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9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精选10篇

  《挪威的森林》是一本由村上春樹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NT$299.00,页数:202+2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一):仅仅是关于比较好的几个地方的摘录而已

  渡边:她所要的不是我的手臂而是某个人的手臂,她所要的不是我的温暖而是某个人的温暖。而我是我自己的这件事,总令我有种内疚的感觉

  直子的死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永泽:

  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那种书不足为信。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乡巴佬、小市民才那样。有识之士不会如法炮制,取羞于人。

  我并不是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我在尽我一切努力。有时我环顾世人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家伙为什么不知道努力呢?不努力何必还牢骚满腹?他们辛辛苦苦拼死拼活地忙个没完。那不是努力,只是劳动。所谓努力,指的是主动而又目的活动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当。

  玲子:我并不是说你同女孩子睡觉有什么不妥。如果你觉得那样可以,也无所谓。那是你的人生,应该由你决定。我只是希望你不要用不自然的方式磨损自己。那是最得不偿失的。十九二十岁,对人格的成熟至关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无谓地糟蹋自己,到老时会感到痛苦。你要珍惜自己。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二):忧伤?病态?

  不明白里面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后来都自杀了。

  可能是文化差异,觉得书中展现的日本一代年轻人都有天生的情绪缺陷,同时又背负过重。

  主人公渡边徹虽然特立独行,但确实许多人内心的一种展现,只是他表达的更加旁若无人。主角是个很有青春时代特色的大学生,喝酒、上课、打炮,应有尽有了,但是他又趋于离群,实在有点奇怪。难道这都是为了体现独特的气质

  不是很能理解直子的情绪发展路线,姐姐自杀,青梅竹马的恋人自杀,导致了心态的残缺?但是与渡边一起过的日子应该是温馨满足的,却始终无法弥合内心的裂缝吗?难以表达情感,文静的外表之下,其实是一个比同龄少女更加有诱惑技巧的性爱老手,矛盾啊。

  小林绿是阴晴不定的,散发阳光生命力等正能量的同时,也有抽烟、嗜酒的不良习惯,而且总是把性事挂在嘴边,明着引诱渡边。但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宣泄情绪,所以心理居然是比较健康的。

  个人颇喜欢永泽这个觉得,虽然心性过于冷酷目标过于明确,辜负好女友,但是这种人却总是能散发独特的魅力

  书里的故事是一段淡蓝色的记忆现实中难见到这么些苍白哀伤事情,但是,哀伤之余,依然坚强生活,并且珍惜实实在在、活活生生的人,才能健康地够继续前行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三):再入挪威的森林

  得知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今年底上演,我帶著這本小說,在上下班的地鐵車廂讀,後來在病床上讀。應該是第三次讀吧。十多年前初讀博益版,葉蕙譯,大概從同學借來,印象很淡。幾年前買了台灣時報紀念版,賴明珠譯,上下兩冊封面分紅綠兩色,清楚分明,一如日版。綠色我想起女角小林綠(Midori),紅色自然是直子了。

  怎麼看,《挪威的森林》都是具濃厚自傳意味的私小說,儘管情節人物經過合成加工,然而其中搗不散的影子揮不去的氣息,籠罩村上的世界。小說的後記裡,村上春樹好像要沉住氣寫完最後一句:「這本小說獻給我幾位死去的朋友,和幾位繼續活下去的朋友。」那是寫給在世不在世的人。所以有人責怪村上幹嗎讓那麼多角色死去,大部分還是自戕,一點沒辦法,死和活,在作者一開筆已是命定了。

  「死不是以生的對極形式,而是以生的一部分存在著。」村上你好長氣啊,這句大可不必。

  亦因此,《挪威的森林》成了首本「最不村上」的村上春樹小說,相對於《聽風的歌》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而言。

