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生有罪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生有罪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8 20: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生有罪的读后感10篇

  《天生有罪》是一本由[南非] 特雷弗·诺亚著作,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生有罪》读后感(一):逆袭搞笑生存法则

  单亲,种族歧视贫穷,家暴,这样的原生环境母亲要怎样教养孩子?孩子呢,会有怎样的人生? 逆袭是太多人的梦想,而这有多难,我们都知道。 《天生有罪》,特雷弗·诺亚的回忆录。令人哈哈大笑的回忆录;令人在幽默反思的回忆录;一个黑人小孩如何逆袭成长喜剧明星的回忆录。 《天生有罪》在美国得了很多奖,还被比尔·盖茨推荐,可你不会想到,《天生有罪》也是2017瑟伯美国幽默文学奖得主。幽默,是的,没错,《天生有罪》和它的作者特雷弗一样,常常令人笑得停不下来。 笑得停不下来,真的(可以搜索每日秀观看,承包一个月笑点), 特雷弗在南非和美国的喜剧界红得街闻巷知,在中国也有很多粉丝,还被中国粉丝起了花名“小崔”。 特雷弗·诺亚,美国当红脱口秀《每日秀》主持人,出生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的有色人种,母亲是著名的贫民区索韦托黑人,父亲是瑞士白人,这怎么说呢?别人可能会含着金汤匙出生,特雷弗含着手铐出生。 《天生有罪》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苦难滋生的并不都是泪水,苦难也会开出搞笑,轻松诙谐的人生。特雷弗在《天生有罪》里,用他特有的幽默带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种族隔离及其深度影响母子二人组对抗世界桥段;隔离式生存法则。 种族隔离,陌生吗?想想日本侵华时,上海所谓高级场所门口竖立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字标。殖民者奴役原住民,为了控制管理,把人分成不同群组,让他们相互仇恨。强占你的家,做你的主人,还把你和你的亲友隔离,不允许 你们跨肤色交往聚集和结婚,这真是变态灭绝人性。黑人,白人,印度人,有色人种(混血儿),你觉得黄皮肤属于哪个小分队? 看看特雷弗的描述,“我总是会想,一个南非的警察应该是分辨不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如果他看到一个亚裔人坐在只有白人能坐的长椅上,‘嘿,从那椅子上起开,中国人’ ‘不好意思,我是日本人’ ‘哦,非常抱歉先生,祝您下午愉快’。” 多么讽刺,肤色完全一样的人,中国人是黑人组,日本人是白人组。是什么蒙蔽了种族主义混蛋心灵之窗? 英国种族主义说“如果猴子能像人一样走路、说话,那么也许他就是个人”。南非白人种族主义则说“为什么要给猴子看书?”--《天生有罪》 比奴役更加残酷的是削弱人的思考能力。特雷弗指出,这两股白人殖民势力对待原住民不同在于:英国人的教会学校教授各种科学知识,至少给了原住民一点追求的希望;南非白人的班图学校只允许黑人学习铺路、种地,完全切断了获取知识与自由的路。 种族隔离的罪恶只有这些吗?制定种族隔离的混蛋会不会也有自食其果时候? 在特雷弗心里,他的妈妈帕特莉莎是他对抗世界的神奇队友。她勇敢,敢于挑战所有对黑人的限制,学打字,住在白人区,和白人生孩子,甚至穿越正在火拼的索韦托; 她聪明,抚养孩子的方式开放灵活,让孩子知道世界的可能性远超自己所见;她执着,什么都不能改变她对耶稣的信仰,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母子生活被特雷弗讲的无比有趣。耶稣教会还可以像基督卡拉OK,有和施瓦辛格同届比赛健美的牧师,有摇滚基督教流行乐,还有超级英雄故事暴力信仰疗法,每周母子二人的赶教会折腾,都充满欢乐。 以至于,看到妈妈甩掉鞋子开启极速追娃打娃模式,看到妈妈遇见警察就松开娃手装路人,看到特雷弗一坨便便引发小镇祈祷大会,看到母子二人溜冰、郊游、野餐,常常捧腹大笑。 常常忘了她们吃肉屑、骨头拮据,躲藏出行的困窘, 怕被奸杀而跳下飞车的危险,不被接纳总被隔离孤立的无助。 无助?好吧,特雷弗才不无助呢,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他生活得风生水起,欢乐无极限啊。 先说说特雷弗会多少种语言,英语(学校教的)、科萨语(母语)、祖鲁语(妈妈教的)、南非荷兰语、德语(父亲教的)、索托语、聪加语(继父的语种),七种,几乎囊括了整个非洲语言。特雷弗用语言跨越种族界限处理难题,闯荡世界。 细致入微观察力也是特雷弗的强项,常常被迫要选边站的特雷弗有独特观察视角,局内局外常常转换,肤色,文化,语言,到底什么决定你是谁? 幽默、快乐是特雷弗最迷人之处。在校园,为了融入同学们,他利用自己跑得快又放的开的优势成功开拓了类似美团的代买代送业务,既赚钱又游走在不同圈子间,成功找到自己定位;在黑人小镇街区,他用音乐倒买倒卖养活自己,这得益于特雷弗和各种阶层打交道的本事,又更提高了这本事。 特雷弗走出了贫民窟,走出了非洲,成为给世界带来欢乐的喜剧明星,从他的《天生有罪》里,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人生哲理有用简单。 《天生有罪》里有几段戳中我泪点,引起我深思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引发你的共鸣。一是家暴,遇见人渣,开启受虐与魔鬼生活噩梦,该怎么办?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怎么彻底结束? 其次是反作用力。种族隔离有没有给殖民者以恶的回馈?黑人当时对社会的偷、抢、枪杀等暴力行为难道不是被愚化,被隔离的反作用? 最后是面对错误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措施?黑人为什么会取名叫希特勒?他们根本不知道希特勒的罪行。是含糊其辞把错误一带而过?还是强辞夺理诡辩自己的正义?是直面错误并学习正确方法。看看德国对孩子真实了解纳粹屠杀史实的要求,知道事件本身,为何会发生,以及后果,所以德国人对错误有恰当的认知,并心怀歉疚。 《天生有罪》,坏的开端,也会有好的局面重要的是如何去走。

