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10篇

2018-03-02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10篇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是一本由(日)松本草平 / (中)华野著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一):还行,一些背景知识交代都不错

  今天(2013年7月)简单看了一下那个日本医生回忆录,《诺门坎,我们第一次战败》,结合自己以前的认识,说几点:

  第一,此战初期苏军由于缺乏经验,加训练、指挥上的缺陷,伤亡较大。比如空军领导阶层由于清洗严重,导致初期指挥极为不力,往往以多都胜不了少。

  第二,日军由于国力有限、补给困难战争持久,就暴露了致命缺陷。比如弹药、饮食的缺乏,以及损失装备的补给跟不上。汽车都没大有,有的话还老出现故障。

  第三,苏联是个强大的重工业国家,而且是个坦克战理论实践非常先进的国家,苏军的坦克、飞机、大炮无论数量质量以及战术都是日军难及的,尤其是日军消耗不起。给人印象很深的一幕是:苏军的坦克履带有一人高,坦克像一座房子那么高大;可是日军坦克的履带只有人的大腿高,像一辆小汽车。

  第四,朱可夫接替指挥以后,申请到了大量的重装备,使得火力一下子就压倒了日军。而且苏军越打越顺手,日军几无招架之力。

  第五,日军仅仅一个装甲师团,一旦报废,就接济不上了,完全没有持久战争的能力。而且日军重视进攻战术,这是很大的缺陷。

  总之,诺门坎之战虽然双方伤亡差不多,但是越打日军消耗越大、越占下风,把家底全暴露出来了。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二):诺门罕战争的读书纪录——增长不少常识

  诺门罕全称“诺门罕布尔德”,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此地区是一片半草原沙漠空旷荒原,除哈拉哈和东岸河畔洼地处水草肥美外,其余多为沙地,沙层厚10厘米左右,内有高约20米~40米延绵起伏的小沙丘,植被稀少。由于沙丘千篇一律且缺少自然地标,给地图判读带来很大困难,在此行走选择一个易于确定的参照物和保持方向困难。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冬天气温会降至零下40度左右,多风雪;夏季白天气温高至35~40度,夜里则急剧降至18度以下,常有暴风雨,雨后道路泥泞,淡水缺乏。

  时间:1939年,两次战斗

  参战双方:苏联红军、蒙古VS日本关东军主力、伪满

  日本方面,小松原师团长为总指挥,兵力如下

  步兵——4个联队、一个大队

  骑兵——一个联队

  坦克——两个联队

  炮兵——两个联队

  工兵——两个联队

  兵器和装备:

  火炮——212门(速射炮、山炮、野炮36门、九0野炮24门)

  飞机——180架

  装甲车——36辆

  坦克——82辆

  汽车——400辆

  二战时日军的主要作战单位是师团:

  师团(20000人)〉中国军队的军

  旅团(8000~9000)约等于加强师

  联队(4000人左右)约等于两个加强团

  大队(1200~1500)约等于团

  中队(300人)约等于两个连

  小队(80人左右)约等于两个排

  分队(15人)约等于一个加强班

  日军的“迂回包抄”战术:

  进攻的主要目的就是包围敌人,并将之歼灭。强调正面进攻后,用于侧翼包围的兵力越大、越强、越出其不意,其歼灭敌人的成果就越明显。成为日军的教范和条令的制定。

  战争初期苏军,指挥者朱可夫将军(一战成就一名将),兵力:

  坦克第11旅、装甲第7旅、摩托化步兵第36师以及蒙军骑兵两个师,坦克为T-26,配少量T-28和T-35多炮塔坦克参战。

  1937年,斯大林的“肃反”,“大清洗”苏联红军已有两万多名中、高级军官遭清洗,五大元帅中三个思想先进、年富力强的元帅、总政治主任、15个集团军司令员中的13个、70%以上的军长、60%以上的师长、50%以上的旅长或被捕获被杀,剩余的人也惶惶不可终日,连肃反负责人留希科夫都跑了。

  日本的大步兵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由于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原因部队机械程度差,盲目,战法落后、死板,虽然在亚洲战无不胜,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是诟病,常常步履蹒跚的步兵在拼命前进的坦克屁股后面吃灰尘

  苏军,情报准确,机械化程度高,火力强,装备好,战争初期吃了“大清洗”指挥员不足和经验不够的亏。作战灵活、纵深能力强,常常一个坦克营打到日军总指挥部。

  结局:日军惨败,第23师团伤亡在98%,第7师团伤亡在73%,所有配属的特种联队也全部损失殆尽。

  “北进“派被“南进”派占了上风,才有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

  蝴蝶效应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会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

  诺门罕战争,就苏军和日军的战前准备

  1、 苏军是知己知彼,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收集到日军的兵力、兵器、装备等军事情报,而日军对苏军则是一无所知,参谋预测的苏军兵力装备只是实际的一半不到;

  2、 苏军居高临下,日军处处挨打。苏军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一直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相反日军却无法了解苏军的行动,重炮打击下,只能躲在工事里。前线的作战部队,探出头则有可能被苏军的狙击手一枪暴头。

  3、 苏军张网以待,日军则是飞蛾扑火。

  制空权方面:

  苏联远东军,由于1937年的“大清洗”,苏联空军中75%的高级将领被清除(其中包括空军司令员、副司令员和远东地区空军司令),因此虽然苏军空军和日军空军对比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大多数时间掌握着战略和战术上的主动权,但所有的优势最初被复杂的指挥结构低落的士气和糟糕的训练所抵消,制空权争夺得异常艰苦。日本的战斗机小巧灵活,加上日本飞行员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老兵,苏军年轻的飞行员一时远不是对手人员和飞机补给方面,数量占优的苏联有明显的优势,但日军则后继乏力,日军飞行员的损失无法弥补,战场主动权慢慢地转移到苏军。关东军的“下克上”,空袭塔木斯克机场,大机群成功空袭了苏军机场,使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十几天后才得以缓过劲来,但日军并没有抓住短暂机会去摧毁苏军重炮阵地。日后日军地面阵地吃尽苦头。此后战场的主动权始终都是掌握在苏军手中。

  地面作战:

  日军崇尚“大步兵主义”和“精神力量第一”,二战时日本贫弱的钢铁和汽车工业,注定了其坦克制造业难有大的作为,主战坦克实际上都是轻型的,与欧美的坦克相差一代,主要弱点:火炮口径小、装甲薄弱、吨位低、速度慢、行程短等,而且日本战术动作呆板。正面战场上的苏日坦克决战——牛群冲进了羊群,关东军中唯一的坦克师团安冈坦克师团被击溃,师团基本瘫痪了。

  苏军装备精良,重炮移动迅速,步炮坦协同作战一致,诺门罕战争成了苏军新式武器的试验场,为日后的战争积累经验。常常可怜的日本刚往苏联阵地发了五六发炮弹,就被苏军数百的炮弹作为回礼,准确地打到日军阵地上,摧毁日军的重型火炮。空旷的草原上,装备相对很落后的日军面对苏军在白天的正面战场上差距太大,扬长避短,日军为了发挥出其步兵部队众多和擅长夜战、近战、拼刺肉搏等优势,改打“夜袭”战术。日军的“夜袭”战术:突出了利用夜暗接近敌人,以小部队夜袭敌人的必要性。实战中日军夜袭时主要靠步兵用刺刀和军刀进行白刃战斗。诺门罕战争后期,苏军普遍装备的自动火器曾给予夜袭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日军的“猪突攻击”自杀式冲锋:“猪突”,日语音译,即像野猪一样勇往直前地冲锋。日军历来强调进攻,机械地认为进攻是唯一的手段物质匮乏是日本的先天不足,日军从日俄战争中得到的经验是,勇敢的精神和娴熟的拼刺完全可以战胜强敌,对部队片面地强调精神教育,“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后,面对弱小且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这种战法取得一定的战果,使其越发轻视物质的作用和威力。当日本的国策把苏、美等强国悄悄地列为假想敌后,日军认为,高强度的训练、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勇敢无畏的进攻足以弥补装备和物质上的不足。对一个猝不及防、病弱无力的人来说,野猪狂冲过来的确很危险,但对于一群弯弓搭箭的猎户来说,冲过来的野猪正好是盘中餐。

  日军的机械化程度低,补给和重炮的运输基本依靠骡马和大车,常常补给不足,制空权的丧失使得补给更为困难。

  最后肉弹没顶住炮弹,在苏军细致的保密工作下,强势的反攻,横扫千军,日军两个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日军的“玉碎”主义,自杀。二期的战争,仅仅是一败涂地的关东军为了面子和寻找军旗的下落,丢了军旗对于关东军而言是奇耻大辱

  停战,直接原因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跟班的小弟日本被大哥德国给戏耍了。军事上和政治上,日本都完全失败

  苏蒙军总指挥朱可夫将军在向斯大林汇报时,对日军是这么评价的:“日军的下级官兵勇敢顽强青年将校自信狂妄,高级将校昏庸无能”。

  《诺门罕战歌》:

  对面的山是僧布尔山,脚下的河是哈拉哈河,

  十个联队的人啊,死得成千上万

  天皇在东京眺望,司令官命令我们继续前进,

  去升天成神…

  日本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它是日本步兵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步枪之一,于明治三十八年定型生产,枪机上有防尘盖,枪的射击精度良好,但侵彻力较小,配单刃偏锋刺刀。

  摘抄自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一个原日本关东军军医的战争回忆录》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读后感(三):落后真的会挨打

  作者在书中回忆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苏、日炮战开始后,由于日军地势较低,无法观察射击效果,因此日军将炮兵观察所搬上了热气球。但是,热气球刚一升空,就被苏联的一架战斗机击落。热气球上的日军官、兵全部完蛋。

  我刚看到这里时,觉得日本鬼子真是奇才!只要稍微有点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设置炮兵观察所的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隐蔽,而日本鬼子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升起一个热气球,那不是找打吗?鬼子们还能想出更有才的招数吗?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在诺门罕战役之前,在中国的淞沪会战中,日本鬼子也用过这一招。但是我国军队的装备太差,眼看着鬼子的热气球观察所而毫无办法

  落后真的会挨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