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女小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女小渔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女小渔读后感10篇

  《少女小渔》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小渔》读后感(一):记下的话

护士问我你是谁,我说你是房客,是个非常好的好孩子
颜色似是而非
她回头看看噪杂和灯光,觉出一种挺甜的寂寞
无非男女
每当他唤,它便吃力的支起头颅,尽量欢快的摇两下尾巴
献给我生命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精灵
当然不是献给我的,我不是精灵
兴奋,好斗,竭尽机智,暗记得失
少女小渔
除夕,甲鱼
审丑
黑宝哥
无非男女
小珊阿姨
少尉之死
谗丫头小婵
我不是精灵
卖红苹果的盲女子
栗色头发

  《少女小渔》读后感(二):渔海中所有

    女人就像大地之母,极尽关怀与包容地抚慰世上的每一个生灵,尤其是亚洲女性,在女权主义呼啸而过的时代里,她们望着独立、骄傲、和男人一样西装革履出入写字楼的OL(office lady),依然甘心披挂着松散的袍子,抢极廉价的商品,做个仿佛有无限的爱的能力的女人。小渔就是这样的女人。
    所谓的“写字楼小姐”,“走相也都婀娜,大大小小的屁股在窄裙子里滚得溜圆。”严歌苓对此调侃得极有味道。“好或不好,在悉尼这个把人活简单活愚的都市,就是赚头多少”,尽管女工们的实际收益并不比小姐差,甚至更好,“不过女人们还是想有一天去做写字楼小姐。穿高跟鞋、小窄裙,化面目全非的妆。戴假首饰也罢,买不上便宜菜也罢。”
    小渔是个活得很自然,很原生态的女人,她的出现就像是对这个都市社会的拷问。女性的自由、解放、平等,是否让她们和男人更加趋近?同样的,当下成功的男人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兼有女性特质,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用“做人像山,做事像水”来形容自己,西楚霸王项羽放在今天依然会被刘邦干掉。世俗定义的成功似乎更青睐既有男人的果敢、决策,又有女人的细心、周到的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这也是一种复合吧。
   
    这个纯纯净净、清清白白的少女,有自己的男人,却不得不跟一个“老糟了、肚皮叠着像梯田的老意大利人”假结婚,这在常人看来可能是不幸,但发生在小渔身上,她突然成了戴着圣母玛利亚光环的救世主。两人结婚公证时,老头又干又冷的嘴唇吻上来,简直是在糟蹋一个少女的圣洁。小渔却替他难过同情他这么大岁数还卖力地演出。从头至尾,小渔就没有为自己争辩过什么,老头的屋子脏乱,她就默默打扫,老头涨房租,她为了避免江伟与老头发生冲突,自己承担下来。她好像没有“自我”地活着,替老头想,瑞塔想,替江伟想。江伟实在见不得那个吻,冲进厕所,用厕纸暴力地擦她的嘴唇鼻子脸颊,她都生怕一挣扎他心里那憋屈会发泄不净。当江伟问出“你是我的还是公用的?”我想答案在小渔帮老头捡满天飞舞的纸币时就不言而喻了。小渔用一颗宽厚的心同情周遭的人事,末了,她抓着电话,“他病得很重,可能很危险”,放不下孤苦的老头,在小渔这一形象的反衬下,江伟显得暴躁而自私。他强烈的占有欲让他无法接受小渔对其他异性的好。他在电话里咬牙切齿,“说她居然能和一个老无赖处那么好,可见是真正的‘好’女人了。”这话真是讽刺。他对小渔只是男女情爱,而小渔显然有更大的格局。
   
    我想起《黑骏马》里的女人,在白音宝力格走后,被黄毛小子玷污之后,依然顽强地在充满生机的草原上把孩子带大。女人有时,比男人想像的要坚强,她不是离了你就不行,从土地里怀着爱生出来的女人,视所有生灵为子女,湿心灵让她们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关怀的眼神
   
    而城市,就像一个印刷厂。

  《少女小渔》读后感(三):我实在无法忍受豆瓣装B女人们的趣味了!!!

