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完美》的读后感10篇
《我的不完美》是一本由刘若英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一):2011年10月3日 写于401
开始读这本书,只为刘若英不是作家,而是艺人。艺人中很少有人可以写得这么好。因为写作的动人之处在于发自肺腑,真诚坦率。单单这一点,就少有艺人可以做到。
读完第一个故事《过年,回家》我就哭了。很简单的情节,阿志和淑芳高中毕业后,一起去台北上大学,从同学到恋人再分手,不变的是每年过年 一起回家。他们瞒着老人,制造出幸福的假象。但事实是,老人早已看穿,只是不说而已。刘若英的文字自然而细腻,让我很容易进入她所描述的那个世界。
读完整本书,有些意外。她并没有放太多在“我”的情感叙述上,而是写了一些她生命中重要的人,像是“张叔”,“祖父” 和“一世得体”的“祖母”,还有一些或者是她虚构的人物:捡垃圾的老黄,为见初恋而改变自己的佳佳。这些人,这些事,并没有早就她的“不完美”。相反,教会了她成长,还有勇敢。
文如其人,奶茶的文风自然细致,故事也都源于生活中的琐事,但可贵的是她真的有用心去观察这些生活中的琐事,还有一些或许她根本就不认识的“小人物”。
她今年结婚了,暧昧多年的“师徒恋”?也悄然落幕,有些爱情注定无果。她并不是我的偶像,但就像我所说的,我欣赏她的真诚,还有坚持。至少无论多忙,她在坚持写作这件事。
我又何其幸运,可以收到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人的感动。只因文字,让心灵开始交融。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二):谢谢你的不美好。
可是从第一篇正式的文字开始,就已经不再是闲适的态度。
那天早晨,是以坐过站为收场的。
刘若英,我们都很熟悉了。
明星去写一些文字,我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可是翻开这本书,一点一滴,根本就不是为了写字而虚浮的罗列的文字堆砌,而是发自真心的在感慨一些什么、回忆一些什么、分享一些什么,甚至是,其实一些什么。笔法娴熟,内容充盈,韵味悠长。那根本,就是一个作家。
文字没有什么美感,大多都是务实的举重若轻的描述于想法的分享,一个平实的真挚的刘若英,跃然纸上。而与文字迥然不同的,是随处散落在书中的插图。照片拍的很唯美,那个,有一些小资的奢华情调,调试了文字的古朴感觉。
大爱此书。
逢人便推荐之。
那是一个真实的灵魂,抵御了这个社会的浮躁与肤浅,在认真的同我们对话,给我们讲她这么多年来的感慨和感悟。
我是习惯感觉文字里的温度的小女生,所以更加明白那些自说自话的时刻。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三):我的不完美
刚刚看了一本刘若英的《我的不完美》,这本书好像是去年买的,我记得是在网上某个帖子里提到了这本书,所以就买了下来。因为当时一次买了好几本不同的书,所以这一本就晾在一边了,今天才碰巧翻翻。
对于明星出书,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明星有名气、有粉丝,利用自己的明星效应很自然的就可以使书籍大卖。但是内容往往不令人如意,因此,大多数明星书籍的可读性还是有待于商榷的。
关于这本书呢,我也不做推荐也不做贬低,就简单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吧。
读完这本书,我有种淡淡的感伤,感觉刘若英那个时候是不是失恋了呀,书中很大一部分给人一种失恋女孩的感觉。当然,书中也有好几篇写的是她亲人的故事,比如她的祖父、她的姑姑以及张叔等;初次之外还有一些她唱歌、拍电影的故事,其实明星也是蛮不容易的,她们要经历一些普通人不能经历的事情,但是自己的空间却是很有限,因为是公众人物。文章散发出的情感还是很真挚的,读完之后淡淡的感伤之外还有些许的平静。