  《天生有罪》读后感(二):南非的《东京塔》,爱的给予和证明

  我喜欢这部书的结尾,胜于它的开篇。开篇给予我欢笑,而结尾告知我可以哭着笑。

  “在社会中,我们彼此伤害,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受伤之人的样子。“

  殖民时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播下了仇恨和对立的种子,暴动、叛乱、歧视仍然在国际新闻鲜活。我们都知道,我们也都看不到。

  “每个国家都觉得自己的历史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于那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洲国家,或许只了解:“哦,那里产钻石总统曾经蹲过监狱。”

  感谢这本书打开了解南非历史的一扇窗。

  书的开篇就介绍了种族隔离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复杂的内部争斗关系。每一章的开篇都有这么一段,但特雷弗很好地将历史背景和他的童年趣事结合在一起,不但不枯燥,还颇有一些社会学案例详解的味道。而书的最开始是一则法律的摘要,内容在现今看来是如此荒谬——严禁欧洲人和原住民发生性行为,法律的名字也彰显了对这一行为的定性——《背德法》。

  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白人和黑人的孩子,“大逆不道”的产物——天生有罪。

  甘冒这天下大不韪的,是特雷弗的母亲,这本自传的灵魂人物。普利策奖得主角谷美智子这样评价:“这是一封写给作者那位了不起的母亲的情书。”

  三百页的自传,一半篇幅都是写母亲。第一部分更可以称得上是“我老妈的彪悍成长史”。

  这样的内容安排,显露出特雷弗对母亲勇气智慧的赞赏和感激。确实,面对能违背法律、选择给予自己生命的人,不是简单一句“谢谢”就能概括的。

  特雷弗的母亲所做的不止于此。生一个混血小孩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她真正了不起的是孩子的教育方式。

  对于一个几乎很难有教育机会的黑人种族来说,特雷弗的母亲明白会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她极度节俭,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买书,并且经常和孩子交流对《圣经》的理解,教会他思考,她甚至培养孩子用写信的方式和她对话!这对于黑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

  她可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事是黑人不能做的。“我妈妈抚养我的方式,就好像没有任何限制,没哪里我不能去,没什么我不能做。”质疑规则公正性和合理性,一直是帕特丽莎的行事风格

  她的果断勇敢、独立坚强、破除陈规陋习眼界豁达乐观心胸,也就成为了孩子的生命底色。

  “我妈妈希望她的孩子不要被命运束缚。”

  “我妈妈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可能性。”

  读到这些话时,我控制不住眼眶湿润。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对孩子开天辟地移山填海的影响。

  因为做到这些实在是太难了。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看到父母的独断专行,我们会暗暗发誓,将来一定会做民主开明的父母。可是等到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还是会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对孩子的梦想冷嘲热讽

  父母和孩子终其一生无法互相理解的原因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所有物:我创造了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我为你含辛茹苦,你必须孝顺奉养。

  这样的父母不爱孩子吗?

