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蒙田论人生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蒙田论人生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8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蒙田论人生的读后感10篇

  《蒙田论人生》是一本由[法]米歇尔•德•蒙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一):慢嚼生活

  喜欢蒙田,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和那份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定。“论简单人生”是《蒙田论人生》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因为这一章节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蒙田对于生活的理解感受,蒙田在书中写道:“我提出的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人生,如此而已。丰富多彩人生中含有哲理平凡家居的人生中也含有哲学伦理;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其实,这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又何尝不是我们心底深处的追求呢?现实中,生活的忙碌并没有让我们觉得幸福充实,相反的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正在塑造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而每到这时,我总会用蒙田的这句话来宽慰自己,让自己试着放下那些看似光鲜的目标,这不是对生活的放弃,而是另外一种追求,一种平淡却仍然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应该细细品,慢慢嚼,反复回味。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二):读蒙田 品生活

  曾经,对我来说“读一本好书”是在生活最惬意时的一种享受,因为我喜欢在暖暖阳光、浓浓咖啡香和音乐陪伴下,品读我最爱的书籍。可《蒙田论人生》却总是在我觉得生活很苦很累的时候被我捧起,没有阳光,不需要咖啡和音乐,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品读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讲述他一生故事感悟,很平静很淡定,但却极具感染力。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我跟着蒙田这位长者的脚步回顾和反省着自己的生活,也用心体会着他那些能让人感受到恬静、安逸话语,更深深喜欢上了蒙田和这本《蒙田论人生》。

  喜欢蒙田,是因为他总能用极具亲切感的语言和读者分享他对世人世俗世事的那些深刻、透彻和隽永的剖析。欣赏他总是能用一种谦卑的态度为我们解答那些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每次读蒙田作品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一句话而认真点头会心一笑,会感叹为什么蒙田能够将问题看得如此透彻,然后再用一种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方式和我们分享。

  喜欢蒙田,还因为他的文字里蕴含着哲学的思辨性,深刻而耐人寻味。初读蒙田作品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描写死亡的文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作家用近乎推崇的态度来感受和描述死亡,这让我越发想要了解蒙田对于死亡的真实态度。于是,翻开《蒙田论人生》时,“论死亡”的章节就在第一时间占据了我的视线。可这一次,当我细细品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发现的是蒙田极强的哲学思辨性,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由极度悲观反衬出的乐观,蒙田并不是推崇人们用死亡来结束人生的痛苦,而是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当我们不畏惧死亡,我们才能把或长或短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喜欢蒙田,更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和那份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定。“论简单人生”是《蒙田论人生》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因为这一章节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蒙田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蒙田在书中写道:“我提出的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人生,如此而已。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含有哲理,平凡家居的人生中也含有哲学伦理;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其实,这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又何尝不是我们心底深处的追求呢?现实中,生活的忙碌并没有让我们觉得幸福或充实,相反的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正在塑造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而每到这时,我总会用蒙田的这句话来宽慰自己,让自己试着放下那些看似光鲜的目标,这不是对生活的放弃,而是另外一种追求,一种平淡却仍然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应该细细品,慢慢嚼,反复回味。

  喜欢《蒙田论人生》,是因为它让很多“懒人”有了阅读蒙田的机会。之前和很多朋友聊起自己对蒙田的喜爱,总会推荐他们也去看看蒙田的作品,可好多人都因为那一本本厚厚的书望而却步。《蒙田论人生》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他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而且将这些文字归纳成一个个的主题,让人读来觉得更加直接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主题的归纳和段落的呈现方式,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免去了在纷繁文字中筛选信息复杂过程,让更多忙碌的都市年轻人可以静下心来和蒙田好好“聊聊天”。

  喜欢《蒙田论人生》,更因为书中蕴含的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个话题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丝毫的距离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仍然会去探讨“欲望野心”、 “灵魂”、“心灵力量”、“公义与私利”,仍然会受“痛苦”、“谎言”、“胆怯”的困扰,仍然会追求“友情”、“爱情”、“荣誉”……在书里,蒙田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真诚地和我们讨论生活中点点滴滴

