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萤火虫之墓》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萤火虫之墓》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1 21: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萤火虫之墓》经典读后感10篇

  《萤火虫之墓》是一本由[日] 野坂昭如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4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一):一边泪水 一边微笑

  在图书馆里见到这本书时,毫不犹豫地取了下来。当天回去看完电影,又小心翼翼的翻开书,开头和电影一样的倒叙1945年九月的那个清太...

  不长的故事让我迅速就翻到了结局,合上书后的第一个念想,已然不是去评价这场战争伤害,这部作品的优劣,或是电影和原著的契合,深夜一点的月光让我想念起了亲爱妹妹。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用过亲爱的这个形容词形容过妹妹,轻想都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妹妹与我相差四岁,就像清太和节子兄妹(虽然没有他们兄妹那样相差十岁)一样,在节子小时候哥哥对妹妹的照顾。只是小时候我真的一点都不懂得体谅,什么东西都是和妹妹一样的分量自己内心的这种平均主义直到七年前才荡然无存,因为自己的间接原因,导致妹妹发生车祸为此深深的自责。妹妹在医院待了三个月才出院,期间我只去医院探望过几次,我只是在病床边望着她,可是妹妹总是露出不欢迎的我的表情。我理解她看见我的心情,也多么希望是自己来承担这份苦痛

  出院后的妹妹还要在家进行自我锻炼康复,因此她休学了一年,在那一年里,我无数次听过妹妹康复后的哭声以及不愿做康复的抱怨。每每听见,心中的自责总是难以平复,我也曾劝过她许多次康复的重要性,可是经常得到的适得其反效果,那一年也许是我们兄妹之间最冷的一年。不管怎样,妹妹在几个月的康复期终于还是痊愈了,只是偶尔看见她的手术伤口会不自觉沉默

  之后在大学住校和妹妹的交流更加稀疏,而她的性格却变得孤僻少言了,我知道这件事对她的影响,但是我的身份注定我什么也说不了。大学兼职后,每次回家我都会带着许多她吃的零食给她,也特意买过礼物给她。她那张童年笑脸,偶尔还是依稀可见

  节子的死对清太的打击,我的内心能深深的触摸得到。看完电影和小说,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但是也是幸运的,因为我还有机会去弥补曾经那份缺失。就像这部小说创作来源取材于野坂昭如在中学期间遇到神户大空袭时,为了避难所经历一连串事迹。当时为别人门户下养子的野坂昭如,带着与他同样为别人认养、没有血缘关系年龄约一岁多的干妹妹一路逃难疏散。而野坂昭如事后坦白表示著,年少的他本身未能像在他笔下小说里的清太竭尽一切所能地照料妹妹,反而也曾经因受不了干妹妹的哭闹而拍打她的头。事后疏散到福井县的妹妹因营养不足而逝世,当时妹妹瘦弱死去的模样,则深深烙在野坂昭如的心中。而《萤火虫之墓》小说便是有带着懊悔的心情所创作出的故事。作者的那种懊悔自责曾经也充满我的身体,而我现在做的不能只是遗憾懊悔自责了。

  谢谢这部作品让我拾起了自己

  抬起头,扬起嘴角,目视前方,希望就在那里。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二):淡淡的萤火虫的光

  不仅仅是因为当初看了宫崎骏的漫画电影《萤火虫之墓》才有了很大的兴趣读这本书,正是仔细得看了作者野坂昭如的几篇短篇小说之后,才体会到他清冷质朴文字下显露的一点淡淡的萤光。

  节子在电影中总是亲切的叫着“哥哥”,她手里晃动着糖果盒。在书里,这样的情景总是会浮现在脑海里,伴随着令人不寒而栗辛酸

  作者将自己冷静细腻的描述贯穿在他所有的文章里,不仅是大家所熟悉的“萤火虫”里可爱的节子,不仅是兄妹俩悲惨生活状态人心酸落泪,如果你看完这本书中其他几个小故事,你会对当时战乱下的日本社会有一个清醒深刻认知,或许不仅仅是当时的日本,在充满了战争和颠沛流离的任何国家民众生活都将是处处上演的惨剧。

