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5 22:37: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读后感10篇

  《蒋勋细说红楼梦》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0元,页数:201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一):爱是红楼

网上对蒋勋细说红楼的褒贬不一。有说错字连篇的,有说重复太多的,也有说他不懂装懂……不过喜欢他的人是真的喜欢的,听他讲红楼的音频听到耳朵怀孕的也大有人在呢!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是为之倾倒的。《红楼梦》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小说,从初中时就一直在看。主要是觉得文字和故事都太美好,很适合一个人时静静的看,痴痴的想。我刚好不喜欢闹腾。

然而其故事构架很是庞大,哪怕读过多遍,仍然会漏掉很多细节。蒋勋是从头帮我们细细的剖析解说的,而且说的恰到好处。于是不可避免的被他牵着鼻子走了。有时读着读着,突然省悟过来,觉得真是讨厌,怎么一不留神蒋勋就成我男神了呢,讲什么都好厉害的样子啊! 整部书看下来,我觉得蒋勋也确实是美的。他在解说的时候,连故事里的小人物,甚至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是曾经讨厌之至的人,如贾瑞薛蟠之流,蒋勋也愿意从用一颗理解之心去解读他。 世上的人都不是完人的。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蒋勋从开始就一直强调,曹公多年以后是怀着一颗仁慈之心来写曾经出现在美好岁月中的人事的。他说哪怕是只出现过一次两次的小人物曹公从不惜墨,人人都应该被同样看待。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故事里,美的人看到美,恶的人看到恶。然而蒋勋能够从书中感悟到这些,说明他也是如曹公一样心怀感恩的人啊! 在我而言,蒋勋以情味的角度解说的红楼是很值得一读的。且不说解说的很到位,很多地方都让人豁然开朗。单单就从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包容理解,就很让人感动了。 他说曹公很现代。对青春的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又怎么会过时呢?

蒋勋站在讲台上细说着红楼,多年以后,我站在窗前读他。文字是不会老去的,只要心怀美好,那么人世间的真情,就是可以这样一直传承下来。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二):回归文学的情怀与悲悯

用“温柔敦厚”来形容蒋勋应当是非常恰当的吧,当他娓娓道来的时候,声音语气都沁到了你的耳朵里。
蒋勋读红楼,带给人向善的力量。他说,文学是一种救赎。因为确实生活中有很多恶人,可能你拿他也没办法,那些人就是要耍弄权势来整人。这时候试图用文学的方法来写这个人,来看这个人背后,他是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他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写着写着,一个人就会立体了起来,也就不气了。
他又说到“文学的担当”,我也很感动很认同,他说很多人在考证红楼梦里的谁谁谁实际上到底写的谁,他认为这没有意义,因为作者故意就是隐去不让你知道的,这并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不用自己的文字来伤害那些人。就像我们身边有时候听到很悲惨的故事,觉得很可疑拿来写个小说,但是不会直接就写那个人的故事,而要不写,或者隐晦写,这就是文学对善意的担当。
一好友也是至爱蒋勋的,她说最最喜在夏天的下午,比如全家都在睡午觉,家里静静的,我独自沏一壶好茶,在茶几旁的地上铺一面毯子,听着蒋勋讲美,喝喝茶。而于我而言,每次只能在嘈杂喧嚷的地铁路上用耳机听听,却能兀自进入文学的美妙世界。可见不论周围环境如何,心境更为重要。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三):读书,即悟人