  喜欢蒙田,喜欢《蒙田论人生》。

  读蒙田,品生活。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三):读《蒙田论人生》

  喜欢蒙田,更因为他的生活态度和那份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淡定。“论简单人生”是《蒙田论人生》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因为这一章节淋漓尽致地展现着蒙田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蒙田在书中写道:“我提出的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人生,如此而已。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含有哲理,平凡家居的人生中也含有哲学伦理;每个人都是人类处境的完整形态。”其实,这种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又何尝不是我们心底深处的追求呢?现实中,生活的忙碌并没有让我们觉得幸福或充实,相反的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正在塑造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而每到这时,我总会用蒙田的这句话来宽慰自己,让自己试着放下那些看似光鲜的目标,这不是对生活的放弃,而是另外一种追求,一种平淡却仍然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应该细细品,慢慢嚼,反复回味。

  喜欢《蒙田论人生》,是因为它让很多“懒人”有了阅读蒙田的机会。之前和很多朋友聊起自己对蒙田的喜爱,总会推荐他们也去看看蒙田的作品,可好多人都因为那一本本厚厚的书望而却步。《蒙田论人生》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他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而且将这些文字归纳成一个个的主题,让人读来觉得更加直接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主题的归纳和段落的呈现方式,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免去了在纷繁文字中筛选信息的复杂过程,让更多忙碌的都市年轻人可以静下心来和蒙田好好“聊聊天”。

  喜欢《蒙田论人生》,更因为书中蕴含的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一个话题都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丝毫的距离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仍然会去探讨“欲望和野心”、 “灵魂”、“心灵的力量”、“公义与私利”,仍然会受“痛苦”、“谎言”、“胆怯”的困扰,仍然会追求“友情”、“爱情”、“荣誉”……在书里,蒙田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真诚地和我们讨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喜欢蒙田,喜欢《蒙田论人生》。

  读蒙田,品生活。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四):读蒙田,品生活

  曾经,对我来说“读一本好书”是在生活最惬意时的一种享受,因为我喜欢在暖暖阳光、浓浓咖啡香和音乐的陪伴下,品读我最爱的书籍。可《蒙田论人生》却总是在我觉得生活很苦很累的时候被我捧起,没有阳光,不需要咖啡和音乐,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品读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和感悟,很平静很淡定,但却极具感染力。在一次次的“交谈”中我跟着蒙田这位长者的脚步回顾和反省着自己的生活,也用心体会着他那些能让人感受到恬静、安逸的话语,更深深喜欢上了蒙田和这本《蒙田论人生》。

  喜欢蒙田,是因为他总能用极具亲切感的语言和读者分享他对世人、世俗和世事的那些深刻、透彻和隽永的剖析。欣赏他总是能用一种谦卑的态度为我们解答那些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每次读蒙田作品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一句话而认真点头会心一笑,会感叹为什么蒙田能够将问题看得如此透彻,然后再用一种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方式和我们分享。

  喜欢蒙田,还因为他的文字里蕴含着哲学的思辨性,深刻而耐人寻味。初读蒙田作品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描写死亡的文字,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作家用近乎推崇的态度来感受和描述死亡,这让我越发想要了解蒙田对于死亡的真实态度。于是,翻开《蒙田论人生》时,“论死亡”的章节就在第一时间占据了我的视线。可这一次,当我细细品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发现的是蒙田极强的哲学思辨性,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由极度悲观反衬出的乐观,蒙田并不是推崇人们用死亡来结束人生的痛苦,而是告诉我们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当我们不畏惧死亡,我们才能把或长或短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五):专栏作家:蒙田的又一种可能

  放下手中的《蒙田论人生》,我突然想,这一个蒙田如果没有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而是活在当下,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备受追捧的专栏作家。你可能会说,这本由世纪文睿出品的书,涉及的都是“死亡”、“痛苦”、“隐私”、亲情与衰老”之类的话题,它们与针砭时弊的专栏文章大不相同,既不偏激,又不卖萌。也许蒙田的文字确实与那些“公知”们不同,可他那源自古典时期的真诚的态度,使他即便在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时,也绝不会丧失对话的立场,实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几年,一些在感情事业上受挫的青年,冲入幼儿园小学,见人就砍,造成一起又一起血案。如果是蒙田,他或许会这样评价:“我们所以那么不耐烦去忍受疼痛,是不善于去发现心灵中的主要满足,对它没有足够的期待,其实它是我们处境和行为的唯一至高无上的主宰。”(《蒙田论人生》,世纪文睿出品,《论心灵的力量》)。面对困难,如何去唤回缺失的心灵力量,这是普通的专栏作家不能、而蒙田能告诉我们的。

  2009年,电影《2012》播出,掀起了一场对世界末日、对死亡的恐慌。各种谣言、辟谣甚嚣尘上。这个时候,你应该静静地坐下来,读一读蒙田,他在书中说:“生命本身既不好也不坏:按照你给它什么位子才会有好坏之分。你若生活了一天,也就一切都看见了。一天与天天是相同的。没有其他的光,也就没有其他的暗。这个太阳,这个月亮,这些星星,这样的排列,跟你的祖先欣赏到的一样,也将让你的后代同样欣赏。”(《论死亡》)何必担心努力地过好每一天,不是很好么?