  野坂昭如的笔下,你所能感觉到得生活,只剩下余烬。人性挣扎,在丧失的边缘拼命地又去维持,这才是真正令人痛苦的原因。

  在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一篇《育死婴》,对于人性的揭露,此篇有了更多恐怖而战栗的心痛。为了逃避战乱而裸露的人性,有了一种反讽的味道,其中的误解更加令人刺痛。

  野坂昭如的文字犀利、简单,在对环境的描述有一种见字如临境的真实生动感,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表达,尤其深刻而真切,可见他对当初战乱下的日本社会,有更深的体会和反省。

  有读者会问,书中的故事会像电影中一样令人不禁落泪吗?会的,就像作者在用文字点燃起最后一点淡淡的萤光一样……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三):无题

  今天加了班,于是选了一篇村上春树的短篇来看。看到这篇的名字时,忍不住想起以前看过的《萤火虫之墓》。珍惜现在吧,谁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村上在《萤火虫》里,语调平淡的写了一个少年的18岁。 他说在书里面说:「死亡确实会在某种时候逮住我,但反过来说,在死之前的日子,我可也未曾被死逮过。」

  好像所有的青春期的思考都会围绕着死亡,性与爱吧。

  在那个阶段的我,即使学业繁忙也仍旧有着大巴的时间发呆,托着下巴,望着窗外,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想着过去与未来

  盼望长大,盼望失去,盼望着感受所有曾见过的波折,就好像自己永远不会长大一样。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四):二十年前,曾为这个故事失声痛哭……

  “九月二十一日晚上,我死了。”

  20年前的动画片里,那个永远失去了妹妹的少年,冷冷地宣布着自己的死亡,语调平常而简单,仿佛只是一次寻常的睡觉。

  那一次,年少的我为那个故事痛哭不已……

  这本书讲了一个实在复杂的国家的简单故事。

  那时候,只知道日本鬼子,只知道那个可以与邪恶地狱相提并论的国家。

  那时候,也只为这个故事感动哭泣,从未将二者联系起来。

  20年后,终于读到文字版,读到几个更加情心的故事。

  为清太节子兄妹痛哭,也为羊栖菜里的俊夫、善卫,还为探戈舞曲里的高志流泪不已……

  他们在忍受劫难。

  他们在忍受报应。

  尤其是在那个罪恶的二战之末。

  即使过去了六十年,当再次看《东京审判》,看《南京》的时候,依然愤怒,依然心痛如绞,甚至也想打到东京去。

  也曾对所有日本人充满仇恨

  但,这是走上了一条歧路。

  这里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故事,一个远离了国家和民族的故事。

  节子,清太们的苦痛,就是普通如我们的苦痛。

  在清冷凄凉命运面前,人都会失去从容,失去尊严,失去体面,失去任何象征光荣的东西。

  就像在饥饿面前一样。

  就像在死亡面前一样。

  谁会一掬清泪?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五):《萤火虫之墓》——思痛不思过。

  它仍躺在我床头窗台上,跟它的黑书面融为一体了,每次看到它我总是那么想把它找个地方踩踏一翻然后丢掉。但是我没动它,看到它的封面我就不想去碰它。勉强看完《萤火虫之墓》和《美国羊栖菜》之后我实在不想看下去。读这两个中篇也是因为想明白为什么作者能拿下两个日本文学最高大奖。

  读完是恍然大悟,我对日本人的认识多了一层,但是我很尴尬很愤怒。

  看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时候我不过7岁,只记得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感情纯挚,当妹妹死的时候,我哭得说不出话来。多年以后,我在东方书城遇到原著版的《萤火虫之墓》居然被刺痛了,只是为了那个黑色背景和宫崎骏画笔下的妹妹我就把它带回了家。

