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2017-12-22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

  《独自上场》是一本由李娜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自上场》读后感(一):独自上场

  独自上场,这个书名太贴切了。

  从这本自传,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的举国体制的体验教育是怎样的,有利有弊,走到现在这个时代,必须改革,必须变化,才能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更好地活下去。

  而对于李娜个人的心路历程,此书也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从幼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大家都会遇到近似的经历,近似的心态,很有共鸣感。

  看这书的时候刚好是李娜刚刚夺得人生第二个大满贯冠军的时候,看完,就会理解她跟媒体以及国家体育机关的一些关系,不至于被媒体的夸张报道和不实言论所误导。

  最后她提到对自己将来的儿女的教育,也提醒了初为人父的我,有时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或者态度,应该摆脱中国传统的那种负面影响,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信选择

  此书值得一读!

  独自上场。

  《独自上场》读后感(二):“娜”些年,一个追求职业化的女孩——评《独自上场》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女子网坛优秀选手,李娜获得成功关键的是什么?读完她的自传《独自上场》,我认为不是天赋、不是苦练、不是单飞,而是她作为运动员遇到的一个机会——职业化。

  职业化之后的李娜,尽管场上需要独自面对,但场下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需要教练、体能训练师、理疗师、经纪人等等组成一个团队,提高水平、保护状态、联系比赛和赞助等各方面事项。所以,职业网球运动员相比于我们国家传统概念上的运动员,多的是一种责任真实的责任,它完全不同于“为国争光”、“集体利益至上”这种服从型的责任,而是要靠自己的好成绩获得奖金和赞助,以便维持团队的运营,并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成员加入进来,也就是一种发展型的责任。当然这并不是说职业化的优势是为了赚钱,而是在这种模式下,运动员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和比赛,更加主动的提高和保持自己的水平,更加珍惜自己的运动寿命和竞技状态,这无论是对于运动员自己还是培养她的国家,毋庸置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这本自传里,李娜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职业化有向往、有追求,更有理性的认识。正如在印第安维尔斯的赛后发布会上李娜说的“我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我来到这里比赛并不是为了我的国家,我仅仅是在打自己的网球,我努力做到最好那是我的工作,如果之前有时候我说谎了,我想说其实我那么干自己也感觉不舒服,而且我知道如果你撒了一次谎,那么你以后就要再撒几十次谎去圆之前那第一个谎,而我真不想那么做了,我也知道我说了真话很多人都会因此而恨我讨厌我,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自己终于放松快乐了。” 这话虽说会让一些人听了不舒服,觉得李娜太自我太自私,但这确确实实是实话,透露出职业球员的理智,毕竟口号化的“为国”太虚,物质化的“为钱”太俗,只有务实的“为职业”才是理性的追求。此时的李娜,绝对不会再像2002年那样负气退役,因为一个没有自主权的运动员,是不可能懂得珍惜自己运动生命的,李娜是幸运的,后来遇到了伯乐孙晋芳,重新回到网球场,否则她不可能在2011年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那个手捧苏珊·朗格朗杯的中国女孩。像李娜这般幸运的人不会很多,但像李娜那样负气退役的运动员不会很少,用举国体制培养尖子是我们体育界的传统,它在能使运动员迅速成才的同时,也抑制了运动员的高水平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造成很多人才的埋没和浪费,这或许就是非职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弊端吧。

  书中李娜个性率直、性情奔放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一个快人快语的武汉女孩用快半拍的语速给你讲自己的故事,很有亲和力。但这种性格在场上就不太让人满意了,就成为稳定性不够,心理波动较大,心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在2011年法网夺冠后一系列比赛的失利中展现的也是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希望场下的李娜是个性情中人,场上做一个更加职业化的运动员。

  《独自上场》读后感(三):一些分析

  褪去所有光环,从《独自上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率真刚直的李娜。这个李娜简单平凡,恩怨分明,不屈就,不做作,甘愿为梦想付出一切。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李娜是什么样的,她在处理多方压力的时候,是持什么样的心态。

