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10篇

2018-04-22 20: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10篇

  《在唐诗孤独漫步套装》是一本由夏昆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5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一):《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番外•二十四桥明月夜/1

  唐大和八年十月初九,淮南道治所扬州。虽已是深秋,城中依然店肆林立、商贾如云。华灯初上之时,十里长街笙歌鼎沸、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城西醉仙楼内几位服饰考究的商人倚窗而立,其中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胡商叹息道:“眼看着戌时将近,这牛相公怎么还不来啊?该不会……” 这些商人都是扬州最大的海商,他们口中的牛相公乃是前任宰相、现任淮南道节度使牛僧儒。前日,牛僧儒接到唐文宗李昂的一道圣旨:“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如闻比年,长吏多务征求,嗟怨之声,达于殊俗。况朕方宝勤俭,岂爱遐琛?深虑远人未安,率税犹重,思有矜恤,以示绥怀。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乍一看,这道上谕是为了维护海商的利益,禁止滥征各种杂税。然而,晚唐税政积弊已久,节度使和监军各谋其是,关税重叠,掌管市舶司的太监尤其贪婪残暴甚于盗寇。这“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说起来简单,淮南道监军是大太监王守澄的亲信,牛僧儒又怎能轻易插手阉党的利益。眼下东北季风大盛,扬州港外帆樯林立,最后一批海船正待返回南洋,可来年“钱途未卜”,新政若能顺利施行当然是件好事,只怕到时候卷入文臣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之中,落得血本无归。 正窃窃私语间,门外突然传来一嗓子:“听闻扬州花魁秦莺莺在此,怎能没有我?”话音刚落,一位青衣小帽、长相俊朗的文士,一拍手中的描金小扇,潇潇洒洒地进了屋。屋里的海商抬头的抬头、回身的回身,原来是牛僧儒的幕僚,淮南节度使判官韩绰。众人纷纷拱手施礼,口称:“韩判官!” “我家牛相公身体微恙,特遣我和牧之给各位赔罪。”韩绰边说边侧身让过门外的一位青年文士。只见他身穿白袍,长身玉立,生得眉目清秀、气宇轩昂。来人也是牛僧儒的幕僚,淮南节度使掌书记杜牧。“岂敢!岂敢!”众人急忙再次拱手施礼。 海商们定的包间是醉仙楼最大的雅阁,坐了二十余人也丝毫不嫌拥挤,除了摆放席面的地方,还空出老大一片给乐工和歌舞准备场地。雅阁四角和中间燃着红彤彤的火盆,屋外寒气逼人,雅阁内却是春意融融。凭窗而望,北面可以看见蜀冈上的官衙,西南两面比邻扬州城内的运河,每一个窗户都有独特景致。 落座之后,少不得又是一番寒暄见礼的扰攘,而后循例聊起了风月。杜牧经常参加文人之间的唱酬,但从未出席过这种酒局,也从未与海商有过什么交集,听韩绰介绍,那个身材微胖的胡人便是扬州海商的首领巴贝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微醺,正眉飞色舞交流着征战扶桑姬、新罗姬、天竺与大食舞女的心得体会,巴贝尔悄然放下酒杯,将脑袋凑近杜牧和韩绰,满脸关切地问道:“二位大人,不知牛相公身患何病?” 韩绰皱了皱眉,“牛相公偶染风寒,今日服用了汤药,正在卧床静养。” “我恰巧认识一名波斯神医,尤擅诊治风寒杂症,不知道二位大人可否代为通禀一声?”