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10篇

2017-11-19 21: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10篇

  《和抑郁自己聊聊吧》是一本由仓成央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一):和自己聊聊吧

其实不太像圈钱鸡汤书,干货还是有的。
●第一章这样的人容易抑郁
抑郁症后的情绪变化:持续精神不振的状态;悲伤寂寞心情延绵不绝;为将来(未来)的事感到烦恼、不安;早晨情绪恶劣;无缘无故地心慌焦躁坐立不安;开始思考死亡、自杀之类的话题犹豫不决;对事物缺乏兴趣;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嫌麻烦
得抑郁症后的思维变化:认为错在自己;自我评价偏低;认为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结果;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觉得一切皆是不幸。
得抑郁症后的身体变化:因人而异。或食欲低下、体重下降。或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做某件事一旦开始做就要做到底。当与他人意见相左时,认为自己最好让步。认为首先应该扎扎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认为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认为自己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认为绝对不能在工作上给别人添麻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正义感。认为自己能察言观色、为他人着想。即使是自己不愿做的工作,一旦受到委托也难以拒绝。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种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人的精神压力也比较大。
这种时候容易得抑郁症:第一,“生离”和“死别”。第二,人际关系的烦恼。第三,工作调动(降职)、晋级、降级、改行等原因造成工作内容和责任发生变化。第四,失去工作。
第五,孩子脱离父母独立,造成母亲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第六,搬家等原因造成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第七,持续遭受由工作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的折磨。第八,也是最后一点,主要发生在经历了伴随着重大精神打击的事情后。
抑郁症剧增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问题;价值观的变化。
通过减轻压力和改善性格来击退抑郁。
本书介绍的方法是,我们在预防抑郁症时只需要完成一件事。 那便是本书的标题——“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那么,有哪些语言能让我们远离抑郁的精神状态呢?这些语言又为何会对抑郁症的预防有效呢?
●第二章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语言
不同的措辞表达能改变心情
语言和心灵就是这样密切相关的。人的情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反过来,情感也会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所以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使用的措辞也更加积极向上。 患抑郁症的人在措辞表达上有明显的特征。形成恶性循环
要改变自己的心情并非易事,但是要改变每天使用的措辞却不算一件难事。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开始。说话方式变了,隐含在其中的心情也会改变,心情的变化会促使人的想法也逐渐发生改变。当这些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完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固定下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方式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许就能与“抑郁”绝缘了!
1“搞定!”
2“动手吧!”
3“我有时候挺马虎的。”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有疏忽的地方、有没做到位的地方,就容易自责。
正视最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4“量力而行,别太拼啦!”
5“算啦,算啦。”
6“睡了个好觉。”
即便你并不困,也会由于这种自我暗示的效果而很快入睡。
享受过睡眠后,早上起来再对自己说一句“睡了个好觉”吧——即便你没有睡好。
7“这个有60分……那个80分。”
抑郁症患者或是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人,做事情时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利,就爱用“根本没”“什么都没”这一类短语。这种将事物划分为“不是100分就是0分”、“完全不行”和“完美”这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黑白思考”。
今后可以试试告诉自己“并不是完全不行”,并在做事时给自己打打分吧,例如“这个60分……那个80分”。
一旦习惯了这样给自己打分,“完全不行”“根本没干成”之类的意识就会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会是“完成了一点”“今天状态不错嘛”这种积极的情绪。
 “黑白思考”在英语中叫作“all or nothing”。这样的人往往把事物全都当成数字信号一样,认为“非0即1”。但是人生也好,工作也好,都不应该只有两极。看待事物的时候还是多来点“模拟信号”吧。
8“算啦,这种事也是难免的。”
已经罹患抑郁症或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人在事态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常常三句不离“老是”“总是”这类词。
但是,真的是“总是”吗? 如果跑了几十、几百次客户,还是没能签下一笔单子,如果在会议上提了几十次提案全都被否决了,那倒确实算得上“总是”,但事实其实并没有这么残酷。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一般也就出现个两三回,最多不过五六回吧。 仅仅一次没做好,就觉得每次都做不好;失败了两三回,就认为做多少次都会失败——这就叫作“过度一般化”。一旦你总是这样想问题,你就会越来越失落了。
这句话可以让你冷静下来,知道这种失败其实并不是“总是”发生的事,使自己不会被失望和挫败感打败。相反,说不定你会燃起希望,产生“下一次一定会做好”这种积极的念头。 顺便说一下,这种思维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时也能发挥作用。
9“不行就不行呗!”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很少会计算失误,提案写得也算有模有样,销售业绩不坏,英语也多少能说两句——明明没有什么负面的要素,他们却总说“(我)不行”“做不好”。
10“反正又不会死!”
