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09 20: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经典读后感10篇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一):挪威的森林之读后感:在爱情面前,我们曾经迷路,我们曾经彷徨,我们能否找到正确方向

  以前听过村上春树的大名,但一直没有拜读他的名著,碰巧在扬州休假期间,偶遇挪威的森林,便随手翻来,竞一发不可收拾,看完,合上书本,出去抽了枝烟,心想总该以我自己方式,写一下自己的读后感觉,这也是一直以来看小说养成的习惯

  单从书名来看,挪威的森林,很抽象,打开扉页,竞是甲壳虫乐队的一首歌,后来得知村上先生本人非常喜爱爵士乐,所以书中出现了不少有关爵士乐的描写,书中从挪威的森林这首歌开始,触发了男主人渡边彻的回忆,所以该小说以回忆的笔触开始了小说的起点。通篇看完,本小说是渡边彻以回忆的姿态叙说他和直子,绿子之间的情感历程。先说渡边和直子之间的故事吧,直子是渡边唯一好友-木月的女朋友,在渡边和木月17岁那年,在他们打完一场台球之后,木月选择了在车库中自杀。本着想摆脱因木月的死造成巨大心灵创伤,渡边想到一个谁也不认识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于是离开神户,来到东京开始了大学生涯。而直子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来东京,也开始了大学生涯,后来他俩偶遇,并经常约会,约会的内容也就是在东京的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后来安生情愫,在直子二十岁生日那天,他俩发生关系。随后直子消失,直至几个月后,渡边才得知直子在一个深山中的疗养院里休养。期间,渡边去看望直子两次,并希望直子能快点直子好起来,从而能与她一起生活,在看望直子期间,渡边,直子,直子的舍友-玲子,他们三人一起饮酒,一起听音乐,期间,直子主动叫玲子弹一曲挪威的森林。弹完后,直子说:一听这曲子,我就时常悲哀不行,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这恰恰点明了本小说为什么叫挪威的森林。其实直子是在木月自杀后,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以至于不得不休学进行调养,或者就是我们外人看来的她有点神经正常了。平时渡边和直子就通过书信往来沟通,但是渡边总是不能及时收到直子的来信,其实直子的情况一直不太好,只是与渡边相见时,努力展现出自己状态不错,以便不让渡边过度担心,甚至让渡边有生活下去的动力。从文中的心理描写来看,渡边非常爱直子,以至于直子自缢身亡后,一度自己一个人出去漂泊一个月,想让自己从极度悲伤中缓解出来,来祭奠对直子的爱。

  本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女主人公-绿子。渡边和绿子的认识也很离奇,他们在一个小饭馆里偶遇,并且绿子主动跟渡边打招呼,从而两人结识,他们是上戏剧史Ⅱ课时的同学。绿子非常可爱性格活泼,有点小叛逆,但是绿子有时候也很孤寂,渡边经常找不到绿子,而绿子有时候会主动找渡边。在渡边星期天有空的时候,两人会一起去逛街,吃饭,喝酒,甚至绿子会把渡边带到家中,给渡边做饭吃,也会带着渡边去看望自己不久将过世的父亲。绿子会经常主动跟渡边说,她很喜欢渡边,甚至还为渡边蓄起了长发,而那段期间,由于渡边沉溺于的那段期间直子的非常不好的状态带来的痛苦根本就没注意到绿子身上的这些为他而做的变化,绿子非常生气,在渡边去买可乐的期间,写了一封信给他,让他回去再看,信中绿子表达了自己非常失望情绪,并且结尾是:下次在教室见面不要打招呼。所以绿子就冷落渡边一段时间。其实渡边也很喜欢绿子,在他们重归于好之后,渡边说:但见不到你后我才深深意识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坚持到现在,而失去你之后,我实在孤独得好苦。

