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10篇

2018-03-24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10篇

  《中国不可无岳飞》是一本由郭宏文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汇智博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3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一):岳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钙

  读《中国不可无岳飞》这本书,可以再次温习那段熟悉历史,也再一次体会岳飞对后世中国的重要意义

  宋朝是一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宋皇室家族中共13代18位皇帝中,可确诊为精神病患者的有5位(分别是真宗、英宗、哲宗、光宗、度宗),有心理障碍的一位(徽宗),精神疾病的遗传关联表现得非常明显。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岳飞横空出世带领岳家军击败了金国的入侵,保住了宋王朝的南方国土, 保住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岳飞虽然冤死,但是他已经成为后世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

  岳飞以自己短促而悲壮一生,树立了中国人道德楷模做人榜样,弘扬了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岳飞的冤死,不只是他的个人悲剧一家的悲剧,也不只是一朝一代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悲剧,但也正因为这个悲剧让岳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

  中国历史上民族英雄有很多,奸佞小人也有很多。岳飞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危难与奸佞当道的时代,岳飞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众多国民的安危,率领岳家军大败金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斗争的浓重一章,而造成岳飞冤死的秦桧,卖国求荣,勾结金国,昏君赵佶用人不查,任用奸佞,残害忠良。秦桧等人的奸佞,更加衬托出岳飞为国奋战的可贵,岳飞的忠国精神更成为后世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

  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已经超越了宋朝,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之钙。特别是近代中国在反抗日本等国侵略的战役中,岳飞等中国历代英雄人物成为激励中华民族为了保卫国家奋斗动力,也正是因为有岳飞等英雄人物的存在,才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经过奋力抗争就一定会取得保卫国家战役的胜利

  800多年以来,不管是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只要国家有难,敌骑踏进中原,大家就会想起岳飞,岳飞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民族精神的象征,万古千秋,永在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

  用岳飞的满江红结束本篇小文字,愿岳飞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二):一代军神的殒落

  .

  我女儿很喜欢旅游,也很喜欢当地的人文景观。上次去西湖,领她去了西湖边上的“岳王庙”,同时给她讲解了关于岳飞的故事。我小时候听过好多遍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对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了。所以对女儿讲解的也大多都是评书里的故事情节。回家后,我女儿就找了很多关于岳飞的故事,我也给她买了两本关于岳飞的书籍,她很喜欢看,连岳飞的“满江红”也几分钟就背下来了。这次给女儿看了这本《中国不可无岳飞》,女儿表示有几处和她掌握的知识不符:一是关于岳飞被杀的地点。平时我们看到历史记载都说是岳飞死在了风波亭,但本书说岳飞是被毒死在狱中。二是岳母刺字。我们在其他书籍,包括历史书上都说岳母刺的字是“精忠报国”四个字,而本书说的是“尽忠报国”。我查了一些资料,还是“尽忠报国”比较符合史实。三是《说岳全传》说岳飞的父亲在他出生时被洪水淹死了,而本书中岳飞是在其父亲岳和和母亲姚氏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经仔细辨别,《说岳全传》有杜撰的可能,因为根据但是黄河河道所处位置,岳家庄不至于被洪水淹没,而且黄河发水的时间不对。所以说这本《中国不可无岳飞》属于正史。对于出现的疑点,书中也引经据典的加以阐述了,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至明代中叶,岳飞的故事开始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具体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所以不用纠结究竟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了。

  本书对于岳飞的解读是很全面的,而且站在比较公正客观角度,没有个人主观色彩。本书一共分为十三章,详细讲述了岳飞英勇的一生。书中以时间为序,详细描述了岳飞从一名满怀志向平民,如何经历大起大落成为一代英雄的历程。里面有很多的细节是之前不曾见过的。岳飞作为一名抗金英雄,他是成功的。但他对于政治场中的勾心斗角不屑一顾,终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同时他不仅仅是击退金军保家卫国,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更大程度上,他对于汉族文明得以延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岳家军南征北战,岳飞怀着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不计较个人得失,却抵不住皇上的猜忌和奸臣的迫害。为了除掉他们议和突出的眼中钉,不惜对一代功臣大下杀手可怜一代枭雄命殒狱中!过些天去一下阿城的金博物馆,看看金朝的历史演变

