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隐秘盛开》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隐秘盛开》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2:5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隐秘盛开》的读后感10篇

  《隐秘盛开》是一本由蒋韵著作,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2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秘盛开》读后感(一):人类需要爱产生的幻象。

我只能说我看了不下三遍的开头。我只能说我是跟屁虫,我需要从别人口中听到赞许,才会兴致盎然地下定决心好好看一本或一部比较深刻的书或电影。也许盛开开头设置的年代缘故,让我看得有些云里雾里的,我只能说我是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每次对人物外观的描述,对美丽风景的描述,都不会有景象浮现在我脑海上空,也许我是缺乏经历,没去见过世面。我能明白潘的暗恋,我能了解“幸福”对小玲珑的爱,我也能理解刘思扬最后娶了别人,可是我不懂爱。书里说“爱要有一颗柔软的不谙世故的心,那是爱的前提”,所以我想,我到底懂世故吗?
潘的爱并没有给我多大的震撼,是因为我事先得知的关系吗?“幸福”对小玲珑的爱,以及拓女子的坚决让我难忘。似乎这小说里的人全部没有好结局,除了刘思扬。作者让刘思扬永远活得风度翩翩。书里有几处刘和潘的接触,刘几乎都对潘另眼相看,可是偏偏没有爱上她,是为什么。那几处剪短的交代让人觉得刘对潘是有动心的。或许只是为了让作者完成这一场一生无望的爱恋吧。
能引发人沉思的书就是好书,有几段内容几乎快让人沉迷其中的书也是好书。盛开都具备了。

  《隐秘盛开》读后感(二):爱是一个人的事

(十年前看和十年后看的感觉不太一样。不过都看流泪了。)
就如她的名字一样,作者蒋韵的文笔非常优雅,矜持。蒋韵有一位名气似乎更大的女儿叫笛安。从写作气质上讲,笛安的文笔传承自母亲,而非也当作家的父亲。这是中等城市里一个非常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在文学单位就职,女儿上了本地大学,后来出国,写书。即使如今名气再大,言语和文字之中也有一种省会城市知识分子的自持感和庄重感。我的同龄人里,笛安的粉丝要多过蒋韵的读者。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这种比较也没意义,还是说说这本叫做《隐秘盛开》的书。
 
根据作家的经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是七十年代末的太原师专。七七级中文系的这个班里,本地女生潘红霞爱上了才子班长刘思扬。这场暗恋持续了她不长的一生。暗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就是在自己心中放一个神坛,然后将感情供起来,时时瞻仰。它类似一个小小的不可言说的信仰。人的一生,几乎都经历过或短或长的暗恋,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如此,他们热衷于将一切都拎起来打碎和嬉笑,没有什么是玩不开的。
故事情节很简单。无非是潘红霞喜欢刘思扬,刘思扬对别人情有独钟,娶了她而不是她。毕业后大家分道扬镳生活几乎毫无交集。这份深埋的感情就那样深埋着,却贯穿了潘红霞的余生。她没有爱得不可理喻,爱得如痴如狂,她只是安静严肃地守护着它。看到这,有人肯定会说哎呀这个傻子,耽误了一生。然而,这就是知识分子的不可理喻之处。潘红霞如是,《长恨歌》里的程先生如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也如是。这样的感情有献祭的成分在里面。但一切并没有他人所想象得那么悲情可怜。书中的潘红霞过着很好的物质生活,有一份平静体面的工作,住在一间开窗就能望见汾河的小公寓,身边是一些尊敬她的学生。她能将小城的岁月过得平淡也丰满,自由也纯粹,丰富也舒缓。她想着刘思扬,更多的是怀念七七级那段美好浪漫的集体生活。那里是她的精神之树茁壮成长的地方。
 
那么刘思扬呢?他是那个年代很典型的文学青年,口号,姿态,梦想,这些词成为了他们存在的符号。他们很容易去远方寻找诗和梦想,自此远离内地。在消失很久后忽然某一天又回来了,过着有些落魄的日子,然后,又消失了。其实他们是揣了一点钱,或找了一个飞机票,或得到了某家机构的支持,出国了。多年后,他们又出没在国内一些大大小小的文化沙龙里,白发苍苍倒也风度翩翩,很可能有一两个孩子是混血儿或已送到国外,且是不同的女人给他们生的,有的也没名分。而此时陪在他们身边的,要么是大致同龄的外国太太,要么就是年轻的中国女粉丝。事实简直就是如此,刘思扬这样的男人在本国五零后左右的文化人儿里,实在是太常见了,点名都点不过来。他有什么好的呀?但退回到三十年前,男人有才华,就意味他是一个有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的人,如果能够漂泊浪荡,那更是精神上的勇士了。女人们的娇惯和宠爱,让这批男人变得津津自得,再也无法长大。
 