  不,他们也爱,只是他们不懂爱。

  不懂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给他自由。

  特雷弗的母亲从黑人种群的贫困愚昧中奋力挣扎出来,就是为了让孩子不重蹈覆辙,给他最大的自由。无论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闪闪发光的也好,浑浑噩噩的也罢,也要给他选择人生的自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份计深远的爱,何其慷慨,又何其珍贵

  在母亲的这种教育下,即便特雷弗的童年无比孤独少年又被同辈疏离,他的内心也不是苍凉的。因为他早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千金难买的事物

我选择生下你,是因为我想要去爱某样东西,并且它会无条件地爱我。

  但是成长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少年,生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雷弗学会了和不同族群的人周旋,学会了圆滑钻营的生存技能,但他也借此看清了种族隔离制度的荒谬和吊诡。

  荒谬在于,殖民者走后,人数少的南非白人竟然把人数多的黑人赶走。

  吊诡在于,本应团结一心的黑人却因为部落语言的不同而互相仇视。

  人们被禁锢在语言的巴别塔中,用仇恨和敌对填充毫无希望的一生。即便是有一天外界的“柏林墙”轰然倒塌,他们也走不出自己的心墙。

  大多数的黑人即便在民主后,还是穷困潦倒、游走在犯罪边缘度过一生。十几岁如此,几十岁也如此。

  历史的疮疤烙印在每个人身上,但是没有人为此检讨,也没有人为此道歉并审视过去。

  就像家暴一样。人人都知道是不对的,但没有人制止,也没有人因此受到惩罚

  书越到后面,越接近现实的真实面目:“生活是充满痛苦的。”特雷弗妙笔生花的幽默故事也掩盖不了,他其实出生、成长在一个残忍、正义永远缺席的社会中。

  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不离开家暴的人,就像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种族隔离制度一样。

  “你希望生活在一个好人坏人分明的世界里,要么恨他们,要么爱他们,但是人类并非这样的物种。”

  人性有善、有宽恕、有乐观,也有恶、有嗜血、有地狱

  从来就是二位一体,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而这也正是我们被生活的重拳击打得血流满面,还可以笑着期待明天的原因。

  因此我喜欢这部书的结尾,胜于它的开篇。

  开篇给予我欢笑,而结尾告知我可以哭着笑。

  更重要的是,特雷弗的故事没有结束。他以出色的幽默天赋活跃电视节目中,带给别人欢笑的同时,继续演绎他有哭有笑、有血有泪的人生。

  当你再次跌倒或泥足深陷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得知还有这样一个人努力地活着,活出了他生命的可能性,那么面对未知时,你或许会更有勇气

  而在前行的路上,你会更深刻体会爱的课题:爱需要不断练习体验和证明。

  萌生在心底温柔力量,将是弥合所有创伤、改变世界的最坚韧能量

还是很帅的啊^_^

  《天生有罪》读后感(三):生活犹如沼泽,或是沉沦,或是突破

  脱口秀,Talk-show,是一种很西方化的表演形式。在我的认知里,脱口秀很像中国传统艺术——相声,精心编排、包袱段子。一段脱口秀,短短几分钟,似乎只是为了博人一笑。其实深思其中,那一笑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文化。脱口秀这个看似俗气的表演形式,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高雅

  我喜欢看美国的脱口秀,有时观众笑成一片,我却茫然地盯着电脑屏幕。我深知,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但我依旧沉迷其中,可谓是消磨时间的利器。

  Trevor Noah是我关注的脱口秀主持人之一,自他接棒Jon Stewart以来,虽然略失Jon Stewart的尖酸,但他也找到了自己风格。他从不忌讳自己的出身与肤色,以此为笑料,传播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是一个对事不对人的人,看剧从不关心八卦,只要演得好,他们剧外的生活我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但是,Trevor Noah是少有的我想要一窥究竟的人。追根溯源,想要知道是何种机缘巧合造就了谈笑风生下的淡淡的忧伤

  在我的印象中,黑人就是跑得快、跳得高、所有歌曲都是rap的一个民族。种族隔离,除非你有亲身体会,它永远只是一个四个字的词语。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不知缘由的相互敌对,不需要讲什么道理,憎恨就是唯一的主题。

  Trevor Noah的母亲是个黑人、父亲是个白人,在那个黑人和白人结合就是犯罪的年代,Trevor Noah的出生就代表着罪恶。但是在小孩子眼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种族。人的肤色的确有所不同,“爸爸是白巧克力,妈妈是黑巧克力,而我是牛奶巧克力。但我们都是巧克力。” Trevor Noah的罪,是生活逐渐灌输给他的。

  如果没有他的母亲,Trevor Noah可能就会走上了传统的老路,自暴自弃、喝酒吸毒。他的母亲,虽未受过多少教育,却是个思想自由的人。因为有她,Trevor Noah才没有泯然众人,重重阻碍,抵达另一番天地。从天生有罪到后天成名,Trevor Noah爬出了种族的“沼泽”。