  朋友提過,村上小說曾經迷倒他的地方,是小說人物有時無可無不可,有時異常執著的矛盾心態。他多年後覺悟的事,我十多年後有另一番意會。

  十多年後三讀《挪威的森林》,我著眼已非甚麼躁動的青春、令人嘆息的三角關係、大膽的性描寫、結他弦上的The Beatles。我發覺我捧著的,原來是一本記錄都市病的日記,不只是精神病,還有人性的病(即下文的「歪斜」)。我們願或不願,或重或輕都遭受戕害,甚麼戕害?就是存在於建制的僵化、殘忍、苟且,存在於世俗的冷漠、愚昧、善變。直子的年長室友石田玲子是最明顯的受害者,直子也是。

  直子休學,入住鄉間的精神療養院「阿美療」,渡邊走入深山探望她。那裡有菜圃、溫室、鳥籠、網球場、奇怪的宮田醫師、絮絮不休東京豬肉好吃的老門房。對渡邊來說,阿美療是放在「一個引力不同的行星上似的」。

  可是真正令渡邊混亂的,是阿美療外的現實,所謂外邊的世界。

  探望直子回來那一晚,渡邊趕到新宿的唱片行打工,他恍惚地望著店外無數莫名奇妙的人走過——吸強力膠的嬉皮、一臉很睏的賣奇怪性道具的中年人、喝過量酒正在嘔吐的學生、蹲著不動臉上污黑的流浪漢、擦粉紅口紅扭腰跳舞的女生。唱片行外所見,與直子入住的阿美療,構成強烈對比。直子給渡邊的一封信寫道:「在外面的世界裡許多人是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歪斜而過著日子的」,不就是指,渡邊望見店外形形色色的人嗎?

  這個歪斜在後來的《1Q84》,具象化成牛河的歪斜頭臚。人的歪斜,是村上春樹一直抓緊的命題。

  翻開1968年春天,踏著影子追隨氣息,我來到東京都內的大學宿舍,中庭有一棵天空都被綠葉遮住的大櫸樹。我打開渡邊徹與他室友「突擊隊」的房門,裡面只有鐵製雙層床、兩套功課桌椅、小咖啡几和架子。我瞥見牆上的阿姆斯特丹運河海報,用作體操襯樂的電源式收音機,海報和收音機是突擊隊的。因為突擊隊,渡邊愛上整齊清潔,因為突擊隊的怪異,他可以順理成章遠離那些所謂的「正常」。是的,渡邊遠離正常,直至突擊隊送他一瓶螢火蟲然後消失為止。

  正常,就是擁有絕對大數量和壓倒性力量,你要麼融入,要麼淪為異類。時值六零年代末,所有日本學生投入全共鬥運動,一張荒誕虛無的捕網。後來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再次深化全共鬥運動的暴力和無意義,佐伯小姐男友死於這場運動,一次派系間的錯誤虐殺。

  綠和渡邊在大學中都是異類,兩人彼此吸引,或許他們都擁有一種感應,輕易確認這種人間失常,不肯隨便低頭。

  「這家大學的傢伙都很虛偽。全都非常怕別人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而戰戰兢兢地過日子噢。於是大家都讀一樣的書,大家都賣弄一樣的話。......世上有很多人喜歡把東西硬推給別人或被別人硬推喲。而且吵著硬推給人,或說被別人勉強了。」(綠)

  「他們在決議罷課時大放厥辭,把反對罷課的學生臭罵一頓,或群起批鬥......就是這些傢伙確實拿到學分,走出社會,勤快地製造卑鄙社會。」(渡邊)

  大學宿舍是現實縮影,渡邊從瀰漫沉重氣氛的宿舍逃脫,搬進郊外一間,連帶荒廢庭院和簷廊的獨立小房子。躲進去,讓他鬆一口氣。

  「讀完信之後,我依然坐在簷廊,眺望著已經春意盎然的庭院。庭院裡有古老的櫻樹,櫻花開得幾乎接近盛開的狀態。風是溫和的,光線朦朧地略帶一層不可思議的薄靄。過一會兒『海鷗』(貓)不知從甚麼地方走來,用爪子喀啦喀啦地抓著簷廊的木板一陣子,然後好像很舒服似地在我身邊伸伸懶腰睡著了。」

