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班牙内战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班牙内战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6 21: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班牙内战的读后感10篇

  《西班牙内战》是一本由[美] 斯坦利·G.佩恩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一):《西班牙内战》:世界视野中的西班牙内战

  文/吴情

  谈及二十世纪,很多人难以忘怀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这场改变世界格局战争,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堪称汗牛充栋。但是,“二战发生之前进行的西班牙内战,其微妙时间空间及主要特点,则长期以来为人忽视。“月亮周围的星星难免是暗淡的”,可是“二战”似乎占据了太多关注焦点,尽管“二战”本身值得探讨的内容却也实在繁多,比如(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革命极权主义等等。

  在这一背景下,西班牙现代史、法西斯研究学者斯坦利•佩恩针对西班牙内战的研究著作《西班牙内战》(The Spanish War,2012)也因而显得异常珍贵。在佩恩看来,西班牙内战,虽然“肇始于西班牙的内部问题,”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三大独裁政权开始有限度干预,“西班牙内战便不再单单是个特例,而可以视作20世纪30年代西欧爆发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国内冲突。”在满是革命与战争的三四十年代中,“它既折射出其他冲突中包含的所有矛盾仇恨意识形态,又融入了自身的特点,呈现出第二次大战前夕的西班牙,乃至——就某种意义而言——整个欧洲的特质。”

  《西班牙内战》一书总体采用比较的史学方法,在简略论述西班牙内战开始前后及进程时,将西班牙内战和先前的法国革命、芬兰内战以及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革命、暴动等进行对比,将西班牙政府政治架构和德国、法国、美国进行对比,表现西班牙内战区别于其他革命或战争的显著特点,并且试图纠正读者将西班牙内战与其他革命或战争彼此混同的认识误区

  西班牙内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完全的现代化发展,它直接“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矛盾”:“以新共和体制为表征的全民民主需求”与要求全面变革各项社会制度的呼声间的冲突。其他原因则还包括:总统关键时期的表现“缺乏判断力,缺乏对民主制度的基本尊重”,不同党派、利益集团之间的尔虞我诈部分党派、利益集团对民主制度的践踏,偶发的农村矛盾日趋尖锐化,工人大规模、组织化斗争逐渐发展成熟声势浩大军队力量的不时干涉。内战前后,西班牙既没有经历充分民主化的政府,也没有能够切实保障全名民主的制度设计,又没有能在紧急情况实现强有力领导”的内阁,松散的共和联盟最终不可避免地瓦解。

  在西班牙艰难的共和之路上,“年富力强且颇有威望的陆军最高将领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最终上台,最终成为“20世纪反革命运动中最为成功领袖”。保守成员的他,起初虽无多大政治野心,但随着在军队中的炙手可热,他日益表现出对权力的热衷,最终凭借个人的领导才华和他身上散发出的“民族主义和传统主义的魅力”,征服了国民派,征服了西班牙,其结果是他数十年的独裁统治(虽有明显成果,但更多的是对民主事业的妨碍)。

  佩恩认为,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现代史中最具破坏性的一段经历,只有1808年的法国入侵可以与之相比”,其结果之惨重几不堪言: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国家和社会的日益分裂、经济发展的严重阻滞、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扭曲与压抑”,光明的共和之路也遥遥无期。西班牙内战中,艺术家毕加索、小说家乔治•奥威尔、阿尔贝•加缪、欧内斯特•海明威、巴勃罗•聂鲁达都曾参战,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表达对革命事业的支持。然而,正义的革命对反革命的斗争,最终并没有带来许诺的美好前景。内战结束的十几年中,西班牙一直在小心摸索属于自己的前途,战战兢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二):为你解读西班牙内战那段历史

  说到西班牙,你能想到什么?斗牛?弗拉明戈舞?还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可能还远不止这些。西班牙是一个令很多人向往国度,因为他的足球队、篮球队,在世界赛场上都有不错成绩,他还有世界闻名的叠人塔,近代古典吉他也发源并兴盛自西班牙,加上大名鼎鼎画家毕加索,怎么样?这些能否吸引你的眼球呢?总之,让我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踏上西班牙这片充满神奇土地感受一下西班牙人不一样热情

