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实用性阅读指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实用性阅读指南经典读后感10篇

  《实用阅读指南》是一本由[日] 大岩俊之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一):半小时获得实用性阅读方法

  这本大岩俊之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只花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前段时间听了简书一哥彭小六的课程,掌握了快速阅读、精读、跳读,以及如何做笔记和输出等方法,并在阅读的时候加以运用,发现有很好的效果

  其实,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课程里面也提及到很多。看来,好的方法都是相似的。在成年人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有时为了实现自己目标理想,有时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有时想要从书中获得灵感,等等。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彻底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灵感和见解,也没有马上付诸行动。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这本书介绍作者大岩俊之在创业时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实际行动中,他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其中更有作者精心总结的实用性读书技巧,能够帮助你提高阅读效率,缩短阅读时间。例如,如何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给书中内容创建形象联系记忆,将书中的关键词整理成故事等。这本书,让你的读书不再只是“读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从有效率地读书、边读边做笔记、牢记读到的内容、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读书对人生产影响的实例五个章节,对读书方法和输出进行了梳理。

  一、读书只摘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方法是:1、清楚明确自己的读书目的;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等部分,大概了解书中的内容;3、确定问题

  拿到一本书,通过看书中的序言、目录、后记来明确到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在读书的时候要有时间意识,尤其是对于商务书籍,只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就是书中对于自己最核心的信息,“集中火力”用心阅读,这样取得的效果,比每个字都阅读要好得多。

  二、如何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目的是整理知识和信息,帮助记忆。可以通过“划线”“标记好”“注明文字”“贴书签”“书页折角”等方法找出重点部分。

  当然,现在流行用思维导图,将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在一张纸上。大岩俊之是根据自己确定的“读书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得到的答案”三个方面,来记录一本书的精华

  三、如何记忆书中的内容?

  反复阅读,是加深记忆的普遍方式之一;

  丢掉80%的内容,找出最重要的20%的内容;

  带着感情阅读;因为人感叹或是惊讶时所产生的情绪波动,大脑会记得特别牢。

  以向他人复述为前提来阅读;

  整理成故事来记忆;

  使用首字来记录文字;

  创建形象,联系记忆;

  便利贴记忆法,在不同位置贴上要记住的事物,展开联动记忆。

  四、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按照SMART法则,设定自己的目标。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bound(有期限的)这五个要素,制定自己的目标。

  在实施的工程中,通过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明确现在的位置,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细分步骤等等方法来促使自己达成目标。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二):从不读书到自己写书,他到底学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

  读过很多书,看到了很多理论案列,面对问题的时候,依然感觉捉襟见肘

  《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大岩俊之曾经就有过类似的困惑。

  大岩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学生时期不爱读书,开始上班后迫不得已练习阅读和写作技能,但是吃了不少苦头。 直到30岁的时候他准备创业,受一句“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鼓舞,开始追寻这些成功人士脚步努力阅读,一年读完了300本书。

  然后问题来了,他发现读过的这些书,跟没有读过一样,完全不记得书里讲了什么。 他花钱参加读书会,和别人探讨,努力找原因。 最终,他找到了有效率的读书方法,能够扎实地掌握住每一本书的要点,知识储备也水涨船高

  但随之,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他发现,这些知识在他身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效果。他发现知识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于是他又开始探索怎么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这一次的,他终于实现了的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位讲师。

  《实用性阅读指南》就是他两次探索的成果,从他的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如何才能有效率读书且记住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实践

  在“如何有效率地读书”这个问题上,他的观点并不算新鲜,但是模式成熟,即使不修改,照搬过来也可以复用。

  他的观点是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阅读过程中不强求自己全部理解,但是要有时间观念并且要有输出的意识。

  确定自己阅读的目的和问题落实到操作层面主要是3步:

  1、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5-10分钟)

  2、概览序言、目录、后记、大概了解书的内容(10-20分钟)

  3、确定问题(这里是深入阅读的关键,需要5-10分钟)

  然后,我们只需要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对于市面上大部分图书来说,书中重要部分只占比20%,而在20%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4%。

  这意味着,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忽略掉书的大部分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分享了两个可以提升阅读注意力的技巧:

  其一、给自己确定一个时间期限,比如1个小时这本书,有了时间期限后,注意力就会有效提升。

  其二、带着输出的意识去阅读,把书的内容讲述给其他人,或者写下来。

  通过以上几个技巧,我们就能实现快速阅读了。

  但是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提升对书中内容的认知呢?作者强烈推荐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就是东尼博赞发明,用来提升记忆力的可视化思考工具,用在读书上最合适不过。

  作者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用于提炼要点,按照读书的目的制作的思维导图。

  如图所示,主要涵盖四个方向

  1、书本身的介绍

  2、阅读目的(包含问题)

  3、答案

  4、阅读的总结

  这是快速阅读时,整理书中要点的一个好办法。这样的导图的缺点是,损失了很多书籍本来的信息。

  第二种方式则是针对想要记录书中全部内容的情况

  思维导图在这里有两种运用方式,一是按照章节、标题、小标题一层层的标识,按顺序整理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

  二是针对自己的重点,进行个性定制,选出来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向外延伸。

  无论是哪一种使用方式,做思维导图的前提是阅读过程中已经对书有了标记,阅读过程中的“折角”“划线”“做标记”就是思维导图的素材

  那么,我们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落地到现实生活中呢?这也是这本书的第二大要点。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书里的方法落实到行动上来,读了阅读的书,就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了时间管理的书,就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

  这里作者引入了一个叫“行动目标”的概念

  所谓行动目标就是: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具体要做什么?比如阅读完一本关于阅读的书可以确定目标如下: 按照书中提到的速度方法读完10本书并输出书评,一个月后完成。