      我读《红楼梦》比较晚,始于大学时期。
      第一次读,读到九、十章左右,就读不下去了。各种人名,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乱七八糟,加上古文阅读不太不习惯,就放弃了。
      第二次读,是隔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实在无聊,又心血来潮,就又开始看了。也许是由于之前已读过几章,这次读起来竟然很顺利,还自己搞清楚了各个人物及关系,竟一直读到了最后一回。不过,囫囵吞枣,略过很多,基本就是奔着整个故事去的。
     上了研究生,自己买了本书,打算重读,细细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忘了是怎么知道蒋勋老师的这套书了,评价不错,还有音频,就从网上下了,开始听。一听,就喜欢上了,一直听到结束。
     蒋勋老师,不讲考证,只讲文本,从文学角度、从人性角度、从美学角度,不必去理会谁究竟代表谁,谁好谁又坏,这是哪朝地点又在哪里,就老老实实地走进书里,去体会作者用文字所构筑的这个虚幻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他一句一句,带着大家去读,去体会曹雪芹的语言魅力;从他的生活经验,他的生命领悟,去讲述书中每个人物的喜与悲,以及他们的性格、出身、环境所注定的命运结局。听完,对每个人的印象都那么深。
     以前,读文学作品也好,看电视剧也罢,还有周边的人们,总是很明确地去说,我喜欢谁,我又讨厌谁,谁谁谁怎么总是那么个惹人嫌的样子,从来不会去想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听完这个,我觉得自己没那么偏执了,内心更柔软了一些。不再有那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愿意去了解他们,而不会那么快的就做出很主观的决定。蒋勋以自己的生命体验,领悟到了曹雪芹的智慧,他讲了出来,我也听了进去。但我知道自己仅仅是知道了而已,真正去实践这些智慧,还需要更长的生命历程,需要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
     蒋勋总说,红楼梦就是一部青春小说,只不过场景换做了古代的某个延续了好几代的贵族,生活在大观园的宝玉与各个姐姐妹妹、丫头们都有他们自己生命的追求。他们饮酒、做诗、偷看禁书,这是他们青春的游戏,正如我们看言情小说、K歌,玩游戏,形式不同而已。大观园就是他们青春的游乐场,使他们不会受到外界成人世界的干扰与污染,他们纯洁明媚,恣意潇洒,有着青春期特有的的狂妄与执着
      《红楼梦》是一本读不完的小说,而蒋勋先生的这套书与音频也会带给你更多的理解与领悟,对书也对人。读书,即悟人。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四):在那二百四十个小时

去年10月份初听蒋勋细说红楼系列,对240个小时的演讲毫无概念。过去的四个月以来,几乎每天吃饭,刷碗,干家务的时候听。听着听着竟只剩下最后三个小时了。下面想说说这240个小时里的心得吧。
最赞同蒋勋老师的是他“回到文本”的观点。红学界这些年来衍生出那么多的学术著作,曹雪芹家世,清朝秘史,人物考证,结局的猜测,包括里面贵族的衣食住行都被写了个遍。可归根结底《红楼梦》是一本文学书,既然是文学,一切的读法自应源于文字本身。以前读红楼,匆匆中忽略了很多细节,尤其是曹雪芹这位文学大师的写作技法。蒋勋老师讲座中多有提及,给学习写作者很多点醒。比如说怎么在长篇小说中编织经纬,怎么用细节刻画人物,怎么在大事件和小事件中转折,怎么设置悬疑,怎么描写人物的对话。
蒋勋老师对红楼梦的基本看法是”红楼梦是一本佛经,里面处处都是慈悲“。这在他的演讲中也反复提及。他说,曹雪芹写人是没有好坏的。听后,会对以前里面讨厌的人物重新思考。比如说贾瑞,赵姨娘,薛蟠。每个可恨的人背后都有他们之所以成为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贾瑞对嫂嫂猥琐的念想是因为爷爷对青春期的打压,赵姨娘的无理取闹是因为长久的被冷落欺压,薛蟠的不学无术是因为妈妈的无限溺爱。好的文学应该是对人有所启发,让人更认识自己和他人,蒋勋老师的讲解在这方面给了很好的例子。
我也同意蒋勋老师把红楼梦和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外国文学做的联系。文学本来就不是孤立的,各个学科之间也可以看成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一个相同的主题。
说说网上对蒋勋说红楼的批评吧。有人说,蒋勋不专业,没有从学术的角度来讲解红楼梦。但学术只是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而已。的确,蒋勋不是像周汝昌一样的红学大家。但是他本来就没有打算从学术的角度来讲红楼,第一章里就已经明确的说这次的演讲是他几十年来读红楼的心得。所以重在心得而不是学术。而且该心得是他一人主观的心得,本来就不应该被拎出来论对错。
喜马拉雅的评论里也有很多人说蒋勋讲的啰嗦,同样的段子反复出现。但是这个演讲集前前后后录了四年,每次上课的学生不一样,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也不同。蒋勋老师照顾新同学,重复一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这个集子每两周听一次,听四年,估计就注意不到很多重复了。
不可否认,蒋勋老师演讲中有相关知识的错误,可能是口误,也可能就是他记错了。但是光揪着错误,而忽略更有意义的内容本身,我想就是犯了曹爷口中没有慈悲的大忌。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五):听到的美好

