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5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的读后感10篇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是一本由德国泰斯洛夫出版社(Tesslof Verlag) / [德]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一):培养认知能力快乐之旅

  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到老。很有趣一句话,是不是古人也很重视幼儿教育呢。现代研究表明,0~3岁幼儿的教育是非重要的,包括最初的感觉、认知、语言行为能力培养,幼儿出生之后,除了先天承袭的基本生存能力之外,对这个陌生世界所有的规则方式都是陌生的,需要重新构建的,除了游戏认知,显然父母还要为孩子准备好帮助其认识这个世界,训练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思考能力的知识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与上一本看过的《宝宝的第一本游戏书》都是德国教育专业人士编写的,对比之后有个有趣的发现,窃以为游戏书肯定妙趣横生,充满吸引儿童的各种要素,没想到作者从很深入的儿童学习理论方面入手,选取的大多是婴儿父母亲交流认知的游戏。而这一本对于幼儿认知训练的书,本以为会充满了大段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讲解,没想到却一字理论也无,开篇就是小老鼠奥斯卡带领读者一起走进农场啦。看来德国人确实乐于变幻角度独辟蹊径

  书中的主角是一位可爱的小老鼠,在他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分别来到了农场、火车站生日聚会、消防队、动物园、建筑工地、印第安部落和马场,去和动物、植物社会亲密接触,每一次出行都很有趣,比较物体的大小,观察事物颜色以及特征行动先后顺序等等,包括多方面的学习——常识性的讲解,观察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学习,有些书页还需要孩子思考之后涂上喜爱的颜色,这同样也是一种观察能力、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的融合,这样的综合训练在书中比比皆是,却又不乏趣味性。同时书籍在章节交错之间,也不断来到内容相似却又不同场景中,保证知识点错落有致却又不断重复,可以加深小朋友了解,强化记忆

  另外,书中的知识点也非常具有拓展性,从有趣而吸引人的图画中引申出的知识点,可浅涉,可深读,也可以充满童趣地讲解,在绿色的草场上,有好多马儿,谁是陌生的来客呢?仅从外形上也能判断出纹路不同的马儿;我们也可以向小朋友讲解,这是一匹特别的马,它生活在很遥远地方;或者直接逗趣地说,这匹马儿是天外来客,是月亮上的居民,或者直接讲成一个美丽故事。这是一本可以让你任意发挥的书籍。

  这是一本完全寓教于乐的书籍,虽然是认知的训练,却能在轻松中得到提升,虽然是成人,也觉得乐于观察书中的题目,这本书在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学习态度——学习未必是枯燥的,也可能是快乐的。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二):让孩子玩一把高大上

  一帮德国人,在给3岁宝宝的认知训练书里,在126页的篇幅里,他们都干了什么?请允许我用比较抽象的语言提纯一下——

  给动物的生存环境归类

  将动物与它们的食物匹配

  图形的拼图与配对

  食物原材料与成品的配对

  给相应的图形着色

  找相同找不同

  给小动物找妈妈

  按照蔬菜的种植顺序排序

  对“2”的数与量的一一对应

  动物大小的区分

  色彩的识别

  走迷宫

  虚线描实

  寻找常识性错误……

  好吧!这是其中一个单元的内容——农场乐趣多。如果这样看起来有些罗里吧嗦的话,那我再把它们归归类。意思就是,这里面有手眼协调训练的、有数量形对应的、有自然界(动物、植物、气候)常识的、有社会常识(火车、建筑工地、消防队、伙伴生日、多元文化)的、有视觉训练的,尽管整体着重朝向了科学领域(包括数理逻辑)的观察与认知,但绝不仅仅只限于这一领域,因为孩子的发展是有着整体趋向的。越是整体的,越是有效的。无论是当下学前教育领域的五大领域,还是过去陈鹤琴先生的“五指理论”,无不渗透着整体发展的概念。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别以为《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的“认知训练”是多么单一的事情事实上,整本书全部是以游戏开路,是在游戏中增进的宝宝用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叹口气,游戏是孩子发展的第一要务。想来是为了照顾父母们想让孩子高大上的急切心情,也只好“认知训练”一下下罗!