潘红霞并未死缠烂打嫁给刘思扬,也没有离了男人就活不了的抓狂,她很明智,深知人性的局限和利己。她说:“这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一段小故事,他喝醉了酒,也许还会拿出来炫耀,说有个女人,临死前跑来找我,说她从小姑娘的时候就爱我,等等等等。这和品德无关,这是人的天性,对人的天性我是从不抱幻想的…….爱永远是一个人的事。”谁都知道,人在爱里,状态不都是好的。那些自轻自贱,狼狈不堪,失态疯狂,也都是爱的衍生物。潘红霞保持了一份理智,这令她的爱自尊高贵,长久,没有委屈,甚至连遗憾也没有。
 
附上十年前初看此书后那段酸气的感想,我把故事唯美化了:她写的暗恋,77级的爱情平凡忧伤,淡然而宿命。在命运的安排下,三十年光阴里,淌着悲剧的暗流,却温暖醇厚。对于爱,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报复,而只有坚贞不渝的信仰。女主角在欧洲海岸,如此相信:爱是一个人的事,和被爱者无关。潘红霞爱刘思扬,刘思扬爱小玲珑,红霞一生都恪守这她对这份感情的忠贞。就是这样,她平平静静地爱着,有过点点期许,但并未堆积成炽烈地索求。岁月的打磨,将那片地带,洗涤得纯净而柔韧。

  《隐秘盛开》读后感(三):被什么东西击中的那些人

持续一生的暗恋许是别人眼里的传奇,但对当事者来说,无疑一场情感灾难。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已经称赞了太多肆虐的痛苦,然后把受挫的情史美化成受难神话,可现实往往是,躲不开,放不下,逃不了又抓不住。一年两年还好,如果是一辈子呢?这个时间也并不长,那么你就不再可能把那段感情浓缩成一个过客,炼化成一段回忆和它讲和,然后再投入滚滚红尘。我不希望有人再把它拍摄成一部电影,就像《山砸树之恋》。
     《隐秘盛开》讲述了一个名叫潘红霞的平凡女性,令人疼痛的却至死也不能放弃的暗恋。
     这样的人不必文艺化她,这样的经历也不必神话它,不漂亮也不美丽,大骨架,健康的圆脸,乐观善良,善于倾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是她享受不了普通人的世俗快乐,她放不下一个人,她努力过,挣扎过,结过婚,半年后就宣布失败。潘红霞是那种人,除非确保自己的爱是一个礼物,否则她不会给予 。她是爱的天才,也是蠢材。但一个人爱并且以怎样的方式爱,并非出于选择。置身于真正的爱里,我们谈不上奉献,因为那是情不自禁,那是无能为力,特别是知道不能再往前一步时,有近乎绝望的期许。
     《隐秘盛开》的责任编辑曾写下这样的话:“小人鱼步步走在刀刃上,但这种疼痛始终不被诉说,使不知情的王子得以一直享用他的幸福。可能人和神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无法像神那样忘我无私而又毫无噪音地爱着,并牺牲。尘世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以神的完美方式来爱一个人。隐秘盛开,那寂静中难以抑止的激情……他们是爱的天才。”
     
     是不是神性都带着无能无力的牺牲?就像十字架上的耶稣,像在隐秘里盛开的暗恋。
     也许《月亮和六个便士》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不同的是,主角是被梦想击中,然后用他一生去追逐属于他的厄运。他离不开这个梦想,逃不了扔不掉。最后臣服于梦想,追随了命运: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这位因麻风病而毁容的老人,窘迫地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爱成这样的光景美丽已经残留无几,但是会让人想起上帝 。她爱的那么专注,忠贞,极端,没有一点退路,那是把自己逼上了绝境的爱。说实话,这样的爱,“爱情”是配不上的,能够承受这爱的只有至高无上的上帝和神明——因为那不是爱,那是信仰,她用爱上帝的方式爱上了一个滚滚红尘中的人。如果和她比起来,如今的我们是不是太矫情?她真正忍受着这个秘密的折磨而不是用它来点缀人生。这是一个如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体会和想象的,这是上一个世纪的人生。
     当潘红霞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时,当米小米知道她隐秘一生的暗恋时,米小米也知道为什么是这个女人得了癌症,要死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是容不得极致的东西的,最美的,最丑的,最善的,最恶的,它只能容下两级之间的平凡和平庸的众生。我想起了一位朋友说的话:其实悲剧不是把最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是对最美的东西的冷漠和无知,因为撕碎尚有情感。 我忽然知道我为什么会那么痛惜伤感了。