我相信这本书的后面也寄托了刘若英的某种碎碎念吧,一定是她当时情感真实的写照。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给大家欣赏:
奶茶(刘若英)说,她当时指定的书名是《我的不美好》,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现在的《我的不完美》,其实我还是更喜欢她指定的名字。一直就不喜欢完美,也不认为完美就一定与幸福和快乐相关,谁的人生没有一点遗憾呢?不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人生吗?我喜欢一个人性格里的缺陷和弱点,也喜欢每个人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的挣扎和努力,我喜欢的是每个一人最真实的状态。
不知道为什么,读着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一遍一遍出现的是陈珊妮的一句歌词:“我们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了不敢哭的人。”这首歌叫《我们》。大概因为我们真的都是爱哭的人,开心的时候掉泪,感动的时候落泪,难过的时候在心里默默流泪。本来,我们就是不完美的人。甚至,我们也不够美好。
很多人写奶茶,都与陈升有关。这么多年过去了,奶茶心里一直不能放下的还是只有他。或许也只有这样的男子才能让她为爱痴狂。在他面前,她像个小女孩一样手足无措,柔软而感伤。却也只有他最懂得她,所以才会为她写出“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的为爱痴狂”。如陈升这样的男子,有时候太迷人,但也太可怕,因为太聪明,也太爱自己,他拒绝做那个放风筝的人;而如奶茶这样的女子,因为太执著,一直在等着那早已走远的放风筝的小孩。我知道有些人认为这是她的矫情和纠缠,但是我想,说这些话的人,大都是不明白这份情感的。
读奶茶的这些文字的时候,几次忍不住流下泪来,也许并非因为这些短诗写的有多么好,只因为有太多的感同身受,那种痛,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写字也好,读书也好,我们总是在寻求一种共鸣,只有那些与你想法契合的文字才能得你心。爱好,就是个完全自我的动作,可以分享,但不能强求。
读董桥、吴念真等人的书,最大的感触是:他们总是能把身边最平凡的人和最平常的事写得唯美动人,却又不煽情浮夸,这真是了不起的才华。读着书中奶茶的散文,突然又有了这样的感觉。或许,因为她写得太生活,太真实。
我一直喜欢这样的女子,或许她并没有精致的脸庞,也没有天籁的嗓音,却有一种让人安静地听她歌唱的力量。从《为爱痴狂》到《很爱很爱你》,她一直勇敢的爱着;从《后来》到《成全》,她一个人寂寞的美丽着;从《一辈子的孤单》到《分开旅行》,她一个人坚定地走着;从《我很好》到《我们没有在一起》,她努力着,微笑着,坚持着,勇敢着,没有放弃,没有妥协。
她一直都是很会演戏的女子。从《少女小渔》的一鸣惊人,到《征婚启示》的游刃有余,让她在各大影展上名声鹊起;从《人间四月天》的张幼仪,到《她从海上来》的张爱玲,她成了那些聪明又执着的女子的代言人;而我最爱的依然还是《似水年华》中的那位叫“英”的沉默而独立的时装设计师,或许因为那样一见钟情的爱情太迷人,也可能因为那个朦胧的乌镇太醉人,但最重要的是我觉得那是奶茶演出的最接近她自己的一个角色。作为一个职业演员,要演出一个潜在的自己,应该是最不容易的吧?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呢?