  之所以与大家分享西班牙这个国度,是因为接下来我想与大家聊聊斯坦利•佩恩著的《西班牙内战》这本书。如果想了解这个国度,那自然得读点关于他的历史,否则有一天你踏上他的土地,却对这里一无所知,岂不让人笑话,开个玩笑。我之所以想读《西班牙内战》这段历史,是因为它发生在20世纪,也就是1918年到1949年间。这段时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个时候中国也正处在战乱时期,不过不是我们侵略别国,而是被别的国家侵略。这段时间,几乎全世界都不太平,那么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会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本书作者就还原了这场欧洲重要战争的原貌,详细描述了内战错综复杂起源,以及西班牙共和国的崩溃,还有西欧历史上唯一一场工人革命的爆发过程。我觉得喜欢研读世界史的人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样的书,毕竟斯坦利•佩恩在书中不仅解释了西班牙革命的特点、环环相扣的共和派政策,也深入探讨了佛朗哥反革命独裁统治的形成。作者着力阐述这场战争的多重意义人们对它的理解,探讨了它在当时和之后很长时间里引起强烈反应的原因,这就是历史人所要完成使命,他们不是为了写历史而写历史,他们是希望通过更深层面的剖析,让想了解《西班牙内战》的人,可以从军事史的角度分析战争本身及其在军事发展史中的地位,了解民主国家的不干涉政策,以及德国、意大利和苏联干涉行动作用,同时,也总结了内战对欧洲事务影响,并从比较学的视角将其置入20世纪革命内战的画卷之中。读历史书,还真有些烧脑。

  我对作者并不了解,所以这里也向大家普及一下,度娘是这样介绍斯坦利•佩恩的,他是西班牙现代史、法西斯研究知名学者,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他是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历史学院马德里分院院士,曾于2005年获得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的马歇尔舒尔曼图书奖,2009年获得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天主教伊莎贝拉大十字勋章。这些名头够震撼了吧,读他的书,你能感受到作者极富洞察力,有着格外凝练的分析力,而这些都源于他丰富学识。他将西班牙内战置于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革命和反革命冲突的背景之中,此外,他简洁巧妙地将这场战争融入了西班牙悠久的历史,一定能帮你厘清更多的内战实情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0 年间欧洲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斗争,它不仅分化了西班牙,也在全欧洲和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场战争被人们赋予各种定义。比如左翼人士和许多自由主义者将它描述成“法西斯主义对抗民主主义”“人民对抗寡头”“革命对抗反革命”,甚至是“未来对抗过去”。而不同时期的右翼人士和保守派则称其为“基督徒对抗无神论者”“西方文明对抗共产主义”“西班牙对抗反西班牙”“律法与秩序对抗颠覆破坏”的斗争。上述种种观点截然相反,但并非互不相容。读过之后才知道,西班牙内战极其复杂且矛盾重重,因而这些观点固然不尽准确,却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真相

  战争虽然始于西班的内部问题,但是欧洲三大独裁政权的干预,也会让人觉得还是外部势力操纵下的国际冲突。在其他国家,不少人认为战争的结果会潜在地改变世界力量平衡,所以,他们更趋于对介入国的看法,而非西班牙冲突本身。战争曾是很多人的痛,虽然那段时间西班牙没有受到外国的侵略,但是内战一样延缓了它前行的脚步。但愿这个世界少些战争,让和平之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三):重新认识西班牙内战

  对于西班牙内战,也许我们的印象仅仅是历史课本那短短的一段文字以及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它被描述为对抗法西斯政权的二战前哨战,可是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本书的作者斯坦利·佩恩教授意在通过这本书,展示他对于西班牙内战数年的研究成果,尽量向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Spanish civil war。

  西班牙内战较之前欧洲国家的内战更复杂,它由众多的内外因素所左右,也因此被冠以各种标签。比如左翼人士和许多自由主义者将它描述成“法西斯主义对抗民主主义”“人民对抗寡头”“革命对抗反革命”,甚至是“未来对抗过去”。而不同时期的右翼人士和保守派则称其为“基督徒对抗无神论者”“西方文明对抗共产主义”“西班牙对抗反西班牙”“律法与秩序对抗颠覆破坏”的斗争。实际上作者在梳理各种资料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关于此场内战的各种标签实际上并非互不相容,只是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给出的评价

  初读此书的读者可能会认为作者的观点属于反左翼,但是当读完本书后,你会发现,作者对于内战中的左翼和右翼都表现出了不满,作者的立场实际上是民主宪政,之所以会让人觉得反左翼,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当初的宣传和现在作者的表述之间矛盾的结果,例如著名的格尔尼卡空袭,例如革命中的革命(左翼内部之间的相互攻杀)等等。

  本书认为西班牙内战中左翼的共和派政府之所以失败,除了我们熟知的不干涉政策及德意对佛朗哥的支援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左翼前期决策重大失误、内部的纷争、对于宗教问题处理不当以及国民派在佛朗哥有力的领导下高效、团结。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左翼共和派在内战爆发前拥有巨大优势,被逐渐耗尽,直到完全失败。

  作为西班牙内战中长期热点之一的国际纵队,因为篇幅和作者研究方向所致,在此书中其实着墨不多,只是部分章节零星的一些记录。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战斗为“信仰”和“理想”而战,可离去时,有人深陷囹圄,有人陷入迷茫,有人信仰破灭,有人血洒疆场,战死他乡。。。。。。