  最后渡边在玲子的帮助下,从直子的死亡之中走出,然后给绿子打电话:整个世界除了她别无所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而绿子思索良久之后,说:你现在在哪里。而渡边竟然搞不清自己在哪里,只知道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小说中有几个场景非常唯美期望大家读的时候细心品味

  1.绿子和渡边在阳台上的初吻 2.在疗养院,直子月光下裸体相呈 3.渡边与绿子在雨中天台拥抱

  看完之后,我想,作者为什么要用挪威的森林来给这部小说命名,我认为就是希望渡边从爱情带来的痛苦的森林之中走出,最后我发现他刚要走出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迷了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然后我还发现这部小说充满了村上风格众所周知,村上先生喜欢爵士乐,喜欢猫,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所以本小说中都出现了这些他喜欢东西,可以说是作者本人一部印记很强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向甲壳虫乐队和菲茨杰拉德致敬的作品。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二):《挪威的森林》:爱的物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终会再相遇。

  ——题记

  一部优秀的电影,一份愉悦心情,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静静的只是沉醉其中,就是一段美好时光

  《挪威的森林》,是披头士一首很出名歌曲名,是伍佰那首红遍大江南北的同名歌曲,也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名,这本小说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就累积销量达1500万册,多次囊获国内外各项文学创作大奖,作者用一颗纤细易感的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心弦、平缓舒雅、却又略带伤感气息爱情故事,关乎生与死、关乎死与性、关乎性与爱、关乎含蓄与直率,让我们在悸动中体味到了青春必经的彷徨、恐惧小心翼翼的摸索与迷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经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正如不久前掀起舆论高潮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尽管里面的铜钱头招人诟病,但这无关对与错,因为那只是导演李少红眼中的《红楼梦》,无独有偶,法国籍越南导演陈英雄,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用电影这个载体,诠释了他眼中的《挪威的森林》,尽管不如阅读小说那样赋予我们无止境想象空间,但他却用光与影的形式再现了小说,把小说中描写的都市人的焦灼、内心世界的空虚、迷乱而脆弱的生存状态表现恰如其分,值得小说迷们去回味一次,从而再沉醉一次。

  影片中的直子爱得幽怨,绿子爱得坦诚,渡边却在爱中迷失,爱与被爱,他们都在爱情的希望与失望中不断忍受着煎熬,也不断的在成长中完成属于自己的蜕变

  直子,拥有一双如湖水清澈眼眸,正如影片中渡边所说的“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自己失望而已”,她,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走不进去,她也并不想走出来。

  她与木月,自小青梅竹马情意绵绵,因为渡边是木月的好朋友,因而他们三个人总是形影不离,那是只属于他们三个人的世界,安宁而静好。

  木月的自杀,打破了这种祥和与安宁,就像影片中所说的“只有死去的人永远都是十七岁”,十七岁的木月就这样永久的和他们告别了,甚至还没说一声再见,自此,孤僻的直子变得更加自闭,甚而在自我中迷失,失去了与人接触欲望,用封锁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一个避免受伤的保护罩,进入京都的精神疗养院,与外面的俗世隔离。

  她一直幻想生活在乌托邦式的地方,而这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是无法企及的理想状态,也许,她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活着只是折磨与煎熬,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途径

  一直都在思考她对渡边的究竟是不是爱,想来那应该只是源自于内心的一种依赖,无数次她试图通过他接触外面的世界,却一次次发现只是枉然的挣扎

  17岁的木月,21岁的直子,都用死亡来终结痛苦的人生,这样的死亡离得如此之近,带着近乎宿命般的悲哀和铅灰色沉重,原来,年轻脆弱的心有一双易折的翅膀,唯有把所有的都留给过去,彻底尘封属于将来的希望。

  再说说渡边,这个徘徊在直子和绿子之间的男孩,木月的死,让他远赴东京,选择逃避,也许,有一种忘记会随风飘逝,有若花开花落,某一天当你回首,才发现你那么容易忘记的,就是青春,然而,也有一种忘记,叫做鲜活如昨。