巴贝尔试探着问。 “不妨事,不妨事,已请了医家诊治,静养几日便好。”韩绰连连摆手。 巴贝尔吃了个闭门羹,转而旁敲侧击,套问上谕中隐含的圣意,以及来年过所通关的章程。杜牧并不了解内情,只是被韩绰强拉来陪客,于是顾左右而言他。韩绰更是久经官场历练,油滑的很。唐文宗的诏书明显带有朝争的背景,这两日无论是节度使府,还是监军府,都是请酒不吃,请见没空。今晚好不容易请来了两位官员,二人却是只谈风月、不谈时政,巴贝尔知道在宴席上是问不出什么来了。心中虽感不快,但官商有别,只得对二人打了个哈哈,而后伸手不急不缓地轻拍了两下,随即侧门的软帘一挑,一队莺莺燕燕的妓家鱼贯而入。一时间姹紫嫣红、脂香四溢,一派无尽的春光。 为首的女子肌肤胜雪,身材丰满高挑,五彩裙裾飘荡处恰似彩霞飞舞,这衣裙腰身收的很高,杀腰又极狠,在凹显腰肢婀娜同时,又衬出了胸部的丰挺。那女子看见首座并列而坐的杜牧和韩绰,先是一愣,而后目光停留在杜牧的脸上,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变得越来越亮。常言道,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这扬州花魁也免不了俗,更何况对方是名动天下的杜牧。 巴贝尔见状,咳嗽一声,“莺莺,韩大人已经等候你多时了!” 秦莺莺闻言,媚眼如丝,一挥手中的绣帕,“哎呦,原来是韩判官呐!”而后迈着轻轻的莲步,风姿袅娜地走到二人面前,扭动纤腰往韩绰的大腿上一坐,左手握住韩绰的手掌捏了捏,右手一把夺过杜牧手中的酒杯,“咦,这位公子好生面熟?”借着发问,又顺势丢了韩绰的手,起身拍了拍丰雪嫩的胸口,故作惊讶地说:“呀!我想起来了,吟春诗会……你是杜牧!”说罢,取了酒壶就往杯中倒酒。 秦莺莺的宫装裙只包裹到胸部,双肩披着一袭鹅黄色的罗纱,既是纱巾自然难以贴身,何况此时她还在抬臂斟酒。这一动不要紧,大半个肩膀都露了出来了,胸前更是好一阵波涛汹涌。 扬州花魁绝非浪得虚名,秦莺莺除了容貌绝美、身材傲人之外,最出名的是嗓音清亮,好似洗过的鹂声。唐人作诗便如汉乐府和宋词一般,是为了配乐而歌,文人唱酬,以诗会友,新作皆由歌妓选择合适的伴奏乐曲,并以清丽动人的歌喉唱出来。杜牧对秦莺莺的歌声印象颇深,第一眼便认出了她。 秦莺莺斟满了酒,端起酒杯,朱唇轻启,将杜牧在诗会上即兴创作的《江南春》唱了出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第一叠才唱了半句,乐工的演奏就跟了上来。秦莺莺的嗓音清丽中带一点惆怅,就像是一帘江南春梦,说不清原因与来由,却又美得让人心醉。 这首《江南春》完美演绎了扬州春日的动人风韵,也正是这首“千里莺啼绿映红”让秦莺莺摆脱了半红不紫的窘境,一举跃升为扬州青楼的花魁。这首诗赋予她的太多,自然唱得用心,加之今夜杜牧也在,是以唱得愈发动情、发挥得更加出色。 秦莺莺边唱边把酒杯递到杜牧面前,杜牧悠悠一笑,接过酒杯,当歌诗复沓到第三叠结尾的时候,昂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此情此景,谁又能知道杜牧胸中萦荡的却是江南烟雨般的迷离忧伤。 一曲终了。愣神的功夫,秦莺莺又将杯中酒斟满,杜牧举杯欲饮,却被她握住了酒杯,“那日,多谢公子赠诗!” “是姑娘唱得好!”杜牧微微点了点头,索性松了手。 秦莺莺跪坐在杜牧身旁,捧着酒杯送到他嘴边,整个身子也随着捧酒的动作微微前倾,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里竟流露出几分真情。 杜牧全无矫情,低头就着秦莺莺手中的酒杯。两人隔得近了,如此面面相对,杜牧的面颊几乎能感觉到秦莺莺呼出的气息,那是一种混合了少女体香、苏合香和龙脑香的甜蜜气息。等他不经意间,眼光向下一瞥,眼底情景不得了。莺莺的脖子可真白,精致的锁骨,深深沟壑,胸衣虚合——两团晃眼的白肉呼之欲出,两颗娇艳红豆若隐若现。伴着香甜的鼻息,这两团绵软微微荡起了轻波,一波、一波、又一波,如同海啸般的巨浪重重拍打在杜牧的心头。 