跟这些生死攸关的问题比起来,被上司骂也好,被客户投诉也好,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就算真的因为这些事被炒了鱿鱼,那么只要你还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就没有必要担心生死问题。 这样一想,你不觉得感到如此绝望的自己实在是有些傻吗? 而且,你认为非常严重的事态,事实上在旁人眼里也许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上司骂了你,他可能只是在用稍微强硬一点的语言激励你,第二天见面了就跟没事一样了,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 所以呢,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或是问题时,你没有必要想得太多。 当然了,想办法解决这些麻烦或问题是很重要的,但只要你已经尽了人事,就用“这样又不会死”来宽慰自己吧。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总往最惨淡的情况想,压力也就小多了。 玛伊雅的小提示 “反正又不会死”这句话,越处于逆境,越觉得“我真的不行了”,就越该说出来。靠自己转换心情时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这句话!
11“谢谢你。”
陷入抑郁状态的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是获得热情对待的时候,往往会先责备自己,而不是感谢对方。 “大家这么帮助我,我却没能回报大家对我的期待。” “他对我这么亲切,给我提了那么多建议,我却什么都办不成!” 像这样过分自责、陷入对自己的厌恶之中时,人们就会说出“不好意思”“十分抱歉”之类的话。而自责又会使压力莫名地增加,束缚自己的行动,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容易说出“不好意思”“十分抱歉”之类的话,压力也越来越大。
12“给您添麻烦了,对不起!”
很多人将“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奉为生活准则,但这种活法真的可能吗?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添麻烦,没有人能够完全不干扰到别人。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认清“只要是人就会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点,向对方诚恳道歉,把自己从自责感和负罪感中解放出来吧。 需要注意的是,道歉的时候语气不需要过重,否则反而会增加你心中的自责感和负罪感。
一旦因为思前想后错过了道歉的时间,负罪感就会大增,甚至导致心情跌至谷底而久久无法恢复。所以,我们首先要养成的习惯就是犯错时立刻说出“对不起”。把这句话说出来,心情也会轻松很多哦。
13“这也是我的优点。”
短处和长处是相对的、共存的。短处能够成为长处,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还能够成为你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的表现。
14“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这类“鞭策”着我们的想法,在心理学的交流分析理论中被称为驱使因素(drivers)。驱使因素可分为以下5种: (1)变得完美; (2)变得更强; (3)要更加努力; (4)要让别人高兴; (5)抓紧时间。
这5种驱使因素会根据相应的时机和情况发生作用。在它们的影响下,我们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作出行动。哪种驱使因素会影响我们,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和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有很大的关联。 如果适度地运用驱使因素,就能给自己一些动力,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问题是,这5种驱使因素中的几种极端强化时,会给我们带来过度的压力,导致我们陷入痛苦之中。
15“按自己的节奏来。”
16“人都是有弱点的。”
不要总想着不能在别人面前示弱,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对不起,我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不懂财务知识。有空的时候你能教我吗?” “其实别人指出我没做好的地方时,我会很受打击。” 像这样就好。
时不时地表现一下自己的弱点,说不定更易于和同事或部下产生共鸣,你所在的团队的合作精神也会有所提高哦。
17“好玩”“好吃”
18“我不是为别人活的,我要为自己而活!”
如果放任自己迎合别人,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和疲劳就会大增,并极有可能导致我们陷入抑郁情绪。
19“不全是我的错。”
责任未必100%都该由你来背,也许是70%,也许是50%,没准只有20%~30%呢。
20“被人讨厌有什么关系,照样能活得好好的!”