  在我的理解中,Trevor Noah有点像是出生在重男轻女的中国农村的小女孩,落后的腐朽思想如影随形,这不是一件你视而不见就可以忽略掉的事情。你的妈妈就像是你生命中的曙光,虽然读书不多,也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但是她坚强、自信、幽默、勇敢,给你以平等的对待,送你去念书,让你知道生活的苟且并非是限制你思想的壁垒。

  仍记得Trevor Noah的妈妈说过的话:“了解你的过去,才能变成更好的人。但不要总为过去悲泣。生活是充满痛苦的,让这些痛苦将你变得更强,不要执着于它。不要怨天尤人。”

  我是一个很容易想太多的人,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会反复思索,雷厉风行是我羡慕却无法做到的性格。但是,这句话点醒了我。虽然,我知道我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我也无法改变既定事实,我却在逐渐学习着,不再执着。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眼前总发生着比过去更重要的事情。

  《天生有罪》读后感(四):给你讲个笑话

  最近有首很火的歌,歌名叫作《我们不一样》。嗯,看了崔娃的童年经历(或许得加上青少年?),确实感觉,我们不一样。我们的主人公Trevor Noah,甫一出生,即因种族隔离制度获罪。正如脱口秀节目中他本人所调侃的:“我们没有想过一家人不能在一起生活”、“我爸爸就像是恋童癖,只能远远的看着我”、“警笛响起,我妈妈就装作不认识我,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包大麻(摊手.jpg)”。以调侃的方式,回击莫须有的罪名,嗯,这很幽默。

  “感谢你那阳光般的温暖,照亮了我生命中全部的爱”。

  说回本书。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母子二人乐观、无所畏惧的态度,具体而言,是母子二人自始至终的笑声,给我留下了关于本书最温暖的回忆。或许,这也是母亲给崔娃生命里带来的阳光。虽然不足以消灭黑暗,却埋下了光明的种子。

  本书在一场惊心动魄的街头跳车中开始,惊心之余,母子成功躲过“追杀”后于街头相视大笑。画面感很强,像极了你我小时候,偷摘邻家果子,落荒而逃的场面。而崔娃却是死里逃生。这是第一次介绍作者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这次探险之旅开始的地方。顺便一提,这里的跳车与母亲坚持参加周末祷告有关。书的结尾,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与儿子关于耶稣的日常“拌嘴”,也给读者会心一击。如崔娃所言,母亲与他更像战友,很贴切。

  “凭栏处,潇潇雨歇”

  成名前的崔娃,学生时代也像大多数小镇青年一样,打工、追女孩、青春期叛逆。也曾犯错而不敢承认,也曾因外表而自惭形秽,也经历过暗恋而不得的惆怅,并不总像电视节目里光彩熠熠,顺风顺水。但拜肤色所赐,小时候的崔娃即受到“特别关注”:即便犯错,祖母却不敢惩罚他,因她不懂“白人”小孩儿被打后,身上怎么会青一块,紫一块,不似黑人小孩;祖父唤他“主人”;小镇里他是唯一一个不是“黑人”小孩,大家会想来“参观”他。难怪节目里,他曾吐槽“想成为黑人”,并因此去到美国。在大人圈定的肤色世界里,孩子显得更加正常。虽然外表特殊,长大后的崔娃也渐渐交到了朋友。似乎没有什么不能讲,崔娃将自己的刻录盗版光盘、追心仪姑娘、做倒爷、走穴做DJ、“盗车”遭监禁的经历一一道来,语气平淡。仿佛带了时光的滤镜,那些曾经带给他好好坏坏的经历就能跟他握手言和,而他就可以站在屏幕之外,和你一起看过往岁月里那个跌跌撞撞的男孩儿。

  忘了在哪看到过,读书,好比进入另一个空间,把自己交给作者,开展一场灵魂旅行。崔娃生活的南非,所处的社会制度,离我们很远,初读,感觉更像是看一部人物传记的电影,代入感不强,但却带着股新鲜刺激: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天生有罪》读后感(五):Noah身体力行地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生下来,活下去”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The Daily Show(TDS)里看到Trevor时的样子。

  那时Jon Stewart还没离开节目,奥巴马还是总统,很多人并不知道Trevor Noah是谁。我也不知道,但是对这个操着怪异口音、长着俩酒窝的黑人通讯员,却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他当时发言不多,或许只有一分钟,可以看出他还有些紧张。后来的节目里,他也没有频繁露面,可能隔好几期才会出现一次。

  后来,Comedy Central突然宣布Noah将成为TDS的新任主持人。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是问号脸,这人谁?然后纷纷抱着胳膊,眯着眼睛,等着好戏看。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大概的评价是还行,不算差,但也没有超越。随后,Noah对TDS进行了细节改版,但更多人还是在观望,这个讲着温和笑话的外国年轻人,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状况到底有多少了解,能否像囧司徒那样,撑起监督政府、媒体的看门狗角色呢?