  这是一本封装书,即使在书城,我也不能翻阅。如果我翻过了,我一定不会买。

  萤火虫之墓的故事很多人也熟悉不过了。宫崎骏带给我们一个富有感情的悲剧故事。而野坂昭笔下的原版萤火虫之墓却与动画是两回事。冷漠的文笔,整篇都是叙事,没有多少心理描写。妈妈烧成重伤,哥哥去看了,没有感觉。妈妈死了,哥哥看着她被抬去火葬,也没有感觉。文中的哥哥似乎什么都不关心,妹妹死之前他激动过两次,一次是因为战事失利他非常气愤,第二次是听说他爸爸的舰队打输了,他觉得和妹妹一起活下去已经成为无意义

  其实不少人也觉得这个故事写得很不符合逻辑。哥哥整天去游泳洗澡,甚至到妹妹死的时候他也在游泳,妹妹居然会长了一头的虱子;到处可以偷东西或者到农家换东西的年代居然会把妹妹饿死,妹妹临死前,他才刚偷到一只鸡。说到底,作者要反映的只是政府的无力和战争带来的民不聊生。妹妹死的时候,哥哥带她的尸体去火化场,政府的人说等着火化的尸体太多了,小孩子找个庙里的角落烧了就好。很淡然,没有感觉,仿佛那不是人。当时正是美国轰炸日本的年代,日本死了不少人,战争让他们也麻木了。

  生活很痛苦,亲人死去已经渐渐麻木,每个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或者就像文中哥哥一样,为了战争胜利才有想和妹妹一起活下去的想法。知道日本要战败了,他也没有动力了。烧妹妹尸体的时候,他没有悲伤,忽然有便意,他就蹲下去大便了。完事之后把妹妹的骨灰捡到一个糖果盒子里。

  那就是当时的日本,每个人都过像畜生一样,时常死人,政府无力,每个人都只希望战争快点胜利,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战争的胜利。

  作为一个有历史中国人,读到这篇的时候我觉得无比的愤怒和尴尬。这是一篇关于日本人描写被美国“侵略”时期的文章,文中他们痛苦,他们觉得自己活得比野兽还不如,他们却没有憎恨战争,更令我愤怒的是他们没有去思考过是谁带来如此的恶果。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给其他国家民族带来了怎么样的痛苦。一个侵略者当他们被反攻击的时候居然在叫苦。这文章里面没有中国的份,中国完全不在日本人的脑子里占半点的分量,人家写的是美国。文中没有一丝挑起战争自食恶果的后悔,他们甚至没有提过战争是自己挑起的,没有反省,只想要赢,典型的军国主义

  读完萤火虫之墓之后很长的时间我才勉强看了《美国羊栖菜》,也是为了看看为什么能拿一等文学大奖才看的。

  很简单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对日本夫妻接待一对美国夫妻到日本游玩的事。文中无非就是写美国人如何的傲慢如何的不把日本人当一回事,而日本人在美国人面前是如何的自卑并千方百计的讨好美国人。文中回忆到战后日本被美国救济的生活,充分的反映了日本人面对美国人的那种自卑感。日本这个自认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在面对美国人的那种自卑尴尬文中都充分的写出来了。

  无疑这两篇文章对于日本人来说一篇是相当的悲痛,一篇是说出心声。这是日本人心中之痛,全国共鸣,所以野坂昭拿了两个文学大奖。

  可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完之后只想把这本书踩踏一篇之后丢掉。我记得多年前我在广东美术馆看过一个日本的光影展,展示的是关于日本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满目疮痍,日本人总觉得自己在二战是被欺负的吧?