  作者有意思地方是他把很多管理学的知识也融入了自己的行动。 比如行动目标的设定就遵循了smart原则要求行动目标要详细可量化,并且有一定的实现期限。

  目标确定后,就要明确自己现在的水平,以及思考自己与行动目标的差距。 如果最好的状态是100%,那么现在是百分之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为什么是百分之多少?这样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知道,自己当下所面对的问题。 然后通过不停的复盘,来检视自己的百分比进程

  这里用图表展示可能会更直观:

  确定好行动目标,自己现在的水平,接下来就是拟定为了填补差距所采取的行动。 这里为了防止差距过大引起的懈怠和拖延,我们可以一个以进步10%分阶段进行。 “为了达成进步10%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写出自己的行动方案,越多越好。

  然后在那么多条中选出一条自己最想做的,预测一下完成的结果。然后把这件想做的事情,接着向下分解,分解到一周我可以做什么,甚至每天我可以做一些什么。

  这本书读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作者真是一个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融汇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能者,仅仅是如何将书本知识落实到行动上。 他便运用了“紧急、重要”的时间管理原则、“SMART原则”“5W1H”原则来配合自己做目标分解,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给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以往读书,读过一个“知识虫洞”的概念,大概意思是每一个行业领域都有一定的知识壁垒。 但如果能把这个壁垒打通,把各种通用的经验融合,那么你就可以打通了知识虫洞,现在这个社会缺少的便是能够打通知识虫洞的人。

  可以说大岩俊之便是一个在打通虫洞的人。 他把从各种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从落实到对行动目标的指导上去,落实到现实中去。

  《实用性阅读指南》虽然是一本经验之谈,但给我的启示不只是阅读上的技巧,而是更宏观的——我们应该在阅读中学到什么?

  至少,我们不应该只是为读而读,而是为做而读。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三):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关键在于这三步

  知乎上有个关注度很高的话题:“读了很多书,可是体现不出读书的价值。”

  题主说自己大学两年读了200本书,有认真读的,也有泛泛而读的,可是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说他:“表现不出来读了那么多书。”显而易见,阅读并没有提升这位大学生的能力。

  有一位跟帖回复者令我印象深刻,他在参加工作初期,也是很爱看书,可是他的师傅说他:“平时看你读了那么多书,可是工作中没有在哪里体现出来。”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他通过思考,改变读书方法后,不断总结反思学以致用,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办法不外乎:读书、行走、见人。而读书是成本最低、最方便的方法,一本好书也许浓缩了作者一辈子的精华。

  可是,如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呢?

  最近读了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三个步骤:

  一是设定读书目标,找到书中4%的精髓

  二是边读边做笔记,读完后把全书内容浓缩到一张思维导图上;

  三是马上行动起来,设定目标,思考差距,把目标具体化,立刻开始行动,学以致用。

  作者大岩俊之准备创业之初,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一年读了300本书,知识量水涨船高,但是并没有体现出成果。作者通过认真研究,发现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设定目标,不断深耕,并付出行动才有效果。意识到这一点后,作者通过坚持不懈地吸取知识,有了灵感和新的想法之后马上付诸行动,最终独立创业成功,成为一名指导教学的讲师。

  那么,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呢?只需要做好三个关键点。

  一、读书之前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读书前先明确目的:”想从这本书得到什么”,想好关于书本的问题,然后浏览序言、目录、后记,大概了解书的内容,确定深入阅读的目的。带着问题和目的阅读,就会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

  作者大岩俊之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仅有4%,所以,与其从头到尾读完书最后全忘记了,不如最开始就找出书中的核心内容,并付诸实践,哪怕就一点也会。

  二、 边读边做笔记,以输出为前提读书。

  作者大岩俊之在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体会到了思维导图的种种好处

  整理思路

  大幅度提高构思水平

  提高记忆力

  容易产生新的创意

  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可用于演讲会议项目管理等,应用范围广

  ……

  所以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通过画思维导图梳理书本重点的步骤,并介绍了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

  首先,通过书籍的目录,掌握全书整体层次结构;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记下自己觉得有用的重点内容,并在书上折角、划线、贴便签等方法做标记;然后对着一本做了很多标记的书,制作思维导图。

  三、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大岩俊之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读书,特别是阅读商务类书籍,只有在读完后有所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行动:

  读完书后不妨先问问自己:“读完书后想要做些什么?”

  接着,把自己的行动目标详细地写下来,越具体越好,以“何时、何事、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后的具体状态和心情,明确自己目前的位置,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为了缩小差距,应该做什么,发散思维。

  然后问自己:“其中最想着手做的是什么?”,把行动分成细小的步骤,马上开始行动。

  作者从决定要创业,到实际真正开始创业,前后花了5年时间。在这五年里,读了大量书籍,却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后来,偶然读到了《不用辞职照样年收入翻倍:无风险副业、创业的完美指南》后,按照上面的步骤,确定了自己的行动目标:“三个月之内不收取任何费用,以研讨会讲师的身份出道”,并马上开始行动,一年后,正式作为研讨会讲师开始创业。

  读完全书,再结合文章开头那位题主的问题思考一下:怎样让阅读更有价值,更高效,并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我自己为例吧。

  确定阅读目的,我为什么选择阅读这本书?

  因为最近我迫切需要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提高抓住书中重点的水平,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如何阅读?

