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的序位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的序位读后感10篇

2017-12-05 22:26: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的序位读后感10篇

  《爱的序位》是一本由伯特·海灵格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序位》读后感(一):经典:很直接地感受到排序的工作过程

  海灵格的工作方式是:

  1、 请当事人对家庭重要成员进行排序,按照关系密切程度由强而弱顺序进行。

  2、 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基本事实,以及自己理解,对排序进行调整,以验证某些想法。

  3、 得出“解决之道”,呈现给当事人。

  由当事人自己感觉对了,不解释,排序结束。

  我引申一下,人随身携带的信息不只是音容相貌,也有很多别人对待他和对待别人遗留在他周围的,这个整体可以看作一个能量场,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排序被解读出来。在排序的时候,这些信息和信息流动产生的能量就被还原和模拟出来了,然后通过调整排序来调整信息流动就可以达到纠正整个能量场中的信息乱流。显示的结果往往是每个人都站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从下而上有尊敬和爱,从上而下也有爱。

  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 他的工作方式他自称是“现象学”,而通篇看下来类似于玄学。这样讲没有贬低的意思,他的工作有帮助,他能说出有什么,但是他无法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为什么。我理解的科学是指只要依靠理论不管是谁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而玄学和艺术一样,不同的人来做排序效果不同,无法完全重现。

  2、 当事人只需要提供基本事实,不需要解释和描述。因为海灵格认为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局限的和片面的,提供越多解释和描述可能会让事情真相变得面目不清;同时,他也认为如果人们能准确描述问题所在,那么就不会困扰到需要找他解决。这点我很认同。

  3、 排序过程中和结束后不解释,焦点一直集中在当事人的个别案例中,不去做假设。这一点很好。感觉上跟我们平时做事要“就事论事”很像,尽量避免带入其他不相干的东西去干扰到主题。

  4、 对于他的经验,我特别想提到的是“女人追随男人,男人照顾女人”是和谐的这个现象。这不是海灵格自己的发明,而是他的发现。我一直困扰于男女如何平等,而海灵格的这个发现突然给了我一个启发。其实男女平等并不是要男女一样,而是要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各自发展各自的优势,有同等的机会为社会提供价值

  不过我也有疑问:相关人员中,婆婆对媳妇并不是直接的重要关系人,而是间接的。这在中国家庭中可能并不十分相符,因为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纠葛是很多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个人很想体验一下这种排列,即使是作为代表也好;也很好奇像我爸妈各有8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排序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热闹。

  2011/10/13

  《爱的序位》读后感(二):真相若被见到,是友善的

  原本2月份就该读完的一本,一直拖到了4月才看完,拖到了今日才来写总结。

  《爱的序位》,全盘记录了海灵格三天工作坊的点点滴滴,是一个智者在解答凡人的困惑

  看书的过程,会惊讶于海灵格的坦诚和武断。“我不知道它为何起作用,我只知道它起作用”,“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于女人”,“在我告诉你解决方法时,你打断了我。当你重复你的问题时,我正要告诉你答案。我看到你正开开心心地活在问题中,所以我还是不要冒昧地打扰你的幸福!”

  海灵格如何成为了海灵格?别人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为什么他可以自在地穿梭在其中。武志红说“我找到的答案是:自由与臣服。”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答案是“真相若被见到,是友善的”。所以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所以这本书中每一次的治疗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让困顿者透过能量场(又称识知场)看到真相;第二个阶段让困顿者感受正确的序位下爱如何自在地流动。

  看见真相意味着你携带一个真实的问题,而不是在头脑中假设一个问题。

  弗兰克:我想问,在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不可以假设,特娅的母亲当时也是生活在充满杀气的怒愤中?