杜牧定了定神,暗道了声:非礼勿视。闭上双眼,抿嘴含住了杯口。秦莺莺当即娇嗔不依,酒杯一沉避开杜牧,身体却软软地往他怀里一倒…… 一旁的韩绰哈哈大笑:“牧之,我看莺莺今晚是吃定你了!” 杜牧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揽上秦莺莺修长的腰肢,另一只手将她扶正,以免她做出更亲密举动。秦莺莺哪里肯依,水蛇般就势又缠上了杜牧的脖子,胸贴着胸,鼻尖碰着鼻尖,脆生生地说道:“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奴家刚才手抖,奴家给你赔罪了!”说着将酒杯再次送到杜牧的嘴边。 杜牧被凑在鼻尖上的那双大眼睛吓了一跳,心想该不会又想挑逗我吧? 还好就在此时,巴贝尔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话,至此整个屋子安静了下来,秦莺莺也转了心思、放下酒杯去听巴贝尔说什么。 巴贝尔称赞杜牧、韩绰文采风流,诗才冠绝天下,着实将二人狠狠夸赞了一番。紧接着,他命人取来一个锦盒,打开盒盖,里面是两颗鸽子大小的南海珍珠。众人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奇,奇就奇在这两颗硕大的珍珠竟然一般大小,而且珠圆玉润,任何一颗的价值都不会低于十万贯,按当时的市价能在扬州买下千亩良田。 观赏完珍珠,巴贝尔提议杜牧和韩绰分别即兴赋诗一首,再由秦莺莺选出今晚的诗魁,这珍珠就作为斗诗的彩头。 即兴赋诗!听到巴贝尔所说,韩绰明显愣了一下。众海商闻言,则爆出连片的叫好声,还有人当即取出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作为斗诗的添头。仅片刻的功夫,桌上就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出手竟这般阔绰,一旁陪酒的十几名妓家登时惊得呼吸急促、两眼发直。 “且慢!”韩绰一开口便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今春三月我曾与牧之在吟春诗会中斗过诗!”当下有人忍不住接口问道:“结果如何?” “我输了!所以就不必再比了。”虽然文人相轻,但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韩绰知道自己的诗作不过勉强算是中平罢了,又怎能与杜牧相比。而且这斗诗的彩头未免也太重了些,今晚海商们是有求而来,无论谁赢了都难免授人以柄。 巴贝尔没想到素来骄傲的韩绰会主动认输,而且还承认的如此干脆,愕然一怔之后,便出口劝道:“韩大人,那都是半年前的事了,今晚不同昔日,便以——饮酒为题如何?” 韩绰正色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看这斗诗……” “韩大人!”秦莺莺一声发嗲的嗔怪,软绵绵的小手已经搭上了韩绰的肩。紧接着一个转身,左手多了一杯酒,她贴上韩绰的耳轮,距离近的似乎舌尖随时能舔上韩绰的耳垂。暧昧声音吹进了韩绰的耳朵:“良宵难得,若是大人得了诗魁,今晚便由莺莺相陪如何?” 秦莺莺说完,伸出鲜红的小舌舔了一下嘴唇,嫩白的小手端着酒杯凑在韩绰唇边,巧笑盈盈,等待垂顾。韩绰不由自主地低头喝光了杯中酒。 巴贝尔见有台阶可下,拍着手笑道:“莺莺,你再凑近点,可就把韩大人给吃进肚了。” 秦莺莺抬起右手轻轻一捶韩绰的肩膀,用充满魅惑的声音说道:“才不呢,韩大人的肉有什么好吃的!”说罢,轻轻咬上韩绰耳垂,“若大人有意……便是后庭花开也使得——”最后一个“得”字被秦莺莺说的百转千折,令人浑身酥麻。 “后庭也……也使得?”听秦莺莺这么说,正在举杯饮酒的韩绰忍了又忍,总算没把刚喝下去的那口酒给喷出来,但一些酒水还是呛进了咽喉,引起一长串挠心挠肺的咳嗽。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二):在历史诗词中漫步