  一、父亲

  李娜早年丧父。大概在李娜14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身患绝症去世了,李娜当时在参加比赛,连父亲最后一面都见不上。尽管相处时间不长,但父亲对李娜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李娜在青少年时期对网球的坚持,一方面是为了养家,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李娜的父亲年轻的时候是省队的羽毛球运动员,不过从未染指全国冠军,所以他把这个梦想都寄托在李娜身上。尽管父亲对李娜寄予厚望,但他从来没有强迫李娜,而是采用一种较为宽松的教育方式,李娜不喜欢学钢琴,他就偷偷把钢琴卖了,李娜偏科,但他也没有呵责。在李娜5岁的时候,他就送李娜去学羽毛球了,尽管训练的开销大,但他还是把自己的收入都花在了李娜的训练费用上。后来转向网球的时候,是他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体校训练辛苦父母对李娜既心疼又不忍,很多时候下班的时候,故意错开探望时间,就不是不忍心看见女儿受苦,但他们一咬牙还是坚持让李娜继续训练。

  也正是父亲的这种关爱和宽容,为李娜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尽管李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体校中度过,但是他的付出,李娜都是看在眼里的。可以说,李娜的一生都离不开父亲的影子,从她的网球生涯到感情生活,都渗透着对父亲的思念

  二、历任教练

  李娜的启蒙教练是夏溪瑶,之后经历了余丽桥、托马斯、姜山、莫滕森、卡洛斯等教练,以下仅列举其中几位。

  1、余丽桥

  余丽桥年轻的时候是全国冠军,当时很出名。成为网球教练之后,对自己的学生极为严格,当时李娜天赋极佳,但也是同样的待遇。李娜书中提到:“余教练是位相当敬业的好教练,但是脾气火暴、风格强硬。她以对球员要求高、纪律严而闻名。如果一件事情她说了两三次以后你还改正不了,她就会很急地冲着你说'教猪都教会了,你怎么这么笨还没学会',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基本上国内的体育教育都是采用余教练的这种教育方式,极其严厉,没有表扬,压抑个性。

  对于余教练,李娜的态度是包容,但对这种教育方式,李娜的态度明显地表现出不赞同。李娜毕竟是受过体制内外两种训练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巨大差异,很容易让人产生落差感,所以对于传统的训练甚至还有些鄙夷的态度。李娜书中有提到:

  “成年后我知道这不是教练个人的问题。中国自古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教练对弟子们都是非常严厉的。在如此压抑的环境里长大的弟子们后来退役当了教练,会不自觉甚至变本加厉地压制自己的弟子。这多少有点“多年媳妇儿熬成婆”的意味。也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别的教育方式。这一代教练是这么压他们的,等他们大了当教练后就也那样压下面的新队员,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压制下去,所有队员都是在超强压的训练方式下成长的。这非常不人性,但……很见效。”

  李娜也有提到遗憾没有接受过真正的职业化训练。

  2、托马斯

  托马斯是李娜单飞初期非常重要的教练。李娜刚单飞时,许多琐碎的事,如订酒店、签证等都是亲力亲为。托马斯加入之后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些事情。李娜刚开始是比较腼腆的,并不敢于同其他高水平的球员接触。托马斯便还经常带着李娜出席各种球员Party,增加李娜与高水平的交流。李娜从中受益匪浅,通过这些交流,更加明确了李娜的定位,以及与高水平球员的差距,李娜也建立了对自己的自信。可以说托马斯对李娜单飞的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让李娜更好地适应单飞生涯。在李娜排名接近TOP10,托马斯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可以教李娜的了,便主动提出辞职,让李娜更换更好地教练。所以李娜对于托马斯更多的还是感激。

  3、卡洛斯

  书中没有提到卡洛斯,因为本书在完成时,卡洛斯还没加入李娜的团队。这部分主要还是根据新闻报道和李娜的评价做出分析。

  相比余丽桥,卡洛斯对李娜同样是严厉.李娜训练了三天就受不了,她打电话给姜山说,卡洛斯是个疯子。无疑卡洛斯的训练强度非常大,因为李娜如果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做出非常多的改进。然而他对李娜的作用更多在于重拾李娜对自己的信心,让李娜重新发现自己,明白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卡洛斯让李娜压抑多年的个性得到了释放。卡洛斯的采访中有提到,李娜比赛完了之后,他不是让李娜发现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而是找出比赛中做得好的地方,以此让李娜对自己树立自信。