  根据书中介绍的方法,先读序言,了解全书要点。

  然后通读目录,掌握全书结构层次。

  读后记,了解作者写书背景。

  通读全书,做标记,画重点。

  对着标识了重点的书做思维导图。

  写书评,分享出去。

  如何实践

  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实践本书内容的过程。

  以后读书的时候都会继续实践书中的方法,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延展开来,如果想提升沟通能力,就去读相关的书,比如《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等书,并按照书中方法去实践。

  如果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就去读《认识商业》、《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等书,并学以致用。

  正如作者所言:书上的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读者,但是通过采取和作者相同的行动,或者按照书上所写的方法去尝试,总能得到一些收获。

  让我们一起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去,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四):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用性阅读指南》

  总感觉读书不过脑子,只靠日积月累时间的、潜移默化影响收效甚微。 怎样读书不会觉得这书我没白读,这钱我没有白花呢?之前自己觉得,只要我多读几遍,我就可以大概把一本书掌握了吧。后来发现,这个理论只适合于课本。 我们常读的书有好多本,自己也会慢慢的买书,一本书多次翻看,或时时翻看,感觉不太现实。那么怎样能够让自己读的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在的那种,为自己所用呢?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给了我们一个建议,或是一份答案吧。作者在书中讲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我们怎么读书,第二个则是告诉我们怎样更好的掌握书中的知识,第三个方面则是讲述如何用书,将知识内化。 作者大岩俊之,是位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并尝试一年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的人。学习了n多种速读的方法,并发现了谁都能掌握的读书法。所以在这本书中我们要汲取其精华,学习他的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用于实践,要不然都是废的。 1. 如何读书 先学会读书 读书之前,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们就要明白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然后就活力全开的去阅读吧!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作者建议我们一定要把后记的阅读与序言和目录通通放在前面。因为从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作者书中要讲的内容和作者在写书的目的和出书的趣事。 书中的内容很多,但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或者说是精华部分,也是符合“二八定律”的。最最精华的部分,才是我们应该认认真真阅读的,其他部分可以选择略读或是浏览。 输入了再输出,自己吸收。输出的方式很多,可以把自己的收获讲给别人听,当然这个有个前提就是需要有人听,不可时时满足。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可以画思维导图。 关于思维导图,我个人觉得自己拿笔画的比用软件画的记忆的印象更深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在这里我想推荐给大家,书中有很多的案例,我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跟着画的,算是模仿吧。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画思维导图的时候笔的色彩多一些,这样看着就很舒服,也喜欢多看。 作者在书中还讲到一个我现在刚刚开始使用的方法:并列读书。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读不同的书,这样一天下来读了很多种类,自己不会因为只读一本书而感到枯燥。 2. 把重要的记在心里 取有用之处 书有用的关键应该是自己用了吧! 挑出书中的关键内容,熟读、消化。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记忆。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那些古诗,当年的背的时候好不能理解其道理,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理解力的提升,那些古诗总会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冒出来…… 我们已经和TA融合了呢。 书中还给出了一个很棒的建议,那就是首字记忆法:SMART。 具体一点来说就是:目标要具体,具体到要读哪一本书;结果可预见,读完后会有什么收获;目标可达到,读这本书后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读书的内容是有用的,现实的;给自己设下时间限制,拒绝拖沓。 3. 把书中的内容用于实践 用于实践 为何读书,或是消遣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在寻找答案,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开始做某一件事情之前,如果说做到面面俱到难度有些大的话,那总得事先做一些准备吧。 首先要确定做什么,多会儿开始,怎么做。确定这些之后,为自己找一个目标,自己选的那个领域的。想想自己和人家差些什么,准备怎么缩小这个差距,用多长时间缩小差距。 找到差距之后,就找自己的合作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这个人的人品一定要放在第一位考虑。 找地段,古人不是有云:天时地利人和嘛!“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观点在今天已经不完全适用了,恐怕路费都不够的吧! 别低估时间的价值,人生才有多少载呀,如果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就是做不通,那就痛快一点放弃,不要老想着坚持就是胜利✌! 既然决定了要做,“大事化小”,定下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的去完成。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前两个大的部分是阅读指南,后一部分则是作者讲述的一些自己的创业是的一些做法。最后的一部分则是对图书的推荐,针对各个方面的。 我在这里也想推荐基本关于阅读的书:《沟通圣经》其中有一章是讲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讲了如何选书和做笔记。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五):同样是读书,为什么人家读出了前途,而你只读走了时光

  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个斜阳脉脉的午后,一抹余晖停留在她的肩头。

  那本《李光耀传》已被她看了整个下午。

  我盯着封面上那个皮肤松弛、满脸黄褐斑的老头,禁不住问他:“一个糟老头能有爱情小说好看吗?”

  她把书拿开,兴奋的说:“别小看这个糟老头!他把新加坡在三十年内变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新家坡!很富的!他太厉害了!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她就是我的下铺,一位很有个性的漂亮的东北姑娘。

  就在我们都为逃脱家里的掌控,随心所欲的看着自己喜欢的言情、武打、惊险、悬疑类的小说时,只有她每天捧着名人传记、哲学、心理类的书籍,默默地滋养着自己的精神。

  一晃毕业多年,舍友们大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按部就班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结婚、生子、按部就班的继续平淡的生活。

  唯有我的下铺,先是回家在当地报社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辞职去了广州,打拼多年后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现在除了经营自己的事业,余下的时间到处找项目做投资。

  有一次和她微信聊天,问到她成功的秘诀,她笑着说哪有什么秘诀,无非是看书多的缘故。

  不会开公司就看创业类的,不会谈生意就看沟通销售类的,不会做会计报表就看财务类的,碰到颓丧、心情不振时就看名人传记……总之需要什么看什么。

  直到现在,她也不看那些消遣类的书。她说时间太少,要把时间花在看有用的书上。

  我羡慕她读书多,也向她诉说了读书的困惑,比如看书慢、记不住、找不到重点、落实不到行动中等等。

  她安慰我:“别急!只要读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几天后,她给我快递来一本《实用性阅读指南》,扉页上写着“在使用金钱上,我认为再没有像书籍这样棒的投资对象了。因为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实用性阅读指南》是一本教会人们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记笔记、如何牢记书中内容、如何把书中内容付诸行动的书。

  整本书内容详细,语言精炼,道理清晰,例子贴切,对每一个想要实现自己目标和理想的人都是不错的阅读选择。

  作者:大岩俊之,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期间开发了决不会遭遇瓶颈的“缓速读书法”。2010年正式独立创业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更多的读书、讲座活动。2013年起,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下面我就把这本书从三个方面简要给读者介绍一下。

  一.高效读书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职场上的、家庭上的、心理上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让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一些、幸福感更多一些。

  读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林肯说过“某个人获得卓越的成功,表示别人也同样可以成功”。

  许多实用类书籍都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从书里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是书海茫茫,种类万千,想要有效率地读书,如何才能做到呢?