  直到,与Tomi Lahren这位著名保守派评论员的唇枪舌剑,众人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黑人小伙不光能幽默,谈起严肃的问题来,也是拿捏自如。虽然这期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很大争议,但是也让更多的人重新关注起了这个来自南非的脱口秀主持人。而在特朗普竞选和当选后,Noah的一些评论,也让人逐渐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TDS。原来,Noah根本不想复制原有的节目,他是要闯自己的路子。虽然俗话说,“模仿是最大的恭维”,但对Noah而言,人生从来都只能靠自己来走。

  他的这本自传出来之后,迅速蹿红。大家这时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Noah背后的经历如此——(无数个形容词)。我先看了英文版,又听了一遍他自己朗读的有声书版,笑得一塌糊涂,哭得也一塌糊涂。我知道他的节目风格和喜剧天赋,但是读到他的书后,又惊讶地意识到他在文字上也是个难得的好手。Noah的文笔平和、柔软、细致、温,就仿佛一个经历了世事沧桑的老人在谈笑间回忆很久以前的往事,虽然他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几岁。他的幽默,并没有太多的刻意和铺垫,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从小被母亲被养出来的一种习惯。这种幽默的养成,除了Noah本身是一个很皮的孩子外(这一点从他小时候闯的各种祸上就可以看出来),更多是环境使然,在种族隔离这样的制度下,如果不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来反抗,是绝对无法活下去的。读这本书时,我想起了在哪里看过的调查,大概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并非是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像南美、非洲等这类欠发达地区,原因可想而知。

  oah和母亲的反抗武器是信仰和乐观。我没有信仰,也不乐观。但是我可以理解他们的理由。连这两样东西都没有,那他们真的就什么都没有了。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最后一个故事。我不想破坏读者的阅读兴致,但这个故事,绝对是信仰和乐观的最佳榜样。如果有谁不会被它治愈,那这个人估计真的已经心死了。

  在逆境中反转人生,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看惯了那些吹嘘自己在逆境中如何如何奋斗,最终走向巅峰的故事,再回头来看Noah,你会发现他的成长经历似乎并不那么励志,只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努力应付着生活抛给你的各种球。在Noah和母亲身上,生下来就有罪与车在半路抛了锚,似乎具有一样的分量,没有哪个更重或更轻,都是要面对的,那就面对好了。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际遇,有的只是坦然、真诚和平常心。

  记得做这本书之前,老板问过我为什么要选它。我原本以为,我是他的粉丝,我爱他的节目,喜欢他的文字,就这么简单。但是后来,这世界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之后,我才发现,做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更简单,只不过简单到我自己都不愿意相信罢了。

  那就是,Noah身体力行地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生下来,活下去”。

  而现在的我们,尤其需要学会它。

  《天生有罪》读后感(六):出生就是罪犯,因肤色历经苦难,却一夜之间火遍南非,31岁接棒美国最佳脱口秀,连自传也被比尔·盖茨推荐

  美国有一档著名的脱口秀节目《囧司徒每日秀》,他的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做了这档节目近二十年的主持人,经过他的改造,这档节目从单纯的搞笑上升到了一种人文的高度,通过搞笑的形式讽刺新闻事件和人物,在年轻人获得了一大批的拥趸。

  很多美国大学生都表示他们是从《囧司徒每日秀》中了解到最新的时政要闻,囧司徒也凭借这档节目在2015年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综艺编剧的殊荣。

囧司徒每日秀

  也同样在2015年囧司徒宣布要退出这档让他功成名就的节目,一时间这档节目的接班人成为了大家纷纷猜测的对象。

  而囧司徒最终选择了从南非到美国仅仅一年的特雷弗·诺亚成为了下一任的主持人。

  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就是这档节目的灵魂,而《每日秀》就像是囧司徒的儿子,是他亲自呵护这档节目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他选择的接班人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但是特雷弗当时在美国观众和媒体的视野中仅仅只是一个陌生的黑白混血的年轻人,他能不能做好这档节目呢?