  李娜多次对卡洛斯表示赞美之词,认为卡洛斯让自己更加强大,并强调卡洛斯挽救了她和姜山的婚姻。在今年澳网夺冠之后,李娜更是赞扬了卡洛斯的巨大影响,认为他是做好的合约。

  三、丈夫

  姜山是李娜在省队结识的。李娜书中调侃道,她和姜山的组合是“大男子主义和大女子主义”。在李娜最迷茫最落魄的时候,姜山有些时候尽管不在身边,但他依然通过电话,不停地安慰李娜,鼓励李娜,让李娜走出低谷。几乎他所有的决定都会充分考虑到李娜的感受,书中有一个片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李娜在刚刚换帅莫滕森时,姜山便悄悄地离开了李娜,后来他给出的解释是“他只是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这样新教练来之后才好工作。如果他真的跟随我来到马德里,可能会对新教练的工作造成阻碍。之前他和我说过他不会去西班牙,也是认真的。只是我那时不愿相信而已。”

  姜山给李娜的感觉就像父亲一样,成熟稳重,处事冷静理性,并且处处包容李娜,充分考虑了李娜的感受。李娜比赛中经常会出现心浮气躁情况,为了发泄压力,经常会对坐在观众席的姜山大吼,但姜山对此毫不介意,并认为每个人在场上都需要这样的发泄。无论夺冠还是采访,还是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娜对姜山深厚的感情。姜山毫不介意自己的妻子事业成功,挣更多的钱,他不介意站在李娜背后。李娜在2011年澳网亚军的致辞上说道,“你们看到那个穿黄色T恤的家伙了吗?他就是我老公,我总是拿他来开玩笑。”

  也正是这样一个理性包容的姜山,成就了李娜。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夏洛克和花生二人。一直走高冷路线的夏洛克,与世俗格格不入,而花生既能包容夏洛克,又能为缓和夏洛克与世俗社会的关系,从而建立的夏洛克的权威,争取更多的破案机会,形成良性循环。姜山从某种程度上似乎就是扮演着天才与社会的中介。

  四、自己

  众所周知,举国体制的弊端是仅考虑成绩,而不考虑运动员自身的兴趣,不考虑运动员的自尊,压抑运动员的个性,也从来不考虑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生涯,而奖励的方式就是仅仅是金钱。很多拿过金牌运动员退役后穷困潦倒,无法自给自足,更不用提没有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普通大众根本看不到他们受到的伤害。运动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政绩的棋子,举国体制的牺牲品。李娜也不例外。

  李娜性格倔强,不屈就。青少年的时候没少在体制内受气。2001年九运会时,省领导为争取更好的成绩,强行将李娜与搭档多年的姜山拆对。这件事对李娜与姜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直接导致了李娜后来的退役。李娜在书中表明,“我想他们弄错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我们要的不是待遇,而是尊重。”

  可以说早年的李娜个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打球的驱动力一方面是父亲的遗愿,另一方面是体制的逼迫。而在李娜单飞之后,李娜接受了职业化的训练。从托马斯,到莫滕森,再到卡洛斯,三任外交,尽管三人执教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尊重李娜,让李娜重新发现自己,尤其是卡洛斯。卡洛斯对李娜的个性释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两年,卡洛斯加盟之后,我们发现李娜真正地焕然一新。她打球不再盲目地打球,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有自己的理想,并且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努力。李娜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直面自己受过的伤害。

  五、结语

  非常喜欢李娜的自传,不在于她的文笔有多好,不在于叙事的方式有多高超,而在于这本书非常地真实,书如其人,李娜也一如其文字一样,直率朴实,毫不做作,有梦想,勇于拼搏。大爱李娜。

  《独自上场》读后感(四):愿娜娜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一切顺利

  今年澳网决赛让无数娜离子难以释怀,那两次摔倒像一计重锤粉碎了很多人的心。在娜娜状态如此之好,在阿扎伦卡饱受质疑,在场上观众一边倒支持娜娜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输掉比赛真是憋屈的慌。赛后,当cctv5播放的那个煽情的短片的时候,当娜娜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只想把这个冠军送给姜山当结婚纪念日的礼物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落泪了。我哭了,而我知道我已经是一个彻底的娜离子了,而这一夜对我来说对大多数球迷来说都是不眠之夜............