  1.确定读书目的

  我家的第一部车子是别克英朗,记得买回来后,每次一上街便会发现道路上跑着许多同款式的车。心理便会沾沾自喜“看来是买对了,真的有好多人都喜欢这个车型啊!”

  现在想来,真的是这种车买的人多吗?并不是。在我没买之前,它就有那么多。只不过在我买了后,我的目光便锁定在这种车型上,当然看到的也就多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带着目的读书,心里总想着要解决的问题,目光自然就集中到有答案的书页上,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2.果断舍弃非必要部分

  我以前读书习惯从头读到尾,往往读着读着就忘了这本书主要是讲什么的了。

  作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总结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如果以200页书为准,那么最核心的只有8页。所以,只要掌握这8页的关键内容就可以了,其余的部分不读也罢。

  这个道理可以用“二八定律”来解释。在读书上可归纳为“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怕漏掉其他有用信息”。这个根本不用担心,作者一年读300多本书,对此很有经验,他认为实用类书籍,关键内容会反复提及,所以大可放心。

  3.限时阅读

  大家有没有这个印象,上学时每次快到开学,我们才会快马加鞭的写作业,有时甚至写到凌晨几点,但奇怪的是,不论几点我们都能完成。

  工作上领导交代的任务,如果不是特别嘱咐,我们总是会拖到下班前才完成。但如果领导说早做完早回家,那我们完成的速度可能连自己都不可思议。

  以上这两个例子就说明了拖延是我们应对事物的习惯做法,包括读书。但如果给自己规定时间,就会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完成任务,这样读起来不高效都难。

  二.做笔记

  上学时我们都会记笔记,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我们在下面紧随其后。下课了,笔记放回抽屉,再上课,接着记。

  往往都是要考试了,才拿出来细细翻看。可这时候,已经对有些内容印象不是很深刻了。

  很久之后,我才真正理解记笔记的意义。是为了整理知识和信息,帮助记忆。

  但那时候我们并不懂,只是看着别人记自己也记,结果忙了半天,都不知道目的是什么。

  所以一定要先明确“记笔记”的目的,通过“读书笔记”,记录书中的精华,理清文章的脉络、写下自己的感悟,再加上适当的记忆,这样才算把一本书真正的读过。

  那如何记笔记呢?

  1.先在读的书上用“划线”、“标记”、“折页”、“贴标签”等方式做准备工作。

  一本书里总有让我们受触发的部分,或者名言警句,或者作者的经验感悟。觉得好的就划下来,然后折住页脚。

  书读一遍是不够的,看第二遍时我们只需看折页的部分,如果觉得很重要就再折页,如果这本书折页的地方很多那就说明真是一本好书了。

  2.摘抄

  摘抄属于知识的整理工作,分为“直接摘抄”、“做摘要”和“写感想”,这时我们前面折的页脚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有一些名人名言,我们就可以原封不动的直接摘抄下来,写文章的时候可以用上。

  我一般看到一些励志的语录也会抄下来,碰到心情颓丧的时候,看一看,也算是给自己喝了一碗浓浓的鸡汤。

  “摘要”是指用自己的话把书中某一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做时一定要先在脑子里思考,优点是能浓缩成短小精悍的精华。

  “写感想”是指读书时引起我们共鸣或有想法的地方,一定要把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变成一本专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书。

  摘抄、摘要、写感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关键是做完后记得反复阅读,否则,不如不记。

  上面的图片就是我做的本书一部分读书笔记。

  3.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目前广受好评的思维工具,用它做读书笔记,可以整理思路、提高记忆力、产生新创意、增加视觉效果、简短总结大篇幅信息等。

  读书的思维导图可以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对书籍整体做导图,还有一种是挑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做导图。上面两张图是我绘制的本书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具体思维导图的做法,可以看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一书,里面介绍的很详细。

  思维导图可以手绘,也可以用软件,我个人偏向于手绘,画的过程中很专注,也很享受,对记忆也很有效。

  三.将内容付诸行动

  大凡一些著名的企业家、管理者,同时也都是非常爱读书的人,比如彼得.德鲁克、松下幸之助、本田直之等。

  拥有“优衣库”著名服装品牌的日本讯销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说“不读书而能经营管理,是不可置信的。”

  他们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一边看书一边按书中的方法去做,理论联系实践,既壮大了企业,也圆满了自己。

  我们不可能像上面例举的人一样优秀,但是像他们一样把书中的内容实际运用到行动中去,总能得到一些收获。

  就如本书作者所说“读书是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的,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

  那怎么做到呢?

  1.从书本上设定行动目标

  比如看了一本创业的书,然后给自己定目标:一年后,想以研讨会讲师的身份创业。

  注意:这里的“行动目标”,以“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无法用数字的也要尽量写详细。

  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按照SMART法则来制定。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预见的)、Achievable(可达到的)、Realistic(实际的)、Time_bound(有期限的)

  2.想象达成目标时的样子

  充分利用自己的“五感”,问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有了明确的想象画面,想要达成目标的动力就会高涨,就会促使我们赶快行动。说起来好像有点“让梦想照亮现实”的作用吧。

  3.明确目前的位置,想象和目标有多大差距

  如果把目标设定为百分之百的话,问自己现在是百分之多少。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

  下一步继续想,如果自己前进一点,又会是什么状况。要知道只要有一点点可能,这个百分比就会不断上升。

  4.为了填补差距的具体行动

  比如加上10%后,我能做些什么?最少想出五个答案。

  还可以使用“5w1h”的提问范例

  怎么做?

