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10篇

2018-01-07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10篇

  《中国文化常识》是一本由干春松 / 张晓芒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一):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典

  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并且,许多历史文化常识的问题,很多人不是太清楚。这就需要一本普及性、综合性的书籍,可以做为工具书来读。

  《中国文化常识》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在书中全面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基本知识,在文学典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称呼称谓、民间习俗、音乐舞蹈科学技术、历史知识、常识典故、传说故事、日常生活、典章制度、绘画和书法、工艺和建筑等十几个方面,对200多条古代文化常识作了简明精彩的讲解。本书更从多方面描写中国文化的基础,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去接受的。《中国文化常识》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的每一篇都是在叙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二):人人都能读懂的常识书

  悠悠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都在这本书中为你解答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涵义。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以上这些节日,如不是看书,许多还不知道原因的,就像现在“社日”“寒食”“重阳”这三个节很少有人过,估计在年轻一些的连重阳节都不知道是什么节日。像寒食之前看关于古文学的书籍出现过,一直在想这又是什么节日,纪念谁的,读过以后才知道每一个节日都是有说辞的。

  这本书从起初到最后,概括了“中国”名称的由来,以及人物和一些古时的典故,有文学,书法,音乐和书籍的科普,到宗教的信仰和建筑以及教育共鸣,再到帝王、将相称呼的由来和赐名号需注意的事物。最不得不说的就是饮食男婚女嫁,都知道鼻子下边的那张嘴,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说话的,不是有一句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现今在甘肃周边还是有人称自己是华夏子民,随着人类迅速发展文明智慧的到来,提高了与外界交流,也就引来了许多关于宗教与信仰的事情不同民族,不同的信仰,可也不阻碍大家的交流。现今我们河南新郑年年都有祭祖大典,“三月三,拜轩辕”也就是祭拜黄帝,故居居然在我们河南。刚好也是樱桃成熟季节,新郑也有樱桃之乡的美称。

  诸子百家:“是对从先秦到西汉时期各个流派及其人物的总称,诸子是指流派的代表人物,百家是指各个流派。”先说我记得就只要儒家、道家、杂家,其他的也是今天看过此书才知还有许多不知的流派。犹如百家论坛一样,主张不一,但也有相同地方,都无外乎社会现象的问题。其流派彰显出来的就是关于政治与文化的交流,让思想文化提高了一个成次。(详见038讲解的很清楚)

  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国》还一直觉得吃的也就那样,也知道中国八大菜系,可没有想过它居然也是这般的繁琐复杂,总觉得吃饭简单点就好,玩那么多花样最后不还是一样的结局。最后才知道,吃的东西做出来的效果不同,吃的人心情也会不同的,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吃的东西一般都是相生相克的,配什么茶水,配什么调料,就是味蕾与舌头的碰撞。(详见372)

  对于茶文化,必须要说一下,中国的茶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制茶、饮茶都是一道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一杯好茶必要慢慢熬制出来,从古至今也有以茶代酒之说,饮茶不误事,有些茶也有保健的作用,茶也亦入药。(详见376)

  一本可读,可收藏,亦可传阅的书籍,让你读懂中国文化,让你了解那些典故的由来,书的力量就是让你提升自己的空间,带来安静,远离浮躁

  写于中元节,传闻“鬼节”鬼魂都不走干路,所以多多少少都要下雨的。不知真假。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三):夹带私货的中国文化百科

  身为中国人,我为自己的国家拥有上下五千年这样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更为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骄傲。爱国这是一种发自内心感情,这是一种自觉地对本国文化的认同。

  本以为打着介绍《中国文化常识》的书,其内容应该是将我国的常识性的文化细细给大家描绘,即便囿于篇幅,无法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细致道来,就算浮光掠影地描绘,也足以让国人深为本国文化骄傲及自豪。但,打开书本看到的序言第一句话,我就发现有哪里不对劲。

  这句话非常简单,是这么写的:

  “从起源的时间看,中华文明并不是最久远的,然与其他主要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却更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这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很多人也许会一带而过,但明明印象中,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中,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华文明的表述并非是这样的!想起最近在某涯上意外看到的一篇帖,里面运用了某搜索引擎中根据时间的变化,数据内容发生的变化来看媒体话语权的问题。在此我也运用了一把。结果意外发现,05年之后有人开始发帖讨论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还是欧洲文明历史悠久,但是在2005年之前,关于中国是这样描述的: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埃及、印度、古巴比伦文明由于文字与传承民族问题已经全部中断,只能看到遗迹,既没有文献也没有传承人。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既有考古证明、又有文献证明、又有直系传承人的文明。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二者的区别与否。本书的开篇这么歪着一笔,大家虽然会一带而过,但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却并不会产生中华文明是这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的印象,反而会想到论及文明,我们肯定不是第一。那会是其他三大文明第一么?近来对所谓的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扒皮帖不在少数,在下面我所引用的 《中国人最应该拜祭的七位人文始祖和纪念三位伟人》 这篇文章中所论及的上述内容中,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其他三种文明,只能看到遗迹,既没有文献,也没有传承人。其实如果有心的朋友会发现,就算有这些遗迹,它们的出现也是非常蹊跷的,只有遗迹,没有工具!对,就是只有遗迹,没有工具!脱离了当时的生产能力出现的遗迹,我们只能说是“神迹”或“伪迹”!

  之所以特别要关注这开篇的话,因为一则是在无形中打压身为中国人的这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感自豪感,一种则是张扬了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如果说这种比对只能算我的臆测,今天随意翻到的一篇关于宗教神话的篇章亦能看出端倪。在本书第八章宗教神话章,诸位编者选辑进来由潘宇写就的《玉皇大帝》篇中,他是怎么来论述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这位至高无上皇帝的呢?

  前三段介绍了一下玉皇大帝的来源,认为其是从天帝信仰中转化过来,但紧接下来的两大段便开始重点去解释这个玉字,认为从天帝到玉帝的转变,是因为道教相信服食玉可以长生成仙等,不过由这个玉帝不知道作者怎么就扯到了宋朝的澶渊之役的惨败耻辱,因为这个耻辱,宋真宗将民间信仰的玉皇正式列为国家的祭祀对象。这种联想,将来大家一想到玉帝,会想到的是什么?澶渊之盟?屈辱的中国历史?还有了对神话传说故事中的玉帝的尊敬与崇拜吗?最后一段认为玉帝地位最初不理想,在道教的仙牒中一开始并无其踪,后来排名也不高,只是到唐代在民间普及,随着民意的呼声渐高,道教才顺水推舟地将玉皇升为了三清第二位。前面借着宋战之败曲笔抹黑了一把玉帝,最后一段继续顺手抹黑了一下道教。而这些全是我国土生土长出来的信仰及神祇!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神仙大全》中是怎么描述这位玉皇大帝的吧。

  玉皇大帝 又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总管三界十方。是民间信仰中至高无上的天神。

  相传,远古时,西方有光严妙乐国,国王名叫净德,王后名叫宝月光,国王无嗣,常担心老而无子,社稷将托付何人?于是,就在各宫殿内,陈列道像,祈祷上天赐子。忽然一天晚上,宝月光皇后梦见太上道君与众仙,驾五色龙舆,抱一婴儿,身上毛孔放光,浮空而来。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对道君说:“国王无嗣,愿乞此子,继为国王,恳望道君恩准。”道君便答应了,说道:“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你一定抚养好。”随后递给王后,王后伸手来接,觉得此子重如山岳,累得浑身冒汗,恍然而觉,便发现身已怀孕。一年后,生下一子,此子遍身光焰,充满王国,他幼而敏慧,长而慈仁,把国家的所有财宝,都分给了穷苦百姓。之后不久,国王驾崩,他继为君王,又把王位禅让给一大臣,离开王位,到普明香岩山中修道。经八百劫,功成超度,又经八百劫,行医治病,普救众生,如此经历亿劫,才成为玉皇上帝。