21把“但是”的前后内容互换
●第三章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进阶课程
22感到烦躁?直奔厕所吧!在密室里偷偷宣泄。
23感到不爽?充分发挥报纸或杂志的功效! “抽被子”绝不是攻击行为,而是为了宣泄愤怒
24有讨厌的人?继续讨厌他(她)吧!无论是谁,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让你讨厌的人。那就继续讨厌好了。不要想着压抑自己的情绪,将它作为一种很自然的东西,坦然地接受吧。
25消除紧张的咒语:“啊,好可怕!”
26发现自己“真正的情绪”,烦躁就会消失
也许,愤怒只是外在的虚假的情绪。 这里所谓的“虚假”并不是指欺瞒、欺骗,而是原本“真正的情绪”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表现出来,或者错误地表现出其他情绪。
27“不努力的我也是有价值的。”
一旦无法拿出全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想法,情绪也就一下子跌入谷底;如果为了一直保持凡事都拼命干的状态而使精神压力超过极限,那么什么时候得上抑郁症也就不奇怪了。
 “你已经很努力了,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不用那么努力,没关系的。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就算不那么努力,你也是个有价值的人。”
28“没有做好也有价值。”
29“有弱点的我也是有价值的。”
30“最喜欢你!”
这句话能够提高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31“你很重要,你的价值无可替代。”
或许有些话很幼稚,但我真的从来没有对自己说过,不努力你也是有价值的。
如果工作得不到部长的认可,我就会失去价值,
你是否凡事都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你这样做的根源是否在于“不得到上司的赞扬,我就会失去重要性,失去价值”这种观念呢?会不会老是想“反正我这种人没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请务必尝试使用该方法。 之后,你定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会涌出许多自信
32“撒个娇也没关系,有点孩子气也挺好。”
●第四章注意这些身体细节,就能远离抑郁
认为自己“吊儿郎当”的人,只不过没有发现自己本身有着一丝不苟的性格;同样,认为自己“责任感不强”的人,也只是尚未意识到自己事实上责任感很强而已。 你是否觉得,不管是处理身边的琐事还是工作你都不够出色,所以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很认真、责任感很强?你是否认为自己应该更认真、更有责任感?你是否因此而过分自责,觉得自己给同事添了麻烦? 事实上,这些也许正是能够证明你一丝不苟、责任感强的证据。否则,你也不会有这种想法了。问题并不在于你最终是否表现出一丝不苟的性格和高度的责任感。
33为假期制作一张“爱好清单”
active rest就是“积极的休息”,指的是身心处于疲劳状态时积极地活动身体从而改善血液流通、消除疲劳的休养法。这种方法能促使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血清素等良性激素,起到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不过,这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原因非常简单喜欢活动身体的人采用“积极的休息”会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不喜欢活动身体的人来说,“积极的休息”反而会让他们感到痛苦,使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更加严重。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对于户外活动爱好者来说,打高尔夫、打网球或者和别人一起外出兜风会让他们感到身心愉快,而如果要求他们整天乖乖待在家里,反而会让他们觉得难以忍受,使疲劳和精神压力倍增。 总而言之,关键在于你把什么视为心灵的养分和能量。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也许是肢体活动,也许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而进行的技能训练,也许是走进人群和众多的伙伴一起尽情欢闹,也许是独自在家听听音乐、玩玩游戏,静静地休息。 总之,不要被社会上公认的“精神减压法”这一概念所束缚,只要把时间花在那些最能让自己放松、让自己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上就行了。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二):和自己聊聊吧