  和谁做?

  在哪里做?

  何时做完?

  然后从所写选项中选出最想做的,问自己:“为了能这么做,我可以干些什么?”一项项的罗列出来。

  之后再选出一件决定实际去完成的,并将这一行动告知他人,也可以发微博或朋友圈。就相当于给自己立个誓言,也可以让身边的朋友做个监督,从侧面激励自己早日达成目标。

  以上就是我要讲的本书的三个主要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对照着做,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永远不知道对不对。觉得还想再深入了解的,也可以买回书细细研读。

  还是借用扉页上的那段话来结束这篇文字:“在使用金钱上,我认为再没有像书籍这样棒的投资对象了。因为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六):四步阅读法,教你如何实现人生梦想

  作为一名工程人员,我的梦想便是一本又一本的资格证书,以期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于是这两年,为了参加建造师资格考试,每天晚上都忙到深夜,放弃了周末、假期,可是专业书第一遍就看了三个月,更郁闷的是最后却不记得看了什么。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就带了很大的厌倦和反感,就像参加了一场战斗,对手是厚厚的四本专业书籍,一番苦战后,最终差两分一门没过,以我的失败告终。我反思,怀疑,到底应该如何去读书,如何去记住书中的内容并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考试之中呢?

  有幸遇到《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去有效率的读书,如何记住书中的内容并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让我的复习生活轻松而有趣,我知道,资格证书势在必得。

  其实像我一样,很多人都有像读书没效率,记不住,不会用学到的内容等等这样那样的读书困惑,包括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大岩俊之曾经也很不喜欢读书,在独立创业之前,他是一名成功的销售,后来他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为了走上独立创业之路,他的年阅读量达到300本以上,并独辟蹊径开发谁都能掌握,并且绝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将读书与创业相结合,举办多场演讲会,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讲师和创业人士。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大岩俊之如抽丝剥茧般把人们的读书困惑一一给解开,并层次分明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整本书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四部分内容:“怎样读、怎样写、怎样记、怎样做”。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个“怎样”是如何让我们有效读书,记住书中的内容,并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吧:

  第一步,书要“怎样读呢”?

  书,就要有效率的读,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既了解书的大概,又抓住书的重点。怎样才能提高效率呢?作者讲到三个有:“有目的,有方法,有技巧”。

  第一,带着目的的阅读,才能让我们更专注,集中火力去搜寻我们想要的知识,这是有效阅读的第一法则。

  第二,阅读要讲究方法,不讲究方式方法,容易走弯路,作者在书中讲到了这些方法:

  首先书中讲到要进行略读,通过阅读文章的序言,目录,后记来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意图、书的层次结构以及文章的概要。

  其次最好制定一个阅读时间计划,deadline是第一生产能力,有了时间限制,我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理解度和读书速度都会得到提升。

  最后一个比较立竿见影的阅读方法就是将书中的内容有意识“输出”。输出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就是写下来,一 种就是说出来。现在写下来是一种很常用方式,有很多的平台可以供我们选择,豆瓣、知乎、博客还有微博,说出来我们可以选择微信语音的方式也可以。

  第三,作者还提到了几点读书技巧,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恰当的运用这些技巧,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效率,比如,不要试图全部去理解、同时阅读不同主题的书、不要借书等。

  第二步:笔记要“怎样记呢”?

  书中除了介绍常用的几种笔记法:做标记、标注,在笔记本上做摘抄、摘要以及读后感。我觉得最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地方,在于书中力荐的“思维导图”笔记法。

  作者主要介绍了三种思维导图的模式:1.以目的为延伸点,这种笔记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可以帮我们记住很多火花和总结的部分。2.以自己总结的要点为延伸点,这个完全可以自我发挥,帮助我们立刻回忆起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3.以书的层次结构也就是章节为延伸点。这种方法有助于回忆书中的内容,我特别喜欢这种方式,在以全面记忆为主的书本学习中,为了不漏点漏项,通过做思维导图,可以查缺补漏。

  第三步:内容“怎么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看,人类的记忆具有遗忘规律,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复阅读,加深记忆。

  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几种有趣的记忆法,就像做游戏一样,好玩也好用。一种是用关键词来记忆文章的重点和内容,首先提取文章的几个关键词,之后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关键词创造成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还有一种是可以将记忆中的事物创建形象,并把它们相互关联起来,进行互动,方便记忆,比如作者讲到超大号的书压在富士山的顶部,而富士山又把智能手机的屏幕给压碎了,这些是不是很好玩。

  第四步:怎样去行动?

  作者认为读完之后,我们要首先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在对自己有着清醒而明确认识的前提下,正确衡量当前自己所处的水平,并设置切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做完这些后,我们就要把自己实现目标的行动具体化。要多具体呢,具体到明天最好就可以实施,具体到实施的每一个计划,具体到想象好实施后你的状态和心情。总之就是,为了我们的行动目标,马上行动。

  生活在这样一个紧张忙碌的时代,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为生存压力所迫使而努力的活着,不断学习,以增加自己的筹码。读书已经成为我们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梦想的重要手段,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将你读过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话,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话。来看看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吧,我想你会找到你的答案。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七):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 快速超越同龄人

  我的爸爸是一个语文老师,从小到大,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说,要想成绩超越其它人,就得多读书。小时候都是贪玩,大多数时候是听不进的。

  为了反抗这种教导,还多次跟我爸说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特别爱读书,几乎可以说是手不释卷了。可是,他的语文成绩却非常一般,作文常常写不出来。在当时,真是大大颠覆了我对于“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我爸这不是说读书没用,而是同学读书用错了方法。那时我一直认为,读书不就是一页页地读吗,还需要什么方法呢?我爸跟我说,读书除了这个“读”外,还需要读前的准备、读中的策略,读后的运用。