这杯奶茶外表平凡,成分却是独一无二的。音乐加上影视,还有文字作为调味,缺一不可。音乐中,她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受过伤,又一个人活的坚强;影视中,她聪明、知性、执着又有点隐忍,才华横溢,但不够完美;或许只有文字中,她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写自己的心情和别人的故事,她说:“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字,不管以何种形式。我写,因为想诚实面对自己。躲在谎言中可以是那么安逸,甚至是一种幸福。但是为着那颗仍在跳动的心,我愿意在咬牙试试,再勇敢一点,再往前走一点,再诚实一点,再自由一点,再写一点……”我知道,写字的人,最无法用语言对自己不诚实。
读完这本书的日子,正好是奶茶公布她婚讯的那天。看着这条新闻,我楞了很久,是意外,还是惊喜?刚刚还陷在她书中的那些情绪里,为她的那句:“我曾以为有勇气就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我是否更渴望一个不用费力就能安全待着的地方?所有我曾以为的理性、我坚持的自尊,其实也可能就是任性、冷漠、逃避?”感慨着,转身突然发现,她已经可以用一句“原来你也这里”告别过去,终于明白了“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过一些,承受过一些,才能成长,才能成熟。就如你的那句歌词“这一路点滴苦痛,原来全都是收获,不曾错过,也就不能拥有更好的你更好的一个我。”奶茶,你值得真正的幸福。
感谢你最后的那句:“谢谢你,看完了这本书。”让每一个读书的人觉得温暖。我仅代表自己说一句:谢谢你,写下这些文字,让我们分享,让我们看到那个最真实也最真性情的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娱乐圈里,能始终坚持自己,是最难的事。而你,始终如一。
(本文:发表于2011年9月20日第18期《出版人》)
读一本书就是在读作者这个人以及他的故事。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四):谢谢你一直在那里
喜欢上奶茶的时候,正是人生的灰色地带—高考失利,决定卷土重来。一个人在老家县城念书,家人都在外地,一年见两次面而已。年少愁绪之多之敏感无奈,总找不到一个可以精神上倾诉的人,学业因为是复读,日复一日地繁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有次从校外一家音像店经过,风很大,吹来一个女人带着落寞的声音: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心里的那根弦,突然就像被人重重拨了一下,只是,我还没有学会去爱,而你,却也早已消失在人海。我的泪,就那么地落了下来。那只不过是年少时对一个男孩子的暗恋,可是在那个时候,前途迷茫,爱恋无果,就像一张网,网住了我,越挣扎,越痛苦。
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去找奶茶的歌,只是在不经意的某个街头,就和她的歌声邂逅,就这样,一直到毕业后工作,看了那期她和陈升的节目,她就像个小女孩,原本还可以谈笑风生,却在陈升上台后泣不成声,我完全明白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这份感情一定压抑的太久太痛苦,找不到出口,越是想要云淡风轻,越是弥久越醇,不断发酵。我想到了自己,以及那段无望的感情,至今,我都记得那个男孩子的脸,在我爱他的那些年里,在校园的各个地方不断浮现。爱一个人到骨子里,即便去死也愿意。
从很爱很爱你,到后来,到决定,到一辈子的孤单,她就这么一直唱着属于单身女人之歌,淡淡的忧伤,无奈看穿过后的选择。在异乡一个人打拼的日子,只到听到她的歌,就好像是邻家姐姐在告诉我:不要怕,我们都一样。于我而言,她就是一种情绪的印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她的歌声一响起,便能带我穿越回去。
这本书里大部分的文字零零落落都曾看过,写祖母、祖父、姑姑、张叔等再读来,还是很唏嘘。文笔依旧是如歌声般淡淡的忧伤,我想这大概是奶茶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的基调。一个人,无论她长大后怎么成熟改变,小时候的烙印,是永远无法抚平的。而她,在父母离异后,被送往和祖父母同住,虽有祖父母张叔等一干长辈的爱,可那毕竟不是父母之爱,充满了不确定感。我想,她爱上陈升,是否也正是因为缺乏父爱导致的?
某年回去在电视里看到她的演唱会,表姐瘪瘪嘴:真讨厌,一把年纪了,还在唱这么幼稚的歌。我笑笑,那时,正是我刚大学毕业之际,而奶茶,年龄也不小了,她仍在唱后来。那又怎么样?有的歌,就如同有的心情,是可以超越年龄的。只是,没有如此经历的人又怎会懂得歌声背后的那颗千回百转的心?