  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钻石,且并称双绝,是中华文化魅力瑰宝。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流行文化,而文化则浓缩了整个社会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人民的精神生活。我们从小对唐诗宋词就耳熟于心,读着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按着韵脚体味每一个词句的精华,仿佛穿透历史的岁月,回到那个繁华朝代

  “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随着古诗词大会的走红,诗词再次走入了大众视线之中,诗词之美,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了许多的意思,渗入了作者意境,或潇洒、或悲欢、或放荡。唐诗的形式风格丰富多彩,它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力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还继承了千代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并且在唐朝到达了巅峰。这可能也与当时的背景有关,唐朝继隋朝之后的大统一,到盛唐时,唐诗也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边塞诗人”与“田园诗派”等。李白与杜甫这一对千古基友,就是这一时期最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雄视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随手拈来,这让我想到韩愈称颂杜牧的一句诗歌:“李杜文章在,关焰万丈长。”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那个繁华时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诗歌巨匠,初唐时期,有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时期仍沿用南朝的柔靡纤弱,四杰的出现改变了这种风气,或许这也是他们被称做四杰的原因之一,他们才华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歌来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情,由此扩展了诗歌题材。如杨桐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如王勃的《滕王阁》:“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留。”

  接着到经济繁荣的盛唐时期,这时出现了“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上文所提及的李杜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人物,除了他们外,还有王维、孟浩然、高适、贺知章、张旭等著名诗人。朱光潜说:“诗人是人间孤寂者。”可能吧,也许只有孤寂的心才能写出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诗歌,但是也不尽是如此,李白酒中仙就未必是孤寂者,他的《侠客行》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性。”无不反应着他的洒脱。你有酒,他就有诗,杜甫一首诗曾经这样写道:“李白斗酒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床,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唐诗中孤独漫步》夏昆按照时代的顺序,解说一个个诗人,每篇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起源对诗人进行中肯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从唐诗中的孤独漫步走进宋词的凉夜,夜微凉;心,尤乱。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朝极盛于宋朝,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并与唐诗并称双绝,都是代表着一个朝代的文学。随着时间的发展,宋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者各有特点,豪放是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不拘守音律,以苏轼、陆游、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内容侧重于儿女情长,重视音律谐婉,具有柔婉之美,以刘永、李清照、秦观为代表。

  谈到宋词,就不得不提到苏轼,他可以说是抒情诗传统的最终奠定人。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苏轼之性情、襟怀、悉见于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流传,望月思念悟出人生至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外出打猎,豪情满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登临古迹,对世事人生的明悟,便叹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夏昆为我们文艺的述说了宋词的演变之路,相隔千年的宋朝与今朝,有一样的繁荣,亦有同样被疏忽的寂寞。宋词是温和的,但体验其已经就如凉夜般,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的轻语呢喃,词间情感的飘零与破碎,是跨越时间的界限没能吟唱出你我内心的独白和弦。诗词之美,美于语句、美于意境,它饱含艺术的美,不断的影响着我们,温暖因疲惫焦虑而冷漠的灵魂,抚慰因人情倦怠而失落的心。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三):诗词、历史与人生

  中国自古就相信“言由心生”,“字如其人”,如今我们见了这许多的历史记载,纵有些不合此理的例子出现,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的言行代表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诗词体现了他们的品性。