    《第三种爱情》这种为了伟大的爱情抛弃亲情,把妹妹都害死了的极品故事,评分是7.9;写出《步步惊心》这种玛丽苏神文的桐华随便一篇小说都上8分;但是严歌苓的小说分都低得要死,有没有认真看啊,在你们看来除了张爱玲其他正儿八经写小说的写的都是屎啊?言情才是你们的王道啊!!三观不正的玛丽苏爱情才是你们的向往啊!个个恨不得生活中高富帅爱你爱得要屎,还有个深情酱油对你念念不忘是吧!!!!!!像这种描述普通人生活的小说根本不符合你们的期许是不是??那你们怎么不回家拿出童话故事来把《灰姑娘》看上一百遍啊,那才是你们人生的真谛所在啊啊啊!!!!!
    恐怖片也一样,你说这些人看恐怖片干什么?-看了又觉得好怕,又嫌弃人家口味重,再好的恐怖片在豆瓣的分被这些装B犯打得老低,你好好的去看你的小清新玛丽苏可以不?口味不重还叫恐怖片么?你还要求人恐怖片给你来个爱情至上的戏码外加深刻的社会内涵??有病吧!

  《少女小渔》读后感(四):你们都不懂严歌苓

  严歌苓擅长把故事人物推向最潮湿最阴暗最孤独最冷漠的社会角落,然后在这种最冷漠的社会角落里寻找一丝光明,一丝希望,当然不是物质希望,是精神希望,比如,《海那边》,胖的一生基本是以一个傻子浑浑噩噩的结束一生,但是出现了一个精神救世主,让他对一张海那边的照片有了欲望,让他的生存有了另一种身体以外的精神价值,对平淡的一生有的心的追求和欲望。严歌苓对这种新的欲望也就是“胖”对照片上的女人的渴求描写的淋漓尽致,能让读者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那种对一点点的温暖却在当事人眼中看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描写的火候十足。
  还有许多改变整个故事的细节。比如《红罗裙》中的红罗裙的描写,那件穿在身上就让青春不断喷射的红罗裙,继子为她拉上裙子的拉链的那一刻……。
  《女房东》里面女房东的贴身衣,对于房客来说就像是一部点燃清河村的三级片。
  《青柠檬色的鸟》一本黄色杂志和一只鸟几乎是贯穿小说最主要的线索
    细读严老师的文字,你们不会后悔的……………………。

  《少女小渔》读后感(五):《少女小渔》 读后感

        
        《少女小渔》里面是各短篇小说的集合体,恰恰《少女小渔》是开头篇。严歌苓写的小说里很多描述的是东方女性或者男性美出现在异国他乡的故事。比如《海那边》是写一个痴傻50岁的泡把心寄托在海那边大陆没有的女孩;《红螺裙》的海云为去异国而嫁给了比她大很多的周先生,结果跟继子卡罗发生了乱伦的关系;《魔旦》的阿玫与奥古斯特的同性恋,严认为这两个正在眉目传情的男性都有着无比美丽的眼睛,继而阿玫爱上了芬芬走上了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的阿陆的后尘;《约会》中的五娟与晓峰的偷偷约会而形成的母子奇妙关系;《青柠檬色的鸟》中洼与那个佩德罗与八哥的故事;《橙血》玛丽与阿贤的羁绊;《女房东》老柴与未见面年轻女房东沃克太太的奇怪经过;《抢劫犯查里和我》中我爱上了抢劫犯查里的故事..等等这些。严歌苓的故事很有异国情调,小说主人翁的名字也很特别,故事也很特别,有些读不出的结尾就散落在小说中心供人回味了。

  《少女小渔》读后感(六):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这是严歌苓的一个中篇。被张艾嘉改编成电影,刚出道的刘若英演的小鱼,为此还获得了一个金马影后。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先入的印象,所以百无聊赖在严歌苓的那么多中篇里,挑了这部。