机缘巧合,有朋友推荐蒋勋的《美的沉思》。听过之后,非常喜欢蒋老师的声音,敬佩他的学识。于是,同时听了《蒋勋细说红楼梦》。200多个小时的音频,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听完。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活中还可以挤出那么多的时间。
听完这本书,让我对《红楼梦》有了更多的认识,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珍惜,对生活要用慈悲、宽容和平和的态度去面对。
以前看《红楼梦》,只关注那些主要的人物,对于书中提到的那些小人物一屑不顾。蒋老师的解读里,对于这些人物给予了更深的剖析。他体会到他们生命中的悲悯,并用慈悲的心看待他们人生的可悲之处。正如宝玉般,充满对人的慈悲和善意。
我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小说里的人物,喜欢夸大人物的缺点,但是蒋老师的解读,却告诉我们要考虑人物的处境、人物的家世、以及人物的性格所造就的种种言行。有些在我们看来可恶的人,同样具有他们生命的局限。当我们在一个大的格局去看待人时,就对人有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人也会变得宽容。
蒋老师的声音非常平和,可以平缓人的心绪,再糟糕的心情,听了他的声音,都能平静下来。他对《红楼梦》书中发生的很多事都能用平和的态度来解读。即使是王熙凤骂街这样的情节,在他的解读里,很生动,但毫不浮夸和做作。
最后,蒋老师重新回到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句话很小时就能背诵。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人事,再品读这句话,发现生活中所有的事,如果你在意,就可以无限大;如果你漠视,就是无限小。无论真或假,好或坏,皆在人心。人生无论长短,重要的是让生命更豁达,活出生命的价值
此外,我很喜欢蒋老师对于诗词的解读,以及典故的讲解。对于看到诗词部分,读不懂就跳过去的朋友,可以好好赏读一番。谢谢这本书!值得珍藏!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六):你到底在坚持什么?