  从2004年奥运会开始看网球比赛到现在接近9年了,但喜欢上娜娜却是最近两年的事。但遗憾的是,李娜年纪大了,职业生涯已接近末期,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看她的比赛,因为真是看一场少一场了。

  我不是追星族,我不喜欢关注李娜场外的消息,但看到那么多人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咒骂她还是觉得难以理解,李娜已经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个标志,国际影响力非常大,但我还是最喜欢场上的她,场上那个为了胜利拼搏的纯粹的李娜。

  只愿娜娜在剩下的职业生涯中能健健康康,远离伤病,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比赛,至于成绩嘛,顺其自然吧,因为你已经很优秀了,只要你在场上,你的球迷就会觉得很满足了............

  《独自上场》读后感(五):做真实的自己

  断断续续快速的读完了李娜的自传,也许是读的太快又只当消遣的书来看的缘故,感觉书中的语言或者编排并没有很吸引我的地方,读完之后甚至感觉作者反反复复的都是在写一个东西,章节之间的分割逻辑似乎不是很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个体育人,作为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亚洲历史上女单世界排名最高的选手,李娜是成功的。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李娜,就像书中的插图一样真实,就好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而不是一个从小幸运到大的别人家的孩子,所有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感同身受。有输了比赛时的自责和怀疑,有获得大满贯之后的迷茫,有因直言说话而被媒体大肆渲染时的郁闷。不过,最后的最后她还是释然了,我想,做自己的感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一定很开心吧!最后,我想我自己也许也可以做到,无论喜欢与否目前所做的事情与否,尽全力,给自己压力,做到最好,那时,一定也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人生和自己!

  《独自上场》读后感(六):愈孤单 愈坚定

  在李娜美网第一轮之前读完的。花了一天的时间。

  很多人跟我说,网球有什么看头...

  一个球打来打去,记分复杂,赛制冗长...

  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

  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对阵拉法纳达尔。

  整场比赛创历史的5小时53分钟。

  荡气回肠。

  颁奖仪式的时候,童可欣说 这就是网球。

  没有真正看过网球的人是不会懂得其中的精彩。

  网球的赛场上只有一个人最多双打两个人,你不能偷懒。

  一走神你就会被痛击。

  篮球场上足球场上你有队友能相互鼓励。

  网球场上只有你一个人,你要不断的果断的做出决定。

  击球的线路,移动的位置...

  稍微犹豫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

  我算不上李娜的粉丝。

  我只是在众多的比赛中优先选择她的场次。

  而且也会因为她输给实力不怎么样的人抱怨。

  但是有一点你不能否认,她才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运动员。

  职业精神,个性爽朗,敢爱敢恨...

  再多的GoldenMedal也证明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意义。

  一个人的战役。

  我们会与你同行。

  愈孤单,愈坚定。

  《独自上场》读后感(七):你们了解的是我的网球,却不了解我的人生

  想写这本书评时,脑中忽然窜出了这句话:你们了解的是我的歌,却不了解我的人生。原创蔡琴,在她的一次演唱会上。

  我们对于公众人物大多都是如此感觉:只看得到他们光彩夺目的胜利,却时常忽略从另一个角度,从人的角度去体会去感受她。当然,这也与他们只愿向我们展现华丽的一面不无关系。李娜不一样,她愿意把她曾经的生活,曾经的痛,自己的孤独,软弱,崩溃,绝望,一样一样地说给你听。因为这,毕竟是她真实的生活。换一种说法,现在的李娜已经超越了那些曾经噬咬自己的种种情绪,她已经和自己,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这是一本很简单,很质朴的自传。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加晚上就看完了。就像听一个老朋友在和你谈她这么多年的喜乐伤悲,是那种大悲大喜之后平静地谈话。无所不谈,毫无保留。她对你给予了最最充分的信任。当然,她已经强大到不害怕任何人用她的任何一个弱点去攻击她。

  成长的路总是艰难的,成长为世界顶级人物就是非人的艰难。但是李娜都挺过来了,熬过来了。期间多少次想要放弃,只因为觉得自己不行。我想就像她说的,我们中国人都很不自信,我们从小就听惯了:你看人家谁谁怎么样?我们都是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路比较而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是最好的那一个。在我们懵懂之时,就被迫选择父母为我们选择好的道路。可想而知,李娜的成功需要超越多少障碍。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李娜的成绩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成功与失败交替上场,不过还是应了那句哲言: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被一次偶然的成功冲昏头脑,也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想取得卓越的成绩,是一场长久的拼搏与努力。