  不过,说高大上也不是贬义,德国人的严谨众所周知的,在每个单元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背后隐藏的严密的编排体系,基本都是以同样的序列展开。对于处在秩序敏感时期的宝宝来说,稳定的呈现结构不仅有助于孩子与图书互动中的有序,对于其心理发展的需求也是极其有益的。严肃的是背后的结构,有趣的是表现形式,无论内容、画面、色彩都是童趣十足的,孩子们应该很喜欢。更重要的是,编辑在这里用了心了,全书采用的是亚光纸,色彩柔和,不伤眼睛,而且纸张的厚度也保证了孩子用笔划线、涂色的需要,作为一本宝宝使用的操作用书,无疑是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特定的需要的。

  所以罗,高大上罗!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三):幼儿认知,轻松引导

  有时候就特别想了解一下外国人与咱们中国人养孩子有什么不同。都说很多西方国家对孩子从小就很宽容,相较传统的东方教育文化,他们显得更轻松,因为更尊重孩子的天性,秉着结合孩子的发育特点顺其自然地养育孩子。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因为没有机会走进欧美国家庭亲自去感受一下,但是现在社会文化信息发达带给我们的便利与益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那些国家的书籍来了解他们的育儿理念教养方式方法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是后浪出版公司从德国引进的少儿益智游戏书。在此之前,我也看过不少国内市场发行的一些同类书籍,做了一下对比,今天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讲这本书让我觉得好的地方,并非出于崇洋媚外,而是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客观地分享一下:

  1、这本书的内页纸张不反光。我对纸张的类型不懂,但是知道市面上大致有铜版纸、哑粉纸、灰卡纸、白卡纸,还有一些特种纸,如牛皮纸等等,我不懂这本书的内页到底是什么纸,但是它符合我的要求——纸张不反光。虽然有些纸很光滑,看起来不容易弄脏弄破,但是却会反光,我觉得那样的纸对读者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的视力是有影响的,因为反光,在某些光线环境下或是拿书的角度不同,就看不清纸上的印刷字了。然而,这本书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所以可以大胆心地给孩子看。也因为它不是光滑的表面,所以容易上色,因为书里有很多供孩子涂色的内容,容易上色,孩子涂起来不吃力,自然更愿意涂绘。

  2、虽然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那种表面光洁的貌似纸质特别好的那种纸,但是它的优点还在于纸质厚。厚的纸张有两个直接的好处,第一,有一定的厚度的纸张不容易割伤皮肤,因为我自己本人有过被薄的锋利的纸张划伤手指经历,所以对这一点特别重视,孩子的皮肤娇嫩,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潜在危险发生;第二,纸张有一点厚度,适合给孩子涂涂画画,别看孩子小,但是我们都会发现其实孩子的力度可不小,在涂鸦的过程中很容易划破纸张,而纸张厚,则不容易破损,涂颜色时颜料也不容易渗透到背面而影响背面的内容。当然,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同样的纸质,越厚的当然是越贵的,所以,档次高的书与那些劣质书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

  3、印刷清晰图案明朗、色彩柔和。我个人认为,给孩子看的书,咱先不论内容到底如何,毕竟内容、主题,是有专业知识在其中的,如果仅凭个人喜好来论断,众说纷纭,很难马上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先撇开内容,来讲印刷质量。如果制作方是踏踏实实本着“以孩子为重”的立场来制作图书的,那么图书的印刷质量一定是过关的。试想一想,当你翻开一本童书,印刷得模糊不清、图案扭曲、色彩扎眼,那么就算它的内容再好,你会买吗?我想大部分人一定是持否定的态度,因为那样的书一看就像是盗版,连基本的硬件都不过关,又怎么来保证它的软件内容呢?而我们当下在读的这一本《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就印刷质量而言,让我感觉很舒服,连我一个挑剔的大人都觉得舒服,我想孩子也应该是同样的感觉。而我们作为孩子的监护者,有义务为孩子把关我们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作为给三岁孩子阅读和玩耍的益智游戏书,书里的图案线条不是特别繁琐复杂,特别是那些要填色的图案,是能符合孩子年龄特征需求的。带色彩的那些图案,红、黄、蓝、绿、橙、紫……色彩分明,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游戏的同时学习正确辨识色彩,这些色彩的用色比较柔和,不是那种很刺眼的艳色,不容易让人产生视角疲劳

  4、最后回到内容。它是针对幼儿认知训练的,内容也不外乎我们通常理解的各种场合各种情景各种物体的认知,就这点而言,我想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希望能通过日常生活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身边的事物、认知这个世界。因为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对世间万物存在好奇,他们不停地用眼、用手、用脚,以及用脑、用心去探索和认知,而他们又是那么地弱小,作为父母,我们要蹲下身来以孩子的高度来引导他们,在什么样的年龄作什么样的引导学习是合理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此书寓教于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游戏,在轻松娱乐的过程中去认知事物。选择、连线、涂色、拼图……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充满了乐趣。小老鼠奥斯卡就像是一位小伙伴、一位小老师带领着孩子从头到尾一起参与到这些游戏中,这些过程因为多了一个可爱的动物朋友也显得更有童趣,不是吗?