2014-12-7
    7、8月份时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听《蒋勋细讲红楼梦》。80回,各分上下两节课,一节课8、90分钟。初听很惊艳,还有人这样阅读经典语文老师一般的详解,恨不能逐字逐句分析,又旁征博引补充很多知识及感悟。感觉应该会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而且背景音乐也很赞,那时就很想推荐给朋友们
    再多听些,又淡了念头,蒋老师固是博学多才,知识渊博,但讲课时确实有些小瑕疵,我尚能接受,可看评论里小伙伴们吵得欢就知道,喜好是多么个人的事。
    今日全部听完,忽然有些失落,再看看之前记下的一些只字片语,想想那些走在路上、坐在车上、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听课的时光,觉得很满足,就想提一提。
    说说听过的小伙伴们的意见以及我的想法吧。
    1. 背景音乐穿插太多,声音太大。
    同意。初听惊艳无比的《山野幽居》,听上几个月多少会不耐,况且其出现频率又那么高,经常老师话还没说几句,音乐就响起来了,而且声音明显比老师讲课声音大的多。在不防备的时候我也常被音乐声震到。
    我的想法: 没啥好办法,就欣赏吧,音乐毕竟是好音乐。
    2. 老师太啰嗦。小伙伴们说,如果把他重复的话砍掉,课至少少一半。
    完全同意。蒋老师的课是总分模式,先总括再细讲,同时还要回溯及剧透。有时听他扯前扯后说了半天,感觉别说这一回已经讲完,连上一回都回溯完毕,下几回也剧透地差不多时,却听到他缓缓地说: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一回的文本^o^
    我的想法:这个课大概是蒋老师09年在高雄开的课,好像是一两周才一次,一次分上下午各讲半回,而且听课人员也不固定,所以作为老师,他的回顾和某些重复很有必要。当然,即使去掉这个因素,他也还是很啰嗦。对此,我只能说,想想看,他讲课时已经60多岁了,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阅历和知识的长者,不辞辛劳、循循善诱地和自己分享一些东西,应该值得感恩吧。
    3. 错误太多。这是最多人诟病的,也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同意。错误分两块,一块是字的读音。一块是文本的内容。
    我的想法:先说读音。对此我很疑惑,不知道老师是真错了,还是一些我们认为的别字,仅仅是因为两岸发音不同,比如我知道“和”很多台湾人会念“hai”,所以老师读音错误,也不见得就是学艺不精。即使真是读错了,错就错呗,谁还不会读错字啊,再想想人家英文、法语都不错,唉,不说了,差距啊。
    再说文本。对此我也很疑惑,不知道老师是真的记错了,还是不拘小节口误有点多,比如他一直说贾赦住宁国府,让我纳闷许久,只好去翻书,唉,如果贾赦真到宁国府住去了,他中秋节讲笑话说贾母心长偏了也就不亏心了吧。再比如,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一会说王夫人是王熙凤的婆婆,一会说邢夫人是,好在后来讲到邢夫人和王熙凤的心结,老师才算彻底改口。诸如此类的吧。
    对此,我只能说一个很俗的词:瑕不掩瑜。我看书一向囫囵吞枣,绝少注意细节,《红楼梦》虽然读了两遍,先不说那些诗词是直接过的,其他也特别马虎,这次老师细细讲,我慢慢听,真是听出了百般滋味。不过建议和书结合着听,某些你记着,能听出来错,某些你不熟,就会顺着走。不过话说回来,顺着走也无伤大雅,一本小说而已,不要太认真。
    4. 讲得不好。格调不够。理解有偏差。
    我的想法:咳,我有所得就好了,管别人怎么想呢。
    
    嗯,只因有所得,所以推荐之。
    以下是一些笔记:
真正的文学绝对不是八卦。
文学最重要的是真,它的了不起是留着生命的每个阶段。
好的文学,是反省和提醒,每一个角色都是自己。
好的文学家一定是对生活很好奇的人。
最好的科学和最好的文学不应有道德偏见。
文学写到最好是啼笑皆非。最大的感伤带着笑容。
好的作者是最冷静的。
好的艺术会让你不安。
文化还需要回到土地里去。
艺术并不是技巧,美术,美不是术。
 
左关肝 木 东方,右寸肺 金 西方,右关脾胃 土 中,左寸心 火 南方,尺脉候肾 水 北方。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青是最深最深的蓝。
一支一朵花是兰,几朵花是蕙。
 
在情痴当中,好像所有的绝望都变成考验自己的一个过程。自苦也证明了自己的情深。
相信比不相信要好,所以才骗自己。
情爱悲哀的角度是无奈,无奈本身也是人性的尊严。
真正的痴情是自我的完成。
所有的贪嗔痴爱都是不放心。
深情就是无可取代。
深情不在意形式。
所有的情都是在度化人心的。
真正的情是把人当人看。
看得开生死,未必看得开爱恨。
 