  在这里,大家可以发现关于玉皇大帝的信息,他来源于老君送子,他是如何成为玉皇大帝的,来源依然清楚,因为无私济贫,因为行医治病,普救众生,历经劫难,终成玉皇上帝。顺便说一下,国外的GOD把属于我们中国的“上帝”这个称呼也给盗走了!从这段介绍性文字中明显可以看出神话的痕迹,亦具有典型的宗教色彩。而《中华文化常识》中所描绘出来的玉皇大帝,虽然被放在了宗教神话章中,却明显是借文人及历史故事在论政治,带有抹黑的味道。其内容介绍远比上文多,我就不陈列出来,有疑义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比对一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所谓文以载道,看到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我们一定要去深思其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针对本书尤其如此。

  由本书想到最近大火的《战狼2》,支持这部电影的百姓们用脚投票,上映七八天,票房直逼30亿,很能说明问题。可即使这样,大家如果有心在豆瓣上本片的评论中一看,就会发现很多的杂音。本来人的喜好无所谓好坏,喜欢一部电影,不喜欢一部电影,这非常正常。可是又是谁在那故意给人扣帽子呢?喜欢这部电影,就被扣上了”爱国贼“,不喜欢这部电影,很多人说不愿意被代表,更多的我看到的是无耻的谩骂。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爱自己生长的祖国何错之有?爱国家的人居然被贬称之为”贼“,依此逻辑,卖国的倒要称之为”英雄“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另外,大家如果有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豆瓣上的这部电影,短评首页基本都是低分,出现一个四分的,也放在最后。你反复刷也难刷出来五分出现在短评首页!不要和我说有用的问题,前天我就看到一个五星的短评有用数达到一万五千多,可依然不在首页,打开短评才看到,人家就是不把五星好评放首页,你能奈何?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里!

  关于本书亦是如此,打着《中华文化常识》的旗号,介绍的内容却多以拆台挖墙角为主,不知道真的看完整本书之后的读者,我指的是细细看完,而非走马观花一般扫过,是否会被他们这样无意中”洗了遍脑“,由此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嗤之以鼻了呢?

  最后啊,书名明明是中华文化常识啊,你在第一章中弄出个中国世界,再介绍出基督徒和一大堆外国人,这是什么鬼!他们也属于中华文化吗?他们是中国人么?差评!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四):《条理清晰的小百科全书》

  尽管现在如百度这样的万能搜索引擎已经让我们对于不懂的问题很容易就找到答案,但是你要知道,你随便一搜出来的答案不一定就是真正正确的答案,也并不是你的知识,这样接受到的知识除非你能过目不忘否则是并不属于你的,因为它只是解决了你某一个问题,并不能解决你的知识系统,也就是你如果不下苦功学习整个知识脉络,你依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一个整体框架在你的脑海中,会感觉很混乱。

  这本书其实内容并没有多么深奥,甚至很多知识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太细致的去说,但是厉害在于脉络,清晰的一塌糊涂,人物、思想、文学、艺术、神话、建筑、天文、法律、教育、美容、工艺、语言、中医、帝王、饮食等等,不仅全面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更是按照时间的走向在每一项里都有简单介绍具体事物或是具体缘由,基本看完你会对历史的各大出名的典故或者来源了如指掌,哪里归到哪里也了然于胸

  本书其实不合适高中生读,因为在高中真的是你一生之中知识储备最多的四年,这本书中的内容在高中生看来或许有点小儿科了。因此这本书恰恰适合初中生来看,一来里面的故事简单易懂,没有太复杂的学术性知识,都是一些中国文化常识,很有吸引力;二来会对初中生的框架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作为启蒙书籍再合适不过,等到高中去学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本书中的各个小知识点都是由不同的人整合到一起的,所以每个小点之间你有时候会感觉到过度的不是很自然,或者我干脆点说就是有的人在按照史实说话,一板一眼,而有的人则稍微加了些自己的理解。个人认为像是这种百科全书式的书还是需要摒除个人观点的,不然很容易给看书的人造成误解,还有就是你自己的理解并不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强加进去说严重点其实很影响对于文化的传承。