  他终究是忘不了直子,这个有着如秋水般眸子女孩

  明知相思苦,何必苦相思,几番苦思量,还是相思好。

  这就是爱情,伴随着永不止息的思念,伴随着永远放不下的牵挂,伴随着心甘情愿的牵绊。

  一年后,他与直子重逢,周末,他和她在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一前一后,一后一前的快步走着,几乎没有任何的言语交流,就这样见面、散步,惶恐孤寂的心展露无疑。

  20岁生日,直子落寞的说“人就应该在18、19岁之间徘徊,这样的人生也许会容易些”,这就是她,拒绝面对没有木月的现实世界,拒绝成长的必有的阵痛,因为失去而封闭自己,从而让心灵饱受一次次自我的折磨。

  影片的结尾,直子选择了死亡,但也许就像小说里说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渡边对直子的爱,已经完成了一种升华,这样刻骨铭心的爱,让他在痛苦中懂得了成长的代价,懂得了爱的真谛,也学会了更加坚强的生活下去,带着直子与木月的爱生活下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也收获了绿子的爱,对直子的爱,在活泼的绿子身上得到了延续。

  青葱岁月里,时间的罅隙里,正是那些男孩与那些女孩,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以及如何更好的去爱,在失去与得到之间,在困惑与希望之间,丰实的是一颗日益坚强的心。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原来,爱情真是生与死的唯美诗,霎那光华,却可永恒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三):没有爱情

  对于我来说,挪让我更加不能理解什么才是爱情,什么才能算作是爱情。直子和渡边,于我来说,只是被木月的死而强行牵制在一起的人,他们只有在对方身上找过去的影子安慰自己痛苦的灵魂。其实渡边和直子在17岁那年都已精神失常了,他们生活在自我欺骗中,相互承担责任以相互依偎得以生存。

  最后玲子的出现是我所不能理解的,难道同玲子做爱是一种缅怀直子的方式?还是一种从直子的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方式?渡边算是以一种方式走出了那个令他久久无法自拔的漩涡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四):所谓的lover

  刚刚看完

  男主角多次和不同女生一起同床共衾

  大抵内心只默认着直子

  我相信他爱着直子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可能是我还没开放到让对方可以这样子解决sex吧

  他也没有错,只是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子么?

  我不晓而知,又或许日本人比较open

  见识这样子的人,其实他也不坏

  只是每个人需求一样

  我明白,很多东西两情相悦,

  这本书也让我懂了很多。

  开心就好吧

  直子和木月相继离世

  大抵也是对主人公的刺激

  死亡并不是生的对立面,其实就是生的一部分

  绿子的洒脱,让我想起了欢乐颂的王子文。

  男欢女爱,大抵就是这样子吧

  永泽的生活方式大概很不可思议

  但是每个人都每个人消遣方式,大概真的有人喜欢这样子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五):距离感——人物表情轻描淡写

  前不久从图书馆借的这本书,当时正在值班,看到有人还回来,就拿起来翻了翻。也因为才刚看完了村上的《且听风吟》,这部小说让我觉得,它已经无法用“好看”与“不好看”来衡量了,于是也间接引发了我对他这部《挪威的森林》的阅读兴趣

  其实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读完,但是,看到快结束时,有了一点感想

  最开始读的时候,就看了林少华写的序,他说,村上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距离感”。

  最初对“距离感”的理解似懂非懂,只觉得“距离感”这个词用得真好,完全诠释了村上的文笔风格,但让我来具体描述是怎么个好法,却又无从入手。

  今天读到渡边与绿子在绿子父亲去世前不久的见面对话时,我突然觉得,渡边应该是笑着的,当他听着这么个充满活力的女孩的滔滔不绝喋喋不休,虽然总是回话不多,但他一定是笑着听笑着回话的。

  而当他与直子一起时,却无论如何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笑容——尽管都是我想象的,因为在渡边与两人的相处描写中,几乎找不到对主人公表情的描写,直接的情绪描写更少。