  此情此景,讓人想起《發條鳥年代記》裡坐在簷廊的岡田亨,望著庭院想著失縱的貓。離開大學,渡邊徹大概會碰到綿谷昇這一類人,而且是一大堆一大堆的。

  小魚 2010.10.30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四):直到小鸟开始鸣叫

  “我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看完最后一句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窗外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第一次遇见郭杨是在雨夜音乐店,一个有着十分拗口名字的小音像店。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那里买打口磁带和CD,算是常客了。是老板介绍我们认识的,她是电台的主持人,也经常去那里寻找节目里用的上的音乐。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很快聊到了书,她说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挪威的森林》,“非常非常棒哦!”。那天恰好是周六,而那时的我是拥有大量时间的大学本科生,所以从雨夜出来就去附近的书店去找,应该是叫桂林路新华书店吧,因为我记得我那时买的《挪威的森林》后面还盖了一个书店的图章,一本打开的书和一艘从书的上面飞过太空火箭外加书店名字的那种类型的图章。

  我完全不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以及第一次读村上的小说是什么感觉了。如果那会儿知道在十几年后的现在我会像朝圣一样按照出版社的编号(蓝小说9xx)一本一本重读他的书的话,我想我当时也许会先斋戒沐浴更衣后在翻开书也不一定。可是我想我多半是躺在上铺我的床上漫不经心的看完这本书的,就像看其他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那样。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我也是一口气看完的,因为第二天我就回到那个书店去找其他的村上小说了。那套书一共有5本,可是书店里除了《挪威的森林》只有《青春的舞步》了。后来托同学买到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又从漓江出版社邮购了《象的失踪》和《寻羊冒险记》。

  大学剩下的时间我把这几本书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多半也是因为那会儿的生活实在是比较无聊,而且手头有意思的书又不多,而且对我来说,与其费脑子去看一本没看过的书,不如看一本比较熟悉的书来的轻松。所以这样消遣性的读法,只能是主要情节记得比较清楚,很多细节部分反而越来越模糊了。

  之后村上的书出版的慢慢多起来了,而对于《挪威的森林》则几乎没有再翻开。甚至我一度认为《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差的小说。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觉得相对于村上其他作品这本小说不够神秘,不过是一本描写青春爱情的轻小说而已。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得我对于大众化的东西都有一种抵触,一提到村上,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映应该就是《挪威的森林》,就像一提到赛林格就只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

  如果不是后来发现除了林少华以外还有另外一种风格的译作,我可能到现在还是抱有“《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最差的小说”这样的偏见而同时不会再去读这本书了。

  这次是第二遍读赖明珠的译本,我很惊讶的发现很多东西是自己第一次感觉到,比如后半部分渡边是在怎样的焦虑孤独等待直子和绿的来信,再比如对于绿的存在渡边是怎样的难以取舍,之前我好像是完全忽略的。

  我记得大学的时候方小乐问我,如果让你选择,你是会选择直子还是绿?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直子,而且认为这是个不用问的问题。但是这次我好像第一次感觉到绿是一个比直子还要有血有肉可爱女孩。而直子与绿代表的正是村上在其他小说中惯用的“两个世界”的对立写法,甚至远比他的其他小说在这方面来的自然。

  对于绿和直子,对于书中人物的分析文章已经快赶上红楼梦研究了。我就不班门弄斧了,而且我总觉得对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本身过多分析是一件荒谬的事情,因为这一切都是作者虚构的,讨论他们的必然和偶然就像试图从奶牛的花纹中解读资本主义存在的必然性那样毫无意义。一切的一切全都在作者的一念之差罢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五):什么都解决了,什么都没解决