  思痛不思过的日本人,中国人要的只是一个道歉,等了64年日本拒不承认侵华。日本人二战的影子里只有美国人,没有中国人。中国那些战死的战士,那些无辜被屠的老百姓又是为了什么?只有日本人的命是命吗?珍珠港的人命也不是命吗?书中只有日本人在战争中是痛苦的,其他国家人民没有痛苦,美国人是得意洋洋的,中国人朝鲜人都消失了。

  多么可耻的一本书,多么可耻的一个大奖。那些在网上称赞这本书的中国人,你们的脑被硝酸洗过了吧?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六):愿世界和平

  对于这本书我是因为在网上推荐清太这一故事情节才去看的。清太这个故事十分感人,十分同情生活在战争时代人类,要这样饱受着战争带来的伤害。虽然清太这一篇故事很短,但看完以后很让人值得思考。战争无非是可怕的,但战争以后所发生的种种更比战争来的可怕。这本书故事情节还有其他的故事情节,其中的言语之间不断透露着人类丑陋一面,像披着羊皮的狼一样。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因清太的故事流泪,真的太苦呢。一个还在懵懂时期孩子,在先后失去父母温暖的臂弯下,连相依为命的妹妹也离开了自己,在亲戚屋檐下也遭遇不少冷言冷语。这样的生活仿佛没有什么可以生存的意义,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原本在世上与妹妹相依为命还能留有一点希望,但最后一点点也磨灭掉了。我也在想如果我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下,恐怕没多久也像清太一样死了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许不是对生命尊重,但在那时也是一种解脱,死了再也不用忍受亲人离开的悲伤,世间人们的冷言冷语,这般冷漠的世界。真期望清太那时到了天堂能与他的妹妹、父母重新团聚,在天堂里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世间再无战争出现,能世界和平!!愿在战争牺牲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来生能得到美好幸福的生活。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七):战争,永远平等的残酷

  战争这件事,实在如同死亡一样,不论对哪个国家的人民,不论对男女老幼,对战争的发起者和被迫接受它的人,都是一样的冷血无情,都是一样平等的残酷.

  一直觉得,那些歌颂战斗英雄的近乎于神话一般的称颂,实在太过虚假.反倒不如这书中所写的真实.

  整本书最反复出现的,便是饥饿.

  无论是抢夺小妹妹的食物最终将她饿死,还是不断像牛一样反刍,这样写起来,谈起来总是让人觉得恶心的事,却又是那么真实.

  反过来说,难道不正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能够毫无负罪感的浪费着大把大把的粮食,能够在商店里随心所欲的购买一切,能够和朋友谈笑风生,能够不用顾虑什么世界形势的一直持续着这样所谓"平常"的"高雅"的"小资"的生活,才能对战时那些孩子的"反刍"感到"恶心"么?

  当我对身边的人讲起这些故事,他们无非把它当作小学课堂上老师无味重复的那些一样,表示"深深的同情",表示它很"恶心",表示"当姐姐的怎么那么没人性,竟然把妹妹饿死,还是节子的哥哥好啊,至死都不忘自己的妹妹"......

  我不敢想象,倘若战争真的来临,我的这些朋友之中,又有多少能想到自己的家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小资"的死去,而不向贯穿全身的饥饿低头,像牛一样反刍,像原先被我们所唾弃的人一样,纵欲,盗窃,杀人,见死不救......当战争到来时,我们真的还会顾虑到这一切,而不是先填饱自己的肚子?

  我不确定.

  不确定有还是没有,也不确定有多少或者没有多少.

  我只能说,倘若我有幸没被炸弹炸成肉末,在我半死不活的恍惚之中或是饿的快挂掉的时候,我大概还是会怀念那难吃的营养午饭的.

  至于其他,我只能说,我没有那么高尚.

  大概我这种人很快就会变得像妓女或者黑市劳工一样了吧,像牛一样反刍着,等着听今天又有多少人丧命,等着捞到一点好处,从尸体身上.

  所以,更多的,我感到恐惧.我感到真是后悔读了这样一本书,一本让我感到恐惧的书.