  面部表情也算是一种人的动作吧。其实对其他动作的描写还是不少的,因为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间接表达人物感情。但表情往往是人物心情最最直接的体现,所以这种描写就被淡化了,从而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林少华所说的“距离感”。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六):某些文艺掉你士气,H文掉你体力,它们都是敌人

  个人不喜欢缓慢的引入,太棉杂。所以一直没看进去。很多(中文)小说就第一句祭出事件,引入很快。

  很赞的部分是对人空虚、惆怅时的心理描写,那种感觉的描写,或许找到同感了吧。感性的人。

  好的方面与其他人感到的差不多,坏的方面是:恐怖、色情、消极心理部分。

  应该在那段文字上覆盖一层提示:限制级(恐怖||色情||消极)

  话说回来,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其实就是在其中找自己。

  也许我有些什么心理阴影,当然是轻微的,看到有这些更不好的,本能性反弹吧。

  。。。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七):壳

  村上这本《挪》倒也是老读物了。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初中和朋友去购书市场,本想买来一读,却被林清玄的选集吸引了去;后来到了大学,一个要好的小姑娘有天给我发消息说,“耽搁了这么久,终于把《挪》给读完了”,我问:“好看吗?” “好看,好看!”;而我这一拖,竟然到了研二才翻开这本书。

  未曾知晓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此之快,一个周末的零星时间,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竟把这本长篇小说精读完了,写的着实是精彩。全书以一种略感压抑的基调,在缓缓地讲述有关渡边的故事。在我看来,贯穿全书的是那句“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刻画的是有关于生与死的哲学话题。渡边与直子共同拥有木月的死,与玲子共同拥有直子的死。起初,我觉得主人公是喜欢直子的,后来才渐渐发觉,他对她只是一种亲切感,与直子和玲子都睡了,只是对大家彼此共同拥有的东西的一种加强,尽管那已不再。而渡边对绿子才是诚心的喜欢,到最后一刻,他才醒悟过来。

  永泽说渡边和他是一类人,但我觉得不是。永泽是那种极为现实主义,不会同情自己,也不奢求被别人理解,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怪人”。而渡边,就像他自己描述的,“或许我的心有一层硬壳,能破壳而入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才不能对人一往情深”,是一个对自己封锁的很牢固的人。他不喜欢孤独,只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在寻寻觅觅间,一度不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感受。然而我们越珍视的东西,越会反复思量,他不进一步的捅破与绿子的关系,而实际上真正爱的也只是她。 整本书看完,也总算对这条感情线梳理了出来。

  书中那些所谓有问题的人,是那些无法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有时候会突然失控,如直子,如玲子。然而,那些一度冰冷,对自己情绪control能力超强的人就真的没有问题了么?不正是因为永泽的决然,造成了初美的死么?那些外表看起来一切正常,就连渡边觉得世界上最完美的木月,也只是极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看。一度压抑自己的人,最后选择无声无息的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也是很悲哀吗?

  两个人是否相互喜欢或者相互讨厌,感情是很复杂的事情。至于一方的单相思,是一个人的问题还是两个人共负的责任又涉及到了价值观。总之,我们都能活这么久,有过情绪崩溃,又有过心态平和,这么来来往往间也总该总结出与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哪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喜欢失望罢了。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八):在《挪威的森林》之外

  一直想读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来着,前两天才有机会粗略看了一遍。情节很简单,出场的人物亦是三五个,而且故事性强、自然,应该说读得并不困难。《挪》究竟属于哪种类型的小说?我想,最后把它归纳于类似“言情”。但比琼瑶的强许多,琼瑶的小说我也稍读过一点,觉得很俗,无论是故事,还是故事性的语言,全是都市煽情。其实我认为把她的小说归纳到“都市煽情”类会更合适,唯能骗骗十七、八岁的情窦。

  读《挪》时脑海不时浮现电影《阿飞正传》的画面。它们的情感太相似了,同样的压抑,相似的精神追求,一样的希望破灭。日本电影《挪威的森林》我也看过,觉得与小说相比较的话拍得不够压抑。如果找张国荣他们演《挪》肯定比日本的好!我想,然而又想,《阿飞正传》不正是中国版的《挪》吗?