  在清华呆了一上午,吃过午饭坐地铁回来,路上看完了《挪威的森林》。这次这本书在这样的路上看完,很合适,开始打算看这书是为了要开始对比林少华和台湾的赖明珠的译文风格,但这个目标还实现不了因为林少华在这本书上的风格我已不记得,需要重新看。到现在发现的最大收获是因为看繁体字而来的“慢”,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竖排版也很好,但是看的时候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不能一目十列。由慢慢看也得到了一些额外的感受,从一次次的英文考试开始就有了看文章跳跳的看的毛病眼睛踏实不下来,这次没有。

  我跟丫头说过我觉得村上写的人物好多都有种“确定性”,总是至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或生活的某些方面有确定的观点,而且似乎还都行之有效。《挪威的森林》里边的人物却总是没有这种确定性,他们“不知道”,他们被未知的事情伤害,被别人伤害,想要修复自己修复生活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对,他们采取了措施使用了方法,进行了仪式,可是也未必管用,他们用来理清自己与世界的方法,也大都不好使。

  Kizuki被成长过程中的未知的事情杀死,留下了努力希望解决问题的直子,有过好转,希望追求美好,最后却失败在专业诊所死在阿美寮,一路上直子带着玲子和主角,每人都有问题要解决,混乱让主角就要错过了绿(而且我隐约觉得主角和绿也没有在一起,虽然很想让他们在一起),绿被一团糟的家里拖拽地也是一团糟。

  所有人通过生活总结出的经验与真理,会是时而管用,时而被生活随意的击碎,关于生活的模型是太难建立了,比较起来物理模型什么的都只是光滑的玩具。那如果这样如何:面对生活只要当一个真的猛士就好了,会解决的,It's gonna be ok. 可是这书好看就在这里了,它说这样不行,最终阳光洒满天际的画面是不够用的。生活给出的题,给半路突然扳过去的道岔,也许根本无法解决或复原,方向改变了,痕迹就是留下了,像从玻璃瓶子上揭标签失败的部分,就是留在那儿了。

  但路上的快乐与幸福也是确实存在的(林少华爱用“地道”,对应的赖明珠让我觉得喜欢用“確實”),人们之间总有“好”的时光出现,主角和直子,主角和绿,玲子,主角和初美,和绿的父亲,讲戏剧吃小瓜的下午,以及主角说暗暗得意的说自己生活安排得当可以享受不用上发条的周日的时候,都是“好”的。

  所以生活是这样的会变好会变糟,有干净闲适和一团乱麻,有志得意满和踌躇不前,真心和伤害同时存在,好转与恶化同时存在,也是所以:“死不是生的對極,而是潛存在我們的生之中。”在这样的生活中怎样才算成长?就是不要这样“你有的時候太過於想把人生往自己的做法拉近。”像玲子说的那样随着生活的浪潮上下浮动吧,谁知道之后有什么,谁知道自己脚下是什么。

  以后也未必会有“好”的保证喔。直子经历起伏后死掉,玲子经历了杂乱的过去,带着搞砸过的事情杂乱的心情出来面对未知的现在,主角在不知哪里呼唤绿。什么都解决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解决。

  永澤兄认为:“不要同情自己。”

  怎么办呢,呆着绝望的乐观,消极的快乐,矛盾着,带着所有相同又相反的一切活着吧,用无奈的自信,诚实的不确定,来看,来幻想,来编造而后拆解,花力气让生活能让自己满意吧,忘掉的同时把一切都记下来吧。

  “不要同情自己。”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六):幾頁寫關於螢火蟲的段落. 意境極為悠遠...

  愛情. 永恆的美學主題. 無窮的多變面貌. 寫不盡的愛恨火花... 在這多如繁星. 幾近彼此混同的眾多愛情故事中. 村上春樹卻能寫出他獨幟一格的韻味.... 用他細膩的抒情口吻. 他那至死不渝的愛情元素. 讓故事在文字與情感的交纏推演中. 始終保有高度的美學意涵...