其实不太像圈钱鸡汤书,干货还是有的。 ●第一章这样的人容易抑郁 得抑郁症后的情绪变化:持续精神不振的状态;悲伤、寂寞的心情延绵不绝;为将来(未来)的事感到烦恼、不安;早晨情绪恶劣;无缘无故地心慌焦躁、坐立不安;开始思考死亡、自杀之类的话题;犹豫不决;对事物缺乏兴趣;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嫌麻烦。 得抑郁症后的思维变化:认为错在自己;自我评价偏低;认为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结果;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觉得一切皆是不幸。 得抑郁症后的身体变化:因人而异。或食欲低下、体重下降。或暴饮暴食,体重增加。 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做某件事一旦开始做就要做到底。当与他人意见相左时,认为自己最好让步。认为首先应该扎扎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责任。认为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管多么困难也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认为自己对待工作态度认真。认为绝对不能在工作上给别人添麻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正义感。认为自己能察言观色、为他人着想。即使是自己不愿做的工作,一旦受到委托也难以拒绝。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种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类人的精神压力也比较大。 这种时候容易得抑郁症:第一,“生离”和“死别”。第二,人际关系的烦恼。第三,工作调动(降职)、晋级、降级、改行等原因造成工作内容和责任发生变化。第四,失去工作。 第五,孩子脱离父母独立,造成母亲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第六,搬家等原因造成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第七,持续遭受由工作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的折磨。第八,也是最后一点,主要发生在经历了伴随着重大精神打击的事情后。 抑郁症剧增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的问题;价值观的变化。 通过减轻压力和改善性格来击退抑郁。 本书介绍的方法是,我们在预防抑郁症时只需要完成一件事。 那便是本书的标题——“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那么,有哪些语言能让我们远离抑郁的精神状态呢?这些语言又为何会对抑郁症的预防有效呢? ●第二章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语言 不同的措辞表达能改变心情 语言和心灵就是这样密切相关的。人的情感会受到语言表达的影响,反过来,情感也会对语言表达产生影响。所以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使用的措辞也更加积极向上。 患抑郁症的人在措辞表达上有明显的特征。形成恶性循环。 要改变自己的心情并非易事,但是要改变每天使用的措辞却不算一件难事。从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开始。说话方式变了,隐含在其中的心情也会改变,心情的变化会促使人的想法也逐渐发生改变。当这些积极向上的表达方式完全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固定下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方式已经随之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许就能与“抑郁”绝缘了! 1“搞定!” 2“动手吧!” 3“我有时候挺马虎的。”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有疏忽的地方、有没做到位的地方,就容易自责。 正视最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4“量力而行,别太拼啦!” 5“算啦,算啦。” 6“睡了个好觉。” 即便你并不困,也会由于这种自我暗示的效果而很快入睡。 享受过睡眠后,早上起来再对自己说一句“睡了个好觉”吧——即便你没有睡好。 7“这个有60分……那个80分。” 抑郁症患者或是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人,做事情时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利,就爱用“根本没”“什么都没”这一类短语。这种将事物划分为“不是100分就是0分”、“完全不行”和“完美”这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黑白思考”。 今后可以试试告诉自己“并不是完全不行”,并在做事时给自己打打分吧,例如“这个60分……那个80分”。 一旦习惯了这样给自己打分,“完全不行”“根本没干成”之类的意识就会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会是“完成了一点”“今天状态不错嘛”这种积极的情绪。 “黑白思考”在英语中叫作“all or nothing”。这样的人往往把事物全都当成数字信号一样,认为“非0即1”。但是人生也好,工作也好,都不应该只有两极。看待事物的时候还是多来点“模拟信号”吧。 8“算啦,这种事也是难免的。” 已经罹患抑郁症或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人在事态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常常三句不离“老是”“总是”这类词。 但是,真的是“总是”吗? 如果跑了几十、几百次客户,还是没能签下一笔单子,如果在会议上提了几十次提案全都被否决了,那倒确实算得上“总是”,但事实其实并没有这么残酷。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一般也就出现个两三回,最多不过五六回吧。 仅仅一次没做好,就觉得每次都做不好;失败了两三回,就认为做多少次都会失败——这就叫作“过度一般化”。一旦你总是这样想问题,你就会越来越失落了。 这句话可以让你冷静下来,知道这种失败其实并不是“总是”发生的事,使自己不会被失望和挫败感打败。