暴力本身有感染力。
不要因为看到人性而去鄙夷什么人。
社会只有道德和法律管束不住人性。管束人性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你对人性了解之后会哈哈一笑。
人情味可能意味着无法无理。
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变成主流社会的共犯结构。
有理也要宽厚,不饶人永远是不对的。
有教养者为人做事总归多一份思量和妥帖,令人有信赖感。
生命里如果你对人有恩,你最好忘记,不然会变成自己的痛苦。
你因别人忘恩负义而痛苦,不能怪别人忘或负,而要怪你记得。所谓恩不过是你方便的时候给人方便,没什么的。
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人生在世,有很多可知和不可知的缘分,都很难得。
结局不是最重要的,一步步走向结局才是重要的。
人是有兽性的,可是可以升高到有疼惜的部分,而不是糟蹋。
人要珍惜人,没有一个生命可以随便糟蹋。
没有什么灾难躲不过,这就是生命力。
生存的艰难锻炼了生存的意志力和能力。
谦卑宽泛不窄碍,找到求活的意志力。
对话可以让你知道有另外一种生活。
贫贱富贵很容易让人恼怒羞耻,其实都是自己的事。
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
一个孩子的成长要学习有些东西是要不到的。
人生要不断进行智慧的学习,所谓的智慧是知道怎么和另一个人相处。
人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果。
人最亲的时候就是嘘寒问暖。
物是有情人自己的记忆。
我们如果没有对生命个别的尊重的话,是粗暴地二分法了。
不要从别人的判断去判断一个人。
生命在一个不可为的情况下,不如取一个干净的自我了结。
我们不知道我们讲的一点点是非都有可能会杀死一个人。
沉得住气不是写作技巧,是一种人生态度,因为知道人生漫长,所以不着急。许许多多的失败都是因为急躁。
在你人生最慌乱最伤心最幻灭最痛苦的时候还要让人觉得美,是很不了不起的,对自己人生有掌控。
一件事一面用正面思考,一面用负面思考,然后下个结论。
乐观积极健康是双赢。
一个有追求的生命,是别人侮辱不了的。
会把别人踩下去一定是自己不行。行的话自己发亮就好了,精华难掩。
学会欣赏别人是很精彩的状态,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会让自己也活在高峰,而不是处处防卫。
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祸福吉凶,我们只能祝福而已。
人很多的疑虑是自己的多心。
热闹处处处凄凉,寂寞处也有生命的风光,不应刻意把人生分为好与不好的状态。
人之为人的原因包括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人之为人的卑微。
对事严格对人善良。
最好的生命的传递不是财富和权力,而是对生活的态度。
诗礼传家久。
人生有什么好计较的,你觉得他在骗你,可我们也许也在自己骗自己。
一向卑微者突然给一个好的境遇,他会不知如何自处。
 所有向外追求和领悟都是假的,智慧就是悟本心。
人最大的谦卑,就是最后他身边所有的人都不能判断,他只是自己完成了他自己。
人最大的反省是不忍。
真正的同情是看到最强的强者也有弱点。
每个人都想知道未来,可即使把未来告诉你,事情没有发生,你也不会懂。
人生不到那个关头,领悟是不会来的。
知道归知道,执着归执着。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执迷。
人的可爱在于领悟完还有下一次的执迷。
再着迷的有一天都要放手。
人生很多情结,是自己过不了那关。
了,先舍弃,后了悟。
人生所有的结都是自己造成的,也要由自己解开。
所有的痴,都是因为要还一些东西。
领悟最好的地方是让你今天睡很好,明天又有明天的迷障。
人生有很多讲不出道理的眷恋。
一个人最坚实的部分就是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过如此。
你觉得不可亵渎的东西忽然被亵渎了是修行的开始。
如果你爱美,看到美被蹂躏被糟蹋,如果你还坚持还相信,它才对你有意义。如果这么容易放弃,那修行其实不够。
一个人最自负的部分就是他最苦的部分,也是最需要修行的部分。
自己最不能放弃的东西可能是让你领悟的东西。
人很奇怪,都觉得自己的事是生命里的唯一大事。
人性的悲哀在其不自觉。当局者迷,自迷,不可解。
最苦的是自己给自己希望。
不同命运的苦都是不自知的。
真正的宗教可以看到人生的苦难。
菩萨也不能救人,只能点化。自己领悟,自救。
所有该知道的你都知道但是做不到,就该死了。
最大的悲哀是无法表现悲哀。
真正的人生不是一直悲哀的,在巨大的悲哀里还要努力强颜欢笑过日子。
卑微感会让人处事难以平和。
生活被折磨到很辛苦的人,语言就会很刻薄。
人只要有选择,就有遗憾。生命怎么活都有遗憾。
生命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有遗憾也有珍重。
说“终于”,都太早。
自己不疼惜自己的时候,别人是疼惜不了你的。
你最绝望的地方,是你生命转机的时刻。
领悟本身是一种荒谬,人生如果可以哈哈一笑已是难能可贵。
你到底在坚持什么?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七):《红楼梦》读后感-----论红楼梦中的管理人才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很多人都读过,大部分都会集中在宝黛钗的感情关系上或众多女性的命运沉浮上,但殊不知在这众多女性当中,也存在以现代观点来看都十分优秀的管理人才,不知大家是否曾经注意到?
说起红楼梦中的贾家宁荣二府,家中上下主子奴仆总共也得有三四百人之众,这样的人数放在如今也是一个中型企业的规模了。那么如何管理好如此多的人员,如何保证整个家族的正常运行,书中有许多例子和人物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一提起整个贾家的管理者,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肯定是王熙凤了。王熙凤在书中是一个厉害、泼辣的角色,以对下人严格不留情面而闻名,贾家上下各式奴仆对其无不惧怕。 书中刚开始王熙凤只是管理荣国府,但是由于秦可卿的丧事被请来协理宁国府时,宁国府的那些奴仆们便私下互相告诫:大家宁愿这几个月辛苦一些,也不要被她逮到不是之处。
而在秦可卿丧事期间,在王熙凤的管理下,各式人等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纪律严明,偌大的丧事办理的有条不紊,来往宾客被招待的有礼有节,各式财物丧礼被管理的井井有条,不得不说凤姐在管理机制方面很有一套。而凤姐杀一儆百,肃清人员工作风气更是书中精彩的一幕。
而说到对于员工的管理,贾家各式管事的人员均知道根据时辰办事,什么时辰应该向凤姐汇报,什么时辰来申请钱款,什么时辰来回复事情等均有规定。事情虽多,人员虽杂,但是大家均按照此规定办事倒也不至于忙乱。
另外,王熙凤也培养出几个得力的助手,这从凤姐第一次见到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就可以看出来。由于此次见面颇为突然,因此当时并未准备见面礼。但是无需凤姐嘱咐,她的底下人就知道尽快通知凤姐的“特别助理”平儿,而平儿也无需询问凤姐意见,就会自行拿捏凤姐平时和秦可卿的关系,准备好合适的见面礼让人送来,不至于让凤姐在外失了礼数。可见强将底下无弱兵,这也是多年凤姐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
除了王熙凤,贾家其实还有两名优秀的管理人才,那就是贾母和探春。
首先说说贾母。很多人对于贾母的印象停留在一个养尊处优的老太太之上,其实贾母作为贾家第一代的管理人员,其管理能力相比王熙凤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年事已高,待王熙凤嫁入贾家后,便将管家的重任交于凤姐,但时不时贾母还是考验一下这个孙媳妇的管家能力的。例如,贾母过八十大寿,收礼前后就收了一个多月,礼物多的贾母都看不过来。但是贾母如何得知凤姐是否妥善管理好这些礼品了呢?难道是要过账本一个个核对吗?贾母很聪明的采用抽查的方式。她随口问凤姐这次送的礼品中有多少架屏风。凤姐一一答来,送了多少架大的,多少架小的。贾母又问,那这么多架屏风中有多少是特别好的。凤姐又答谁家和谁家送的是特别好的屏风,都分别是什么式样的,而其他的都是比较普通的。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贾母便可得知凤姐对于业务的熟悉程度了。而有贾母这个上级时不时的检查,凤姐对于自己负责的业务也不敢掉以轻心了。
接下来再说说探春。在王熙凤养病期间,管家的重任落到了探春和李纨、宝钗的身上。相比李纨的软弱性格和宝钗的事事置身事外的态度,探春则兼具现代的管理思维和公正廉明的管理者精神。
首先探春管家时,贾府经济状况已走下坡路,探春能从众多繁杂的日常各项开支中删除重复支付的款项和名存实亡的开支,做到了节流。另一方面,探春将大观园划片分包给几个管家管理,和现代的包干到户的形式非常类似,各位管家负责自己片区内的花果蔬菜,除了按照定量上交一定的收成给主人外,剩下的所得都归个人所有,这样不但节省了打理大观园的人员开支,反而还能增加一笔额外的收入,做到了开源。探春还充分考虑到人性的特点,怕其他奴仆眼红这几个管家有此额外的收入,从而在背后捣鬼,因此和这几个管家商议,每个年底从收入中拨出一部分钱款分给其他奴仆算作红利,做到皆大欢喜,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再说探春的公正廉明的管理精神,从其处理赵姨娘大闹丧葬费的事件上就可见一斑。探春管家期间,她的亲舅舅也就是赵姨娘的哥哥去世,按照惯例贾家需赠送一定金额的丧礼。贾家的老管家倚老卖老,不将探春这个庶出的小姐放在眼里,便随便报出一个较高的丧礼金额。探春对此事很有政治敏感度,立刻觉得不妥,查询以前的账本后,要求按照之前的惯例进行支付。为此赵姨娘大闹了一番,但是探春面对亲生母亲能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得说明了自己处置的原因,从而在贾家上下树立了口碑,从此再无下人敢糊弄探春了。后来就连王熙凤对于探春的为人处世和管理能力大加赞赏。
书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和人物还数不胜数。尽管《红楼梦》写作于几百年之前,但是作者曹雪芹由于出身于江南织造家族,在本书中融入了许多自己家族多年商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后来家族败落之后自己的反思和悔悟。这些经验和教训在现今的时代看来仍然十分具有借鉴意义,这里也是提醒其他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不要遗漏了这些瑰宝。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八):山野幽居 《细说红楼》—蒋勋