  無疑地. "挪威的森林" 是村上愛情小說的顛峰之作. 相較他近年的另一鉅著"1Q84". 這齣故事的結構主軸顯得較為簡單. 但它散發出更為深遠的餘韻. 更引人的情感停駐.... 即便故事裡死亡的陰影被過度渲染 (自殺比例太高. 葬禮太多). 但掩不住故事主角們性格鮮明的戲劇性. 也掩不住那份純淨愛情的高度吸引力....

  只是. 村上的愛情故事. 總距離我所能感受的現實好遠. 只得保持一段美學距離去讀它. 欣賞它... 我想起. 過往曾讀過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 他一系列如 "失樂園. 紫丁香冷的街道. 紅花.." 等等的小說. 那些故事裡雖少了些文學內裡. 少了些文字賣弄. 但卻有著我所能知覺的情感共鳴 ... 關於愛情. 其實我更喜歡那些心有戚戚焉的東西...

  村上的愛情故事. 素材是遠離凡人的現實的. 是比較刻意式的戲劇性的.(雖說. 挪威的森林是所謂的半自傳題裁)... 於是. 我偏向以純文學的角度去品酌這作品... 而在故事中. 特值一提的. 幾頁寫關於螢火蟲的段落. 非關愛情. 是關於記憶的. 是想抓住什麼卻什麼都抓不著的餘光的.... 那幾段文字寫的真美. 意境極為悠遠. 該是本書靈魂所在處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七):融合青春、愛情、人性分析于一體吧

  算是一部融合了這麼多之後還可以保持清純狀態的小說,所以我也很喜歡,聽說賴明珠的譯本比林少華貼近原著,我看著也很舒服。封面也是簡約而不羈,鋒芒畢露卻又安靜地很美好的樣子。

  看完之後曾在貼吧裡各種帖子里刷一些看法,或者偶爾交流一下,但是也不很有趣,乾脆來這裡寫點評論好了。

  我不是很喜歡綠,當然也不討厭她,我只是覺得表現這樣一個角色的手法略顯浮誇了,比如她問出來的那些詞語,可能是因為本人生活中就是一個離這些東西十萬八千裡的刻意的人,或者說就是個戴了有色眼鏡的人,所以對這種率直的表露方式喜歡不起來。當然我知道,性與愛是用來探究青春、甚至窺測未來的工具或途徑,像玲子最後跟渡邊的那一次──但是就是不喜歡像綠這樣時常掛在嘴邊或者肢體裝扮上的表露方式,因為自己的喜好與習慣,至少我會覺得尷尬。

  包括起火那裡,綠彈吉他,和主人公接吻,我都覺得不太對勁:大概是在糾結個人主義要怎樣融入這個世界,這終究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像綠這樣的女孩,大概跟世界也沒能夠好好地契合吧。她還太年輕了,也幸虧年輕,而且她有那種自製力,有愛別人的願望和衝勁。那是直子努力想要抓住卻只能無奈看著它溜走的東西,是渡邊在努力體認和學習的東西。綠也在探索,只是心態多少有些不同。

  關於死亡,有人覺得一連串的死亡太過刻意,非死亡不可的解決方式事實上就是沒有體認這個社會的表現。也有人覺得自殺是可以理解的事,因為無法承受,或者說好聽一點,就是順遂了死者的心願。我只覺得,「未知生,焉知死」倒是很有道理,不過硬要說如何面對死亡會比較暢快的話,大約是死得其所吧。

