉地自我蒙上黑色,密不透光的眼罩,内心深处怀着身不由己的苦衷,思想上抱着拯救身边人的舍己大爱,肆意妄为。
当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官人”,奉旨,闭着眼屠戮世间;当一个身居高位的“官人”,丢了信仰,亲手捂住自己的双眼,张张嘴便疯狂敛财;当一个位且高权且重的“官人”,没了信仰,终将会以家不家国不国的结局谢幕于世。
弥留之际,他终于察觉,原来自己曾心心念念的是,欲望。在这场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中,自己才是追着镁光灯下跑的走狗。
追科幻,脑细胞是以阵列方式前仆后继又乐此不疲。相对阅读别的文学作品稍显紧张刺激,也正是因为凭空起惊雷这种文学方式来调剂偶有麻木的神经。
我上班时偷读《时空平移》被同事看到。问及类型,我答科幻。他说,不就是神话吗。
神话我至于看得这么抓耳挠腮么!
好像有人说过,“神话,是古代的科幻;科幻,是今天的神话”。也许有些人把其看成成人版迷宫绕脑型的童话。这不像“哆啦a梦”掏掏肚兜就能让人欢欣雀跃,这不是“金刚葫芦娃”明刀明枪地去救老汉和穿山甲,这更不是“熊出没”,弱智的一逼……
神话不是科幻,这种理解就像A相亲遇见了B,B待嫁偶遇了A,各自鼻孔朝天地蔑视了半天,为了张脸,毫无悬念地没张嘴就黄了。
就像现在你心心念念外加口口声声,流于表面,玩命追寻的,所谓的,爱情。
神话是历史堆砌中凝结成的故事,示人向善;科幻是想象累积成的情结,予人正途。一个是过去式,一个是未来式,前者用来怀念,后者用来向往。
读完该书,感觉作者学识渊博,科学知识给予想象力强大空间,逻辑性的线索充斥全书。提笔胸有成竹,以兴趣为后盾让其敢想敢写。因此,也让读者自己在科幻世界遨游驰骋。
《时空平移》——你没能改变我的死亡,但已经改变了我的命运。
《时空平移》读后感(二):【雨枫试读】科学改变未来
本书作者王晋康,本身是高级工程师。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银河奖。银河奖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科幻小说奖,可想而知获奖的份量有多重,含金量多高吧。科幻小说之父——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作品在当今来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他的科幻小说却在那年代展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科学奇迹,那存在于作家笔下,由作家想象出来,而对科学家言,却未能将之实现的,却在20世纪,真的成为了现实。或许在当下,王晋康作品中有关科技领域,虚构出来的科技产物,以及先进的生物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即将成为现实。
很多人说作者的作品风格苍凉沉郁。这和他本身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有关,他能以严谨正确的态度去看科学技术的远景,但是同时他也能冷静的分析问题会产生的反作用。虽说这些前提是已实现的科学事实,再加以作者想象,或是推理,但是未经现实实现,是未经考证的。看起来有些担扰过多。科学再怎么发展,也是由人类来掌控的,不必担心高级产物反水,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既然将来有可能实现,那么这些问题,就必然存在。高科技下的产物,越高级,越受欢迎,因为高级,人类越省事,一切皆有它们来做。可是越高级的,越有可能产生自我意识,反而不受人类控制。这也是可怕的。在越来越像的情况下,越是无法分辨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作者让我们爱上科学,抛开科学之上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只有前进一面,优秀一面,同时也会有附作用。文中作者有大量的科学理论,很多关于生物学的发现,这些哲理,这些场景,让我们感觉这些科研已经成功一样,这也得归功于作者的工程师身份,辩证的看待待问题,这真像是工程师的论文。这些科学或是技术的发生都不是在我们已知的世界,已经涉及到外星,而这些科研对社会,对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看到本书后,被抛下了。书中的情节,有符合我们现在的,也有符合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我们想要做的更好,得到更多,必然付出就要多,那最终,我们所得到的,是我们最初的想要的结果吗?作者的文章,之所有多次得奖,因为作者不仅仅局限于展望未来的科技,更多的是让我们深思。
《时空平移》读后感(三):【雨枫试读】时空平移的可能性--评《时空平移》