  这是我和孩子共同体验了这本书后的感受,每个人读同一本书,感受与收获各有不同,但是孩子的喜爱是不会骗人的。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四):让孩子认知世界,让我们了解孩子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慢慢探索世界。一部分通过与外界接触的经验探索,一部分通过绘本等书籍的感性认知了解。

  但因为孩子识字不多,书籍的趣味性显得尤其重要。

  大量的彩色插图,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农场等卡通形象,首先就在视觉上和内容上抓住了孩子的吸引力。但如果只有图片家长只能像上课一样指着图画一一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3岁左右的孩子很快就会觉得坐不住了,往往看不了几页就没兴趣了。

  如果认知的目的都没达到,就更不要谈训练了。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自己都还不太明白认知训练应该怎么做,心想着就当图画书看着玩就不错了,没想到,2岁半不到的宝宝居然能主动要求再看一看。

  书中不但有彩色的图片,还有大量的黑白图画,需要孩子自己用彩笔补充进去。孩子的参与度越高,认知的效果自然越明显

  除了最简单的涂颜色之外,书中还有连线推理等需要宝宝动动脑筋的小训练,对于3岁左右的宝宝来说,这种训练属于垫垫脚尖就能完成的。如果过于简单,孩子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过于难,孩子又容易放弃

  所以,这种认知训练类的书籍千万不要只丢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看,而是和宝宝一起。

  涂色的部分大多数的孩子应该都可以自己完成,连线的部分可以先带着孩子把所有的物品都认识一遍,然后先宝宝做容易的。至于后面的推理类和需要观察能力的,要看宝宝的情况而定。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妈妈自己对于认知训练类书籍的心理预期不要太高,不要奢望孩子每一页都读的津津有味。我们大人自己读书,读完一本厚厚的书籍,能有一些观点印象深刻就已经足够了,更不要说3岁左右的孩子。

  所以,当某天我儿子指着这本书的封面说,这是小老鼠开火车的书(封面上有小老鼠和火车),我也很开心的认同他,然后试探着说,那我们一起看看还有其他什么小动物吧。

  孩子得到我的鼓励之后,又翻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讲给我听。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训练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尤其是孩子的认知训练,更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和孩子多读了几次之后,我也大概掌握了一套做认识训练的方法。那天和带孩子出去玩,偶然看到商场打了一些池塘青蛙的模型,在孩子说了这是青蛙之后,我开始下意识的用书中的方法问他,青蛙有几种颜色呢。青蛙吃什么?

  好的书籍总是这样,在看似简单的图画之后,能启发大人学到一套与孩子沟通思维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大人了解,如何用孩子的认知方式看待世界,从而就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我们做认知训练的初心,就不只是交给孩子一些知识,而是,让孩子更了解世界,让我们更了解孩子。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五):真正的寓教于乐,是乐而学,而不是学而乐

  真正的寓教于乐,是乐而学,而不是学而乐

  最近看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不但对孩子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收获了满满的童趣,特别是几本幼儿的绘本,最大的一点感触就是如何做到“寓教于乐”。

  0到3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的教育对孩子智力和人格发展都很重要,包括最初的感觉、认知、语言和行为能力的培养等。

  西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一般更尊重孩子的天性,结合孩子的每个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来培养孩子。反观国内的家长,孩子走路都走不稳,就急着给孩子上各种早教班;孩子汉语还说不清楚,就开始让孩子学英语……

  记得网上有篇文章,说德国的幼儿园只教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识,比如带小朋友参观邮局、警察局、消防队、菜市场等等,等到孩子幼儿园毕业,就具备了基础的生活能力。

  国内的幼儿园呢?好多都是充当托儿所的角色,首要职责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幼教呢,也就是带着孩子们玩,认认字、唱唱儿歌、做做游戏,就算完成任务了。当然还有另一种,好多的幼儿园的定位是小学的过渡,大量的教授一些文字、算术知识,因为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才艺,才能进入比较好的小学。

  最近看了一本《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里面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看书名本以为这是一本儿童心理学或儿童教育的书,拿到手才发现是绘本,不过绘本读起来反而轻松,而且很有趣。