  沒錯,在我看來,他們的自殺也就等同於失敗的死。因為沒有能夠死得其所。但也不像單純的反面教科書,不是宣揚要活下去之類的東西,而是勸告讀者去正視那些青春很可能會浮現的傷痛的記憶。遇見一個人,愛上一個人,被什麼人牽絆,無法朝著更廣大的社會前進,如何依靠和關注自己,這都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直子寫信提到歪斜的時候,我以為她已經對此有所體會了,她就是承認了自己的歪斜,還努力地去適應──我覺得是非常清醒的狀態,只差努力適應和不去在意其他人的目光,不去用這些假想敵來提醒自己,或者不去嫉妒那些知道自己歪斜卻毫不在意或者無知的「正常人」。但是她又把自己封閉了回去,很突然地,但是原本活著就面對活下去還是去死的問題,所以並不在邏輯可以理解的範疇之外。我想我們都會從中看到青春生涯中某一個片段裡的自己,然後參照直子以及其他人的一個可能性,選擇一條儘可能正確的道路。

  我最佩服的是村上居然把這個故事裡的每一個人都關聯起來,哪怕是早在開頭就死掉了的木月,那個突擊隊室友,學長和女神般仍舊自殺了的初美,還有後來的玲子,直子和綠也是通過渡邊在情感的體認之中關聯起來了,她們是多麼不一樣的女孩子啊。而渡邊又是多麼一個頹然生活的少年啊。就是這些病態的人物,各自有著各自的苦楚和應對事情的辦法,也有了各自的結局。

  人類活在這樣龐大的交際網絡里,活在這樣複雜而微妙的社會當中,難免會生病。期待太美好的境遇,或者毫不期待百無聊賴,都容易引致奇怪的想法。要如何邁向社會,與周圍的世界契合並保持一個衡度,恐怕是很多青春中的人所不知所措的事。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八):我们最终都没有完成 人类补完

  刚刚看完这本书 此时周围一片沉寂 突然忍不住想要说点什么

  也许是我理解不够 没有觉得这篇小说有传说中那么好 我只是感到满满的悲凉

  孤独 只剩孤独 这是我读完唯一感觉 大概我不适合看悲剧 尤其在这个冰冷的夜里 只是感到无尽的孤寂。

  每个人都是在孤独的生存着 每个人。木月 直子 玲子 绿子 渡边 初美 甚至永泽

  孤独而相爱 孤独而死去

  想起之前看过的eva NERV组织发起第三次冲击 只是想要进行人类补完 人类因为害怕孤独 才会补完 甚至不惜牺牲一切

  是不是我们日常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综合症之类的 都是因为孤独

  我们都害怕极了寂寞

  阿美寮是个好地方 没有秘密 彼此相融 如果真的有第三次冲击 生命之液也是让彼此互融 以为彼此都不再孤独 想来阿美寮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只是最终 第三次冲击没有发生 渡边也只是在电话亭里找不到了自己

  最终人类还是没有完成补完 我们依然在孤独的路上 前进或者后退

  或者 结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九):蓝色的村上

  大约在七年前,我第一次读完《挪威的森林》,当时只写了四个字:比较伤感。数年过去,没想到我的情感并未如以前所想不断麻木下去,反而越发细腻澄澈起来,很多模糊的东西开始变得清晰,丢失了一种湿答答的粘滞感。

  这本小说是一位奇妙的人推荐给我的,当时看完并未多说什么,大概是因为那时觉得还有很多比这本小说更重要的事。不过很奇怪,后来一两年内陆陆续续读了十几本村上,都看得很顺利,没有烦躁,没有厌倦,但也没有特别喜欢过。我一直认为村上不是绝对一流的作家,但算起来读他的书却是最多的,这里有复杂的因素,一时半会难以分析。