看过迈克尔.贝的《冲出克隆岛》,对复制人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接着又看州长的《第六日》,似乎好莱坞对复制人的题材乐此不疲,可是复制人真的存在吗?国内科幻小说的缺乏,造成很多年轻观众成为好莱坞影片的拥簇,毕竟这个特效摆在那里,其实他们都不清楚,很多电影都是改编自美国的科幻小说,比如《侏罗纪公园》、《霍比特人》、《分歧者》,作为国内的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现在年轻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1980年,根据国内科幻大师童恩正老师的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创出了当年电影院的观影记录,电影围绕“保卫和掠夺“一种神秘的高效激光科武器”而展开,用重彩浓笔描绘了科学领域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塑造了赵谦和马太两位华裔科学家的形象,既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国外某集团妄图窃取我国科学发明成果的卑劣行径。电影中提及了很多在当时富有前瞻性的科学幻想”原子能电池“、”激光武器“(死光),这是相当的不容易的。
童恩正老师写过一部《西游新记》,写道唐僧一行四人在美国求学,学习新科技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当时我还小,但是看得入迷了。国内科幻小说其实不乏优秀的大咖,关键是要有鼓励大家提笔创作的勇气,《三体》的电影改编是一个令国人振奋人心的正能量,这样的电影如果能大卖,将会在小说界引起轰动的连锁效应,国内更多的科幻小说也将陆续改编成电影。
看过这本书,不禁在思考,时空平移是否具有科学上的可能性。复制人目前各国立法禁止,也无法对这个议题进行深入了解。但宇宙中有着很多的谜团,很多的未解之谜,科学家正在进行大胆的设想,《三体》和《时空平移》作为国内科幻小说的新标杆,值得我们来大胆的推论,那就是:时空平移在科学上具有可操作性,当我们掌握了时光的可控性,可以自由设定时光的前行和后退,修正历史中对我们有偏差值的事件,从而改变历史格局。
当然,如果这些可能性都可以成为现实,国际间一定会出台一个条约,禁止改变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有影响的时空,防止私自修正未经同意的时空,以免造成世界军事和政治的混乱。
当然以上只是基于一定的想象,并无任何科学依据,还是有待于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的后代来享受这种成果吧。
《时空平移》读后感(四):双刃剑——评《时空平移》
双刃剑——评《时空平移》卫斯理系列以后放下了科幻好几年,时空平移却又使我重新拾起了国内科幻小说。一直认为科幻是建立在知识和想象力之上,除此之外如果要有动人之处,那又少不了对人性的揣摩和对生活的观察。
我很喜欢作者的第二篇故事《透明脑》,透明脑简单来说便是读脑术,通过仪器可以解读你的思维。在我看来这项技术很伟大也很可怕,就像书中所说他完全破坏了“思想自由”这一个神圣原则,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人类连思考都是处于被监视的环境中,这样社会是否还能健康的存在?而生活在这样世界里的人生活该有多么的可悲。书中的博士同样是矛盾的他认为透明脑技术能彻底改变反恐战中的被动局面(透明脑技术能甄别出恐怖分子与普通人),进而挽救成千上万条宝贵的生命;但另一方面,这项技术又容易被滥用,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与“思想自由”。而文中的怀特将军便不这么想他认为在“隐私”与生命之间做出选择,人们一定会选择后者,所以当博士渐渐放弃研究时,他认为博士太过迂腐。
然而设身处地的想,没有人会是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处于透明的吧,就连说话被偷听写日记被偷看都会愤怒不已大发雷霆的我们,如果发现思维被窥视那又会做出什么反击?如果当思想都是可视的,那是否就可以认为思想也将变成可控的?当陷入某种特定环境中,当统治者需要或者恐怖分子也得以使用这种技术的时候,人民就好如随意被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只能随着指令做事。就像克隆技术禁止克隆人类一样,人类社会需要遵循某些人类伦理道德。书中的教授最终停止对透明脑的研究,他认为为了坚守一些神圣的原则,我们不得不拒绝某些诱惑。