我喜欢过的那个男孩,我们再也没见过,也许,也再不会再见。消失在茫茫人海,也是一种结局吧。幸好,还有你一直在那里。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五):奶茶的不完美
收到中了这本书的消息,是在我要来上海的早晨,嗯,真是幸运的开始,到后来,一切的经历,于我都是知足地觉得幸运的。
总是觉得奶茶是一辈子的女孩,她好像从来都不用逼迫自己怎样去圆滑怎样去成熟,不偏不倚,这么多年,仍旧带着傻气和倔气。
形容她的词,多数是知性,仔细想来,好像反倒不大适合,因为她没有那样透彻与超然,甚至也不够淡,我对她的感觉应当是像她那首为爱痴狂一样,是个痴人,痴于她自己的规则,她会抱怨,会有孩子气,会有些小矫情,很多很多,完全不会觉得是一个优雅大方成熟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女纸,更像是一个在平凡世界中,有着小烦恼小迷茫小看不透的平凡女人,很多人喜欢奶茶,就是因为她平凡,所以可以抵达平凡人的心。
有人说,明星都是包装商品,女孩也是包装出来的。
我只能说,不管她真的是不是一辈子的女孩,是不是在包装,能影响我的,只有她传递出来的东西,后面的真相我既无法得知,也没必要得知。
当名人幸福的地方就在于,随意念叨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就可以出书了,这本书就是奶茶的,嗯,可以算是博客文章的感觉吧,杂碎也平铺直叙,但你还是能感觉到像是她坐在你面前和你说着这样的话,很真实。
对于奶茶,我没有特别喜欢,也没有特别讨厌,就觉得,噢,嗯,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情况适合还会去看她的演唱会去她的签售会,但不会奋不顾身去看她,会关注她的微博看她的新闻和博客,却应该不会花钱去买她的唱片和书,说不上来。
其实,当一辈子女孩是没有什么的啦!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六):奶茶还是原来的奶茶啊!
伍佰在给刘若英的《我的不完美》作序的时候问道:“奶茶你还是原来的奶茶吗?”
原来的奶茶。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刘若英已经再也不是《后来》MV中那个一脸天真无辜的女孩,如今的她以为人妻,用了专属于她自己的幸福港湾。她在书里说,她的理想——成为贤妻良母——一直都是,从未变过。
在我小学六年级那年,一曲《后来》红遍了大街小巷,走到哪都能听到刘若英那略带伤感的嗓音。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消失
在人海
……
那是懵懂的我根本无法体会到歌词里的无耐,却又故作深沉,强装忧伤地跟着她一块儿哼唱。
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在
……
后来终究还是来得太迟,可惜你早已走远。
年少时那些疯狂追过的流行歌,只有这一首,是每次到KTV唯一能想起来并且必唱的歌。
那时的奶茶,一双天真纯净的眼睛,亦如当时的我。
已经记不清是初中的哪一个假期了,《粉红女郎》如火如荼地在各大电视台上演。不管转哪个频道,还是方小萍,万人迷,男人婆,哈妹的四个女人一台戏。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台刚演完,换到另外一频道重新看一遍,乐此不疲。几个好朋友还曾把这四个角色映射到自己身上,谁是万人迷,谁是方小萍,谁是男人婆,谁是哈妹。我毛遂自荐做哈妹,因为觉得她最好看最可爱,还有一个甜甜的酒窝,非常符合我当时的审美标准。可如今,再玩一次这样的“角色扮演”,四个人的选择肯定和当时的大不相同了。
在很多年,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才对“方小萍”一角有所感悟。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坚守,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毫无保留地相信“感情”二字,还敢去身体力行呢?
方小萍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这和奶茶本身的性格是不谋而合的。刘若英为了等一个人,从20岁等到了41岁,21年的时间啊!人生一共有几个21年?直到今天,每次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奶茶的身影,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方小萍的样子。我看到她站在门口,凝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的眼神,充满了不舍和酸楚。是刘若英演的方小萍太深入人心,还是她们两本来就有一个交汇点?
用什么融化自己?
悔恨吗?
用什么融化记忆?
时间吗?
用什么融化你?
我仅有的生命……
——刘若英《我的不完美》
去年刘若英结婚了,终于,她不用再唱《一辈子的孤单了》,也终于,她的贤妻良母梦可以生根发芽了。
昨天看她书的时候,看了看她的微博,其中有一条是“北京家的一角儿”,配图是一盏台灯,上面坐着一只极小的小熊饰品。突然我的心头一紧:那么敏感而细腻的奶茶,那么用力抚摸生活每一条细纹的奶茶,早就应该有人来好好珍惜她,疼爱她了!她在寂寞的太平洋上游了那么久,如今终于上岸了,可以将她这么多年来一直积蓄的爱与温暖全都拿出来,给那个懂得珍惜她欣赏她的人了!