  现在很流行名人出书,是刚刚冲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开始筹划出书,因为这也是发财之机。我相信李娜出书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个,她的奖金够多。这只是对曾经大家对她误会的一个解释,是她人生阶段的一个总结,是在平静之后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独自上场》读后感(八):独自上场——娜不一样的风采

  《独自上场》是李娜的自传,整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对自己过去30年进行回顾。书中,李娜对自己的家庭、职业发展、崎岖坎坷、心路历程、爱情故事都十分坦率,让我们看到一个快意恩仇、心直口快的李娜,也让我们看到她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世界之巅,怎样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许多在某方面达到世界顶级水准的人一样,李娜在网球方面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也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同时也得到机遇的垂青。她8岁开始住校练网球,到省队,再到国家队,再到第一次退役,她花了12年。当她退役,去华中科技大学读书时,她的网球全国排名第一,但大满贯经验基本没有。08年奥运会后,在孙晋芳主任的大力协调下,李娜才有机会单飞,走入职业网球道路,拥有自己的团队(教练、理疗师等,但自负盈亏,压力很大的)。2011年捧得法网冠军时,她已30岁,在网坛属于“大器晚成”;2014年捧得澳网冠军时,更是标标准准老将一枚。单飞后,李娜才有机会请优秀教练专门提高自己,请专业理疗师维护自己身体;也才真正有足够的机会在大满贯等高水准平台,与其他高手一决胜负。如果不是孙晋芳的协调,李娜恐怕也有可能被埋没了;如果当时李娜本身不优秀,即使放开限制,李娜恐怕也没有机会和勇气单飞。

  李娜称对她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她的丈夫姜山。2012年,她获得澳网亚军时对媒体说:“你们看到那个黄色T恤的家伙了吗?他就是我老公,我总是拿他开玩笑。老公,不管你是胖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我们仿佛就在现场,看到她在几万人面前,骄傲地介绍自己的老公。无疑,在爱情婚姻方面,李娜是幸运儿。尽管14岁失去最疼她、最支持她的父亲,可是老天怜悯,几年后,她就碰到她将来的丈夫,也就是这个人,懂她,开导她,鼓励她,陪她走过最寒冷的冬天,陪她经过无数的伤痛,陪她度过无数的无奈、失望,陪她登上世界之巅,甚至为了她,也牺牲了自己另外的事业。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妻子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照顾好妻子就是他最重要的事业。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她在球场总是朝姜山方向吼,用这种方式来解压,姜山一点也不恼火,理解她。生活中,姜山也时常是李娜的“出气筒”,对别人无从发火,也只能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出气了。在我看来,对李娜来说,比夺冠更大的收获是,有一个爱她,懂她,支持她的老公,我想她本人也必定是这样想的。

  李娜非常坦诚,书中有大量篇幅写自己的无奈、绝望和退缩。她也一次次因为心直口快被媒体断章取义,受到巨大压力。一次次手术和伤病也困扰着她,膝盖水肿更是常事,外加状态起伏,他的许多希望也变为失望。2010年,在悉尼网球公开赛,李娜渴望恢复最佳状态,但事与愿违,第2轮就被淘汰出局。她躲开教练和姜山,躲在一处哭了二三十分钟。在08年奥运会上,在比赛时她本想表达,你们的叫声影响到我了,可是一句“shut up”引起无数争议。多种因素下,她甚至选择退缩、逃避、破罐子破摔,可最后,对于舆论的压力和胜负,她都能得到释怀。或许,大多数人的成长都会有这个阶段,不管你愤怒、不满或者沉浸痛苦,终有一天,你学会了与自己对话,与这个世界和解,然后继续前行。

  李娜说,网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是孤独的,他们必须学会独自上场。球场瞬息万变,但所有决策必须快速做出,没有人可以帮你。我觉得,也正是这一次次地自我对话,自我辩论,你才有机会成为更棒的自己,你才可能有资格站在世界之巅,不是这样的吗?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纵有千万种选择和建议,下决定的人是你,负责任的也必定是你。我们切不可因责任而畏首畏尾,想成长为优秀的人,这是必经之路。一路上的尝试,告诉我们哪些路走不通,哪些方式更适合我们,我们再依此制定战略,改变战术,在变化中行进。这些决策也让我们意识到成功的方法是一种秘密,这个秘密待我们自己解开。