  后来,一直把这三个方法作为读书的铁律。在整个求学阶段,我的文科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从来没有为写作文发过愁。这也印证了我爸说的那句话:学生时代的阅读,可以让你的成绩超越其它同学。

  随着年纪的增长,结束学业,开始走向社会,需要的技能越来越多,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再只是读书时的考高分这一项为优秀指标。我们所要具备的知识的范围更大更广,尽管如此,在我们熟知的卓越优秀的社会人中,他们具备着同一个特点:爱读书、会读书。

  不过,成为社会人的阅读一定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时间少造成读书慢、年纪大记忆力差造成记不住读过的内容,阅读选择多也造成面对海量信息,不知如何选择不知如何运用知识?这些苦闷的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先来认识一个人。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学生时代,几乎是一个“不读书”的人,阅读能力差,语文成绩极差。开始工作后,常常在写文件、做报告上吃苦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在一年内,他读完了超过300本书。此后一直坚持。

  这个人叫大岩俊之。在他坚持阅读中,研究各种读书方法,成为了指导教堂讲师。并写了一本《实用性阅读指南》阅读书籍。这本书详细地解答了上文中提到的苦闷问题:读书慢、记不住、不懂得运用。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读书慢怎么办?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有些人看书的速度都赶不上东野圭吾出书的速度(他差不多一年能出一二本书)。大多数人都是看书五分钟,瞌睡半小时。原因何在?有时候你状态不好、书不好看,你理解不了,但最主要可能是你没有搞清楚看书前的准备工作。

  何为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要有效率地读书。

  有效阅读的三个关键点:带着目的去阅读、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多读多输出。

  上文中我们说到,工作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技能和知识,所以必然会读要读商务类书籍。作者在书中指出,这类书籍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的。这里所说的目的,就是你在读一本书时,先要明确:你想从这本里得到什么?写下你的阅读目的,在阅读时,把精神集中在你的“目的”之上,会更容易找到你想得到的信息。

  比如你读某本书的目的是想做一场演讲。可是,你手上的这本演讲书足足有500页。你还没开始就被吓的够呛。怎么破?首先看目录,每一本书的目标都是作者或编辑精心编排过的,这一份目录是贯穿整个书的中心思想内容而设定的。在目录中,找到你想要的关于“演讲”的信息。500页的书,有时候,真的不需要你全部理解。

  最后一点:多读多输出。还是以演讲为例。你得找来这一主题不同信息的书,比如读完《高效演讲》再读《像TED一样演讲》《TED演讲的秘密》《演讲的艺术》。把一系列的书中的重点信息找出来,结合自己的内容实践演练起来,达到运用与输出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看书记不住怎么办?

  我的语文老师爸爸,除了“逼迫”我要坚持阅读外,还常常有后续地跟踪指导:要把好的内容背下来,甚至是抄下来。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时候练习时苦不堪言,现在想起受益匪浅。

  我们的大脑记忆总是在新旧交替地进行着,如果不进行强化的练习,很容易就忘记了。我们得给自己的阅读记忆留下痕迹,创造画面。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古人也做的非常好,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XX注解书,就是他们在看完一本书后做的笔记而著成书。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一本书,作者也一再强调,读书一定要做阅读笔记。分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字记录,一种是图像记录。

  文字记录的方式:直接做摘录,比如你可以在重要的信息下画线,也可以把这些内容单独抄在记本上。在画线或摘抄时,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问题,启发思考。这样同时,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读过的表面上。

  图像记录:做思维导图。做思维导图的好处:提高构思水平、提高记忆力、简短总结大篇幅信息、增加视觉效果。

  除以上两种做笔记的方法外,作者还提到,要以为别人讲述为前提去记录一本书。也就是你读完一本书后,可以口头去复述这本书的内容,让没看的人也能了解书中的信息,并有所收获。这也是加深印象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提到,做笔记的方法还包括:用便签记录,以剪报式的方式记录。

  第三个问题: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

  作家柏邦妮曾在她的公众号里说过一件事,她说她有好些想成为作家的朋友。每次都会说,等我把整个故事构思好了再开始写作、等我把什么事做好了再写作。她说,写作是需要通过一点点地行动去完成的,没有全部准备好这件事。

  阅读这也是一样,你无法去把所有你想学知识的书全部读完,你只能去读一些,然后就行动一些,这样才是可的持续的。读后去行动,阅读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大岩俊之在书中写到:学过的东西、一定要去尝试实践、付诸行动。如果心里只想着“什么时候做做看”,所有的事也只能止于做梦。

  还是以演讲为例,来说明行动的过程。通过前面两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的目的、记录书中关于演讲的方法。所以接下来就开始行动,先明确自己当下演讲的水平,与目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差距,通过学习书的方法找到补足这些差距的方式,不断进行指导练习。

  这一行动过程,也正是《刻意练习》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专注目标学习---得到反馈纠正自己---大量练习达到优秀甚至是卓越的水平。

  最后,引用罗素说的一句话:如果一生中能遇到一些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深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现得到更大的乐趣 ,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在掌握有效有用的阅读方法后,通过阅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八):做到这几点可以让阅读更有意义