  诗词是小道,诗词不能让人建功立业,不能让人封侯拜相,也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有人称诗词不过是文人的牢骚与幽怨,小道而已。但在更多人的心中诗词是大道,诗词直指灵魂,它书写的是历史,是文人心中的道义,是亲人朋友间无法断绝的感情,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对这个世界的呼声。诗词直指本心,通天彻地,又怎能不称之为大道呢。

  谈诗论词的文集有许多,上至南北朝时期有钟嵘的《诗品》,下至清末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到了现代,讲解诗词的大家有叶嘉莹,唐圭璋,顾随等人,各位前辈对诗词都有自己看法与解读,在讲解上也各有特色,有的注重典故,细细推敲每一字每一词的由来与意义,有的重视整体意境,结合前人分析讲解诗词的精妙之处。前人佳作多矣,但夏昆依然一头扎进诗词的世界,用他的心去感悟,带领我们走进唐宋诗词的世界。

  夏昆的书与前人的诗词讲解有很大不同,虽然他也讲解诗词的意义,介绍诗词的典故,但他的注意力并非定格在诗词本身,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写下那些优美动人文字的诗人词人身上。

  夏昆按照时代的顺序,为我们一一介绍那些影响了诗词发展的伟大文人。唐朝诗歌的阔大由王绩开始,其实王绩的诗名在如今看来并不显赫,他的诗文留下的也并不多,最知名的《野望》也有太多人没有听过见过,但夏昆依然把王绩列在了第一位,因为王绩的诗摆脱了齐梁时代遗留的绮靡淫逸之风,为唐诗注入了男儿气概,唐诗最伟大的一页,由王绩揭开。夏昆在品评王绩诗之前,首先介绍的是王绩的生平,王绩好酒,生性旷达,不以功名利禄为尊荣,反视陶潜为偶像,也许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的性格,如此的爱好,才让他写下了如此的诗篇。

  唐初四杰自然少不了一一介绍,李白杜甫更是需要大书特书,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夏昆一路从盛唐写到了晚唐。每一位诗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或放荡,或桀骜,或洒脱,或悲观,他们的性格如此鲜明,他们的经历如此跌宕,他们的诗作也就跟着他们的人生一起舞动,吐露他们的心声,展现他们的灵魂。 大唐终于亡了,一代强音渺然无踪,但是词却渐渐兴起。要渺宜修的词从唐代开始出现,经历五代十国,至宋末终成绝响。

  与书写唐诗的手法相同,夏昆依然将诗词置身于诗人的人生经历中,在他的笔下,历史在词人的身上流淌,那些政治上的血雨腥风与外族入侵的金戈铁马共同建构了诗人词人的人生,而他们也因此写下了动人的篇章。

  在宋词一卷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苏东坡。苏轼之才学自不必提,他的明月几时有至今为人传唱,而他的人生起落以及他的性格轶事同样值得大书特书。苏轼年少成名,但彼时大宋政坛正处于风起云涌的时代,一场变法让苏轼左右碰壁,避祸出京,贬谪岭南,在苏轼的人生里,漂泊成了人生的注脚,但他却能此心安处是吾乡。夏昆写了苏轼任密州太守时的故事,写了乌台诗案的丑恶,写了黄州贬谪后的蜕变。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作者书写着苏轼的人生经历,也品评了苏轼当时诗文的转变与意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苏轼黄州孤独的沉思,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苏轼对功名利禄的觉醒,念奴娇大江东去是苏轼对古今世事的旷达,夏昆用苏轼的人生为他的诗词做了最好的注解。

  除了谈诗论词,夏昆还写了苏轼的许多趣事,有“秃驴何在,东坡吃草”,有“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苏东坡的趣事实在太多,也许正是他的潇洒与天真,才能让人与他玩笑,也正是他能笑对玩笑的心态,才能让苏轼在人生的磨难面前永远屹立不倒。夏昆在评说苏轼的时候,引用了林语堂的《苏轼传》,引用了鲍勃.迪伦的歌曲《答案在随风飘散》,引用了《词林纪事》里苏轼与朝云的“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故事以及《本事词》中苏轼与柔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故事。夏昆在写作中,善于旁征博引,用世人曾经留下的笔墨去共同书写那些伟大诗人词人的人生。