  海灵格:你现在所做的……

  弗兰克:我还没说完。

  海灵格:但你所说的已经足够带出疑问的影响力,去质疑一个解决之道是危险的行为,让我告诉你我的经验。当某人向我叙述他们的问题时,我心中便会出现一副系统画面,突然间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重点所在。如果我开始去怀疑我所看到的,并且开始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这个画面便会消失,同时我和当事人对行动所需要的能量,也会被减弱。你明白吗?

  弗兰克:我认识到有这种情况。我只想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有可能?

  海灵格:你不能做这种比较,因为在这里发生的是可以看到的。如果我们开始去推测其他可能的动力,那么真实情况的能量便消失了。如果你描述出一个真实具体的个案,那么我们便以具体真实的方法来处理,那样便会有能量,但是像现在这样,问题只会停留在假设的层面,而且缺乏能量。如果你真实地凝视一座山,也就无须再问山的形态了。

  达格玛:我还有另一个问题,特娅的母亲和特娅住在一起,她现在要怎样对待母亲?

  海灵格:如果我回答你的问题,便会削弱特娅的力量。这问题是关于特娅的,她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当你提出问题时,你的注意力便不再停留在特娅的个案上,而是转移到自己身上,注意力是放在知识上,而不在行动上。

  达格玛:但问题也与我无关。

  海灵格:不是。你是将一个陌生的问题套在自己身上,你不可以这样。如果你有属于你自己的问题,而问题必须与你和你的需要有关,那么我将乐于和你一起探索,但是那必须是一个具体而真实的问题。

  一个具体而真实的问题才具有行动的力量;一个关于自己的具体而真实的问题才具有让自己行动的力量。参加过很多的活动,也做个一些个人的读书分享,感触很深的一点是:真正能触发我改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有这个问题。

  所以我会脚踝骨折恢复后去练习跑步;会在大腿后侧经络变紧后去练习瑜伽;会在加班加到凌晨一二点,连续加班一个月后去参加个人管理课程;会在内向封闭的个性中探究心理的奥秘。

  感受友善意味着你真的看到了真相,然后给自己一个适合位置,和这个真相相处。既是实相,避无可避,何不看着它,带着它一起往前走,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此刻的我,坐在桌子前,敲着文字,静下来,四周望望,我会看到最右边的“炫彩时代”,那是上次跑步赢得的一组杯子,我准备把它送给一位好友,还没来得及联系他。杯子的右边是一个纸箱,里面放着待洗的衣物,明天该洗了。再看过来,是一堆跑步、健身、旅行的杂物,刚从南京回来,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捡。顺时针跨过大门口,放着一桌子零食,姐姐寄过来的芝麻、朋友送的啤酒、自己买的蜂蜜散落其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拾了。零食桌旁边是衣柜,这一区倒是满整洁,也是这个房间我最满意的地方了。回到我的左右边,那是飘窗,我把它当做阳台用,很多日用品放在上面。

  这就是我住的地方,一直想收拾好,却一直没拿出时间来做,有时候烦躁,甚至想把所有东西都扔了。可是此刻,我明白,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按照我的需求排列着,所以即使闭上眼睛,我也能找到我要用的东西。虽然视觉上它们是乱的,可是在实相上,它们围绕着我的需求有序地排列着。所以其实我现在并不怎么想动它们。我也知道,有一天它们会被挪动,因为我的需求也在动。

  真相若被见到,是友善的,让我想起奇葩说里,马东问许晴“那为什么你看着他们(帅哥)的时候就那种深情的目光”,许晴反问到“我看你不深情吗?……谁说话,我就会认真的看着他,然后眼睛里的反应、瞳孔大小,都是他在说什么我在反应。” 我想面对困惑,也是如此,好好地看着它,感受它,跟随它走到适合的位置上。

  anda

  2016-04-19

  《爱的序位》读后感(三):人类都受良知控制

  在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一直崇拜胜者为王的哲学。所以,为了胜利总是手段用尽。

  佛家一直倡导恶人恶报。现在恐怕很多人都不相信了。看了海灵格的书,才能真正看到人类心里的冰山一角。这个世界也许存在上帝,也许不存在。但是,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良知的系统在控制着我的行为生活,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是如此。每一个做了恶事的人,会在自己的家庭系统里得到补偿。也就是说,下一代会为上一代的不妥当没有爱的行为承担可怕的后果。这种系统内力量的转移非常精确,以致于家庭系统排列现在风靡欧洲。