  还有一点要说一下,本书的插图在我看来还是有点敷衍了,像是随手看到哪段故事就找张图配上了,并没有什么新意,也感受不到多么用心,看书的过程中也便很难留意这些插图,并没有起到点缀的作用,相反有点画蛇添足了。

  不过整体来讲,本书的脉络确实值得学习,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取长补短就是,也不用一味的苛责,看书的我们始终要牢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好,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有所取,有所舍,这样的看书破万卷才有神,不然不过是读死书罢了。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五):这是一本可以品读的工具书

  这是一本可以品读的工具书。拿在手里,像把整民族的精髓握在手中。

  中华文化虽然不是最久远的,但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文化常识》让每个中国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这里记录着中国古代的人物掌故、思想智慧和宗教神话,每一个篇章都有中华文化的点滴,每一次阅读都会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写了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掌故如:成语概括人生——蔺相如、中国最著名的说客——苏秦等,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与特点。再如: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都体现出100多年来,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常识》还介绍了中国的书法、绘画和音乐。书法主要介绍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绘画主要介绍了扬州八怪和谢和讲述了他们的绘画风格。在人物掌故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骊山烽火换美人一笑,讲的是西周为了防备全用的骚扰,在骊山修住了几十座烽火台,西周末年镐京发生了大地震,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而周幽王却不知体恤百姓,反而重用佞臣,使国力衰竭,社会动荡不安,大臣褒向劝幽王,但幽王不听,而反而把褒向关了起来,褒向的家属为了把褒向救出来,把一个名叫褒姒的漂亮姑娘给了周幽王,周幽王便把褒向放了出来,幽王从比对国事不管不问,只知道宠爱妃子,褒姒虽然长得好看,但他却不肯笑,幽王想尽了办法博得褒姒一笑,他悬赏求计,一日虢石爻献计说:“现在久无战事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假如把它们点起来,王妃见他们狼狈的样子一定会发笑。”幽王马上下令点燃烽火台,渚候看见了立刻带着兵乌来救援,可到了,却看见幽王和王妃正在饮酒,才知道受了欺骗,王妃见了诸侯狼狈的样子,果然微微一笑。他认为虢石父立了大功上了千金,但是过了不久,犬戎真的发起了进攻,幽王连忙让人点上烽火,诸侯还以为幽王在戏弄他们,所以都没有来营救。于是,犬戎攻破镐城,把周王和虢石父杀了,抢走了褒姒,西周宣告灭亡。《中国文化常识》用文字的魅力介绍了周幽王的昏庸和西周的灭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

  几百年来中国对外的文化交流,导致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怀疑,20世纪出现了很多西方化,让人们更加偏向西方文化,21世纪以来,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国学热,中国话的基础是第一步,这本《中国文化常识》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基础 。

  本书更从多方面描写中国文化的基础,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去接受的。《中国文化常识》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用每一句话告诉你中华文化的精深。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六):必要的常识

  世人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很多常识性问题我们却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只是了解片面是不够的,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国家的历史与发展决不能被忽略。这本《中国文化常识》从书名就明确的表明,书中的一切内容都是常识,常识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本书的几位主编将本枯燥的知识清晰有趣地展现在书中,囊括了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多个方面。

  本书从中国这个名字的由来讲起,这也是作为讲述中国文化最合理的开始,书中惯于套用史料原文记载,时不时还会有地图或人物画像出现,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中国文化是具有连贯性的,所以书中的知识点也都是互相联系,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也都是有铺垫的。我想每个上过高中的人都能认识郑和这个人,他是中国历史中少不了的重要角色,郑和下西洋大家都知道,包括他七下西洋和原因在中学知识中都有过详细讲述,那么这七次他都去了哪里,书中仅用短短的一篇文章就描述出了一张地图。