  书中,通过可爱的小老鼠(奥斯卡)的视角,带着孩子探索身边的事物和世界。在他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分别来到了农场、火车站、生日聚会、消防队、动物园、建筑工地、马场等,不但可以认识各种动物和植物,还能对社会生活以及常用的工具建立初步的认识。

  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六):回到三岁

  我早已不记得自己三岁时是什么摸样,知道了哪些新奇的知识。现在因为有了宝宝,开始关注幼儿类书籍,拿到这本书好像又回到了三岁,以三岁孩子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甚至发现了从前不曾在意的事物。

  在国内,三岁的宝宝一般都已经进入幼儿园开始了学校前的适应生活。每天按时去园区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玩耍。可学的什么?玩的又是什么呢?大多是教教孩子认认字唱唱儿歌做做游戏。幼儿园中的老师最大的职责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至于什么寓教于乐,不光老师很难真正做到,连做家长的都不一定完全能够做到。说到底是因为我们总觉得孩子那么小,总是不自觉的认为很多事情不用教等大了就知道了。又或者是心心念念的想要他们认识更多的字,掌握更多的才艺以便能够上好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

  我们总是想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却没有想过让他们在乐趣中得到学习。我三岁时并没有这么一本书,而我的孩子三岁时却有了和这本书一起开心的寻找这样那样从前不为所知事物的机会。

  如果要我单纯的和孩子讲图片上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不停的重复,我想我不会有太多耐心,孩子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而这本书以上幼儿园的小老鼠奥斯卡的视角带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不一样的世界。就好像是和一个同龄的小朋友一起去农场、动物园、建筑工地、消防队和马场玩耍探索,认识这些场所里的各种小动物、工具。如果不是和小老鼠奥斯卡一起,我想作为大人很少会想到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建筑工地或是消防队里有什么,这些地方也不允许随便带孩子去认识。而书里则都简化为各种有趣的小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书中分为8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不同,却又在每个场景中设置了种类一样的知识认知。像颜色的涂画,连连看,物品的作用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在不同的场景中获得新鲜感,还能通过几个场景的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连连看和涂色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大人和孩子一起互动。

  书中并不仅仅有小老鼠奥斯卡,在不同的场景中也出现了它的好朋友和其他的小动物,这样的设置既能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又不会具有太大的陌生感。

  书中还有很多令人不易察觉的小细节都处理的很好。嗯,也许书并不厚,内容也不深奥,但却是可以让孩子慢慢一点一点的看,一点点的陪伴他了解、互动的书。

  我想到时候我会买好彩笔和他一起去探索其中令人新奇的事物。回到三岁,和他一起去成长。

  語 寫於 2016年4月20日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七):把握孩子认知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现在对于孩子的训练越来越提前,早前也给女儿买过国内出版社的有关幼儿认知训练方面的书,也基本都按照书中所讲的,给孩子摸索了一遍。但其实作为教师,一直心里有个困惑,不知道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否科学,很想借鉴对比一下。在网上看到《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购买,就想看看国外教育方式的差别性和优异性,是否如专家所说的那般。

  元认知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韦尔在1976年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我们对于幼儿的元认知认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已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幼儿的元认知是一种低水平的、不成熟的元认知,幼儿元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5岁左右,因此,有必要对幼儿进行元认知的训练。因此,本书将阅读群体定位在3岁的幼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与国内认知书简单的图案识别、事物分类不同的是,《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塑造了一个可爱的主人公——小老鼠奥斯卡,将它在农场、火车站、生日聚会、动物园、印第安部落、消防局和马场的所见所闻编写成了一个个小游戏,通过比大小、分辨形状与颜色、找不同等将空间次序、动作序列、目标辨认、图形推理、逻辑类比这五大认知能力潜移默化地分散在每个场景之中。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趣味需求,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又避免因同一类型内容的简单重复,造成视觉疲劳,形成思维惯性。

  全书通篇都是图形、颜色,没有多余的文字和数字,这也符合3岁孩子的学习特征。越到后面画面内容越来越丰富,难度不断加深,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既避免活动任务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幼儿的使用、反思、调节元认知能力的机会;又避免因过多的文字和数字信息量,造成幼儿心理加工容量和资源的透支,进而影响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在这个“度”的把握上,《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做得很不错。