钟小江,你一定要好好待刘若英!
刘若英的文字,亦如她的人一样平静而温暖。没有惊涛骇浪,却如一宗潺潺的流水,滋润每一个喜欢她的人的心田。即使在书里她有宣泄,有抱怨,但还是让人觉得很温度,真诚的温度,不禁也心疼她所承受的不为人知的痛苦和压力。
刘若英说:“我写,是因为我想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想要诚实面对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要诚实面对自己,需要比常人多一倍甚至更多的勇气,因为明星这个职业决定了他们必须永远光彩夺目,不食人间烟火,永远一副仙女下凡的样子,若他诚实面对自己,将自己的不美好展暴露在公众面前,天知道明天的娱乐新闻将如何想法设法的抹黑他以赚人眼球;粉丝们还会支持喜欢他吗?——“哦,原来他也只是凡人一个,也跟我们一样要吃喝拉撒呀”,之后将原先对他的崇拜转化成一种幸灾乐祸,如果赶上运气不好的明星,“明星”就可能变成“流星”了!
其实,明星就是一个凡人!只是大家将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无法实现的期待寄托在了明星身上,要求他“你必须完美”,让明星去承受一些本不该由他们来承受的压力。所以当某位明星说自己最喜欢的菜是回锅肉时,她的策划团队马上就把“回锅肉”改成了“香菇青菜”(还是香菇白菜,香菇油菜?忘了)。明星的光环背后,是与光环相对应的“你不能俗气”,“你要完美”的阴影。
而奶茶却偏偏将自己置于规则之外,她敢于脱下珠光宝气的礼服,扔出让她脚疼的高跟鞋,跳出来并大声昭告天下:“我不完美!我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我也会为找不到则所而生气!”
看完这本书之后,伍佰的问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你瞧,奶茶还是原来的奶茶啊,真诚温暖,只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似乎又多了几分香醇!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七):不完美的女人有味道
在很多人心中,奶茶都是一个有味道的女人。
她很文艺,
追求完美,
但却给自己的书起了个不完美的名字,
值得回味。
奶茶是那种现在娱乐圈很少的,
骨子里流露出文艺气质的明星,
就冲这,
就该看看这本书。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八):偷写给不完美的你
Y小姐:
我对刘若英这个名字有立体化的概念完全是因为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喜欢她,并且在她出现在电视广告中时说人家完全没有抓住奶茶的优点,而在她真人出现在舞台上时得意地说这才叫压得住台,只是因为空气折射率没调整好所以显得老了一点。
我倒是吃惊地发现世界上有一种不会老的生物,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族人属奶茶种,十年前见她觉得原来三十岁的女人也可以这样有味道,吾辈生活有了奔头,现在她四十了,没变成虎狼,反而往小清心(绝不是小清新)方向迈了半步。若不是她腿不方便,可能会大踏步地复归婴儿状态吧。
评价男人的二十年很复杂,要挖祖坟抠履历,而评价一个女人的二十年很简单,只消看看她的皮肤是否依旧奶白,是否没经多少物理化学折腾。也许是刘若英上相,她在照片上看上去总有点像永远搞不到手的邻家姐姐,储存着最多的少年性幻想。其实你也不必折腾,我没觉得你很美,但我十年前也没觉得你很美,邻家姐姐是个触不到的牌坊,可我喜欢你这个人。(虽然你的可恨之处远多于可爱之处,反正你也不上豆瓣!)
