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10篇

  《生命该如何寄托》是一本由王亚彬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元,页数:2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一):舞蹈人生

  多年以前,人们称这一一群人为舞者,用着不屑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个职业。多年以后,舞蹈家的名字却让很多人仰望,仿佛这个名字和艺术挂上了勾,变得遥不可及。舞蹈,这是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完全陌生行业,大多数的人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的演出,可是在成功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付出艰辛呢?本书就是一位舞蹈守望者的思想手记,讲述了她的执着坚持,对舞蹈的独特见解,讲述她的舞蹈世界

  本书就是青年舞蹈家王亚彬的自序书籍真实记录了她学舞蹈的经历。王亚彬是国家一级演员、舞蹈家,同时也是编舞、制作人。她五次登上央视春晚,六个月内连续两次登上世界顶尖剧场赛得勒之井的舞台,同时也是第一位被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委邀请中国编舞。习舞26年,蝉联中国中药舞蹈赛事表演金奖。她以舞蹈为事业,同时也愿意用文字将舞蹈人生的过程做一个自序,让读者见识到舞台活跃的她之后,文字里的那个内心寂静的她。舞台上的她,用肢体动作淋漓精致表达情感,从开始习惯的多人表演,到后来和男生贴面的二人舞蹈,又不习惯到渐渐的放开,然后用舞蹈肢体动作尽情释放着情感,以至于有的时候沉浸在里面久久不能自拔。她用舞蹈表达心灵,用年华献祭舞台,这种对于舞蹈的热爱,对于生命的书写,值得人们的尊重的佩服。多年的的舞蹈生涯让她不仅有一颗对于舞蹈的赤诚之心,也让她感受时间宝贵。最好的年华应该在舞台上绽放,不能习惯去等待,而是要主动选择创造。于是在毕业之际,她着手集中世界舞坛精华创作优秀作品,并创办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这个艺术原创演出品牌。在本书里,亚彬讲述从小到大的学习舞蹈的经历,讲述她的训练,她的成长,她的演出,她对于作品的感悟,对于舞蹈和生命的理解,会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如沙画般的流年出现在眼前。

  或许对于舞蹈家人们还是不够了解,那么在这本《生命该如何寄托》一书中,就会伴着作者从小到大的经历一起,去感受到舞者的生活,感受到她们对于舞蹈的热爱,也去更多的了解,到底什么是自己所热爱的,想去做到更好的事情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二):足尖的生命°

  ——评《生命该如何寄托》

  文/蓦烟如雪

  其实身边有几个学舞蹈的同学,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比常人勤劳

  记得我还住在尚书岭的时候,每天一早我去上学的路上,会途径一条有铁栏围着的小路,而那路上会常常看见许多压腿的小年轻们,他们弯腰俯身,那柔软身姿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钦佩。

  就如同我的同学,她跳民族舞,许是不在行,但是那柔韧性,那水蛇腰,愣是把台下的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而今天在看这本《生命该如何寄托》的时候,我由衷的是敬意

  作为80后,我深深为这样的舞蹈者,感到自豪。至少在我的感官中,舞蹈者并未断层,他们青出于蓝,从未间歇,我没有看过她的《身体笔记》,但我觉得认识个人,听她诉说就好。

  这是一本自述,大多人认为舞蹈者可能醉心于舞蹈,在文字上,可能会稍有欠缺,可在我读完此书后,我还是多有改观,虽然这本书大篇幅都围绕着王亚彬本人,她的幼年,成长,入学甚至一步步走向巅峰的过程,这些过程并非像散文那般风花雪月,但也有字字血泪的感觉。

  她说:“文字世界里,通过阅读遇见那个内心寂静的我。除了舞蹈,文字其实一直在我身边,摸摸当年被耗损的那台黑色笔记本,觉得什么不仅是一种消殒,同时也是一种体尝和积淀,感悟时与人分享。”

  舞蹈是孤独的,最初的王亚彬,并非是想学习舞蹈,而是家人的建议,而通过老师推荐,她尝试考了北京舞蹈学院,很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能力值得肯定,她自13岁拿到第一个舞蹈界的“奥斯卡”后,更加钻研舞蹈,慢慢懂得舞蹈是什么,天赋勤奋,让她厚积薄发,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印象最深的要属《十面埋伏》,那飞袖的绽放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对于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说,有这些成绩已经了不得了,她依旧不停歇,还去北影攻读了硕士,从班上最矮的学生,到攀越巅峰,这一路,她有太多的不可说。

  如同亲力亲为的生活,如同那些习以为常的乌青,如同刺进脚底板的木刺,如同长年累月次次受伤的左右脚。我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瘊子”这种病症,也明白她在遇到这种问题后的艰难。

  舞蹈者的脚是生命,一次伤寒,一次歪到,甚至旧疾复发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发挥,所以在他们的世界你,舞蹈超越了很多很多。