  有关大学生性题材的小说中国比较少,但并不是没有,你徐兆寿的《非常日记》就很好。《挪》与《非》有许多相似之处,前者属于回忆体小说,后者则是日记体小说,表现手法雷同。同样描写主人翁懒于世故和炽热的求知欲望,企图在迷惘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应该说,这类小说受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影响很深——唯有超人意志方能拯救自我。但小说终归是小说,现实会更残酷,尼采和叔本华在疯癫中结束了生命,并未能拯救自已。以我有限的阅读体验来看,《挪》写得并不是太好,至少《非常日记》和它差不多。这可能与地域和哲学观有关,中国小说与西方不同,中国人讲求“喜剧美”——在黑暗的绝望森林里,偶有希望的星星之火,如《范进中举》;而西方讲究“悲剧美”,悲得象“凌迟处死”——即使是最后的希望,也化为一寸一寸的痛苦,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人讲《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我概括为“希望”,其中《聊斋》是集“乐而不淫”之大成,鲁迅的小说则是“哀而不伤”的代表。他们的小说是应该认真读读的。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九):这个版本很漂亮(除去封皮)

  看完原著之后,就马上下来电影看。看完再来写评论。

  书用了一个礼拜看完,断断续续的。

  不过在高中的时候看过前面一点,那时候看的是电子书,也是看不懂没耐心。之前看过一些日本文学书,我都没什么耐心。

  重新读《挪威的森林》,我是情不自禁地慢慢读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想要慢慢品尝那种味道。虽然我是看不大懂,但感觉告诉我,我应该这么去慢慢读。我觉得林少华翻译得挺不错的。

  看了一下评论,说“十年前读的话绝对不懂”。噢,对,我不能理解这书的深层内容,它里面的内涵。还不能体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一种经历。还不懂。

  我觉得电影里面的关于性的镜头有点多,其他一些重要的情节都没拍进去,只是性镜头一味保留,甚至莫名其妙。那些背景音乐跟情节的配合弄得我糊里糊涂,“什么啊”,就是这种感觉。绿子演得好像一个勾引男人的女人,而直子怎么抬头索吻了?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描写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这个比喻太有趣了,非常新鲜。很好。绿子说“太棒了”的那种心情,非常开心幸福的模样,而渡边紧接着就说“我就这么喜欢你”。多妙的比喻!

  这个版本很漂亮,里面都是红色的,银色日本语写着挪威的森林。

  看完电影,觉得它很对不住原著。怎么觉得好像很多不对劲,被污染了似的。。。。

  脑中挥之不去电影的直子绿子,把我看书时的感觉都刷掉了。。。

  世界上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落得失望罢了。

  《挪威的森林(电影特别版)》读后感(十):电影与原著

  此书《挪威的森林》。亦是我生在看见最细腻最朴实写照的小说,说他是一本恋爱小说,但似乎只是村上春树对爱情,人生,青春价值的探索。

  在由陈英雄拍摄的同名电影当中,陈英雄并没有真正的深部的体现出此书内涵的价值,这只是说做到了将整体刻画了出来,将原著的大概重点事件思路显出,简短的介绍事件衬托人物心理。

  但陈英雄导演的处理手法是很好的,刻画人物细节和剧情的代入与连贯很流畅。可惜的是没有将此书中的“渡边”,面对在社会,自己,直子,朋友上,这几个点的心理转折不大,单单平面了。

  但对于看了书后的人,

  会始终被村上春树这中细腻写实的写作手法所打动。

  向,村上春树

  致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