                              
        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很喜欢蒋勋讲说的时候用的这个音乐!
蒋勋老师说:“我喜欢金刚经说的 <微尘众>多到像尘沙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
 一直以来,《红楼梦》的研究就层出不穷,而且还有专门的红学研究会!但我偏爱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从一个青春王国的角度去解读大观园里的姐姐妹妹们!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个个都是精彩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黛玉的多愁善感与才气,宝钗的八面玲珑与贵气,平儿的善解人意,鸳鸯的管理才能,晴雯的刺绣与泼辣。说红楼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不为过;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中的青春王国更不为过!没有大人的约束,可以赏花,可以作诗,那么多的小伙伴一起玩,这是多幸福的事情!
 其中有一段讲莺儿的,莺儿是宝钗的丫头,也很少出现,就在暴雨养伤的那段时间出现的次数最多。莺儿是一个色彩学家,她有自己的一套色彩观念,大红配黑色,松花配桃红,黑色要用金色来压。在一个极度西化的美术领域里,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美学理念,其实是如此的有诗意,让我们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色彩。
蒋勋老师在这本书里便说:“《红楼梦》在二十一世纪能给汉语文化带来无尽的财富。”
我听完学到很多,比如以前从未知道的词,看到诗句不懂的地方,都有很多讲解,而且不是枯燥的一些典故讲解。值得一读再读。
《细说红楼》我一直是听得音频,蒋勋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很有吸引力,我不是一下就把80章听完了,而是上班的时候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听上几段,陆陆续续的我听了两年多,可是你现在让我在听第一章我还是印象很深,因为蒋勋老师不是根据小说段落去讲解,他是在每个章节会学出几个小人物,有时候你读《红楼梦》的时候都不会注意的一些人,经过蒋勋老师的讲解,你就会记忆很深刻,甚至也能理解出自己更多的感受,还有红楼里的一些食谱药材等词语,在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那些是什么东西,我读的时候都是把他们隔过去,因为它不耽误情节的理解。但蒋勋老师能告诉你,它读什么,它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在现在我们是否还在用等等.。
应该说90%的红学研究都是解说金陵十二钗和副册上的一些人物,可如蒋勋老师单单选一些小人物小丫鬟们去解读整个红楼真的很少。也让我们从另一面理解红楼梦不是一部单纯勾心斗角的小说,它有一个纯净的大观园,一个青春王国.。
 斗胆写了几句感悟。推荐蒋勋老师的《微尘众》《细说红楼》!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九):蒋勋细说红楼梦——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就这本吧