相反,说不定你会燃起希望,产生“下一次一定会做好”这种积极的念头。 顺便说一下,这种思维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时也能发挥作用。 9“不行就不行呗!”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很少会计算失误,提案写得也算有模有样,销售业绩不坏,英语也多少能说两句——明明没有什么负面的要素,他们却总说“(我)不行”“做不好”。 10“反正又不会死!” 跟这些生死攸关的问题比起来,被上司骂也好,被客户投诉也好,根本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就算真的因为这些事被炒了鱿鱼,那么只要你还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就没有必要担心生死问题。 这样一想,你不觉得感到如此绝望的自己实在是有些傻吗? 而且,你认为非常严重的事态,事实上在旁人眼里也许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上司骂了你,他可能只是在用稍微强硬一点的语言激励你,第二天见面了就跟没事一样了,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 所以呢,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或是问题时,你没有必要想得太多。 当然了,想办法解决这些麻烦或问题是很重要的,但只要你已经尽了人事,就用“这样又不会死”来宽慰自己吧。 这样一来,你就不会总往最惨淡的情况想,压力也就小多了。 玛伊雅的小提示 “反正又不会死”这句话,越处于逆境,越觉得“我真的不行了”,就越该说出来。靠自己转换心情时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这句话! 11“谢谢你。” 陷入抑郁状态的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是获得热情对待的时候,往往会先责备自己,而不是感谢对方。 “大家这么帮助我,我却没能回报大家对我的期待。” “他对我这么亲切,给我提了那么多建议,我却什么都办不成!” 像这样过分自责、陷入对自己的厌恶之中时,人们就会说出“不好意思”“十分抱歉”之类的话。而自责又会使压力莫名地增加,束缚自己的行动,从而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容易说出“不好意思”“十分抱歉”之类的话,压力也越来越大。 12“给您添麻烦了,对不起!” 很多人将“不能给别人添麻烦”奉为生活准则,但这种活法真的可能吗?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添麻烦,没有人能够完全不干扰到别人。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认清“只要是人就会给别人添麻烦”这一点,向对方诚恳道歉,把自己从自责感和负罪感中解放出来吧。 需要注意的是,道歉的时候语气不需要过重,否则反而会增加你心中的自责感和负罪感。 一旦因为思前想后而错过了道歉的时间,负罪感就会大增,甚至导致心情跌至谷底而久久无法恢复。所以,我们首先要养成的习惯就是犯错时立刻说出“对不起”。把这句话说出来,心情也会轻松很多哦。 13“这也是我的优点。” 短处和长处是相对的、共存的。短处能够成为长处,在某些特定场合,甚至还能够成为你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的表现。 14“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这类“鞭策”着我们的想法,在心理学的交流分析理论中被称为驱使因素(drivers)。驱使因素可分为以下5种: (1)变得完美; (2)变得更强; (3)要更加努力; (4)要让别人高兴; (5)抓紧时间。 这5种驱使因素会根据相应的时机和情况发生作用。在它们的影响下,我们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作出行动。哪种驱使因素会影响我们,影响的程度有多深,和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有很大的关联。 如果适度地运用驱使因素,就能给自己一些动力,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问题是,这5种驱使因素中的几种极端强化时,会给我们带来过度的压力,导致我们陷入痛苦之中。 15“按自己的节奏来。” 16“人都是有弱点的。” 不要总想着不能在别人面前示弱,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对不起,我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不懂财务知识。有空的时候你能教我吗?” “其实别人指出我没做好的地方时,我会很受打击。” 像这样就好。 时不时地表现一下自己的弱点,说不定更易于和同事或部下产生共鸣,你所在的团队的合作精神也会有所提高哦。 17“好玩”“好吃” 18“我不是为别人活的,我要为自己而活!” 如果放任自己迎合别人,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和疲劳就会大增,并极有可能导致我们陷入抑郁情绪。 19“不全是我的错。” 责任未必100%都该由你来背,也许是70%,也许是50%,没准只有20%~30%呢。 20“被人讨厌有什么关系,照样能活得好好的!” 21把“但是”的前后内容互换 ●第三章让心灵远离抑郁的进阶课程 22感到烦躁?直奔厕所吧!在密室里偷偷宣泄。 23感到不爽?充分发挥报纸或杂志的功效! “抽被子”绝不是攻击行为,而是为了宣泄愤怒。 24有讨厌的人?继续讨厌他(她)吧!无论是谁,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让你讨厌的人。