然而教授的停止并不意味着这项技术的停止,将会有人成为这项研究的继任者。我想作者便是这样认为的吧,世界上有很多的科研是不应该继续的,然而有些也许研究者知道其危险与可能产生的后果,然而那些成果将会带来的利益或是取得的成绩就如禁果对亚当与夏娃的诱惑。就像本书中的另外一篇《替身》中所讲主人公李胜龙,因为有克隆人的肢体作为受伤后的移植,所以他肆无忌惮的牺牲自己肢体去拍摄电影而赚取金钱。让鲨鱼真实咬去替身演员李胜龙的胳膊而拍摄绝对真实的影像,然后从克隆人身体上拿取肢体进行移植,这些听上去让人觉得背脊发凉的东西,因为科技因为金钱在故事中发生着一遍又一遍。古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当克隆技术如此滥用之时,我们还会在乎身体损毁?最终李胜龙还是葬身鲨口,因为这次要拍的是鲨鱼咬掉了他的脑袋。作者也是在对这样的事情进行嘲讽吧。
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就像TNT的发明你不能说他带来的伤害比贡献大,也不能说他带来的贡献比伤害大,即使他大发明者诺贝尔先生也曾因为TNT带来的强大伤害而后悔不已。
剑可以用来砍断荆棘却也不要伤了自己才好。
《时空平移》读后感(五):【雨枫试读】科学与神话的结合
《时空平移》书评《时空平移》是王晋康先生的科幻短篇小说集,内容涉及了心理学、量子物理学、相对论等等前沿科学知识。有人说,科幻是最为烧脑的文字类型之一,这本书某种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
王先生的作品之精彩不待我多言,本书腰封上多项大奖说明了一切。我就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吧。首先一点,王先生似乎是来自湖北四川一带。在第一篇《K星走狗》中,几名外国精英人物回到自己的家乡都是美国日本的有名大城市,而两名中国精英一个住在十堰,一个住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森林里。慧能大师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宁有南北之分?智慧的头脑应该也没有南北之分。这种偏爱大概来自于作者的出身之地。如果这个证据还不足够,那么在文字进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川鄂当地话大概可以补足证据了。这个不是说作者有地域的偏见,虽然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俗话证明湖北人的聪明,而是从这些文字里看出作者在文字里夹带的“私货”是件挺有趣的事情。
其次是作者时时刻刻透露出来的古文修养。《K星走狗》中用到《聊斋》中“席方平”的故事即是一例。而在《百年守望》中,作者实际上是将两个神话故事化作一篇故事--《哪吒闹海》和《嫦娥奔月》。“广寒子”的名字来自“广寒宫”,毋庸多言。而“武康”的名字来自“吴刚伐桂”的吴刚,这个倒霉的武康每隔三年就要被销毁,然后重新服苦役,为地球开采能源;被销毁后用母细胞重新克隆,再次投入苦役。这生生世世没有穷尽的苦役很像吴刚伐桂。“元神”程序的灵感应该是来自哪吒重生,储存在程序中的思想和感觉相当于“元神”,可以不断进化,等到足够成熟,输入一个克隆好的人体,跟哪吒重生的故事惊人地相似。作者用这些谐音来暗示读者,帮助读者理解故事,似乎也昭示,人类的思想是有来源的,再狂热的想象也有其原本。
在这些故事里,作者表现了对心理学,尤其是有关“自我”的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强烈兴趣。比如,《K星走狗》中,主角和他的顶头上司都被K星人复制了,复制品和本人一模一样,不仅外表甚至思想,只是在潜意识层面输入了对地球的憎恨,一旦得到机会便会破坏地球的抵抗大计。作者的认识很传统--清醒时的意识才是自我,而迷茫的潜意识代表不了自我,正因为如此,虽然这几个人都是复制品,他们却有着和本人一模一样的清醒意识,所以在意识到自己是K星的复制品之后,全都以某种方式自杀了。佛教中对自我有着类似意见,修行高明的和尚是不睡觉的,打坐足以让他安静而清醒地获得足够的休息,这样保持“念念清醒”,就不至于陷入昏睡之后的迷乱中。说一句题外话,主角因为与K星人有杀妻灭子之恨,所以选择自杀情有可原,但是其他人其实都是工作,仅仅一句“关系重大”便毅然赴死似乎有点草率,若是老外不能这么“无私”,复制品也是人,肯定也会最先顾虑到生存,而且合情合理。
《透明脑》是一篇有趣的小说,处处影射现实,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准确率极高的“读脑术”最麻烦的其实是伦理问题,小说最后也没有解决这个伦理麻烦。
《时空平移》是个比较有意思的小说。作者本文写的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最有趣的是,如果这个故事能够开放结尾,让人脑洞大开的话,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这个事情完全可以是叶禾华的一个套—时间机器总是回到原点,所以完全可以弄成“皇帝的新装”。而“我”回到史前时代的图像,弄一个全息图像就可以做得很好了,在生命出现之前,空气是不适宜人类呼吸的,完全可以屏蔽“我”走出时间机器的要求。再往后“我”就没有接触过时间机器,然后叶禾华就出事了。所以如果被解读成叶禾华做了一件“皇帝的新装”,也是非常有趣的!