  当然如果想要在幼儿认知训练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仅仅局限于书籍的练习是不够的,作为父母在跟孩子一起训练之前,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比如在讲到非洲动物这一章节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法,将非洲动物的特征让孩子自己描述出来,并通过列举其它的非洲动物加以举证,这样可以拓展幼儿认知活动的可能空间,避免只会循着父母的思路,不会自己思考,这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显然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你真想把握孩子认知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你一定要好好研读《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在与孩子交流磨合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八):学霸”的福音

  家里有个女“学霸”,幼儿园定期布置家庭作业,不多,每次就四页。做完以后她还想接着往后做,为了不打乱老师的教学计划,我阻止了她,于是她哭了,真哭了!再后来,她认命了,每次做完作业意犹未尽,却不再要求多做。在班级群里询问其他妈妈怎么应付这种情况,有的妈妈惊讶了,说“我家的特别讨厌做作业,每次都不愿意做”。“学霸”的名头由此而来。

  崇尚蒙氏教育幼儿园的作业很难很无趣吗?恰恰相反,幼儿园的作业特别有意思,语言类的像绘本,认知类的就是系统化的游戏书,享受作业时光的不只有孩子,连我也很喜欢陪伴她做作业,这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书的亲子时光并无两样。

  从孩子两岁期,我就挑选了不少认知游戏书,通过游戏时光,母女间的亲密联系增强了,孩子也在欢笑和成就感中培养了观察力、表达力、动手能力,专注力、逻辑思维等等,游戏训练书可谓百利而无一害。美中不足的就是每一本的内容实在太少,很快就做完了,反复去做则会很像复习,少了第一次的那份认真和惊喜;另外当前的游戏书内容每册分的太细,还会有不少的雷同部分,家长在挑选时很纠结。选新游戏书选的百般无奈之时,看到了一本来自德国的幼儿游戏书,眼前一亮,和崇洋媚外无关,实在是这本《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和目前市场主流的益智游戏书还是有颇多不同之处的。

  吹毛求疵的看待《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它没有其它的游戏书长得漂亮,开本不算大,内页纸张没有使用铜版纸、哑光纸之类的,形式也显得不够华丽。不过,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些区别对幼童来说意义不大,他们不在乎载体的差别,或者说还没有被世俗标签成看书先看“脸”,即使用粗陋的笔法在废纸上设计一个小游戏,他们都能开心的投入,所以本书的这一短板反而转化成了长处——性价比高啊!

  既然这一类书的价值点在于内容,本书的定价就很算得上业界良心,一本的内容抵得上其它系列书的好几本。如我之前所说,当前游戏书种类分的太细,要么是按迷宫、动物、找不同这种内容模式分类,要么是按逻辑、空间、数理这种训练功能分类,一买必然得买一套,玩起来也得一套同时玩,各种能力均衡锻炼。反观《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它的优势之一就是内容全面,囊括了学前认知的五大内容,买单本,就可以均衡涉及到各个方面,单本做的不过瘾,还可以继续买同系列其它几册,比如练习篇、提高篇、进阶篇。

  本书另一优势在于它的系统性,是作为幼儿认知训练的引领者而非陪伴者的身份出现。全书是一个大故事,每章有一个小主题,每页是一个独立场景。全书每个章节都包含了五大内容的训练,所有的场景被主角——小老鼠奥斯卡的经历贯穿起来,幼儿在陪伴奥斯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几大内容的训练,多了一份连贯,少了一份零散。不再是面对同一类型的单调,无形中保持了儿童的新奇感和专注性,这一点和幼儿园的家庭作业很像,一个课时段内的训练点均衡分配。选择困难症或是不清楚认知训练如何操作的家长,用这一本书准不会错。

  奥斯卡的行程很丰富,遇到的问题形形色色。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是里面的迷宫,多了空间层叠的情况,比起一眼望到底的平面迷宫难度稍高,可玩性更大,在锻炼空间几何思维能力方面更胜一筹。还有一个是方向感,比如动物回圈,我读完了题目,自己居然卡壳了,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只好跟孩子说,这题我没明白题意,不会做。孩子很奇怪的说,妈妈这很简单呀,朝奥斯卡方向走的动物不就是回家的吗?原来都怪我想太多……

  孩子和成人的区别只在于他们尚未发育完全,接受的系统知识教育和训练很少,不等于他们就比成人低一等。一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可能比成人更出色。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的游戏中。当然,如果游戏自成系列,丰富有趣,效果则可事半功倍。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九):认知教育可以很快乐

  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在家的时候经常要帮忙带小妹妹玩。为了保证用眼健康,小妹妹每天不能看超过半个小时的少儿电视节目,剩下的时间我都要想办法和她玩到一起。这让我苦恼死了,除了给她在画板上画画,和她玩躲猫猫,我只能翻着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反复教她"这是小狗、这是小兔",或者翻着一本儿歌画册给她讲《小弟弟当司机》。从寓教于乐的角度来说,这些书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那时候非常地希望能有一本全一些的认知图书,和她一起通过观察图形、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认知学习,最好她还可以动手,画个画折个纸,就更好了!