  书中的附录对于岳飞的军事思想以及治军理念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岳飞军事思想对今后武将们的影响深远。还有对岳飞的诗词进行了整理,更方便读者能清晰的看出岳飞的思想,理解岳飞的爱国热情

  对于书中一处颇有不满:就是310页的岳飞的结义弟兄杨沂中不知什么原因已经与岳飞到了形同陌路关系,将岳飞骗进了大理寺。作为作者还是应该对这个原因有所了解吧。例如张宪死时年龄不详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三):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宋代名将岳飞的名字,只要是中国人,应该就没有不知道的。一代抗金将领,铁军岳家军的统率,在抗击金兵入侵上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他为宋朝文化和血脉的延续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没有他的努力,宋朝的历史将会被改写甚至提前终结。但是这么一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爱国将领,最终却被他的主君以“莫须有”的罪名沉冤风波亭,这大概是历史上数件冤案中最让人愤慨和痛心的冤案之一。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所作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中,看得非常清楚:“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好一个满腔爱国情怀踌躇满志、忠贞不屈、信仰坚定无畏牺牲且淡薄名利热血男儿形象!几乎每一个读此词的人都会被他这的斗志和情怀感染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甚至热泪盈眶。可是,冷静下来,也不免要思考,这么忠心的臣子,国君为什么还要在一个国家不稳定的时候杀了他!

  他是怎么死的。在五百多年后的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也用一首《满江红》大胆地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他认为杀害岳飞的主凶是赵构,而非秦桧,指出赵构杀岳飞是为了防止北伐胜利,徽、钦两宗回朝,致使自己不能再居皇位局面发生。岳飞遭猜忌,最终沉冤风波亭,其原因之一,是他力主北伐,战胜金兵,迎接徽、钦两宗回朝。

  他以功招祸、因忠罹难的不幸遭遇,让人痛心疾首,扼腕浩叹。究其原因,直接根源当然是如文征明所说,是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矛盾,是他出于公心,仗义直言,触犯了赵构本人的利益,最终遭至杀身之祸。第二个原因恐怕是吃亏于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性格。手握重兵,统帅一支雄师,却不知道收敛锋芒,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保留自己的意见,一副嫉恶如仇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样儿。功高盖主,却年轻气盛,性格太过刚直,正义感太强烈,太过血性,怎么不让心胸狭窄的赵构猜忌、防范,且急欲除之。他虽忠却是愚忠,虽才却不懂自保之术,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怎么可能不遭妒忌。第三个原因,与当时封建政治的扼杀人才机制密切关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中庸之道,即使是当下的社会,也尚未完全改变“提倡普遍平庸、反对个别冒尖”的生存法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毁必随之。中国古代的“人才”,往往是揣摩人、对付人之才,而非做事建功之才。这大概就是自古以来,小人、奸臣等溜须拍马之辈和善攻心计之流能最终窃取名利、财富地位、平安等物而处于上流的原因。

  所以,一方面直言不讳,触发宋高宗赵构内心深处的凛凛杀机;另一方面功盖天下,害得庸将颜面尽失。如此这般,岳飞尽管其心“天日昭昭”,但又焉得逃脱“风波亭之狱”的结局

  “性格决定命运”真是没错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命运其实就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性格的特点决定了做事做人的风格。试想岳飞如果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收起自己的棱角三缄其口,顺从赵构而向金兵投降,他只能活到40岁的命运肯定会改写。可如果真那样,那还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吗?他还能流传千古被人歌颂吗?恐怕杭州不会有岳飞墓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也将改写。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事,也是万万不能答应的事。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在得与失的此起彼伏中,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将决定自己的选择倾向

  中国的历史绝对不可无岳飞。纵使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再怎么将黑白、是非颠倒,那些被人唾弃的还是照样遭人唾弃,我们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里还是那些正面、向善的东西忠诚正直、忘我、真实等等,依然是我们快乐平和幸福、安然的主要来源。这是永远也不变的衡量标准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四):岳飞,一个时代的英雄,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

  《中国不可无岳飞》?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中国为什么不能没有岳飞!我们倒是可以是想一想,如果中国没有岳飞,南宋的也许就会早几十年被金国灭亡;也许再后来和蒙古的对抗中就不会出现文天祥和陆秀夫那样有气节的英雄。不过历史已经定论,我们只能幻想一下。不过说真的,我不喜欢英雄,不是说我不尊敬他们,但是我知道当一个时代没有规则。而人们都盼望这出现一个英雄来主持公道的时候,那么这个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只有这个时代完全不需要英雄或者大侠才是一个完美的时代,很遗憾,这个完美的时代也许要数百年之后才能看到一丝端倪吧。