  所以,我们每一个行为都会收获一个结果,有时候,在自己身上不明显,在后代身上就会非常明显。我个人觉得,海灵格虽然不是在宣传佛道,但是家庭系统的结果就是很多佛道的影子。因此,我们不管对谁,都要报以宽恕和爱,家庭内部后代身上的问题就会消失,如果我们心存执念,常常不能接纳和宽容一些人,就会在后代的身上显现出他的影子。另外,几袋以前的谋杀对后代仍然有着可怕的影响,例如,自闭症等。

  所以,上帝到底控制我们多少我们仍然不是很清楚,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帝,这是真正。人类每个人都有良知,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最大的力量是爱,而爱能让一切发生,好的,坏的,甚至是葬送自己的生命。从这一点上说,这个一个美好的世界。

  《爱的序位》读后感(四):<<爱的序位>>读后感

  亲身体验过家庭系排练能量场的神奇,从而引发了我对家庭系统排列非常大的兴趣。

  海灵格的这本书里有大量的个案,因为已经熟悉了现场选代表和代表根据现场能量移动位置而直观显现家庭成员或者亲密关系之间隐藏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所以我理解这本书相对不难,但是如果之前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话,甚至只是在现场观察没有亲身作为代表代入系统的话都很难真正对这个系统信服。它让我直观明白所谓佛家的“业”是真实存在的,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随业而来,也随业而转。其实是有高能量在左右我们的所思所为,只是这些植根于我们的无意识,也就是阿赖耶识,一切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昏昏噩噩的进行。但这些书和理念仿佛是在混沌中的一束光,虽然不是很耀眼,但也已足以照亮一些心中的角落。

  这本书里满含着爱意,尊重与智慧,所有系统内那些消亡的,牺牲的人都需要被尊重,带有爱意的尊重,一切已付出的代价也必须被尊重,唯有如此这些人在世间为了爱的种种努力有意义。如果当事人无视这些代价,允许自己成为悲惨与不幸,那么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就白费了。

  印象深刻的案例分析直接就打破了原来固有的理解与认识,简直让人震惊。在二战中一位奉命要枪杀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德国士兵最终选择拒绝受命,而是走到游击队群中,让自己一同被枪杀。这原本被我们认为是具有英雄气概的行为透过海灵格的分析却让我明白了这位德国士兵更深层次的心理的矛盾,原来他是在逃避他的命运,那种巨大的罪恶感是这位士兵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承受的,有时候作为一个受害者比作为一个加害者更易于承受。因为接受命运并承担所带来的全部罪恶和后果也同样需要英雄气概。人类其实有时在面对命运是多么无助,也让我们懂得尊敬命运的力量。在理解人性更多的复杂性后,我们是没有权利去决定人们所做的事是善良或者邪恶的。轻易的评判是傲慢自负,我们可以试着理解,调查和审判是法庭的事。

  亲密关系中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秩序,其中夫妻关系是排在首位的,而且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父母之间亲密相爱,彼此尊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只需要做孩子就可以了。如果我们都有福报能学习到爱的序位并且有意识的改变自己,学会爱与尊重,生活与亲密关系肯定也会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书中有很多睿智哲理通过在家排中老师小故事表达,虽然在工作坊中貌似不经意的娓娓道来,却值得好好回味。感恩生命中所有的安排,让我最终能接触到家排,继而阅读到此书,像是瓶千载难逢的好酒,经过了许多岁月的沉淀与酝酿,所以需要我们慢慢饮啜,满怀爱与感恩,品味其中的隽永与深刻。

  《爱的序位》读后感(五):问道海灵格18-遵循大的教学之道:系统排列对课堂教学的帮助

  如何处理教学工作量过大与想要保持高的教学质量的矛盾?