  全书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这里应该也有译者功劳),虽然只有300页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广度也有深度,不知比起伯内特·博洛滕三卷本的《西班牙内战》又如何?但无论怎样,都是一本上乘之书,值得反复的阅读思考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四):西班牙,究竟为什么而战

  之所以对西班牙内战感兴趣,是因为在20世纪上半叶的各类经典文学作品中,常常与它不期而遇。在我看来,那50年间,还有比两次世界大战更引人关注的战争吗。不曾想,乔治•奥威尔投笔从戎,成为了巴塞罗那的民兵;海明威奔赴前线,以战地记者身份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聂鲁达奔走于巴黎和拉美之间,呼吁各国人民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难怪有人将这一场内战称之为“史上汇聚全球文艺咖最多的战争”。

  《西班牙内战》一书以精炼的语言、犹如一手资料的呈现,加之客观的审视与分析,揭开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欧爆发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国内冲突。作者既以丰富的史学知识开阔思维,通过描述发源地的特点、不同政体的政策、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按图索骥般厘清了内战的来龙去脉,又凭借宏观的视角和靠后的站位,选取了多个视角对比,从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多方面道清了内战的前因后果和意义。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从野蛮蒙昧缓缓走向开明的道路,那么,西班牙在推翻封建君主制后,走到了十字路口处。左边是苏联,右边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的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左右两边都将西班牙作为了同盟的棋子。苏联和德意的意识形态决战,炸弹却落在了西班牙国土上。其实西班牙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英美式温和的的民主法治制度。可民主国家都在顾着自身,而西班牙内部环境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火候。也许,一方想要压倒另一方,最终只能是达成共识或妥协。但战争总是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以残酷的碾压和血腥的暴力来验证改革的成果。

  战争总是残酷的,更残酷的是欲望与野心。1938年奥威尔写道,“报纸上说这场战争是‘为民主而战’,这明摆着骗局”。毕加索更是以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格尔尼卡》壁画向世人展示了战争的痛苦百姓的受难和惨无人道的暴行。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我们不仅仅保持着最大的悲悯,更从中悟得正义与邪恶本质——我想,这正是《西班牙内战》给人的启示

  文/卢育涛

  2016.11.10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五):真的有人渴望内战吗

  “除了判军之外,真的有人渴望内战吗?”,西班牙现代史、法西斯研究权威学者斯坦利·佩恩在他的作品《西班牙内战》中提出了的这个问题,而答案却需要从这本书中去仔细寻找并作出判断。军队于1936年7月发动对共和政府的政变,1939年4月1日佛朗哥发表公告:“战争结束。”所有参与这场战争的决策者们,都以为会是一场速战速捷的战争,最终却让西班牙这块领土成为欧洲内战史上一次残暴的现场。

  “内战总共夺去了约34.4万条性命,接近总人口的1.4%,这还不包括1936—1949(这里应该是1939的误记)四年间少出生的几十万人(p296)”。关于这场战争,我们知道的并不仅仅是这些数字。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欧唯一一场内战,有着其特殊的国际影响力。这一场内战也催生出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如今依旧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述说着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忆。这是一场无论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还是民族特色而言,都有着其独特性的内战,然而其中又呈现出全球进入战争时期的20世纪初期所包含的整个欧洲特质。

  《西班牙内战》从1930年的西班牙的社会矛盾开始,详细的讲述了整个内战期间西班牙所处的混乱环境,内部的冲突以及外部社会的矛盾推动着这一场内战最终爆发。正如书中几次提到的“世上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历中上有许多避免这场大规模内战冲突的可能性存在,然而内战最后却全面爆发,并引起了各种国外势力的介入。那些避免内战的可能性存在,却没有被历史抓住。相反的,引发内战,并使得内战战时延长的各种因素却干预其中。佛朗哥最初并没有叛乱的坚定想法,到后期却“越发深信自己是具有超凡禀赋的天生领袖”。而他是否具有超凡的领袖才能,他的军事才能、外交才能以何种形式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出来,在书中都得到了客观又详尽的描写。“国民派”在这场战争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与措施,如何最终影响着内战的结局与整个欧洲当时的局面,同样在书中进行了详细探讨及评述。而“共和派”一步步崩溃,其内部的各种矛盾,还有一些没能被抓住的战事机遇,都成了历史走向的关键点。

  “历史并不荒谬但却是如此讽刺,内战以与其爆发完全相同的方式画上了句号”。一位最初并没有想夺权的将军 ,最后登上了独裁统治的历史舞台。一场西班牙的内战,最后却并非仅是双方实力的抗争,而是由各自所取得的国外援助力量进行了比拼。希特勒却成了这场战争的获益者,这一切又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伏笔。

