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进步史读后感精选10篇
《极简进步史》是一本由[英] 罗纳德·赖特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进步史》读后感(一):进步是个好东西吗?
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定论,而在于怀疑,而且是它怀疑的不是一般的观念,它怀疑我们普罗大众潜意识里公认的一个无比正确的观念、一个鸡血十足的正能量。
明天会更好、天天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本人是伴随着这些励志口号度过学生时期的,也亲身验证了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就能买房买车财务自由的主流价值观。再往大了说,也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物质生活改善和国家地位的上升。
看完此书以后,我承认,我的眼光很短浅,而且短浅的眼光顺带把历史也看短了。以前看的史书都属于文化史,这本讲的是文明史,从几千年的社会变迁尺度上升到几十万年的人类文明进步尺度里,有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有些不是问题的却成了问题。
就如同书名所讲进步——progress,曾经在文明前进的一路上设下一个又一个陷阱,让几大文明先后覆灭。而复活节岛上的荒诞剧般的文明衰落,就是一出迷你的文明衰落舞台剧。苏美五六十年代的核对抗,又差一点成了现代文明覆灭的节点。
人类自以为很牛逼,曾经有那么多伟大诗篇和绘画来描绘其光芒,曾经有那么多宏大纪念碑和广场来呼应其内心的壮志。然鹅,到底是真牛逼还是一时的幸运,往往还要看在大自然的一个又一个期末考试里能不能过关。嗯,书里说了,也许大自然最终会觉得,让人类这个物种这么搞下去可能不是个好主意。
看到有的评论说本书没头没尾,作者分析半天也拿出什么对现世危险处境的好主意,我想了想,这个批评不算说错,但也没有戳中重点。要提醒小孩别摸烧热的火炉,并不意味着要告诉他应该去摸什么。而且,我相信,如果一个懵懂的孩子听明白火炉的危险之后,他不仅可免烫伤之灾,在见识和分析能力上也会上一个台阶。
看此书还有一个顺带的收获,就是对中国的文明古国地位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崇拜之情,在依然崇敬之余,也多了一个从全球文明史来再看的视角。多一个视角不是坏事,可以让被观察之物更有立体感,嗯,我是这么想的。
《极简进步史》读后感(二):进步到底指向何方
最近碰到了很多困惑,又因为巧合了解到了人类历史中的一些小细节,大为出乎我的预料。所以困惑之余,便想了解一下人类到底是如何发展至今的,或许从历史中,能理解到一些自己所在组织该如何发展的灵感。
极简进步史,是我在书店碰巧撞见的一本书,很轻纸张触感不错,便买了来阅读。大约用了一周的工余时间阅读完成的。
我是泛读和速读的,这本书并不会完整的从头到尾帮你梳理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也不想要那样的读物,毕竟我不是学者型读者。书是基于问题的,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走向何方,这三个问题。这是一本很开放性的书,更像是漫谈,抛出来一个个历史上的文明起源、发展、覆灭的例子,来不断的与读者探讨如上的几个问题。
当你去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文明发展细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实。比如复活节岛上人类的发展以及其中群体行为的变化。对我而言,读完这本书,能留下这些个文明的故事,已经有足够的启发了,或许如果想要细究我可能会精读一遍,或者再找相关文明的研究书籍阅读。
罗纳德·赖特的《极简进步史》不足200页,而每一章结尾的注释就达10页之多,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会不会太专业,毕竟我并非学者或研究员。令人意外的是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书的封面写着:非虚构类畅销榜第一名。但非虚构类完全没有制约作者的想象力,或者说,人类的历史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有趣。 薛之谦的新歌《动物世界》歌词写道:假装进化,拼命想和动物有差,玩一处高贵优雅。在人们腐烂的欲望下,兽性来不及抹杀,算了吧,懒得去挣扎。 2017年4月7日上映的《攻壳机动队》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可以只保留大脑,其他的器官都由器械来代替。人成为了机器控制的AI,那这种进步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不是好事? 不管是歌手还是导演,抑或普通的百姓,我们对于科技所带来的进步已经开始有怀疑的倾向,但我们的怀疑是零散的,甚至我们都害怕去怀疑,因为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些进步,而这正是进步的可怕之处。 罗纳德·赖特为什么要写《极简进步史》?因为人类发展的大船已经开始慢慢偏离航线。我们今天对于进步的崇拜像不像古人对于神明的崇拜—“我们对于进步的现实信仰不断生枝扩张,并且强化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一个无神的宗教,就像进步挑战过的宗教一样,对自己的可信度当作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恍然大悟,我们现在的进步会不会在未来的人看来是一种愚昧,而我们对此毫无察觉,就像古人没有怀疑过神明一样。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我们现在对进步之所以有些怀疑,因为它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更恐怖的是大国之间的核武竞赛遗留的核武器足以摧毁地球。而进步带来的陷阱历史上已经上演过多次,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出现了解决办法而将其忽略了。 《极简进步史》从远古时候开始举例。