  《隐秘盛开》读后感(四):Silent Blossoming 隐秘盛开


        这是两个半女人的爱情故事,两个女人的一生加一个女儿的一段爱情。故事无关爱恨,只关信仰。
     天生的痴病,与生俱来决绝爱情。这个女人,毫无希望,又坚贞不移地将暗暗的初恋延长至一生。潘红霞是刘思扬的信徒,更是神秘、美感和爱的信徒。她爱的可以不是刘思扬,只是刘思扬恰好承载了她神样的爱。
    后天的指引,歇斯底里向往爱情。这个女人,从未体验,从未有过,却义无反顾地为之而死。拓女子是个殉道者,她的道,是书中那与生活格格不入、触不到摸不着的浪漫爱情。
    突袭的噩耗,引燃了疯魔般的渴望。向来唾弃,向来不信,但最后从中获得生的理由。米小米是个幸运的被救赎者,救赎者是她的母亲拓女子和旅伴潘红霞,也是那和现实相距的名为爱情的信仰。
    两个女人的悲剧,成就了一个女人的喜剧。由此看来,悲剧是令人心痛的悲剧,却不是摧毁的悲剧。
    潘红霞最终没和刘思扬成为眷属,该是是神的恩惠。能够抱着最圣洁的爱走完一生,能够在心中神秘而纯粹的爱中走向终点,是不是也幸福。假使潘红霞嫁给刘思扬,那或许才是毁灭。潘红霞不能容忍神秘与完美爱有意思裂痕,正如她心中神仙样的竖笛姐姐一次不告而别就给了她一次青春的剧痛。柴米油盐的生活会毁了她对爱的想象,刘思扬一点点的缺点会毁了她不属人间的心,那才是悲剧。她是个“永远准备着生活的人”,永远爱着自己的梦想。于是,神给她不妥协的痴性和不长的生命,也赋予这种曲高和寡的爱情不灭的灵魂
    拓女子至死也没有遇到爱的人,没有没有过上有爱情的生活。不幸,亦幸。她的爱情来自小说,激烈缠绵、浪漫神圣。而生活向来不是小说,那么刻骨铭心相爱不属于平常人,爱情终归在鸡毛蒜皮中趋于平淡。见面总不如闻名,是最平常的爱情,让她从那么高的想象中,摔下来,便死得很彻底。于是,神没给她爱情,便没加诸她爱情碎裂于现实的疼痛。让爱情在她心中永远绽放,亦是一种仁慈。
    幸运地,米小米因这两人的信仰而重生。
    幸运地,这两人的信仰因米小米而延续。
    幸运地,这种对爱的坚持和信仰保留了最饱满最无杂质的形态。
    幸运地,我们或许会成为下一个被救赎的人。