  当战火将我们平常的生活砸了个稀巴烂的时候,人类社会繁华与文明都不过要去给炸弹当炮灰罢了.知识,财富,权利乃至尊严,全都被炸得连渣都不剩下了的时候,除了像野兽一样活下去,我们还能干点什么?助人为乐?为国争光?

  战争就像那只铁箱,大家都是被扔进去的小白鼠.我们互相残杀,同类相食,等着最后活下来的那只成蛊.

  人类和小白鼠的区别,大约也就从此看出来了:小白鼠是被人类扔进去的,而人类是被自己扔进去的.世界上大概没有哪只小白鼠有"如此高的智慧",提起自己的尾巴,把自己扔进这只暗无天日的铁箱里.

  这还真是件残酷的事,呐.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八):萤火虫--生命之逝

  萤火虫----夜的精灵,夜的伴侣,如果说萤火虫是夜的生命,那么夜因萤火虫而圣灵。

  我想表达的无关战争,无关社会,无关人性。

  心灵角落的萤火虫,总能给人们活下去的情感寄托。

  而这种寄托往往在现实中,单薄且脆弱。

  就像 洁子 问“为什么萤火虫那么快就死掉了?”一样

  她珍惜萤火虫 这份单薄如一缕尘纸的希望。如母亲一样珍惜着。

  墓地,小小的她似乎都无法理解,单纯的她,稚嫩的小手埋葬着她心里的一切美好的幻灭,埋葬着她心灵尚未脱离襁褓的小小念想。

  凄美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敢于直视和剖析最真切的时代印象。

  让人不禁怜惜。

  小小的臂膀,为何要承担着这样一个时代无法规避的历史之怆。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九):萤火虫之墓

  看完电影对某些过激的评论有些想法,所以看看书。但是书只看了《萤火虫之墓》这一篇。翻译过的文字和读中文原版书的感觉差不多,完全没有读德国文学的感受。

  书中所描述的情节有些确实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后来一直偷东西等,所以并不是兄妹两人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是有些瑕疵的。

  因为持续断水,男孩清太能够帮她从三百米开外的水井汲水回来,自然离不得。

  才不过十来天,广口瓶中的梅子干和干鸡蛋粉等便踪影俱无了,罹灾者特別配给也已消踪匿迹,三碗两盏的饭,一半变成了大豆、麦子和高梁。两个孩子正值能吃的当口,寡妇便疑心连自己的那一份也被他俩吃去了,于是一日三餐的杂烩粥一勺子就可伸到锅底,将稠米粒舀给女儿,给清太节子的是满满一碗只有菜叶的汤水。大概是略感内疚,她有时会说:“阿鲤可是在为国家出力呢,得多吃点儿,好长力气。”厨房里总是传来她用铁勺铲刮黏在锅底的焦粥的声响,想必那焦粥十分入味,又香又韧吧。一想到寡妇正在大口吞食那焦粥,清太与其说义愤填胸,倒毋宁说是馋涎欲滴。

  一半也是这个年龄的冒险心作祟,待警报解除之后,清太便一声不响地收拾好了行李。

  配给如今怎么样了呢?大米、火柴和盐本来是可以领到的,可是由于兄妹俩没有加入居民小组,偶尔刊登在报纸上配给新闻栏中的物品与他们无缘。

  《萤火虫之墓》读后感(十):震撼人心,仅此,足矣。

  作品并非是在抨击战争,而是对战后日本经济萧条(说得委婉些是如此)时期日本人民苦难生活的刻画。也许是因作者亲身经历的缘故,朴素的文字有一种直触人心的力量。其中《育死婴》以主人公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与现实生活的交织,完美地刻画了灵魂因痛苦与愧疚而被撕裂的真实写照,令人难以抵触。而诸如《美国羊栖菜》《可怜的孩子》《探戈舞曲》等作品则很好地沿袭了这一主旨,对主人公残缺的心智及其体现都描写得无比细腻而真切。

  震撼人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