  今年10月,佛山的2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2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最后是一名拾荒阿姨伸出援手。在众声喧哗的讨论中,蒙田的判断或许是最质朴,却也最有力的:“人无论多么无能与鲁钝,身上总是有闪光的个人品质,品质不论埋藏多深,总会在某个时机显露出来。一个心灵对其他一切都懵懵懂懂,唯独对某一种事物耳聪目明,超过常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就必须请教我们的先生美丽的心灵是对一切都能统筹、开放和接受的心灵,虽未经教育,至少是可以教育成才的。”(《论品德》)

  又有多少时候,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为了一些总会过眼云烟事情吵来吵去,比如这几天正在如火如荼上演着的孔庆东们和南方报系的争论。蒙田大概是不喜欢这样的争论的,他写道:“世上很少事情我们能够给予一个诚心诚意的判断,因为世上很少事情我们不多掺有个人利益地位优势与劣势,控制与受控,都必然挑起天性的嫉妒与抗争;它们永远你死我活地争夺。我不相信这两者谁对谁更有权利;让理智来说话吧;当我们无法定案时,理智是铁面无私的。”(《论待人处世》)

  不止是这些,从蒙田那里,你还可以读到待人处世的哲学,简单生活的心态,差异与和谐平衡,以及对友谊财富、爱情等的看法。文笔优美又大道至简地通俗易懂,简繁皆宜,非常适合追求快捷而又碎片化的现代阅读。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泡一杯茶,在沐浴着阳光的午后,或者阴雨霏霏的沙发里,读一读“蒙田的专栏”呢?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六):直译生命的本质与真谛

  蒙田论人生》是一本由著名翻译家马振骋先生翻译并通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睿的编辑人员精心选编并由同公司出品发行的佳作。在《蒙田论人生》中,编者根据《蒙田随笔集》中的不同主题对其进行了新的归类与整理,突显出了蒙田哲学的核心价值。例如:“论品德”,“论自我认知与反省”,“论公义与私利”等篇章可谓传道;“论教育”,“论学识与知识”,“论恒定变化”等篇章可谓授业;“论死亡”,“论痛苦”,“论悔恨”等篇章可谓解惑。在以此形式所勾勒出的主线中,编者清晰且具体地展现出了蒙田人生哲学的原意与精华。

  对于蒙田这位16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与知识权威来说,似乎人生中的所有片段都是可以独立提取并加以评断的思维格式。在《蒙田论人生》一书中,编者对于作者自身意识流派的体现是极其充分的。作品中的蒙田宛若一位生命的直译者,他对于人生的观察与判断是冷峻,客观的并且是不失原形的,其特质是许多同时代的作家未能表现的。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去相信直接感官所带来的冲击却往往忽略了思维上的变革,然而,蒙田用他独道的观念和客观的解析将一种直面困惑的勇气挥洒于作品中,并以他对于人生哲义深层次的剖析与理解衍射出他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诸多对于生命的感慨。

  蒙田在“论死亡”篇章中提及: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最易受希望的欺骗与玩弄,因为,我们把自己看的太重,认为世间万物都会为自身的消亡而难过并且对自己的状况动感情。阅读至此,蒙田的话语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内心,所有的情绪瞬间在思维中大鸣大放。的确很难有人能做到蒙田这样,对生命的陨落做出如此可观的判断,这看上去甚至有些冷酷。然而,当人们以哲学的视野瞭望人生的边境时每个人都会回到生命的原点,而最终人们都会领悟,人生犹如一场戏剧,而但凡是戏就都会落下剧终的大幕,不同的只是过程与结局,而现实会告诉人们,事实上每个人最终的归属都是一致的。以此概念为轴心拓展开来,便可以想象,人与人之间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作为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对于这个世界的最终意义都是相同的,而蒙田正是以如此博大的胸怀向人们展现了生命的绝对公平与无私