  实在地,如果李娜没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我也不会买这本书。但现在的我时刻警醒自己,成功不可复制,但别人的失败可能给我更多启示;同时,别人成功的模式或许可以借鉴,李娜的职业生涯,后期与优秀教练托马斯、卡洛斯的合作,也带给我浓厚的兴趣,它们告诉我平台、视野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李娜比我大六到七岁,所以她走的许多道路是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对她书中的许多感想,我也有许多共鸣。她在书中引用过乔布斯的一句话,我也特别喜欢,就以此句作为结尾吧:你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

  ——2014年12月25日0:29于成都高新西区

  《独自上场》读后感(九):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

  中国的运动员,其实我喜欢的没几个,或者我会主动关注的没几个。姚明和李娜是例外,因为他们走向了世界,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取得成功,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堵住了质疑的嘴巴。或许还有刘翔,但田径毕竟没篮球和网球好看。

  李娜创造历史了,但读完她的自传你会觉得,她是配得上这种成功的。正如NBA的巴克利妒忌乔丹取得的成就,但当他看到乔丹背后所付出的的努力以后就无话可说了。

  年幼失去父亲,和妈妈相依为命,靠打比赛拿奖金帮补家计,凭借出色表现获得去美国网球学校集训,但却因为监护人没给签证文件而被关在海关小黑屋,妈妈再婚,与自己的圈子渐行渐远,拿了全国冠军,被领导折腾,身体出现异常,选择退役,两年后复出,“炮轰国家队机制”阴霾,“一碰到前十就输”魔咒,打败前十,养伤做手术,单飞,经济和外语的双重压力,第二次,第三次手术,请教练,打入大满贯决赛,换教练,法网夺冠,陷入低潮,回复心态,继续前进

  就像玩蹦极一样,去到最低谷才能反弹上来。李娜的路绝不平坦,走得绝不顺畅,但所有困难都一一被李娜克服了。因为她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奋斗。16岁的时候,她就对着镜头说:“最大的梦想?我希望能达到职业的前十,我知道这个目标特别难,但我自己会努力。”结果,她的确做到了。

  最后是摘取书里面印象较深的几段:

  我是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当然是从2008年底那次著名的“网球体制改革”之后才开始真正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应该是专业运动员。职业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差别,但对我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和体会。

  网球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当你独自上场,你就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你需要独自面对所有的问题,独自化解所有的困难,你的团队只能坐在运动员包厢为你鼓掌加油。同时,网球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每天都是充满刺激的全新挑战。一名球员在一场网球比赛中要做几百次的决策,在场上你不仅仅要扮演球员,还要扮演裁判,教练;不仅仅要面对对手,观众,外界影响,更主要的是你要随时挑战你自己;不管输球赢球都找不到任何可以埋怨的理由,不管结局好坏都要你自己一个人去承担,因为都是你自己在场上独立完成的;每天都要经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可能今天输完了三天后又会和同样的对手对决。

  法国大满贯之后,有媒体形容这是“中国的胜利”。我觉得这顶帽子太大了,我只是一个运动员,承担不了一个国家,更代表不了一个国家。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去做好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别人给我带的那些大帽子,只是那些人想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其实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我无愧于自己,我现在做任何事情的信条都是:第一,不伤害自己,第二,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我觉得这就可以了,我不是完人,但我是个善良的人,我是个勇敢的人,我不需要每个人都认可这一点,我只需要面对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良知。

  我谁也代表不了,我也不想代表谁,我知代表我自己。

  伦敦之后,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不知道我要走到哪里,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但是我想,心有多远,脚下的路就有多远。或许巴黎,或许墨尔本,或许马德里,下一站不管在哪里,我知道,它有一个不变的名字,叫“人生”。

  《独自上场》读后感(十):为自己而活

  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零零散散地看完了李娜这本自传。很早就知道她出了这本书,可惜我真的对网球了解不多,只是屡屡在媒体报刊网络上听说李娜极有个性,泼辣辣的武汉女孩,一口武汉话吼老公,公开对抗我们所谓的体制。