  书中的每个常识都是各自成一篇的,在目录中也有明确的分类,所以说想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只需要单看那一章就可以了。作为一名理科生,从小我就对文科感到头疼,因为想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就要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历史事件,这就要很长的篇幅,看起来是在头疼。但是在本书中,编者只把单个的历史事件单独叙述,所以篇幅都不长,就像看简介一样,十分方便。书中在套用古文的同时更多的是用白话文来叙述,有时还会很有趣,通过这种方式看历史也是很容易被我们记住的。

  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人也有必要看这本书,尤其是第五章《文学 音乐》,《诗经》大家都知道,但是现代人很少给它唱出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仅仅要求学生们默背下来然后写在纸上。这就失去了诗歌的意义,本来很美的东西被我们弄成了枯燥的古诗,如果真的能够了解其本质,让人们爱上诗歌,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绞尽脑汁去背它。

  我国的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很多奇迹,那些影响未来的历史事件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常识应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交谈的内容,中国的发展还在继续,了解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将来。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七):中华文化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话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任谁也不能胸有成竹的说“我已经了解透了我国的文化”。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其知识的博、广、杂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去考量其真实性,和研究性的。

  拿到这本书时,她的封面便深深的吸引着我,浅蓝色的封面,封面左边还细细写出了我国的传统十四个大的节日并且每一个节日都批注上了她的意义。封面下方是一副水墨画,顿时就让我想到了丹青留白。

  《中国文化常识》读后感(八):文化瑰宝,不可不读

  文|轻禅

  中国五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除了各种历史事件,还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文化涉及到思想、制度、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等方面,每一方面都值得细细研究。不过,对于常人来说,精力有限,想要对每一个领域都进行研究,又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此那就要先系统的对中国文化常识进行了解。

  从哪里开始呢?干春松、 张晓芒等人所著的《中国文化常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文化殿堂的大门,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艺术、文学、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作者的文风通俗易懂,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全面的梳理,知识相对全面,并且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无论是作为休闲读物,还是作为工具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谈及中国文化常识,那么“中国”这二字究竟从何而来,书中也有详尽的讲解。《辞源》这样说,“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民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袋,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我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在《中国文化常识》一书中,作者还从古分析到今,具体讲出了“中国”二字的由来与变迁。当然,如今的中国,自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若是说中国的历史人物,那就更数不胜数了,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可不说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常识》一书中也有讲述,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刘备,他们二人煮酒论英雄一事,为后人所熟知。曹、刘二人本就心思各异,但二人喝酒时却不能表现出来,当曹操这样问:“您看当世谁能算得上英雄呢?”刘备随意敷衍几句,曹操似乎看出他心思,扬言道:“依我看来,天下只有您和我曹操是真正的英雄!”这倒是没什么,可刘备觉得曹操看出自己心思,筷子掉在了地上,正巧此刻打雷,刘备便机智的说:“雷声的威力,竟然这样大。”

  故事并不难理解,为何能传诵至今,想必这其中包含着智慧。曹操慧眼识英雄,刘备急中生智躲过一劫。如若不然,历史上估计也没有三国鼎立之时了。

  其实,关于中国文化,几乎数不清,文学、绘画、音乐、园林等等都是。关于文学,在《中国文化常识》一书中谈及了我们所熟悉的诗人,其中有诗仙、诗圣、诗佛,还谈及了古诗的分类等等,这些对于初学古诗词的学生十分有帮助。而关于绘画、音乐、园林等等,这一切都与美学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了解这些文化常识,能够拓展视野,能够学会用美学的视角去欣赏。

  除此之外,关于中国的制度、礼仪等等在书中也有提及,这不仅可以让人了解文化常识,还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读书的同时,反思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懂礼数的人。

  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实际上也是如此,看《中国文化常识》一书,让我有了整体的概念,也从古人创造的文化中,读出了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值得任何中国人去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