  这本《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很好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当告诉妹妹这是一本小老鼠奥斯卡的探险记时,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边学着说:"小老鼠探险记。"书本分为农场、火车、生日、消防队、动物园、建筑工地、印第安人、马场六个部分,每一页都是一个可以编成小故事的愉快游戏。比如,在翻到第一部分《农场乐趣多》时,问她小老鼠到了哪里,她说:"奶牛。"这时候教她地点和人物的区别就很自然了。第一页是寻找农场的动物并涂色,这时候就可以教她每种动物的名字、这种动物一般生活在哪里,还可以百度给她看这些动物的照片,让她明白每种动物的颜色。通过这样的练习,她可以轻松地记住每种动物的特征,比如大象的长鼻子和山羊的羊角。这本书每一页的用法都可以好好探索一下,不单单是认识动物和颜色,数数、学习不同动物的食物、比较大小,甚至了解每种动物怎么帮助了我们的生活等等,都是可以通过这本书轻松做到的事情。在实际和孩子一起学习的时候,为了不要让孩子太劳累,建议每个故事可以反复学习,今天学习动物的特征,明天学习动物的颜色,甚至可以翻到不同的页,对比不同书页上的同一只动物有什么不同。总之玩法很多,可以分多次反复使用。甚至通过书中游戏的故事,可以告诉孩子,奥斯卡是一只喜欢帮助朋友的小老鼠,潜在地教育孩子朋友间要互相帮助。

  学习食物、动物和颜色,动物们在流口水!

  《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读后感(十):向国际看齐:幼儿认知如何寓教于乐?

  拿到这本书,我粗粗的翻了一遍,因为孩子只有一岁多,所以想等他年龄合适了再陪他好好玩。但是童书的难度毕竟有限,想不“剧透”也是real艰难,被“剧透”后发现严谨的德国人从不会让人失望,水准一向有保证。

  之前在朋友圈里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德国幼儿园三年只学了这些”,里边介绍说德国幼儿园带小朋友参观邮局、警察局、消防队、菜市场等等,幼儿园毕业,孩子会具备基础的生活能力。反观我国的幼儿园,除了带孩子们玩耍,就是教授文字、算术等知识,以完美衔接幼升小为第一要义,孩子们往往过了刚入园的适应期也依然不爱去幼儿园。虽不知这篇帖子的内容是否来源可靠,但我觉得这种方式确实值得推广,本书也秉承了这一理念,贴近生活、寓教于乐。

  本书按场景分为农场、火车、生日聚会、消防队、动物园、建筑工地、印第安、马场八个篇章。除了生日聚会和动物园较为常见外,我很难想象国内尤其是城市里的小朋友是否有这么丰富精彩的生活经历,也许只有书中才能见识到这些场景。所以在我看来,书中所包含的常识类知识或许比它主导的认知训练更被我们的孩子急需。“牛奶会制成哪些食品”、“建筑工地上都有哪些东西”……这类问题对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发远比加减乘除法来的重要。

  说起寓教于乐,不得不想起《虎妈猫爸》里虎姥爷所谓的“寓教于乐”让茜茜唯恐避之不及。现实中,有多少教育也是如此打着“寓教于乐”的口号行应试死板之实?问题就在于他们把“教”和“乐”的主次和载体内容的位置倒置了,以为只要在教学里掺入一些游戏就算寓教于乐了,实际确像狼披着羊皮藏不住血盆大口,也忽视了小朋友虽小却人小鬼大的精明。看过那么多失败的例子,本书真正的寓教于乐才让人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给动物涂色、走迷宫、物品分类……这些简单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开动脑筋的同时开发其推理类比能力,我相信很多孩子会玩到停不下来。

  有孩子之后,我读了很多童书,一度因为不知该如何评价童书的好坏而烦恼,事实上,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拿给孩子,毕竟是给他们的读物,他们喜欢才是第一标准,其次是孩子是否从中增长见识或学到知识。本书无疑在两方面都做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