  最近励志当学霸的好友一直在困惑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就像没读一样,眼里满满的挫败感,身为活雷锋的我当然要为他解决这个问题了,病症是读完书有了输入而没有输出,那我就找了一剂良药(一本书)给他,就是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 好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写到): 一、 1、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2、 哪么,请把读书的目的设定得与“行动目标”相近一些。 二、 1、有时间意识的话,效率会迅速提高。请记住这样一个理念:阅读商务类书籍,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而是要摘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 在书店里浏览,或是在上下班的地铁里阅读,有时反而会帮助人们加深对书的记忆。因为这时人们知道自己的时间有限,不能一口气读下去,于是就有了“就读××分钟”的时间意识。 3、如果想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也可以这样做:先确定读完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分几次完成。比起漫无目的、读到哪儿的阅读方式,不如事先告诉自己“此次阅读时间是一个小时”。这样的话,无论是对书的理解还是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都会有所提高。 三、 1、从自身的阅读经验来说,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也就是说,如果是200页的书,其中有8页是最核心的。因此,这8页内容就变得十分关键。而其余的部分完全可以不读,忘了也罢。 2、与其全部读完却记不得书里到底讲的是什么,还不如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那4%去“集中火力”,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 1、所谓“输出”,包括“向他人讲述”和“写下来”两个含义。 2、以上两种“输出”为前提,再去阅读(输入),就会非常有效率。 3、并且,通过向他人讲述,也更容易记忆书的内容。 五、如果大家想要“遇见”适合自己的书,不如移步附近的实体书店吧,这与网络购书有完全不同的乐趣。去实体书店实际接触书籍本身,是发现好书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只有自己明白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如果不亲自翻开书读一下,是不可能知道的。 六、制作读书笔记的一些要点 1、《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写到:有一些地方你认为特别重要,或者作者在这里总结了自己想要说的主题,这些部分可以直接摘录下来。 但是,请不要一下几十行地全部摘录下来,至少控制在3~4行。 想要摘录的地方可多可少,请至少控制在4~5处。即使只有一行,也请做好读书笔记。 2、另外,记录下摘抄的页码,今后就方便了。 可能你认为有些内容并不如从标记处直接摘抄的某部分重要,但还是很喜欢,救可以分项写下来。 3、做摘要必须在头脑中先行思考,它的优点在于能浓缩成短小精悍的精华。 4、读完书并做好笔记后,应该会有不少想法涌上心头。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一定要记下了。 通过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你的读书笔记将会变成独一无二、专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后可能随时回顾“自己当时的想法”。 最后呢,以这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的一句话结尾:“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最种能行动起来。阅读之后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九):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读书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对读书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上善辩。

  这句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但能透彻体会的人却不多。在出版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随时随处可以购买书籍,还有各种电子书。读了很多书,却未能记住内容,书中精华不能在脑海中流荡回转,自然就不能品味到培根所说的读书妙处。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告诉我们,要把读到的知识转化能力,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不仅可以牢记书中的内容,还能把书中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行动,发挥读书对人生影响的最大效果。

  大岩俊之在学生时期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他不爱读书,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为零。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才开始认真阅读,那时他已经30岁。某天他突然看到的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让他如梦初醒,于是竟然一年内读完300本书。读了那么多书,他的烦恼跟大部人一样,就是记不住。他不甘心,终于研究出一套记忆书中内容的方法。不仅如此,大岩俊之觉得,光读书不行动,岂不是白白浪费读过的知识。他再接再厉,把书中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独立创业道路上。现在已经成功创业,成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2013年起,他成为指导教学的讲师。

  大岩俊之把让他人生开了挂的读书经验都写进了《实用性阅读指南》里。这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如何有效率的读书;做笔记的方法;牢记读过的内容;讲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读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实例。

  我读完之后,归纳了一下内容,并按照书里的方法画了思维导图。

归纳内容后绘制思维导图

  一,有效率的读书

  阅读过几本关于速读术的书籍,方法都很好,但都没有提到“在限定时间内阅读”。大岩俊之就说了:“有时间意识,阅读会更快。”他的意思是,在读书过程中,我们没有感觉时间得流逝,不知不觉就花了几个小时。但如果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比如半小时,阅读完并向别人复述,就能有效率的阅读一本书了。但前提条件是先确立读书目标,比如,想在书里得到什么答案,然后只需选取自己所需的内容即可,因为一本的书的精华内容只占全书的20%。

  作者关于如何有效率读书的另一个观点非常有意思,就是“不借书”。中国人都知道一句名言:“书不借非能读也。”似乎也很有道理,从图书馆或者朋友处借来的书,为了还书尽快去读,而自己买的书却迟迟没翻开。大岩俊之却打破这种观点,他说:

“借来的书,从‘书中认真汲取精粹’的意识会相对较低,读完后付诸行动的概率也不高,阅读效果自然不是很理想。”

  他解释道,图书馆很少有最新出版的书籍,想要借到手,需要等一段时间,到时读书兴致可能就消失殆尽了;另外,想重读时可能已经还了;还有就是,不能在书上划重点、做标记。基于这几点,不如自己买书。

  二,如何牢记书中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先讲了两个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摘抄原文+感想,这种笔记跟另一位作者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提到的笔记法不谋而合。

  而我觉得非常有效的笔记方法是大岩俊之提到的第二种方法:思维导图。上图就是我看完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后,按照自己归纳的重点所画的思维导图,再根据思维导图写下这篇小文。除此之外,以后想重温这本书,只要看着思维导图,就能够回忆出大概内容,无需从头到尾再读一遍。

  牢记书中内容,书里提到好几种,经过实践,归纳了四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第一是反复阅读。反复重读一本书对于惜时如金的我们来说可能很难做到,但看思维导图的时间却是有的。用色彩笔制作思维导图,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而它的目的就是让人易于记忆和联想,重温一本书就不是难事了。

  第二是带感情阅读。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他去韩国考察工作,接待方招待的韩国料理,让他10年后都牢记在心。这是因为人在感叹或是惊讶时所产生的情绪波动,大脑会记得特别牢。这里有科学依据:人类大脑有两个相邻的区块,海马体和扁桃体。负责处理情绪的扁桃体,接收到感官传来的高兴、欢乐、痛苦、悲伤等的信息后受到刺激,而负责记忆的邻居海马体马上认为“这是重要信息”,进而将它作为记忆储存起来。所以,作者建议,看到好文章时,不要压抑情绪,要尽情抒发感触。