漂亮的一个中篇,不冗长,但小鱼的形象丰满。看完怅然若失。 严歌苓将人的情感变化写的含蓄又自然。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少女小渔为了移民,跟60多岁的意大利裔老人结婚。她所特有的恬静和隐忍改变了老人,两个人的情感,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相处当中慢慢的产生了一些改善。

小鱼需要小心处理自己与男友与老头的关系。不多的日常的琐事,一个娴静善良的少女形象就活出来了。她迁就着男友,但也不乏坚持,这坚持也基于她的善良。

很喜欢她的善良。意大利老头也是。

老头的相好愤愤的对小鱼说,他跟我在一起时是个禽兽,跟你在一起像个人,我没法跟禽兽过了,我受够了。

这是不是有种性本善的宗教般的隐喻?我更乐意理解为,小鱼的光辉,照亮了老头人性的那些阴暗,使他认知到真正的自己。

想起一首诗: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 还因为, 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所以,我一直坚信好的爱情,总使人向好而生的。

当然,小鱼和老头,那不是爱情。 有几个句子特别好玩:事先预演的那些词,反正她也不懂,不懂的东西是不过心的,仅在唇舌上过过,良知卧得远远,一点没被惊动。

  《少女小渔》读后感(七):少女

美好而没有希望,是最干净的美好。”
      
       我猜严歌苓一定很喜欢小渔这个人物,虽然她仍是陈述似的落笔,但在她诸多游魂般的人物中,只有小渔被赋予了打太极一样的能力
“小渔是被人带去的,和谁也不熟,但谁邀她跳舞她都跳。把她贴近她就近,把她推远她就远,笑得都一样。江伟的手在她腰上不老实了一下,她笑笑,也认了。江伟又近一步,她抬起眼睑问:“你干嘛呀?”好像就她一个不懂男人都有无聊混蛋的时候。问了她名字工作什么的,他邀她周末出去玩。”
同时还拥有最善良的品质
“老头目送她走到门口。她欲回身说再见,见老头的拖鞋一只底朝天。她去摆正它时,忽然意识到老头或许再用不着穿鞋;她这分周到对老头只是个刺痛的提醒。对她自己呢?这举动是个藉口;她需要籍口多陪伴他一会,为他再多做到什么。”我还会回来看你。””
“她想哭,但见他伏在她肩上,不自恃地饮泣,她觉得他伤痛得更狠更深,把哭的机会给他吧。不然两人都哭,谁来哄呢。”
 
这个故事出众的就是严歌苓把他们都写得与游魂无二般,然后再慢慢往魂的皮囊里注入孤独的感情,最后江伟的啜泣、瑞塔的离开、老头没问完的“要是……”、小渔答应他的要是……在故事的结尾,游魂们的血肉霎间被看得一清二楚,清晰地让人觉得代入感很强。其他的读者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想如果我是xx,我会怎么做之类的傻问题呢……

  《少女小渔》读后感(八):纯真少女

     话说我第一次接触《少女小渔》这本书,还是从刘若英主演的同名电影开始,这个也是刘若英荧屏首秀,据说张艾嘉在拍这部戏的时候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人就是刘若英。
      的确,刘若英那种温婉却是坚强的性格,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完美,这个也奠定了刘若英的演艺之路。
     话说,当我开始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无意中读了好多严歌苓的书,其实我对严歌苓的书开始并不是很感冒,可是总在细细品读到最后的时候不自觉的渗透到其中的人物关系以及心理中去,仿佛那些都是发生在周围,仿佛那是亲眼所见一般,故事就是那么栩栩如生,这个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严歌苓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了吧。
      少女小渔是单纯善良的,我喜欢着这种善良倔强的性格。对于那个爱着的男朋友,我想他做出的事情也是因为生活和爱情的压力吧,至于那个小渔嫁的老头,也是需要一个人来缓冲那种年老孤独的寂寞吧。
      真心对待一个人,无论那个人多么铁石心肠,总有能感觉到,总能得到别人的真心回馈的。