  我记得在自己的微信上曾经写过一句话:支持李娜的冷漠。好像就是当时评论对今年初从澳网返回武汉的李娜在面对领导、媒体、恩师都是一脸漠然的表情。

  那个时候就觉得她很有个性,不会刻意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虚伪的摸样,也许她心情恰好不好,也许那天她身体不舒服,或者真的是报复曾经的那一巴掌。球员就是球员,应该做的就是打好球,而不是做一个到任何场合都演技高超的演员。

  中国人喜欢“得体”,中国人的面子最重要,中国人说话要含蓄。所以这样的李娜常常招来骂声一片。

  在我们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已经看惯了太多戏码,热闹,喧嚣。可是能真正踏实安静做好本分的事情的人又有多少?

  所以,这才是我决定看看这本自传的起因。

  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这本自传,特别是在书的前半部分。因为感同身受。

  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理解?为什么要去解释?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完全懂你,除了自己。很多情绪,只有自己能理解,我的努力,坚持,倔强,伤痛,迷惑,不堪,只有自己和最亲密的人能看到和体会到。外人看到的只有自己的轻快和光鲜。

  我能够体会李娜的孤独,因为我也曾经和她一样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独自上场参加比赛。还记得那次受伤,跛着一只腿,拿到了冠军。当时我压根没有想到集体荣誉感,我就是觉得我一定要赢,我一定也能赢。赢了以后,大家都散去,我躲在一个人的房间里摸着肿着馒头似的脚踝,然后被深深的孤独感淹没

  所以我的哭,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因为李娜的坚持。

  李娜在面对来自外界的非议甚至是冤枉时,她所经历的心路里程。她在书里把自己描述的就是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容易情绪化,偶尔还会胡思乱想,消极,会像个小粉丝一样看到网坛前辈时惴惴不安,发现世界前十也不过如此。以及面对选择时的那种勇气和大义凛然。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了。勇气不是在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一瞬间的那种不顾一切,而是在事情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信念,什么是信念?就是所有人都觉得你输定了,死定了,但是你坚信自己一定能存活下来的那种理念。

  毕竟在中国这种无比强调“群体意识|”和“依靠意识”的古老民族里,需要凡事找“组织”依靠“组织”力量,敢于特立独行尝试新东西并保持自己独特观点和思想的人,是非常稀少的。在中国,你能做到不去拍领导马屁,你能做到过节不给老师送礼,你能做到手术前不给医生好处?你能坚持不让孩子参加任何一个课外补习班?你能放弃稳定工作自己去创业或者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李娜做到了!虽然跳出体制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毕竟祖国给了李娜较好的网球基础教育和训练,并且给她机会放她“单飞”。但是我觉得一个人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而抵抗住外界巨大的压力,作出符合自己本心的选择,这本身就及其不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问问自己,你真的能够做到吗?

  二是因为李娜对父亲的爱,和李娜与姜山之间的爱。

  父亲把李娜引进了体育之路,网球之路。描写父女感情的段落,让我数次落泪停下阅读。

  我想,如果没有姜山,今天的李娜不会这么好,两个人互相成就互相作伴。任何的人成功都离不开家人和亲人朋友的关爱,爱给予一个人最安稳的支持和包容,让她可以在外面拼杀。所以,古人说,先成家才能立业,倒是很有道理。你看许多成功人士无不都是有着比较完满的家庭。

  李娜是个外表强硬,内心却没有安全感的小孩子。书里提到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其实也是对我本人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早在好几年前我就曾经看过。所以真的觉得自己和李娜好像,所以看她的自传才会非常有共鸣。李娜愿意把自己的不足,软弱写出来,她承认自己有低谷,有徘徊不前的时候。金星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另外一位名人。李娜和金星不一样,金星是一个任何时候都会很自信的人,有一种莫名的霸气,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她们好像不懂苦是什么,她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诉苦,再苦的事情在她们看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样的人不多,她们能够忍受痛苦,这样的女人是真正的内刚型女人。而李娜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单纯怯懦的小孩子,和我们许多普通女孩子一样,她在姜山的照顾下简单认真地坚持打网球。其实我更羡慕的是李娜这样的爱情,能够和初恋从一而终。整本书里贯穿了他们的平淡爱情,让人为之动容。

  好吧,因为书看的太快,也不太仔细,只能简单地写上这么些,抽空我会再把这本书好好读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独自上场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