特雷弗·诺亚

  事实证明特雷弗·诺亚还是延续了《每日秀》的辉煌,虽然在主持功力上比囧司徒有所欠缺,但是他最为宝贵的一点是,他不是美国人,他是在南非长大的。

  特雷弗从小生活在种族隔离的困境之中,他祖国的种族歧视是摆在台面上的,而美国虽然没有种族歧视的制度,但是种族矛盾依旧十分尖锐。

  特雷弗给美国带来了他的南非经验,以及从种族隔离制度与社会底层成长过程中汲取到的精神养分与不可多得的正义感,他没有沉沦在南非的贫民区,而是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才华与亲人的爱,爬到了现在的位置,站在了世界最大的舞台上。

  在他的脱口秀中,大家看到了他的才思敏捷与制造幽默的能力,这些才华也让曾经怀疑他的人纷纷折服,不少美国人认为特雷弗是因为曾经接受了精英教育才对美国社会与政坛有如此犀利与精辟的评论。

  这就是特雷弗南非经验的一个体现了,特雷弗现在的能力并不是经过学校教育得来的,而是在南非的贫民区摸爬滚打以及母亲的严格教育实现的,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

  他在《天生有罪》这本回忆录中诚实地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他曾经偷盗、刻录盗版盘维持生计、因为被怀疑偷车被拘留,完全就是一个“犯罪分子的预备役”。

《天生有罪》中文版封面

  特雷弗·成长的环境比他的美国观众乃至我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要险恶与复杂的多,尤其是看完他的自传《天生有罪》之后,更让我不禁幻想,如果我是他,生活在他的成长起来的世界中,我能否如此坚强面对人生,还能用一种幽默调侃的方式面对如此深重的苦难。

  这本书也成为了比尔·盖茨2017年的推荐书目,比尔盖茨这样推荐这本书:

  阅读诺亚的自传《天生有罪》,我很快了解到他的这种局外人视角,是如何在他“格格不入”的人生中被历练出来的。诺亚出生在种族隔离制度盛行的南非,母亲是黑人,父亲是白人。他以一个混血小孩的身份来到世界,而在他的那个世界里,跨种族通婚被明令禁止。诺亚不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且正如书名所言,他生下来就是个罪犯。

  后来看完这本风趣幽默却笑中带泪的回忆录后我思考了两点:

  1、我们如果一出生就是这样的环境,一出生就开始经历创伤,就会接受这样的环境,并将其作为常态,但是常态中又会开裂透光的缝隙,要朝着光的方向生长。

  2、如果困境与创伤是生命的常态,又能如何?坚强并且努力活下去就好了,要永远善良、永远坚强、永不停止成长。这不是鸡汤,而是如若不此,只有沉沦。

  《天生有罪》是由一篇一篇作者讲述自己成长经历的片段文字组成的,之间并没有时间和逻辑串联,但是这些片段却组成了整个南非社会的缩影以及在那个社会底层人立体的生存状况。

  这一点其实在书名就有所体现,作者自诩为“天生有罪”,这里的罪状不是来自于人性的,区别于太宰治对人性灰暗尽头浸透绝望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而是实实在在的南非法律。

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

  特雷弗·诺亚出生的时候,正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末期,严禁黑人和白人的结合,更不用说生下孩子了,因此特雷弗的诞生本身就是违背法律的。

  特雷弗童年时和父母走在街上,父亲要走在母子俩的街对面,不懂事的特雷弗追着父亲喊爸爸的时候,父亲会迅速地跑开,哪怕是妈妈也要拜托同是混种人的朋友带着特雷弗上街,而自己假装只是他们的女佣跟在身边。

  南非将种族隔离制度进行的十分完善,白人占据着整个国家最富饶的土地,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黑人却栖居在土地贫瘠的贫民窟,接受愚民教育,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如果幸运可以找到工作的话)。

  对比南非和欧美的种族歧视,特雷弗在书中说,如果欧美白人觉得黑人是猴子,这些猴子接受人的教育后可以开窍,就可以赋予他们人类的身份,但是南非白人却觉得既然黑人是猴子,为什么要给他们人类的教育?

1959年,南非德班,黑人工人为反抗种族隔离政策

  哪怕是在黑人的内部,也依照部落以及种姓进行了严格划分,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聚集地与语言,白人还进一步将他们之间的矛盾扩大化,增加黑人内部的内耗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黑人聚集地经常爆发冲突。

  在书中特雷弗回忆童年时提到,母亲带着他去教会时,经常开着一辆破烂的二手车穿过正在发生暴力袭击,布满着火轮胎的街头。

  这就是特雷弗·诺亚生长的环境,也是当时南非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种族隔离的状态,但是一提到种族隔离,大家模模糊糊地可能只能记起几个名词:曼德拉、白人虐杀黑人、黑人的反抗、自由……

  但是《天生有罪》却由作者带着大家进入了种族隔离制度最真实的生活图景之中。记得之前提安哥的《孩子,你别哭》让读者真实走入了肯尼亚在大革命之前的黑人贫民生活之中,在那里看到了真正的绝望和绝望后蓄势待发的重生,但是《天生有罪》却让在这绝望中写出了市井人民更为立体的悲喜哀乐,也更加贴近每个人真实的生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特雷弗在书中写到黑人区的动荡时,就讲到自己小时候一次因为妈妈那辆破大众抛锚了,所以只能坐小巴车去教堂,司机发现特雷弗是混血儿,因此指责妈妈和白人男人鬼混,越骂越激动,车也越开越快,眼看就要伤害母子俩,母亲当机立断将特雷弗扔下了车,自己也跳了下来,母子俩拼命跑到警察局才得以脱险。