  《少女小渔》读后感(九):读过之后的一些小想法

  一个个故事描绘了移民到美国的华人的人生百态,多描写女性形象,但是《魔旦》那篇,作者以自己的视角来写时,我竟恍惚以为作者可能是男性,因着作者不同于其他篇目风格的、好奇的而又冷静的叙述语气。
  作者把各种细节都描写的十分细致到位,比喻又是那么的贴切、恰到好处,体现出严老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有着独特的生活体验,这是好的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作家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一个小故事都结束了,却没有完全结局,也或许是因为我阅历短浅、总是对结局抱有疑惑,对人物持有怀疑,比如《冤家》里的璐,我全然想不到一个孩子的行为能够偏激至此。但我明白,别人无法理解不代表事情没办法发生,它就那么发生了,赤裸裸的呈现在你面前,你也没有办法,只能想着如何才能善后,很明显故事结束了也没有“善后”的影子,只任凭自己去想象,想象南丝的生死,想象泡是否受到了惩罚,想象阿枚换了身份之后是否会对奥古斯特怀着一丝怀念或者愧疚……
  至于时代、人性什么的,我实在是不好评说,只能说严老经历的人事丰富,许是把其中一些换了名字、换了地点什么的说与我们听了,未必对其中的人和事有什么很较真、一边倒的想法(呃,话开了头不知道怎么收尾了),只是为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挣扎生活的人们感到悲哀吧……题外话,毕竟无论现实的生活有多么类似小说般或者荒诞或者滑稽或者悲凉,人总还是要怀着希望,还是应当好好活下去的……