  岳飞是英雄!他的功绩无需多说,武圣、军神……历史早已下了定义,说他是道德的典范或者民族的脊梁都不为过。也许在现在看来,他的敌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是放到几百年前的宋朝,面对同胞被异族入侵,最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又有什么?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看了郭宏文先生的这本著作,你会发现是传统的文化成就了岳飞,也是传统的文化害了岳飞。岳飞一生“尽忠报国”,也许岳飞是一个悲剧英雄的原因就是这个“忠”字吧。十三道催命符似的金牌,最终却落得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害,真的时刻遗憾。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岳飞一生的成就主要是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上的成功,当之无愧的用兵大家;而且对于军队纪律要求严明,我们都知道一直纪律严明的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之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也不会成就岳家军的威名。然而这么以为英雄人物的归宿却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甚至是自己效忠的对象手里,的确令人扼腕。

  看到岳飞的经历,我常常在想,如果岳飞和其余四庭柱的三卫将军能够脱离赵构的制约,收复河山,那会如何?当然这个假设是不存在的,毕竟宋代的时候对于儒家礼教还是非常重视,一旦他们这么做了,也许换来的只是骂名,而不会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也许英雄的归宿注定都是一个悲伤的结局吧。

  看了岳飞的一生,有时候真的会对儒家产生怀疑,我很想不通的是,从汉朝开始宣扬了将近千年的儒家仁义为什么在官员的身上表现出了两个极端?既有如岳飞、文天祥的气节之士,但也有秦桧这般的懦弱匹夫。照理说,治国者都是儒生,儒家思想肯定是教条,照理来说应该都是敢于死节的猛士,然而现实却狠狠的打了孔仲尼的耳光,如果当时的南宋从上到下都能将儒家的气节都贯彻,也许历史说不定会改写。

  斯人已逝,留下后人无线叹惋,岳飞的精神、热血却流传了千年,我只希望千年之后的我们能够不需要再有英雄。

  《中国不可无岳飞》读后感(五):全面认识岳飞

  岳飞最大的特点是执着。《中国不可无岳飞》让我详细的认识了岳飞的一生。

  从前对岳飞的了解仅限于初中历史书上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含冤而死”等寥寥数语。而对其传奇的人生轨迹则因考试不考而懒得去了解。后来高中时又学了一首《满江红》,只感觉大气磅礴,正气凌然,使人读之热血沸腾,精神飞扬,恨不得立马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但也就仅限于此了,说来惭愧,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自高中结束不需要再写作文后,就再也没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

  直到偶然间翻开郭宏文老师的这本《中国不可无岳飞》,我才真正对岳飞有了一些全面的认识。

  本书以正史为主,以民间野史为辅,以两宋交替时的乱局为背景,用通俗易懂的笔法描述了岳飞金戈铁马的一生。其中有对岳飞英雄气概的赞颂,也没有回避其失误之处,大体上来说还是很公正客观的。

  岳飞生于和平年代,而成长于乱世。在连年战争中,他遇到了倾囊传授的老师,同生共死的袍泽,这都为他后来辉煌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战场上,他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威名响彻八方,也曾轻敌冒进,寡不敌众,但不变的是,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这让他每次作战不论成败,都深受士兵爱戴,从而在军中赢得了无上威望。在生活中,他曾毅然为报效国家而诀别家中老小,也曾多次挣扎于个人情感与如山军令之间,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无奈与彷徨,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军人。

  通读全书,我看到最多的是岳飞的执着。书中有酣畅淋漓的战斗,有义薄云天的义气,有感人至深的情意,但更多的,是表现岳飞对民族的执着。从早年为御敌于国门之外而从军入伍,到为救国救民而奋勇杀敌。从为收复失地而违抗军令,到为稳定国家而染指夺嫡。执着让他百折不挠,愈战愈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让他遭受猜忌,命丧风波,毕生梦想毁于一旦。

  这就是岳飞,一个有血有肉的岳飞,有些事情处理确实不妥当,但他改变现状的勇气却值得我们尊敬。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旗帜,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憧憬。如果对他们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或者作文素材,那是不是过于浅薄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