  《隐秘盛开》读后感(五):让人疼痛至死却不能放弃的爱意

01
       当初入选这本书,纯粹是冲着H殿的装帧设计:封面是深红色带有民族风的样式,简单的印着“Silent Blossoming”,腰封是有着花纹的深绿色,第一页写着一行字:凭吊一个传奇。我对蒋韵,除了知道她是笛安的母亲、与她丈夫合写了《人间》之外,其余的一无所知。
   《隐秘盛开》不是一本让人震撼、撕心裂肺的书,它平缓得让人记不得故事在发展。像是一场无声黑白电影,各色人物稳妥有序的上台表演,直到谢幕时,你才感叹:原来故事的脉络是这样,原来有这么多人参演,原来那里就是高潮。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潘红霞、刘思扬、小玲珑、米小米、拓女子。我最喜欢的,应该说最符合自己理想品性的,不是为爱痴狂一生的潘红霞,而是米小米。
02
       潘红霞是爱的化身,纯爱的实践者,她为了那个在河边与她对话的男子而心动;她为了那个心已另有所属却也觉察出潘红霞异样的男子而心痛;她为了那个已为人夫将为人父的男子在她额头上轻轻的一吻而永生不忘。她是爱他的,深切地一点一点的渗入生命里的爱。
    他缺席、陪伴另一个女人过日子的那些年,潘红霞就是靠着停留在熟悉的风景中留住他所有回忆走过的:无数次回想与你之间仅有的少得可怜的对话,无数次重新走回那条河边呆呆站立等待。刘思扬啊刘思扬,我是要把你在我脑海里揉碎了植入我的心、我的生命呀!爱你的心如此灼热,却一脸平静的埋藏。双眼充满哀伤的望着你的我说不出半句话。
    将死之即,她到达刘思扬生活的城市,终于决定一个人去找他,告诉他这些年的爱慕与一辈子都在坚持的事,可他依旧缺席。敲打着空无一人的房门,像是在叩击着空荡荡的心,一下又一下,死命的重复着。叩击声被空气推置心口,最后终于破裂,关于你的回忆散落一地,破败不堪。
    我知道,只有到生命结束,我才能终止对你的爱呀,刘思扬。
    我这一辈子只有你,也唯有你啊,刘思扬。
    你能不能出现一下子,让我再看你一眼啊,刘思扬。
    会记得一个名叫潘红霞的我吗,刘思扬?
    一生的执念,一辈子的坚守。不为回头的拥抱,也不为相伴相依。潘红霞也不清楚为了什么,因为她与生俱来的就只会爱,热烈持久唯一永不更改的爱。如果有天她不爱了,便无以为活。
    潘红霞的爱,在自己眼中平凡得如日常生活里最不起眼的琐碎。
03
       两个重病的人在巴黎相遇,彼此倾谈而后告知对方所有的关于自身的爱恨缠绕与从前生活。米小米就是这样出现的。
    她的母亲没有正式名字,别人都叫她拓女子——一个向往着自有爱情的农村女人。曾为保全不了梦想而自杀好几次,每次都有惊无险的存活下来。嫁给邻村男子被迫合床后,生下了带给她余下一生唯一希望的米小米。她不管不顾的认为,米小米是上天派给她帮助实现那些未完成的梦的。但米小米强硬且倔强,不肯屈就于母亲人生里的遗憾,直到她将死,也奋力的喊出:你是你,我是我。
    为米小米最后的好归宿开心。历经孩童时代的诸多磨难,带着少年时的伤痕累累与病痛,走到生命要结束的那头时,被人救下并甘愿终身守护。那是她的奇遇,她的神,她的救赎。
    潘红霞去世后,米小米在一次聚会上出现在刘思扬面前,问:我可以抱抱你吗?然后她抱了他,紧紧的。这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一个名叫潘红霞的人。
    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空气也停止四处流窜帮助定格画面。米小米和刘思扬的拥抱。潘红霞和刘思扬的拥抱。
04
       潘红霞为爱空等了一生。
    刘思扬为爱重新洗牌了一次自己的一生。
    拓女子为爱期盼悔恨悲哀了一生。
    米小米为爱继续骄傲绽放了一生。
05
       在深夜看完这本书,合上书的那刻,看见米小米快乐的向我跑来,没有拓女子的阴影,没有从前生活的压抑与放荡不羁,这是作者留下的仅存的温暖。
    我亲爱的小米,谢谢你还活着,谢谢你还会爱,谢谢你重新开始生活,谢谢你坚持自己,谢谢你咄咄逼人的那一次对母亲的质问,谢谢你相信那些奇遇。
    别跟死人谈哲学——我爱你的直接和洒脱。
    最后,谢谢你最后为潘红霞所做的一切,那个拥抱是最完美的剪辑点和告别礼。
06
       让人疼痛至死却不能放弃的爱意。
    简单。执着。普通。单纯。一生的爱情。

  《隐秘盛开》读后感(六):隐秘盛开(07年旧作翻出来了就贴上来了)