  《少女小渔》读后感(十):移民,并不总是美好的

因为在家里的时间很难有可以好好上网书写,所以,总是在上班时想要过来啰嗦几句。不过,以后会克制,至少是在完成了一项任务后,给自己十几分钟的休息时间,换换思维,重新开始。
豆瓣上并没有找到我阅读的那个版本,因为是短篇小说集,所以大概每次再版,都会放不同的文章进来。
这是我买的那本的版本:
《少女小渔》《红罗裙》《海那边》《抢劫犯查理和我》《风筝歌》《失眠人的艳遇》《吴川是个黄女孩》《茉莉的最后一日》《拉斯维加斯的谜语》《青柠檬色的鸟》《女房东》《密语者》
讲的都是在海的那一边发生的华人故事。
我是第一次看严歌苓的书,感觉三颗星吧,就是处于爱与不爱之间的那种。
每一篇的风格都是孤独残酷中想要寻找点温暖温情,我觉得这和真实的人生很像。现实总是各种无情,可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很多情。比如我,哈哈哈哈~
其实很想每一篇都好好写写,无奈时间有限吧,以后看看有无机会重读时再来。
《少女小渔》:
有奶茶的版本在,所以我会一直把书里的小渔和刘若英的形象划等号,基本上开篇的那一段很难嫁接上,后面的,就觉得,都对上了。我还没有看过奶茶的这部成名电影,但是看了小说,还是很喜欢这种暖暖的感觉。可以收进来,改天一看。
这一篇里,最动人的一句大概是“没有谁的人生是值得去糟蹋的,即便是如此一个糟蹋自己的糟老头”,大意如此,懒得去翻原话了。
想到昨天看到邦妮的公众号写的一句话,现在这么努力,就是希望以后可以有任性的资本。变老这件事离我还很远,但我隐约感觉到,是要像邦妮说的如此做。不管若干年后,我是一个人还是身边有伴侣,都为了老的有尊严一些,现在要努力再努力。
《红罗裙》:
为了移民而嫁老头,现在应该很少了吧?
所以我看这一篇,总觉得年代感好强烈。
不过这样子一个少妇,夹在暧昧的儿子和名义上的儿子之间,那些微妙的心理描写,是我开始喜欢上严歌苓的点。我现在回头再想,很多年前,都不懂的那些东西,现在大部分都懂了。所以,我也愈发喜欢起现在的自己,成熟,有时候就是一种懂得。
《海那边》:
这是非常忧伤的一个故事,一个50岁傻子对女人的向往。
让我想起以前港片里有类似那种阿旺娶妻之类的故事,或者说出名的阿甘。即便是智商上有点问题的人,对于爱情,也都有各自的幻想和需求。
所以,老主顾为了保护这个傻子,禁止一切女性靠近的做法,真的很难让人觉得,是一种善意。人世间很多的善意,其实都是一种自以为是。
最后,当这个傻子得知自己一辈子效忠的主人,赶走了那个唯一愿意介绍女人给他的人时,他那奋力的一击,真是显得非常惨烈。。。
蒋勋老师说过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对新闻上那些惨烈的事情表现的很诧异,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恶魔,或者都有一团火。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很幸运的,没有遇到那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作案机会罢了。
《抢劫犯查理和我》:
看了一些书评,这一篇的评价真是很两极化啊~
我是喜欢这种极致的疯狂的不合常理不能自制的爱情的,但是严歌苓貌似没有描写的很到位,如果换做张爱玲那种级别的,会更加从容一些。这是我的感觉。好的故事,并不需要看起来这么的魔幻和不可思议,就用最最平淡的口吻来描述出来,本身就已经很惊为天人了。
哈,果然蒋勋老师一直在念叨的那些文学技巧,还是一下子拔高了我的鉴赏能力嘛~
《风筝歌》:
这篇大概最不喜欢把~有点俗气,尤其是结尾。
大概我的内心,从来没有爱过那种流浪汉的体验。所以,不管如何去描述男主的魅力,我都没有办法get到。
《失眠人的艳遇》:
一辈子没有怎么失眠过的人,也是真切的感受不到,这篇文章里传递出来的绝望感。
这么说来,很多时候,文学只是自己内心的映射而已,也许和作者的能力等无关。我爱的那些文字,不过是在很好的熨帖我自己的内心罢了。
《吴川是个黄女孩》:
这篇是在去上海的飞机上看的,意外的喜欢。对,讲这种亲情的纠结感,我就是没办法不喜欢。女主对样样优于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妹妹,那种天生的爱里面透着的纠结,看了真是揪心。只能说,女主,真是个好女孩啊~
《茉莉的最后一日》:
这是非常残酷的一篇。一个垂死的孤独老人,一个被生计逼到绝路的男人,在这一天里,彼此都是命悬一线。我其实很不喜欢看那种描写被生活逼的走投无路的人生,大概我的人生里,虽然一直不富裕,可是从来没有需要面对这种的时候,所以,我不是很想去了解这种困窘。尤其,不喜欢看到男人去面对。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
我直到最后,也不是很了解,那个化学教授,是为了什么那么迷恋赌博。是为了某种精神寄托么?赌博变成了一种精神救赎么?以及他那个似乎是很拜金的女儿,我也不是很理解。这算不算是人物描写的不够立体生动?因为,有点片面化。
《青柠檬色的鸟》:
这篇也是笔记没有共鸣,一个一辈子没有娶妻,只是在意淫楼上的邻居的老头,在老邻居去世后,要求一个8岁的新房客,小男孩,给视力接近为零的他念色情小说,我也是醉了。
男人真的到了最后一刻,都还在想着这档子事么?
《女房东》:
这种有镜头感的小说,我貌似在哪里看到过。
反正一切都是男主自己的意淫和幻想。
当最终,那件衬裙不经意间再次出现时,他是不是和我一样,为自作多情的自己,感到可笑与难堪。
《密语者》:
对,就是这一篇,让我真的有点质疑严歌苓了~
我到最后一句,都有点不太明白。为何女主已经去找了男主女儿,说一切她都知道了。但作者最后一句话居然还是一副,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那个密语者的意思呢?
其实没有那么烧脑的悬疑啊~可是最后一句,我真的有点不懂欸。
特别的纠结啊~是我智商问题么?
习惯了中长篇小说,看短篇,总觉得要求很高。因为要在那么短的篇幅内制造冲突,还要兼具文学性,真的是很考验作者功力的事情。
这本书,好在有移民这个大背景,我喜欢这种主题化的合辑。让你一下子,从各种不同的人生百态里,去拼凑出一个,大致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完了,超时了~
赶紧工作,阿弥陀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少女小渔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