  但夏昆也并非一味盲从,在宋之问与元稹的人生里,古人留下的多为贬低之词,也许他们确实品行堪忧,但也许这一切都不过是穿凿附会,故意抹黑,夏昆欣赏他们的诗词,鄙弃他们的品行,但对那些并不切实的历史也一一指出了疑点,真相只能留待后人去发现了。除此之外,夏昆在编选时还选取了些并不著名的诗人词人,比如刘叉,比如刘过。若没有夏昆的带领,可能这些人永远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如今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些人的人生,看到这些人留下的诗词。

  诗词中饱含着无限的深情与力量,时至今日,我们仍旧从中汲取着能量,去滋养我们的心灵。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读后感(四):『锦上阡莳』《在唐诗里孤独漫步套装 》

  央视的古典诗词背诵比赛,收视率很高。诗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分量怎么估量都不过分。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浪漫,灵动,真理,抒怀;万丈豪情还是低吟浅唱,无不显示中华文化是诗性的文化。民族文化中诗词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确定该民族文明的先进水平。其实拉丁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也是如此。《摩罗衍那》,《古兰经》都是诗歌。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多数人爱古风,在唐诗宋词的诗情画意中,有霜月夕阳下的楼阁轩榭,有碧玉琳琅的珠钗钿簪,有采菊温酒、荷锄织麻的田园风光;有琵琶、箜篌、古琴、长箫中的入骨相思音,有长剑、瘦马、倦鸟、寒林的天涯浪子心。

  唐宋朝的诗人们,说起来那是一个极为普遍又极为特殊的群体。说他们普遍,那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都想着通过科举考试来位居庙堂,从而兼济天下,因此,都能称他们为“士人”;说他们特殊,那是由于诗人们那特有的情怀与气质决定的。这些诗人们大多都很有个性,都很恃才傲物,也很把自己当回事,当然,也能给当时的社会平添出许多浪漫与柔情来。比如说李白的“凤歌笑孔丘”,比如说王勃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再比如小杜的“青楼梦”、元稹的“西厢记”,等等,无不说明那是一个诗人们的年代,是一个真正的包容大度的年代。翻看着目录,一位位高山仰止的名字,光看名字就熠熠生辉,要晃瞎了我的眼。不过,这第一位真是不熟:王绩。我满怀好奇,速速翻来。

  原来,王绩是山西王氏中的一员。人说三代才能出贵族,而太原王家,世代贵族,祖荫庇佑,才人辈出。这位王绩,是隋朝著名文士王通的弟弟,少年得意,十五岁便被称为:“神仙童子”。性嗜酒,堪比阮籍、陶潜;一首《野望》撩开了盛唐诗词的帷幕,如果把唐宋代诗界比喻为一场多幕剧,王绩就是登台亮嗓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太过华丽的篇章(唱腔),但是,他的亮相,足以让观众安静下来,把目光投向舞台。

  在璀璨的唐宋代诗人中,王绩不够耀眼,但是他的堂孙王勃和王勃的堂孙王维,却构筑了唐代诗歌两道亮丽的风景。

  王勃,以最年轻的年纪,名列初唐四杰之首,他的狂傲,在那篇华美的《藤王阁序》中得以体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种动感和色彩,穿越千年,今天依旧历历在目。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得以吟咏传唱。原来,初唐四杰寿命都不长。王勃活了26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分别活到42岁、43岁和44岁。骆宾王因跟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在徐失败后,他下落不明,后事留下各种传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字观光,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虽然才子已逝,但他那脍炙人口的《咏鹅赋》却永存。 古代才子自命清高,一生愤懑抑郁,活不长也在情理之中。他们的诗里,几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们痛着那个时代,唯独忘了疼惜自己。