  第三是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输出分为说和写。打开一本书时,先问自己,如果将这本书复述给朋友听,应该怎么讲?带着这个问题,自己会专注于书中重点内容。不过,找朋友听自己“讲书”,要看朋友的意愿和时间安排。每看完一本书,找一位朋友来听讲,似乎不太容易。另一种方法——“写下来”的操作性就比较强,不受别人的时间和情绪影响。而带着“写下来”的目的,较“说出来”更能达到牢记的效果。

  第四是以故事形式记住书中内容。在给别人“说书”或者演讲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内容会遗忘,但又不能马上翻书或者看笔记。用关键词串起内容是个很棒的方法。只需在重点关注的篇章中,找取几个关键词,再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故事,就能把书里的内容记住了。故事形式的记忆技巧,几乎是所有世界级的记忆大师都掌握的方法。

  三,付诸行动

  如果读书的目的只是牢记内容,那么书籍只不过是阅读材料而已。但不应如此,

  必须有所行动,将书里的知识化为能力,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作者在这部分内容里提出,设定行动目标是关键之一,换言之,一本书的观点,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帮助,如果有,应该如何学习,这个就是目标。

  把这些行动目标,以“何事、何时、多少”,用具体数字表示出来,无法数字表示,也要详细将内容写出来。

  比如,一位保险销售人员,阅读完一本关于如何增加业绩的书籍后,应该把目标具体化:一天打100个电话;一周拜访10名客户;一个月签下10万元的保险单。目标明细具体了,行动起来就有方向。如果只是写:我要成为小组的销售冠军,则太含混不清,也不能指导行动了。

  作者提出的SMART法则,可以确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

  ecific (具体的)

  Measurable (可预见的)

  Achievable (可达到的)

  Realistic (实际的)

  Time-bound (有期限的)

  读书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如果读完不付诸行动,则是一种浪费。《实用性阅读指南》里讲述的三个步骤:设定读书目标;牢记一本书;行动起来。这三步告诉我们,如何将读过的书化为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的财富。行动起来才是真正会读书。

  《实用性阅读指南》读后感(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法则,可以让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大量的读书案例和思维导图,用更直观的方式教你如何带着目的去读书,让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关于作者 ·——

  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岩俊之,他在走向独立创业的道路上,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籍。他在学习各种速读法的过程中,致力于开发谁都能掌握的、并且绝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正式独立创业之后,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开展了很多读书、讲座活动。

  ——· 本书金句 ·——

  1.知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有用,如果你不运用它,那么跟没有这些知识的人就毫无区别。

  2.带着目标阅读,是一个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会更加专注,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3.确定阅读时间之后,你为了完成任务就会更专心、更投入,你的内容理解度、注意力集中度和读书速度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4.你要带着“要告诉别人”的目标去阅读,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和要点,读书的效率自然就会很高。

  ——· 核心内容 ·——

  一、明确读书目标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在读书时,尤其是在读商务类书籍时,确定读书目标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明确目标就是在阅读之前,知道自己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取什么知识。带着目标阅读,是一个主动吸收知识的过程,会更加专注,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要想提高阅读效率,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时间意识;二是不要试图全部理解;三是要有意识地去输出。

  1.要有时间观念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因此,不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代社会,时间观念都是很重要的。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往往都有拖延症,什么事总想着还有时间解决,这样一拖再拖,时间也就在这样的拖延中没有了。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间观念的话,阅读效率就会高很多。

  2.不要试图全部理解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的重要内容里面,最重要的只有整本书的4%。也就是说,如果是100页的书,只有4页内容是最核心的内容。你要做的就是,找出最核心的这4页内容,把最多的精力用来学习这4页内容,其他的内容可以略读甚至完全丢弃,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要想高效率地读完一本书,就要学会果断舍弃书中的非核心内容。

  3.要有意识地去输出

  这里的输出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给别人讲述,另一个是写读书笔记。给别人讲述这种方式,类似于老师给同学讲课。你就要带着“要告诉别人”的目标去阅读,迅速抓住主要内容和要点,读书的效率自然就会很高。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的话,你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输出方式就是写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你可以有效地整理知识和信息,并且帮助理解和记忆。

  二、如何制作读书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有一些基本规则:一是请将纸张横向摆放。虽然大部分人都更习惯于纵向书写,但是横向书写更有利于拓展思路。所以,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一定要横向摆放。二是不要用黑色笔,而要用彩色笔。相比黑白色,丰富的色彩对于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放在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要有立体效果。四是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伸展旁枝。从中心位置向外伸出的分枝,每条颜色都要不一样,越往外延伸,分枝越细,分枝上的字就越小。五是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不要拘泥于文字语言。

  读书思维导图有两种具体制作方法:根据阅读目标制作思维导图和根据内容要点制作思维导图。根据阅读目标制作的思维导图主要是为了快速阅读,即“短时间内高效阅读,在思维导图上简单概括”。根据内容要点制作的思维导图,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保留书的内容,即“仔细阅读后,花时间用思维导图整理书中的所有内容”。

  三、只有行动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1.要确定一个行动目标

  你通过阅读学到知识以后,一定要马上采取行动,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力。行动目标就是你看完一本书之后想要做些什么,这个想法就是行动目标。我们可以按照SMART法则来设定自己的目标。SMART法则就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和有期限的,我们设定的目标也要符合这五个要求。

  2.要制定一个行动方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差距太大而失去了努力的激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要将目标进一步细化,通过制定一次完成10%的小目标来促使我们采取行动。你要根据这个10%小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应该包括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和谁、怎么做等要点,还要细化到明天就能开始、每天都有任务的程度。这样,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推动实现最终的目标。

  3.要立刻开始行动

  制定了行动方案之后,就要马上开始行动,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为了强迫自己开始行动,你还可以将行动告知他人,这样有利于行动的持续性。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难,但是当你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而且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