  如何处理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付出与自我专业发展生命成长的收益矛盾?

  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的琐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如何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1.一只眼看教学的有效率(体制教学对我们的要求),一只眼看教学的生命意义(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观点:教学作为一种生命实践,如何与我们的生命在一起),还有第三只眼,看见大的教学之道,这是最重要的。

  2.大的教学之道:a.秩序,教学中各主体,均有归属感,都被接纳,各归其位;b.平衡,教学的施与受关系的平衡,通过承认你的所得来平衡施与受,承认社会序位以及在过程中帮助过你的人来获得平衡。c.联结,学生、课程和教师,是更大整体中的一部分,保持对更大整体的谦恭和感激,各主体相互联结并与更大的它的联结,跟随它, 不一定是弄懂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心安!

  3.教师要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教师越多去为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这样学生会减少自我学习的责任。当教师僭越自己的责任时遇到麻烦,会去承担自己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事情,从而倍感疲惫与压力。必要时,“我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做我们能做的事,做我们能施予外界影响的事情,无力时就放手。

  4.教师需要知道学生真实的需求是什么,需要和学生产生足够强的连结感,可以试试作为教师,不是去分析学生和课程,而是想像我是学生,还原知识产生的现场,去理解学生的经验。允许自己去感觉、去共振,在系统上去协调,把学生纳入自己的觉知中。

  5.教师如何与学生和课程相联结:一定要做到你要看得到,就像柔软的关注力。还有一个就是要放下你的社会化面具。

  只有你拿下你的面具你才能更好的感知别人,别人也可以感知到你,社交性面具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敞开、柔和地看的优点在于,你可以把学生、课程、课堂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样去看也可以让你进入一个另外的状态,一种接受的状态。

  6.教师如何做到内心安宁从容:去观察去体悟与学生、课程、课堂和体制以及特别是个人家庭的关系。对自己的发展太急切、太贪婪,就要放慢步子,就用活在当下的状态去工作。

  《爱的序位》读后感(六):源于爱的痛

  如果不去读 你就不知道你的痛源于哪里 你源于哪里 但是当读过后 也没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而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 抬起头 看着从指缝中透出的阳光 感受到的是全面的人生 ,最深刻的一个印象是 如果孩子感受的爱不是全面的 他以后也不会以一个全面的人格去面对自己的下一代 而是会以自己感受到的感知 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这种影响至少会在三代以内 。

  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父亲从小失去了父亲,我母亲从小就失去了母亲,从而他们两人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种巧合,他们从我小的时候给的爱都是稍许的沉重了点。

  父亲的性格表面看起来冷冰冰的,那是他从小失去父亲后,在无人保护下成长中学会的那种表情,但是父亲在冷冰冰的面孔下有着一颗优柔寡断的心,跟着母亲长大的他也许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单身母亲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孩子细致的爱,记得在上大学那会,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哭了,抽泣着,第一次听见他哭出声。

  母亲表面看起来也是冷冰冰的,因为从小跟着父亲,跟着一个男人长大的姑娘,学会的是男人身上的某些特质,例如深沉,冷静,有担当,母亲与父亲相比较,会表现出更像父亲。

  我承认 他们的爱 ,让我的成长历程有点像是风雨交加的感觉,读完这本书后 回顾这些 感觉很幸运,至少是在一个完整的家中 长大的。。,从而更加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加理解了全面的人生。

  虽然这个读后感写的全是自己的随想,没有把书里面的好句子拿出来与您赏阅,但是我觉得读书 最后还是要思考,还是要回归到你的生命中去,这才是这些文字价值的体现。文笔不好 ,写的无头绪请多担待。愿与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爱的序位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