  王维的诗画也毫不逊色,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广袤的大漠,一缕孤烟直冲云霄,圆圆的落日慢慢坠入长河。“摒弃了一切繁华,竖线——孤烟,横线——长河,圆——落日。简单干净,却令人心灵涤荡——开阔高远,止步不能前——唯恐入画,破坏了这份干净。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原来这位诗人同时还是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他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用音乐家的琴弦演绎自然,再用诗人的歌喉咏唱自然,再加上他从小笃信佛教,他的诗中不仅有山水,也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至今仍是人们所追求的境界。

  贺知章是唐朝著名诗人。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灸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 “忘年交”.李白的成名与贺知章的夸奖及举荐有很大关系。李白刚到京城长安时,贺知章请李白去酒馆喝酒。没有想到忘记带钱了。老贺就把身上佩戴的表示官阶的金龟作抵押,两人尽情畅饮。李白把《蜀道难》给他看,他连声称赞,称呼李白为“谪仙人”。不久,当他读了李白的《乌栖曲》时,赞叹“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热情地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酒,金龟权充酒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龟换酒”.两人边饮边谈,志同道合,相酒。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给他的金龟作抵押,与李白相聚甚欢,成为挚友。事后,身为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推荐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 授李白翰林供奉。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志同道合,都爱好诗文。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两人都豪爽善饮,爱好“杯中物”.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 对他们两人的醉态有着生动的描绘:“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饮中八仙歌》中,贺知章名列第一,李白名列第六,大概是因为李白是唐代最负盛名的大诗人的缘故,后人把李白称为“酒仙”。

  李白与王昌龄,高适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元稹与白居易,刘禹锡与柳宗元。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恰如唐代诗人的友谊。作者列出了这几位好友间的故事,唐朝诗人们真是值得景仰。夏昆所著《在唐诗里孤独漫步》的封面有这么一句话:“唐诗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尽情绽放的‘孤独之花’,大放异彩的背后,是诗人的孤独。但这种孤独,不是离群索居的寂寞,不是自我封闭,而是自由灵魂的飞扬,真实生命的敞亮。”

  相隔千年的宋朝与今朝,有一样的繁荣,亦有同样被疏忽的落寞。或者,词人的轻语呢喃,词间情感的飘零与破碎,是跨越时间的界限,能吟唱出你我内心的和弦。言未言之语,听未听之音,让宋人的吟哦浅唱汇成涓涓细流,抚慰因人情倦怠而失落的心。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为"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轼的词风独树一帜且千姿万态。豪放中又见清雄之气,又见韶秀之态,又见"风流标格"之韵,可谓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是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李清照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把愁写的使后人无处落笔。没有使用典故,没有华丽词藻,没有刻意使用技巧,但读下来,能使你喜悦的心情变的愁苦,让人想哭,但你还哭不出来。能使人想哭又哭不出来,这种写愁实在是使人愁。

  看完整套书,对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们的诗作有了更深地理解。不禁感叹,唐朝不同阶段诗人的状态各不相同,诗风迥异,盛唐的自信,豪迈;中唐忧虑、悲哀;晚唐的萧瑟、衰败。一次阅读,或说穿越唐朝,或说请诗人从作品走出来,与诗人零距离接触,与诗作来了一次更亲密的拥抱,同时也为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而深感自豪。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作者的很多解读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就像是看到了高中时候认真读诗,翻译文言文的自己,似曾相识。唐诗宋词的魅力经久不衰,一方面因为其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在于它的平仄与工整。它给了诗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宣泄情感,施展才艺,拼成一场淋漓。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在唐诗宋词中获得养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凡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虽然唐诗宋词的时代离我们已经远了,但观望时其字里行间的光芒依旧璀璨夺目。但如何才能真正得其一义,不被阻隔在语言之外呢?也许这些名家的诗论、词论可以答疑解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