  即使在村上的作品里,《挪威的森林》也不算我最喜欢的,但这本小说的确是他最特殊的一本,原因有几个:一,他的大多数故事都带有散乱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但这本情节相对紧凑,而且是相当完整的现实主义,几乎没有遗留什么问题;二,村上为之写了后记,这很罕见,而且说「这本小说谨献给我几位已经死去的朋友,和几位继续活下去的朋友」,所以这本书对他个人来说肯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三,村上算是高产作家,但真正为他带来名声与财富的就是这本《挪威的森林》,他曾说这本书卖了几十万册时,觉得有不少人喜欢他,而当书卖到一百几十万册时,他却感到不安,陷入了精神危机。

  坦白说,第二次重读《挪威的森林》感觉是相当好的,而且赖明珠的译本相较林少华少了些做作的优雅,多了份朴实的简洁,我非常喜欢这种干净细腻的文字,就像直子的眼眸。读到渡边第一次去疗养院看望直子时,直子说无法爱他,我都想哭。我大概能想象到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矫情、狗血,也许是吧,不过生活中矫情、狗血的事从未少过,如果有人看了自杀、病死、难以回应的感情、无法拥抱的躯体这类事还觉得很稀奇、太夸张,那我都怀疑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吗,还是说你真的生活比较幸福。

  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具有实实在在的重量感,即使有些飘渺的浪漫主义情愫,但正如村上的自我评价一般,这还是一本「重」的小说,完全说不上「轻」。故事里的人不多,第二次读完后他们的形象也越发清晰起来,其实渡边、永泽、kizuki都是同一类人,他们难以真正地爱别人,这里面最脆弱的是kizuki,所以他十七岁就选择了死,永泽是个出身好的聪明人,他选择彻底武装自己,而渡边则处于灰色地带,他不想掐死自己,但伸向外界的手也始终处于一个微妙的界限,不长,也不短。

  所以这样的渡边怎么会救起直子,在沼泽里蹒跚挪步的人,让他去救徘徊在森林深处的直子,太勉强了。渡边也是需要被救助的人啊,只是没直子那么严重。而书中的女性,大多具有爱的能力,直子爱kizuki,只是他已经死了;初美爱永泽,但永泽是拒绝接受爱的;绿爱渡边,而且成功救起了他。其实重读这本书时偶尔会想到《东京爱情故事》,都是八十年代的经典,但《挪威的森林》中并不存在类似三角、四角恋之类的东西,只是一个个「不完全」的人组合在一起,酿成一种非常蓝调的故事。

  相对而言,绿应该算是书中唯一比较「正常」的人,她相信爱情,她从小便目睹父母的相爱,即使因为他们的相爱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但那份力量还是深深打动了她。直子则是一位相当纯粹的人,只是她运气不好,姐姐和青梅竹马相继自杀,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痕;如果渡边别跟着花花公子永泽鬼混,别乱和女孩睡觉,救起直子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一点,但渡边让她失望了,这个人在回避自己内心的伤痕时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巧妙,他既没有像kizuki一样绝望到自杀,也缺乏像永泽一样彻底武装自己的能力,渡边似乎是其中最轻松的一个,毕竟选择死和努力武装自己都是不轻松的。

  所以我甚至觉得渡边必须为直子的死负一些责任,什么叫她终于选择了kizuki,那分明是kizuki交给你,你又没守护好,仅此而已。而且这家伙一面觉得需要为直子负责,一面又懦弱地不想失去绿对他的爱,真是具有一种近乎于可耻的狡猾,但为什么在村上笔下的「我」却仿佛无可奈何、轻描淡写般得接受自己的无能呢,似乎出去旅行一个月、随便在地上睡觉就能解决一切似的,这是我感到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我想,渡边作为最终能够比较「正常」活下去的人,是需要那种麻木感的,或者说一种可以麻木的能力。但这的确可耻。

  最后,我比较喜欢的角色其实是初美,然后是率真又搞笑的突击队,只是这两人的结果很难用「好」来形容,即使是一些虚构的人物,我想生活中还是有这种人的,他们的烦恼、痛苦,仅有的欢乐,而这真令人感到一种深沉的、难以消散的悲剧性。

  「献给许多的纪念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