那就继续讨厌好了。不要想着压抑自己的情绪,将它作为一种很自然的东西,坦然地接受吧。 25消除紧张的咒语:“啊,好可怕!” 26发现自己“真正的情绪”,烦躁就会消失 也许,愤怒只是外在的虚假的情绪。 这里所谓的“虚假”并不是指欺瞒、欺骗,而是原本“真正的情绪”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表现出来,或者错误地表现出其他情绪。 27“不努力的我也是有价值的。” 一旦无法拿出全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否定自我价值的想法,情绪也就一下子跌入谷底;如果为了一直保持凡事都拼命干的状态而使精神压力超过极限,那么什么时候得上抑郁症也就不奇怪了。 “你已经很努力了,真是辛苦你了。但是,你不用那么努力,没关系的。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就算不那么努力,你也是个有价值的人。” 28“没有做好也有价值。” 29“有弱点的我也是有价值的。” 30“最喜欢你!” 这句话能够提高你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31“你很重要,你的价值无可替代。” 或许有些话很幼稚,但我真的从来没有对自己说过,不努力你也是有价值的。 如果工作得不到部长的认可,我就会失去价值, 你是否凡事都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你这样做的根源是否在于“不得到上司的赞扬,我就会失去重要性,失去价值”这种观念呢?会不会老是想“反正我这种人没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你身上,请务必尝试使用该方法。 之后,你定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会涌出许多自信。 32“撒个娇也没关系,有点孩子气也挺好。” ●第四章注意这些身体细节,就能远离抑郁 认为自己“吊儿郎当”的人,只不过没有发现自己本身有着一丝不苟的性格;同样,认为自己“责任感不强”的人,也只是尚未意识到自己事实上责任感很强而已。 你是否觉得,不管是处理身边的琐事还是工作你都不够出色,所以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很认真、责任感很强?你是否认为自己应该更认真、更有责任感?你是否因此而过分自责,觉得自己给同事添了麻烦? 事实上,这些也许正是能够证明你一丝不苟、责任感强的证据。否则,你也不会有这种想法了。问题并不在于你最终是否表现出一丝不苟的性格和高度的责任感。 33为假期制作一张“爱好清单” active rest就是“积极的休息”,指的是身心处于疲劳状态时积极地活动身体从而改善血液流通、消除疲劳的休养法。这种方法能促使大脑分泌大量多巴胺、血清素等良性激素,起到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不过,这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原因非常简单:喜欢活动身体的人采用“积极的休息”会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于不喜欢活动身体的人来说,“积极的休息”反而会让他们感到痛苦,使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更加严重。 当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对于户外活动爱好者来说,打高尔夫、打网球或者和别人一起外出兜风会让他们感到身心愉快,而如果要求他们整天乖乖待在家里,反而会让他们觉得难以忍受,使疲劳和精神压力倍增。 总而言之,关键在于你把什么视为心灵的养分和能量。而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也许是肢体活动,也许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能力而进行的技能训练,也许是走进人群和众多的伙伴一起尽情欢闹,也许是独自在家听听音乐、玩玩游戏,静静地休息。 总之,不要被社会上公认的“精神减压法”这一概念所束缚,只要把时间花在那些最能让自己放松、让自己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上就行了。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读后感(三):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这本书从抑郁症成因和抑郁患者情绪、思维、身体入手,同时提到抑郁同性格的关系,最后给予读者改善预防抑郁的方法,即语言暗示、宣泄心情和注意你的身体语言。
     抑郁总是偷偷来袭,一旦罹患,就无论如何“振作”不起来,热情不足,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障碍,治疗和康复时间需要较长时间,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抑郁症防患于未然。可以通过减轻压力和改善性格来击退抑郁。用不同的措辞表达改变心情,如“搞定!”“动手吧!”“我有时候挺马虎的。”量力而行,别太拼啦!“、“算了。”睡个好觉“算了,这种事也是难免的。““不行就不行呗”等等语句,放松自己,让自己远离抑郁。
     也可以宣泄情绪,真正喜爱自己,书中提到不少小技巧都不错,最后的“爱好清单”更是简单有效地方法。
     看完这本书,觉得自己似乎离抑郁并不遥远,很多思考都带着消极的方式,大约这就是我每日不能精力旺盛的原因,对着怎么都没有兴趣的生活,还想要拿那种方式去努力。特别是最危险的表现那几项,自己完全中招了。
     还是很高兴看了这本书,给了一个更好了解自己的机会,我会尽量从中学习让自己更加快乐,这不就是人类生存最有意义的事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