  “无声的窗帘背后有暗自的哭泣和疼痛中的挣扎

  雨在耳边轻轻慰藉

  但也无法抹去梦中的恶魔

  为了缓解肿胀只有用手去按摩腑脏

  温润我崩溃后的残迹

  至少 护膝还陪伴着我”

  这段话,或许没有诗歌韵味,但是字里行间,我们能看见她克制伤痛忍耐平常饥饿我们就受不了,她更恐怖的是经期的难受,这种高压的训练非常人能想。

  我想在书里,我最能倾听的是她的想家,想父母

  或许这都是一种成长吧。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三):2016.10

  推荐语准确:“王亚彬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长。天哪,她太长了。而她的文字则是从她的四肢四头生长出来的,充满延展的愿望、变幻、激烈、休止。那是生命的活力,都是为了抵达,或已经抵达。”

  感觉舞蹈神奇,无论什么主题总耐看。因为肢体总是最最热烈,连休止都热烈。蔑视语言表情次要,眼睛神灵指尖现水火。要下狠功夫、费大力气,是运动,如动物,所以永远真,也就永远美。

  单纯看身体,爆发、伸展、控制中的线条力量,不由得感叹造物主巧手法,妙眼光。会感到身为人类的一丝丝骄傲

  从舞知道王亚彬做得到这些,从字知道她体会得到、理解得透、表达得清。所以她对于艺术的贡献除了完美的呈现、先锋的创新,还会有直抵人心教育能力。看舞院附中组织小孩们去看师姐演出的照片相信未来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四):生命该如何寄托

  大多数人认识王亚彬都是源于《乡村爱情》中的王小蒙,她的淳朴倔强美丽以及无雕琢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她并没有继续涉足影视圈,而是转身走开,慢慢才了解到她其实还是一位资深的舞者,在这本她亲自写就的《生命该如何寄托》中我们似乎能够走进这位执着舞蹈家的内心。

  从六岁开始与舞蹈结缘,之后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保送大学,为了舞蹈而上下求索,王亚彬在书中为我们勾勒了她对于舞蹈的追寻、热爱、奉献以及她对于这个世界以及自己人生的感悟。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隐忍的生命之痛,为我们展示了学习以及从事舞蹈专业不易痛楚,舞蹈是一种借助身体表达精神的运动,而如何让身体能够圆融如意地表达出精神的状态,则需要一种苦修般的过程,进化到化茧成蝶的经验,在跳舞的过程中,亚彬左脚右脚均受过伤,身体像一只梅花鹿般,但是这些都无法阻碍她在舞蹈中飞翔,而且就是因为这些痛使她的技艺得到提升,使她的精神得到升华,如果没有那些痛楚,也不会有今日的高飞。那些曾经吃过的苦,都化为骄傲的勋章,并且净化了我们的灵魂过往,让心灵站上更高远地方

  作者同样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为自己喜爱事物努力。作者为我们历数她在舞蹈中的感悟,以及与舞蹈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舞蹈中,有感悟、有快乐、有悲伤、有释放,甚至也有“初恋”, 在舞蹈中,她学会了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她也用如诗般的语句在文字中舞蹈,她执着着对于舞蹈的热爱,并且努力探寻新的形式与尝试,作为一名舞者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去表达,去追寻,去探索新的舞蹈表现形式,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作者无疑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

  在阅读完亚彬的故事之后,你是否也会有所顿悟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寄托生命呢?是碌碌无为工作?还是徒然浪费时光?是刷无聊电视剧?还是选择用热爱去实现激扬的自我?答案是显然的,作者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所热爱的事物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我们需要的一切。

  《生命该如何寄托》读后感(五):她的生命如此寄托,而我们的呢?