    最初听说这个故事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翻看报纸一直有个习惯,从最后一版的最后一部分开始,然后是倒数第二版,再然后……一直到头版头条。老实说,我是一个如此感性的,如此不愿为了头版头条的新闻而大伤脑筋的孩子。所以我先从后开始。在报纸的最后通常会刊登一些连载小说,如果有的话,至少我要说的那张报纸有这个习惯。
    就在高三最紧张的那段日子里,一个很偶然的时刻,很偶然的一瞥,也许是出于冥冥之中一个很隐秘的机缘,这个题目就那样的一闪而过。我实在不愿在那样的日子里探讨也许的确是深藏于每个人心中的曼妙的花朵之类,毕竟谈一下CuSO4 的蓝色似乎比谈曼陀罗的蓝色更现实一点,背一下silent、blossom比明了它是隐秘盛开的翻译更直接一点。于是擦肩而过。
    这个题目在六月张扬的心里小小的盛开了一下,然后就隐秘了。是啊,十五年的辛苦在这长长的三个月假期面前霎时灰飞烟灭了,不忍回头啊。我开始在这座古城里发现,发现我前十几年的生命里错过的东西。和高中好友谈未卜的将来,谈憧憬的生活,谈将要开始的大学,谈这座城市,谈将要去的城市,谈着谈着,才发现离家的欣喜深层竟是些不忍离家的凄凉。是啊,再没有一座城市能承载我最本质最隐秘的自我,再没有一座城市能毫无条件的接纳我,这是我的家,我的家啊。
    于是我想留住一些记忆。我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上,坐着,看着,看来来往往的人群,看一年年像我一样曾坐在这里怀想或是畅想的青年在岁月的雕琢中演变成不断过往的人群。不知道他们怎么看待这座城市,这座苍老的又试着年轻的城市。我时常听人以一种很不屑的口气谈起我们这座城市,说她的灰尘漫天,说她的坐吃山空,但是,这毕竟是我们的城市,是我们的家。不管我们再怎么为她没能像其他的省会城市一样飞速发展而惋惜、而疑惑,在我们内心最隐秘的地方还是藏着对她的那份爱,疼爱,怜爱,一种让我们在外人面前大声说出的爱。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周围,是一片繁华的土地,曾经,现在,将来。纯阳宫,那个吕洞宾的道场,文庙,那个曾是多少读书人满满希望的承载地,还有一所学校,书里的那个学校,曾经是一所大学,如今是她的附中,不变的是她那幢很有年纪的楼体,和楼体上苍老的藤萝。周围还有那些书里提到的地名,校尉营,大营盘,上马街,好多好多,我第一次在一本书里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地方,我生长的地方,那种激动,就像一个被遗忘多年的孩子突然间被人想起的那种激动。
    然后我就离开了家,开始我的异乡求学生活。
    这个世界还真是奇妙。当书里的人们千辛万苦的从四面八方到了那所我家乡的学校求学时,我却从家乡启程寻找我的学校,我们就像红尘里注定有交集的两个人在即将见面时就那么擦肩而过,然后在分别的日子里彼此怀念。我的故事,她的故事,分别上演着。我的故事从我到新的城市开始,她的故事从我在新的城市翻开那本书开始。
隐秘盛开。
    我是我现在这座学风浓郁的城市里最普通的一个大学生,我每天在雷同中演绎一点不同,比如在一间教室里换一个不同的听课座位,在同样的时间唱一支不同的歌,在同一个地方画一张不同的画,在同一件阅览室看不同的一本书,终于在某一天,《隐秘盛开》在某个隐秘的角落里悄悄向我微笑,也许她在那里盛开很久了,也许刚刚绽放。但对我,她就是那朵在春天曾为我绽放过微笑的陌生的故人,我翻开它,于是潘红霞们在我的家乡开始替我上演一场故事,一场秋天里天上的故事。
    书里的潘红霞是一个那么普通的老乡,有这座城市特有的秉赋。一座不为大多数人所致的古城里,一座以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为支柱的城市里,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却大多被历史烟尘埋藏的城市里,人们依然生活着,你便可知道她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秉赋。可以这样想象,曾经辉煌过的一个人在落拓之时仍然淡定而不卑不亢,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就是这座古城里的人所拥有的一种精神。如果换一种直观的说法,我想可以称之为一种感恩的能力,一种爱的能力吧,潘红霞式的能力。
    书里那个恢复高考的第一个秋天,一群在如此历史特定条件下才可能相遇的人们相聚在了77级中文系,当若干年后他们相会时谈起“77级”就仿佛一种鉴别身份式的很隐秘的暗号让人有一种很刺激的兴奋感觉。那群从各行各业走到一起的年龄可相差十几岁的一群同学,在我们那座古城的那所曾很年轻的师范学校里走过四年像我将经历的四年一样的天上的生活,潘红霞们这样说。不像陈果们心有不甘,不像刘思扬们轰轰烈烈,不像小玲珑们备受宠爱,潘红霞就那么坚韧的生长在这片有些贫瘠的土地上,靠着一种感恩的心顽强的生长着,她善良、包容一切,那种淳厚的秉赋让人相信她,于是她被比作圣母,当全世界的人都变坏了,潘红霞还是圣母。因为她心里有爱,执著一生的爱。我看潘红霞的时候总是想起我,我不会自夸我有圣母般的爱或是什么,我只觉得古城里的我也有着潘式的感恩之心,那种潘式的爱的能力。我会随着书里潘红霞的经历来看我自己,或是这座城市里其他许许多多未曾谋面却惺惺相惜的人。正是为此,我才如此并更加的爱我的城市,我的家园。我会在看到长江的时候想起家乡穿城而过得汾河水,在看到书里汾河岸边坝堰上的野炊想起高中时冬天越野时的足迹,在大学校园里行走的时候想起书里的那个学校。
    书的主题是爱。那种执著一生的爱,让人为之心痛的、让人落泪的爱,那种或许不为人理解的爱,那种像米小米的评价“你们哪,你们哪”的爱,作者说的小人鱼般的爱。潘红霞用一生爱过的那个人一直也不知道曾有一个人花了一生去爱他,也许这对你对我对他都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但我相信这种爱是存在的,我相信,就像我对我的城市一样执著的爱。我在现在的城市里偶尔小小的怀念我的家乡,我想那里冬天有暖气的屋里水汽朦胧的玻璃窗上手指划过的痕迹,我想那里春天飞沙走石的日子里四周一片明黄,我想那里夏天曾经非穿不可让人很不舒服的白底蓝条纹的夏季校服,我想那里秋天的云淡风清或是干燥肃杀梧桐满地,我想那些曾经很不喜欢的黄土气息扑面的家乡话,于是我开始拼命寻找它们的踪迹,然后记在心里。这就是那种让人一生不能释怀的爱啊,她会在我长长久久的人生里陪着我,不论是海角或是天涯,是人群茫茫或是茕茕孑立,是功成名就或是平平凡凡。我将始终爱我的城市,用一生的时间。
    只有爱才能隐秘盛开,对潘红霞、呼延小玲、米小米,或是我,或是你,或是很多别的人,不管你多么不羁或是桀骜,总有一种爱会在你的心里就那么隐秘地盛开着。