刘若英在我脑袋里原本就是几首歌,那时节综艺节目没那么发达,我甚至搞不清陈升到底是她爸她歌还是她永远的绯闻男友,是你让我知道了她有多受欢迎。有几次去K歌,你咔嚓就来一首《后来》,我心里就咯噔一声,这歌可不好唱,别逼我昧良心鼓掌,可是居然都以碟调用的太多跑音或者干脆坏掉告终。
而这么多年以来,你那彩铃声总是亘古不变的“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哦中间还有个喔,它总用最高分贝把我拉回恋爱时苦甜交错的美好时刻,然后你就用一个妻子该有的凌厉语气把想象打断,让我回到低分贝的现实。
多希望我爱着的是刘若英这样的女人啊,不会老(茶多了加奶奶多了加茶)不变笨(虽然最近居然结了婚)不投降(如果连她的奋斗与单纯都是虚假,那么演艺圈就彻底死在我心里),别怪我直,这该是大多数直男的心声吧。
但是娶到刘若英的那个人也许正这样想:多希望娶到的刘若英是自己爱着的那个刘若英啊!
所以这世界上只有意淫是包赚不赔的买卖,说起来她居然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YY名录上,大概是因为你在我和她这间竖起了结界吧。(对不起啊奶茶,过十几年我们年纪一样大了再找人牵线吧……)
最后,依着我自己不会买这本书,她的前几本书我都是蹭的,印象不深,妹妹曾经说她的字“淡如白水”,我觉得这是褒义。
我觉得她在这本书中写的短诗像婴儿要糖吃般单纯,需要表扬,而那些小说或者亲身经历的记录很好看,是一个经常把灵魂交给文字淘洗的女人写出的模范篇章,不完美,但透着说梦话般的真。
而那些照片足够漂亮,但含蓄过头,不如多拍拍她。
这本书买来专门送你,让它成为你为刘若英这种女子的存在而得意的新注解(奇怪,你得意个头啊),也希望你就像她这样,往不完美的那条道路不回头的走下去。
我给不了你几亿资产和你脑袋里的那些东西,但我应该可以一直忍受你的不完美。
小米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九):人无完人,谦虚的奶茶~
因为之前喜欢的那个男生的女神是奶茶,我也对她多了几分喜欢。唱她的歌。
《后来》《成全》
《听说》《一辈子的孤单》
《当爱在靠近》《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不想念》《很爱很爱你》
曾经在KTV唱的最多的就是《成全》《听说》。如同自己的成名曲似的。
在荒岛图书借来这本,对奶茶的喜欢是由衷赞赏。她的文字很淡雅,细细品来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骨子里是很有主见的人,她的歌听来是暖人的~
说说她的这第四本书。
第一发现是原来奶茶也是玩摄影的,封面赫然有摄影:刘若英的大名。
这个女人还是很厉害的。唱歌演戏出书,摄影。突然想起来之前八卦过他跟现在老公貌似共同爱好就是摄影啦,啧啧,这个女人凭借这个爱好,寻得伴侣,佩服呢。
《我的不完美》读后感(十):我的不美好
1.不为别人而活是最快乐的,但这话只对了一半,不在乎他人的评判很重要,但懂得欣赏自己也很重要。
2.马丁·路德·金说的,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
(我没能耐做好人,又不够资格做坏人;面对恶意,我无法反抗,只敢选择沉默,似乎也成了这种大悲哀的
同盟者。我明白,这又是我的另一个不美好。)
3.或许这一路走来,我好强,我独立,其实是种逃避。或许我跟很多平凡人一样,需要一双可以互相扶持的
双手。或甚至依靠的肩膀。就像我的右腿,因为帮助我的左腿,而伤得更重。我曾经以为有勇气就可以自由自在,
其实我是否更渴望一个不用费力就能安全待着的地方?所有我曾经以为的理性、我坚持的自尊,其实也可能就是任性、
冷漠、逃避?
4.因为那是真正的自言自语,不用经过导演的认可,不用看见观众脸上的表情,不需要现场掌声。写字能让我平静,
学习诚实,面对自我。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写字,不管以何种形式。我写,因为想诚实面对自己。躲在谎言中可以使那么
安逸,甚至一种幸福。但是为了那颗仍在跳动的心,我愿意再咬牙试试,再勇敢一点,再往前走一点,再诚实一点,再
自由一点,再写一点.........
5.有人说现实的时间流逝,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流逝的是我们。
6.因为我怕,等你看得懂得的时候,我已经忘记此刻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