这些作品唯一有些让人泄气的是精英意识太浓,小说的主人公无一不是精英,有点像才子佳人小说一样重复。要是能去除这一点,小说会好看很多。
通观全书,作者具有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深刻的兴趣,结合传统文学,写来引人入胜。
《时空平移》读后感(六):科学之殇
科幻小说有一个有趣的特质,就是走在时代与科技的前端。因为科幻作家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如此的乐于思考,探寻宇宙最深处的规则,而又没有科技发展深重的桎梏,所以现在我们才会津津乐道儒勒凡尔纳小说中的种种,并且将思想的触角探到更远处。这本书的作者无疑也是这样。在本书中,作者饶有兴味的探讨了科技、宇宙、人类的未来,同时也不乏对于人性的探究以及伦理的思考。或许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强烈的戏剧碰撞,不会激发出那么多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而这些在科幻小说中则都能够达成,《加工人类》中人类的快速遗忘与适应生存,《地球标准》对于时间载体的思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伦理的思考同样发人深思,《百年守望》与科幻电影《月球》似有颇多相似之处,但是却也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结局,整个故事有了更多人情味的设定,最后也给了读者一个希望。但是每次想到在三年中满怀希望苦苦渴盼着的每一位克隆人以及最终的结局,还是让人质疑生命的意义,感叹于延绵不断的情感维系。《透明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设定短小精悍,但是却在一位表决者“归谬法”的发言中,让大家坚定地选择了否决项,是啊,即使世界在发展,科技再进步,依然有需要我们守护的底限,那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信仰的热爱,对于隐私的保护。哪怕是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可怕与面目全非。
另外,这本书也为我们展现了科技的巨大魔力,科技在近100年来飞速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越了过去数千年,而这样的影响也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渗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对于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乐趣与便利正在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也正因与此,我们很难从第三方的角度去冷静的看待问题,科技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剥夺了人类的很多乐趣,在逐渐剥离人类的动物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精神性,而这似乎也与生物进化方向背道而驰,就更不用提科技对于这个地球的损害与破坏作用了。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应该思考的,而这本书无疑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在书中激化了这个问题。
看得出来,作者对于时间机器情有独钟,书中故事很多都是有关于时间平移、时光机器,或许再过数年之后,这也许真的成为可实现的科技手段了。但是真的实现的话,是否会为人所利用,是否会造成时空坍塌以至于地球的毁灭,是否我们过于剥夺了上帝的权柄而过于狂妄,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但是我想即使真有一天真的能够回到过去,我也会选择放弃这项权利。
《时空平移》读后感(七):【雨枫试读】时空旅行——异次元穿越
“你的梦想是什么?“某天朋友这样问我。“有钱?有男朋友?还是名利双收?”
我微微一笑,习惯性的回答说:“当然是去异次元穿越啦!”
“啊?”朋友摸不着头脑。
不知“异次元”是什么的朋友,我给他百度了一下:“异次元”这个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小说和电视作品中,成了时空隧道的代名词。
在如今众多言情穿越小说和宫斗穿越剧存在的今天,热爱幻想的我们应当读读这本《时空平移》这本作品有对科学的讴歌,更有对人类发展和道德更新的反思。
而小说内容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剧情跌宕起伏,拥有冲突强的故事点,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陪衬,语句简单易懂,主角之间对话自然,充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显示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并在矛盾中展示了其科学技术,整个故事不仅精彩而有新意,结尾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与前面的伏笔呼应成章。
里面令我眼前一亮的是时空隧道,试问如果真的有时空隧道这个产物,你是会回到过去改变现在呢?还是会去未来反思过去?
初次接触科幻,是在一篇小说里,里面的男主角研发成功了转基因药物,服用此药物,人类的大脑会变得更加聪明,体魄会更加强壮,因此大受欢迎,然后之后转基因药物在人体内突变,服用此药物的人类都带有某种病原体,除了杀死没有别的拯救方法,故事中的女主角——也是被杀病人中的女儿,阴差阳错的得到了穿越时空的能力,她穿越一次次时空想要拯救自己的母亲,但是不管是把自己的母亲绑架还是威胁她,最后一次又一次的,她只能看着自己的母亲死掉,最后的最后,她选择穿越到药物还没有研制的时间点上,和男主角相遇,告诉他一切,然后自己消失掉,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不知道是什么,可能是作者留待我们想象,到底是改变了过去呢?还是依旧重复着过去?
这篇小说和《时空平移》这本书,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都是能穿越时空,和这篇小说不同的是,里面有很多科学和哲学理论,让人在看书的同时不禁为里面所描写的场景捏了把汗:如果未来真的研究出了这样的科学产物,人类到底是会走向一个时代的巅峰呢?还是走向时代的毁灭?
科学是把双刃剑,既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也可能会毁灭人类,具体在于我们如何抉择,如果未来真的有时空隧道这个产物,我想我不会改变过去而是去领略不同时代不同的风景,然后快乐的,不后悔的,在当下认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