  《隐秘盛开》读后感(七):Silent but Perfect Blossoming

爱情一旦完满,从此不再完满。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是通认的爱情的完满结局。王子公主历经坎坷终于执手相依,爱情在这一刻完满,也将从这一刻走向残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完满一点点被生活的琐碎和俗事磨损,被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刺伤,两人或恩断义绝分道扬镳,或妥协退让、亲人般相守白头。
或许爱情的本相是残缺。永远盛开的是塑料花。爱情不是死的,它是活生生的,是一种生命。因为有生命,所以它才是动人的,所以它也同所有生灵一样逃不出衰老和死亡的既定命运。
或许完满只存在于"未发生"。
比如存在于拓女子摧毁了她一生的憧憬里,比如存在于潘红霞至死不提煎熬一生的暗恋里。或许爱情只能在这样的理想土壤里保持完满和无懈可击的姿态。
爱情,通常是世俗的、易碎的。拓女子与潘红霞却将它奉上遗世的神坛,神化为她们终生的信仰。
吾等俗人常常陷入"值不值得"的权衡比较中。爱情本身值不值得拓女子如此决绝地抛弃人生?刘思扬此人值不值得潘红霞枯竭一生毫无所求地去爱?答案多数是否定的。对爱失望的我们认识了爱情的真相,以过来人的心态为其感到不值、惋惜甚至怜悯。
如果潘红霞有生之年曾向刘思扬透漏半句,这份爱的圣洁多多少少会受到损害。不幸中的幸运,这场隐忍而深刻的暗恋最后以死封缄,得以完存,却在其身后戏剧化地由米小米传递给刘思扬。主人已逝,这世间再无任何力量可以改变和损害这份爱。幸运的刘思扬,残忍而无辜的刘思扬,得到一份最完满的爱。
爱的圣徒、或者爱的天才,用一生的酸苦为爱情残缺的本相塑就完满的金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