  很多时候,蒙田的文字触动我的并不是其文字本身,而是在字里行间所自然流露出的那份对于生命的恭顺和坦然并由人生的实质升华至精神的境界。正如蒙田在“论灵魂”中所述:灵魂的不朽性应该在目前的状态下得到承认和体现,也只有这样对人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而根据短暂的一生做出永生永世的赏罚则是极大的失衡行为。我曾不止一次地反复品味这段极富哲学意义的言论,在多次探究其内涵的过程中,我刹那间领悟,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评断本应少一些武断多一份理智,而从心理层面出发,我感受到,蒙田同样以他对于人类灵魂的深刻理解为禁锢着的灵魂赋予了思想上的出口,为悸动着的心灵缔造了一片静谧的乐土。这也许正是蒙田想要通过作品为人们展现的奥义所在。

  在《蒙田论人生》中,作者并没有运用直观的角度向人们灌输他的思维模式而是以谦卑的态度和人们共同分享着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触。这也是蒙田最为引人入胜之处,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深奥的哲义和创造性的思想而是那份对于生命的执着与真诚。

  《蒙田论人生》读后感(七):直译生命的本质与真谛

  《蒙田论人生》是一本由著名翻译家马振骋先生翻译并通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文睿的编辑人员精心选编并由同公司出品发行的佳作。在《蒙田论人生》中,编者根据《蒙田随笔集》中的不同主题对其进行了新的归类与整理,突显出了蒙田哲学的核心价值。例如:“论品德”,“论自我认知与反省”,“论公义与私利”等篇章可谓传道;“论教育”,“论学识与知识”,“论恒定与变化”等篇章可谓授业;“论死亡”,“论痛苦”,“论悔恨”等篇章可谓解惑。在以此形式所勾勒出的主线中,编者清晰且具体地展现出了蒙田人生哲学的原意与精华。

  对于蒙田这位16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与知识权威来说,似乎人生中的所有片段都是可以独立提取并加以评断的思维格式。在《蒙田论人生》一书中,编者对于作者自身意识流派的体现是极其充分的。作品中的蒙田宛若一位生命的直译者,他对于人生的观察与判断是冷峻,客观的并且是不失原形的,其特质是许多同时代的作家未能表现的。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去相信直接感官所带来的冲击却往往忽略了思维上的变革,然而,蒙田用他独道的观念和客观的解析将一种直面困惑的勇气挥洒于作品中,并以他对于人生哲义深层次的剖析与理解衍射出他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诸多对于生命的感慨。

  蒙田在“论死亡”篇章中提及: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最易受希望的欺骗与玩弄,因为,我们把自己看的太重,认为世间万物都会为自身的消亡而难过并且对自己的状况动感情。阅读至此,蒙田的话语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内心,所有的情绪瞬间在思维中大鸣大放。的确很难有人能做到蒙田这样,对生命的陨落做出如此可观的判断,这看上去甚至有些冷酷。然而,当人们以哲学的视野瞭望人生的边境时每个人都会回到生命的原点,而最终人们都会领悟,人生犹如一场戏剧,而但凡是戏就都会落下剧终的大幕,不同的只是过程与结局,而现实会告诉人们,事实上每个人最终的归属都是一致的。以此概念为轴心拓展开来,便可以想象,人与人之间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作为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对于这个世界的最终意义都是相同的,而蒙田正是以如此博大的胸怀向人们展现了生命的绝对公平与无私。

  很多时候,蒙田的文字触动我的并不是其文字本身,而是在字里行间所自然流露出的那份对于生命的恭顺和坦然并由人生的实质升华至精神的境界。正如蒙田在“论灵魂”中所述:灵魂的不朽性应该在目前的状态下得到承认和体现,也只有这样对人的一生才是有价值的而根据短暂的一生做出永生永世的赏罚则是极大的失衡行为。我曾不止一次地反复品味这段极富哲学意义的言论,在多次探究其内涵的过程中,我刹那间领悟,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评断本应少一些武断多一份理智,而从心理层面出发,我感受到,蒙田同样以他对于人类灵魂的深刻理解为禁锢着的灵魂赋予了思想上的出口,为悸动着的心灵缔造了一片静谧的乐土。这也许正是蒙田想要通过作品为人们展现的奥义所在。

  在《蒙田论人生》中,作者并没有运用直观的角度向人们灌输他的思维模式而是以谦卑的态度和人们共同分享着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触。这也是蒙田最为引人入胜之处,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深奥的哲义和创造性的思想而是那份对于生命的执着与真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