  两天内读完了《生命该如何寄托》,以全身心投入式的阅读法,让我在国图的长桌上泣不成声,还生怕惊扰周边苦读的一行人。我相信,这本舞者教科书,应该是值得每位在舞蹈中寻觅奔跑,渴望寻得一席之地的人去阅读的。你会哭,没关系,那是青春泪水,值得被原谅。我也曾梦寐过那样一刻,不经在外的世俗激昂,只是一刹的寻得与超脱,那是脱颖而出蜕变,那是始料未及成就。我爱王亚彬的文字,总是细腻得过于投入,让流年戛然而止,让岁月百转千回流动于她的指尖下,停顿在我的眼眸处,只让有心人不断回望,并叹息着舞者的不易。让我与之共鸣的是那不太乐观悲观童年仿若留下的只是风沙与疮记,不让一丝雀跃涌上心灵巅峰,那是舞者践行自身修行之路的始端。因此,舞者除了建立强大的内心抗压系统,还需挖掘生活细节美好来填充灵魂的放肆与倔强。王亚彬的方式是读书与写作,这两样如大补药般的优良习惯,是成就她的第一步。每每读到深刻处,笔锋的尖锐都似针灸般扎中我的穴脉,让我泪如泉涌。练功的苦,想必只有舞者才能亲身体会,肢体有时爱撒娇,灵魂有时爱调皮,它们有时乐于追寻床垫和美梦电影和爆米花,可乐和炸鸡,玩闹起来,真的拿不出任何武器收拾它们。也许是长年累月的阅读书籍,王亚彬更多一丝忍耐力毅力,她可以节制体重,可以苦练技术,可以书写人生,可以百览万卷。一边是身的扎实训练,一边是心的灌溉呵护,于此,她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这力量会走,会跑,会飞,会歌唱,会起舞,会梦想........"舞者都像武士,忍受着苦涩甘甜,远离集体温暖,独自体味自己的孤独。"这句话摘抄自本书,我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身影,这身影离的特别近,好似与我对坐那般,将她的心声深情并茂的向我娓娓道来。每一个时代,我们似乎都能够听到前人呼唤声音,"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能成群结对"这是鲁迅的声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但丁的声音;"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这是苏轼的声音。在这样尴尬时刻才惊醒自己不要做生产线的工人,我表示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忏悔。前四年仿若虚度,仿若良辰一梦,这一刻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意识流生长的地方。"不做一个等待者。"王亚彬在她人生课题正式被开启的那一刻,这句话似乎是一个通关密码。她自主创办的亚彬舞影工作室和由她带领的"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专场演出,仿若才是她真正散发磁场能量聚集地。不禁让我思考着,何处是归属一如既往的士气,不忘初心的执念加上360度的真诚,和25个小时不打烊的激情。能保持鲜活心态放在你喜欢的事情上,并不执意结果成败,只是跟随激情与兴奋,那么,你就走在了最对的路。因此,舞者的成功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因为那是夺万千机遇一生幸运体,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是一点一滴的穿石之力累积而成,没有半点懈怠

  "这些为舞台上那一瞬间的舞者们,重复地雕琢着一次细腻的动作联结与身体相互间细微的挪动。舞蹈就是我的情人缠绵悱恻,情谊连绵,如有一日即便你背叛于他,他还是那样永远迷人的存在着。"舞蹈是多少人的大众情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是我的,是王亚彬的,是点开文章阅读的你的。有多少人衷心想做一个为舞献其一生的人,有的成功耀眼台前,有的成功转行幕后,有的失败落于疲乏和难以启齿。但无论如何,都请享受你可以舞动的时刻,那一刻你是造物主,是独裁者,是戏剧大师,是极点的爆发,是宇宙恒久。专业舞者的专业形式,敬请拿出业余爱好者的专业情感,那种碰撞才是巧妙的存在,是高山流水知音邂逅,是千里马遇伯乐的畅然,是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约定。因为没有过王亚彬比赛的同等经验,没有参加过全国舞蹈大赛,也没有参与过"桃杯",但她却像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我存在,偶会感同身受。她说"我希望舞台之外的我可以藏得更深"。可能她不是演员,不是编导,也不是舞者,她只是王亚彬。有时我也会想,我到底会是怎样的存在,是疲于奔命的生命体,亦或是乐得其所的艺术者。我不想给予自己某种定义,只是凭借激情的走向,和直觉的引领,我希望它带我走入名为罗马的大道之上。30岁对于舞者是一个新的开始,王亚彬30岁生日时,她的外国朋友这么对她说道。这句话饱含潜动力,让人一忘身体,时间,环境这三巨头的制约,更加以优良创作于表演的血脉汇入当下之流,也鞭策着20岁的我们,此刻,还有什么理由不起舞?王亚彬在书中,分享了她整个的创作过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舞剧《生长》和《青衣》,由于没看过《生长》,脑海中暂且只有文字概念。从文字中截取到王亚彬成功的三部曲,体验、构思和创作,也就是想法,情感和行动,有了文学的长期积淀和艺术的灵动语汇,这成就了将念头变为现实的行动依据。我很佩服这样真诚的挖掘自身潜力的人,她们的苦是不露于唇边的,是风化在沙漠中,火化在石堆里的极致。因此,《青衣》最终的呈现,是难以言喻的感动,感动于一颗传承之心,一种创新之魂。这样不断突破的自己,她会带来很多个,因为人一旦走上了冒险之路,就不会归于平庸,不再乐于安稳。书中有说道与裴艳玲老师的会面。在此之前,我阅读过《裴艳玲传》,折服于其艺术造诣和艺术成就,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瘾,戒不掉的瘾。对戏曲,对舞台,对艺术,一种堪为百科全书的人生典范,让多数折在半路的艺术工作者惭愧不已。羡慕王亚彬能拥有相见恨晚的机遇,羡慕王亚彬能有万人皆醉我独醒的立场,羡慕王亚彬能有挥泪舞台之上的成就,羡慕王亚彬能有温情如水的细腻心……但是,我就是我,我什么都有,什么也都没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