  还有在讲到黑人和白人文化差异的时候,书中有一章极富戏剧性的情节,讲得是特雷弗进入社会后和几个黑人伙伴办了一个“party舞会一条龙”阵仗搞得还挺大,还被一个犹太人社区邀请在圣诞节演出,但是其中一个伙伴叫希特勒,在他上台后他们纷纷喊叫“跳舞吧!希特勒!跳舞吧!希特勒!”这一下子激怒了台下的犹太人,他们也被赶了出去。

  但是当时黑人小伙子们根本不了解希特勒在白人世界里的意义,书中讲到黑人只知道因为要对付希特勒,白人都要借助黑人的力量,黑人们只觉得希特勒是个很厉害的词,甚至有的狗都起名希特勒。

  这就是特雷弗生活的种族隔离大环境之下的生活片段的展现,但是他却学会了包括荷兰英语在内的七八种语言,肤色是壁垒同样也是通行证,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群体,所以语言就帮他打通了后天的群体串联,他也可以属于任何群体。

  《天生有罪》中就讲到了一个很惊险也很有意思的故事,特雷弗一次在街上听到一群人用祖鲁语商量着打劫他,于是转身用标准的祖鲁语提议他们应该合伙去抢劫另外的人。那些祖鲁人很惊讶特雷弗竟然会说祖鲁语,紧张的局势也因此得以化解。特雷弗立刻就被他们当成了自己人。

  特雷弗的确是聪明的,但是他的这份聪明在当时的环境中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也许会成为一个狡诈的犯罪分子,他进入社会要养活自己的时候,就开始贩卖盗版刻录盘,和朋友在街头做投机倒把的生意,虽然他赚了不少钱,连他自己都觉得惊喜,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状况。

  这段描写在书中写的饶有兴味,但是我看了却深深悲伤,我从他的经历不仅看到了南非的黑人青年,更看到了世界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样子。

  劳碌而贫困,仅仅是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但是却承担不了任何风险,一次变动就有可能万劫不复,灭亡时连呐喊都悄无声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这句诗,初读不觉什么,经历了一些后却领略到了那跨越千年的悲怆与伟大。

  犯罪是特雷弗唯一脱贫的方式,也是当时社会的习气,但是特雷弗却没成为真正的犯罪青年,关键在于他有一个独立强大又深爱他的母亲。母亲深爱着特雷弗,赐予了他面对苦难时勇气与乐观的力量。

  特雷弗的母亲也算是一个传奇女性了,早年间因为不受家庭重视选择离家出走,在工作后拼命学英语,谋得了南非开放黑人第一批文职人员后的一份秘书工作。

  哪怕是特雷弗的诞生,也是母亲请求一位白人男子赐予自己一个孩子,她想在不安的生命中要一个可以互相深爱的彼此,并且许诺绝不会让这个孩子出现在他的生命中来耽误他。

  种族隔离之下的南非,白人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和社会福利,而黑人却只能学习乘法口诀和怎么种地,接受愚民政策。

  但在这种大的教育环境下,母亲却将自由、平等、好奇、坚韧、诚实等等宝贵的品质教给了特雷弗·诺亚。就像特雷弗自己所说的,如果母亲对他的教育目标只有一个话,那就是解放他的思想。

根据特雷弗·诺亚的人生经历改编的电影《别笑,这都是真的》

  母亲会像对其他大人说话那样和年幼的特雷弗说话,以表示对他人格独立的尊重。母亲肯花很多的钱给他买书来阅读。送他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就连母亲在给他起名字的时候,都特意选择一个没有任何出处的“特雷弗”寓意就是不愿让任何期望绑定他的一生,希望他一生自由。

  但这份自由的教育不是盲目的,因为特雷弗年幼时特别调皮,而是周围的社会环境十分险恶,因此母亲对特雷弗也十分严厉。

  在《天生有罪》中曾记录了一件他差点被捕的惊险之事。

  特雷弗有一次因为开着继父修理厂的车上路,被警察发现驾照和车牌对不上因此有偷车的嫌疑,被抓到拘留了几天差点被送进监狱,当特雷弗安全回家正庆幸以为母亲不知道这件事时,母亲却早就知道了并无比失望与痛心地对他说:

  “我知道,你现在觉得我就是个疯婆子,在这儿唠唠叨叨。但是你忘了,我之所以要那样管你、约束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的前提。如果我不惩罚你,这个世界会给你更糟的惩罚。这个世界并不爱你。如果警察抓了你,警察并不爱你。我打你的时候,我是在试图救你。他们打你的时候,他们是要杀了你。”