偶然在听书网站翻到《蒋勋细说红楼梦》,不知不觉已经听了大半。
从前只知道蒋勋的散文悠闲趣致清新优美,一搜索才发现蒋勋是个大神级人物。
蒋勋,1947年生,台湾知名画家、高产作家、美学家、文化教父。
出生西安,三岁去了台湾,25岁赴法留学,一直都在旅行、写书、讲学。
他的渊博学识、丰富阅历、文化功底和美学触感,在细说红楼里不断展露。
一直没看完红楼梦,嫌它拖沓冗长,却又有一丝遗憾。
四大名著只看完西游记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然而听蒋勋这么解读,觉得没遗憾了。
就算以前读过红楼,也算睁眼瞎吧,那么多门门道道怎么看的出来。
在这里,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一个青春王国,一幅历史画卷,让人着迷的东西太多。
关于声音吧,很难想象这是五十多岁老头子的声音。
台湾腔,从容淡定,软儒温润,娓娓道来。
据说,他如此动听的声音,是因为前世在庙里捐了一口钟。
很长的一段时间,看蒋勋的书,脑海里全是他的声音在回旋。
关于细节,从前觉得冗余拖沓的字句,细细品读全是故事。
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一喜一悲、一举一动、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是戏。
从前听说的红楼梦,都在关注金玉与木石之缘,纠结小儿女情事。
在蒋勋的红楼里,更多的是对作者的揣摩,对人性的解读,对人生的思考。
关于人性,蒋勋一直讲曹雪芹描写各个角色的活灵活现体察入微,
讲每个人的个性和立场,讲因果与报应,带着客观与悲悯。
读完并没有特别喜欢谁或讨厌谁,只是更加欣赏人性的优点,体谅人性的弱点。
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美感。
从文学、建筑、食物、衣饰到器皿,
从写作手法、诗词歌赋、史料典故、风俗人情,到材质选择、色彩搭配、制作工艺,
在一次次蒙太奇和鲜明的对比里,无不精致生动,惊艳时光。
那些富贵与贫贱,尊荣与卑微,还有古代与现代的文化差距,细腻入微。
蒋勋说,他很喜欢红楼梦,研读了二十多次。
我们太幸运,只要听一次,就可以汲取大部分的精华。太安利了。