火的使用是原始人的一个进步,他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但问题随之而来。原始人对于火的依赖越来越强,而当时还是处于冰川时期,原始人只能保存火,却不会生产火,生产火是后来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种族的营火熄灭,就意味着这个种族的灭亡,这种进步的陷阱一直要持续到人类掌握生产火为止。然而事实上在这段陷阱期间已经有无数的种族因为营火熄灭而灭亡,我们是幸存者的后裔。 人类的进步并未停息。石器时代的进步是狩猎工具的进步,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食物,人口也随之扩展。人类的扩张是疯狂的,石器时代的人会用火焚烧森林来获得食物,用于满足日益扩大的人口。科学家认为非洲是人类的最早起源地,但因为无序和快捷的狩猎让一个地区的生物急剧下降,人类不得不迁徙,但到了新的地方后还是一样扩张和狩猎。远古的人类没有大的问题,因为地球还足以承载他们的迁徙,而如今,世界各地都布满了人类,已经没有地方可以拓展了。好在这个陷阱还没触发之前,人类找到了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农业。种植业的出现让食物变得可控,人类不需要继续破坏性扩张也能获得食物,但是代价是水土的流失和植物越来越单一。而这个问题在如今也是同样严峻。 而后人类的进步就更加恐怖了,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广岛长崎的两个蘑菇云就能让人类瞬间挥发,就像是冰川时代,一个被扑灭营火的种族。人们对于进步的狂热已经失控,冷战时期的竞赛更是顶峰。“人类不消灭战争,战争就会毁灭人类”。如今环境的破坏、核武器的威胁还是困扰着我们,我们已经看到了进步陷阱的苗头,但谁也不想退后,谁也不想放弃进步。如此一来,人类的大船终有一天会被毁灭。是时候要考虑对策了,这是罗纳德的诉求,也是人类的诉求。 “如果我们继续不作为,那么这个世纪用不了很久就会进入混乱和奔溃时期,比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黑暗年代更加不堪。 此刻,是我们纠正未来的最后时机。” 罗纳德的《极简进步史》专业且具有说服力,真的佩服作者的渊博和想象力,这畅销榜第一名确实是有道理的。
《极简进步史》读后感(四):进步与恶魔同行
伊丽莎白时代的古玩研究者威廉·卡姆登说:“旧时光,是一种与永恒极为相似的东西,是思想的一种甜食。”这样“回望的好奇”切合本书作者罗纳德·赖特的人类进步史好奇的“回望”,但是作者更多的回望所见却是并行的恶魔的身影。“甜食”给的是更多的大众思维在吃。
罗纳德·赖特在成为作家前,在剑桥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学习考古学,并在96年被卡尔加里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这本《极简进步史》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获得加拿大书商协会“藏书票奖”年度非虚构作品奖,他的作品也在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美媒曾说此书:“真应该让白宫的那群人读一读!”
“人类历史是存在一个变化规律,并且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变化。这种单项的变化我们把它定义为进步。”大多数西方文化传统依然相信的维多利亚时代定义进步的思想,在1968年被历史学家西德尼·波拉德界定了“进步”的定义。这样的界定是乐观的理想化,却也是真实存在和被普世民众默认执行的。在我们人类主宰这个世界的这段时期,我们通过物质的进步带动了文明的产生和繁盛,这种进步逐渐被灌输成一种意识形态或可以说是一种宗教信仰,它掩盖了那些我们视而不见的问题,急功近利地证明我们在创造着宇宙之中的“神话”,或许我们本身就是神的化身!罗纳德·赖特点出了这种神话背后“进步的陷阱”——“进步已经具备了自身内部的逻辑,而这个逻辑可能会带领我们越过理性而坠入灾难”。他把那些“回望”的灾难比作空难,历史的教训就是那一个个的黑匣子,他在这本小书中遵循人类的脚步依次打开我们忽略着视而不见的黑匣子,触目惊心的进步真相让每一个人都陷入省思。
我们是天生的毁灭者,在顶着进步的光环下摧枯拉朽横行于世。本书讲到了种群的灭绝,古老的尼安德特人,如果把他们认定为人类(智人)的一个亚种群,他们的灭绝就是我们祖先一百万年前的一次残酷的胜利。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物种的灭绝,是否还记得那个公益广告;“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物质的进步并没有像人类想象的那样带来了道德的进步,暴力、压迫、奴役这些文化都是文明带来的副产品——“维护各自制度的目的,是否真正值得我们去冒险摧毁世界的风险呢?”当我们的基因生理上的进化不能够承载我们文化的迅速发展,我们就将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并和这个时代脱缰,跌落自己的“陷阱”。“过去的三百年间,我们越来越少地受到自然的塑造,越来越多地被文化所影响和塑造。我们已经成为了我们自己制造的试验生物。”我们进入“制造业”后缓慢的进步,而在旧石器时代后,我们仅用了人类历史不到0.5%的时间就把自己塑造为如今的现代人。战争,尤为起到科技文化迅速提升的催化剂的作用。文化的发展速度之快,带来了更多需要被普遍重视的问题——我们的未来在哪?
我们的欲望和规模就是同进步并行的恶魔。高更的三个孩童般的问题还在我们的困惑中,书封面上的那个面目狰狞的猿类,似乎就是在尖声刺耳的预言着高更提出的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关乎未来的答案。经过野火、交流、铁索、科技一系列的进步我们要看清前方的道路,现在很多科幻故事都告诉我们,将来有可能会离开这个我们破坏的无法再居住下去的这个星球,寻求另一荒原的庇护。当人类不觉得这种尖锐、难听、危险的话语只不过是对未来的猜想而已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迎来主动的改变,与世界与自然交好,或许把人类自己再交给世界管理的可能已成为笑谈,但至少会使得我们的进步有道,有节制有敬畏。我们将进入另一个未来历史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