  父母之爱并不分国度,相信这些话也应该是一切对于孩子严格管教的中国父母的心里话吧。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也是流动的,良性互动的,当母亲被前夫枪击躺在医院的时候,特雷弗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支付了母亲的治疗费用,即使可能要花费上百万。

  所幸母亲未被击中要害,几天就康复了,母亲醒来笑着对特雷弗说:“虽然耶稣没有帮我付医药费,但是他给了我一个可以付费的儿子……你不要哭,你现在是家里最漂亮人的了。”

  特雷弗的母亲用一生的爱,给了他最坚实成长的力量,这份力量也成为了他事业的基石。

  特雷弗一生都挚爱并感恩母亲,就连《天生有罪》这本他唯一的自传都被称为“献给母亲最美的情书”。

  动荡、隔绝、歧视、变态的法律、凶杀,这些因素充斥了他生长的轨迹,但是同样,爱、智慧、教育、对于自由的追求,却将这份成长的险恶转化为了他人生和事业源源不断的动力。

  即使天生有罪又能怎么办?努力活下去就好了。即使生命充满坎坷又能怎么办?努力活下去就好了。就像没有一朵花不渴望阳光,那样地活着。

  《天生有罪》读后感(七):论 Trevor 的幽默来源

  如果你还不认识 Trevor Noah(国内昵称「崔那娃」),推荐你去看一下他的 Stand-up,或者看几集《Daily Show》(国内字幕组做过不少,比如@空耳同传君 )。Trevor 的风格或许没有他的前任 Jon Stewart 那么辛辣深刻,然而他自己鲜明的风格却让人不得不喜欢:骨子里的逗乐,精准的模仿,来自底层和少数族裔的戏谑,以及对世间百态一针见血的见解。(Daily show 的录制花絮 between the scene 尤其好笑)

  然而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他的身世之后,才觉得这一切原来是这样发生的。他是真正的出身卑微,却又如此独一无二:作为黑白混血生在南非,本来就是一个犯罪结果,然而这个标签并没有束缚住他。他的世界从来不是苦兮兮的,你可以从他的文字中读出,那些所谓苦难,带给他的是向上的积极,而在街头、在学校、在多种族的社会里生存的经历,又给了他相当的智慧,以及一颗平常心。

  而他那乐观、开朗、勇敢、三观极正的妈,给了他一片在黑暗中窥得自由的天空。

  想象一下若你是一个女孩,生在一个男女极度不平等的农村,从小又没了爸。而你妈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你抚养大,教你冷眼嘲笑那些落后的腐朽,给你平等的教育机会,最后帮助你走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子——虽然时不时的还是需要棍棒底下出英雄。最关键的是,她又如此幽默、如此淡然地面对各种不公,有一颗钻石般的内心。

  这就是 Trevor 的妈。也是 Trevor 身上幽默和坚强的来源。

  当然,除了他妈,他身边的世界也给了他相当多的灵感。小时候淘气到逆天,年轻时凭着脑瓜子灵活,在街道开拓了他的盗版碟和 DJ 事业,和朋友混贫民窟混得飞起,做了坏事被扔进监狱,和白人警察斗智斗勇……这些你都可以从他的段子和 Stand-up 中听到。

  核心还是他成长的环境。如果你不知道南非的种族隔离(Apartheid)制度,那么推荐你无论如何也要了解一下。这本书里面没有长篇大论历史,仅仅是一个社会的一部分真实,但却能让人理解南非、理解 Trevor 所在的社会、理解不同的人的生存逻辑。

  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巧妙,每一个小故事前面,Trevor 会用简短的篇幅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自己的一些感受,然后再把流畅的故事留给读者好好享受。

  关于这个我就不再赘述了——看了之后你会有所思考,而且当这些故事发生在活生生的「角色」身上,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强大的。

  然后他把家庭的纠葛摆在了最后。她妈妈和他继父结婚之后经历了许多非常痛苦的事情,其中就有家暴。离婚后被他的前夫开了一枪,但幸运地逃过一劫。这一段也强烈推荐,但也是最为揪心的一段——不过,看到最后,你还是会笑出来,笑到哭。留个悬念吧。

  作为 Trevor 的粉丝,我的确很难对这本书做出客观评价,唯一能做的就是打 call 和打五颗星。一定要说什么遗憾的事情,那还是翻译吧……翻译其实很不错,非常流畅又生动,但是总觉得少点什么。那就是 Trevor 的声音。如果你看 Trevor 的脱口秀和单口,然后又读英文版,那么你的脑子里就是 Trevor 在讲段子,嘴巴就自动咧开了……中文版就没有这个附带效果……这本书在亚马逊上是有声书,各位有美亚账号的可以了解一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