  《蒋勋细说红楼梦》读后感(十):来碗台湾的小清新审美鸡汤

蒋勋老师1947年生在西安,按照地理人口论,该是绑着白毛巾吼出一嗓子“山丹丹那个红艳艳红格鲜鲜”的大汉,看照片,听声音,却是既年轻又温柔。既懂美学又会画画,难怪是台湾著名当代文化人。
我是同时听蒋勋的《细说红楼梦》和看周汝昌、刘心武关于《红楼梦》的书的,深深感受到:台湾的小清新是漫入骨髓的。内地关于红学,是庙宇高堂,是在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严肃研究;蒋勋看红楼,是清朝版的《那些年》,是年轻人青春期的爱与自由的故事。
他讲红楼,莫不是讲我们亲身经历的被父母打、被老师骂、何处觅闲愁、斗鸡走狗的鸡毛蒜皮事,所以必然亲切,必然受欢迎。他讲红楼,讲庭院建筑结构、人物衣着首饰的虚与实,讲梦与人生,讲终极关怀,是占了专业审美的大便宜了。
刚开始是非常激赏,又觉得他是个太性感的男人来着。
可是听了好些集,错误让我这初读者都没法忍了。例如,贾敬贾珍傻傻分不清楚,时而说是贾敬逼奸孙媳妇,时而又说是贾珍逼奸儿媳妇。例如,一开始就说这部小说也不一定就是曹雪芹写的,他的解读办法是剥离开作者,但后面关于故事的解读又绕回到曹家的背景。又例如,他拿高程版的八十回后故事情节来解读前面原版的人物性格,这我是完全不能认同的。
所以,小清新+审美,这是这个系列书的最大价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