  内战所带来的伤害是惨痛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都是如此。并没有人渴望内战,而战争却在各种利益的诱使下发生。每一块发生战争的土地上,都留着逝去者的鲜血。他们为着各种信念而战,也许只为着保存这片土地的神圣。历史还在前进,逝者成为永恒。就如海明威所写:“死者们却不需要再站起来了。他们现在是土地的一部分而土地永远是不会被征服的。因为土地会永远忍耐。它会活得比一切暴政更为久长”。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六):佛朗哥后半生的西班牙

  基本上看完了斯坦利的《西班牙内战》的豆友们,应该会对左翼产生厌恶,对西班牙能有佛大帅这么一位力挽狂澜的人感到幸运,对大帅危险境地下的奋斗感到佩服,那么我也不想多说内战,就看看大帅后半生是怎样治理西班牙的吧。

  首先,要知道大帅的政府并非法西斯政府,对保护犹太人和二战胜利也立下功劳。

  以计划经济模式治好战后创伤

  再灵活性随形势的转型,变为市场经济,西班牙步入经济飞腾的地步。

  大帅的权威能保证经济环境的安稳运转

  比点心店里点菜的不知高到哪去了

  聪明人,阁下要是佛朗哥会不会也那么做呢?

  总之,西班牙有佛大帅的存在是最好的选择,佛大帅是真正为西班牙的利益着想的人物,至于某些民主小清新骂他啥的,我想说的是:有种你TMD去干烂共 党试试啊,没本事就知道瞎BB。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七):小版的“希特勒”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战争结束之后,在西班牙独裁统治36年之久。在某一方面,他像小版的希特勒,有着与希特勒相同的独裁、残忍。《西班牙内战》不仅讲述了西班牙内战的历史,同样也把佛朗哥这位法西斯推到人们的视线中来。

  作者西班牙现代史、法西斯研究权威学者斯坦利·G.佩恩,他已有20余本著作和150篇文章。本书主要讲述了1936年-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的起因、政权的变换、二次重要战役的转折点,以及西班牙内战与国际大国的相互作用。

  在内容上,一方面作者客观地阐述了西班牙为什么发生内战,而且佛朗哥独裁主义者竟然登上了统治者的地位,另一方面,笔者时刻都在把西班牙内战与其他国家的内战进行比较,如在《海战与空战》篇章中,内战的战场延伸到了海上和空中。俄国内战中海军唯一的一次重大行动受到了英国干预,虽然使用了飞机,但相当有限;希腊内战中,空军一边倒向了反革命一方;相比之下,西班牙的战场,因为双方的武器,地理条件等原因使得海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覆盖范围上,作者不仅把内战梳理清楚,还附加了内战的政治宣传与文化,如关于这场战争的最著名的小说,马尔罗的《希望》而后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等。

  书中重复出现同一个名字佛朗哥,他是最后结束战争的人,但他是法西斯,小版的希特勒。可以说西班牙和德国一样在乱世中成就了独裁者。在西班牙语摩洛哥战役中佛朗哥成名,在领导人安东尼奥死后,他成为国民军队(反动力)的首领。他的成功,不仅有国内反动武装力量的支持,而且国外各国也给了他帮助。德国、意大利等为首的轴心国明目张胆地支持,而英国、法国等国以不干涉的政策禁止出卖武器,其实是支持反动政府。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西班牙经济发展迅速,继之以社会民主化进程,但突如其来的大萧条,1933年的左翼竞选失败等造成变革的加速,可是当时西班牙的主要弱点在于共和政府的内部分歧,包括共产党、共和党、社会党等等,没有统一的纲领,而且一旦推出规定就互相拆台,使得本是拥有自由民主观念的政府失败,而且苏联的撤军也是他们必败的原因之一。

  我说佛朗哥是希特勒的小版,除了他具有希特勒的独裁之心外,还有残忍。西班牙内战是西班牙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战争,死亡人数近60万,其中平民被处死10万。希特勒屠杀犹太人,而佛朗哥为了也使得人们生灵涂炭。之所以他没有被后人像希特勒那样记恨,也许是他没有参加二战,用才智避开了最悲惨的战争。

  《西班牙内战》在战争上为我们梳理了来龙去脉,同时也看到了内战带来的伤痛。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八):身不由己的动荡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班牙,并未拥有和平,反而充斥着数个政党的权利争夺。内战由此爆发,持续。虽然太多人想终结内战,但内忧外患的冲击,反而助长了战火的升级。原本难以理解的战争,再度风云莫测,这片动荡的世界,又如何挣扎?

  作者佩恩是西班牙现代史权威,对当代史与法西斯研究颇深,才能把西班牙内战放在世界战争这个大环境下观察,从而引出内战始末的真正原因。

  不同于畅销读物,本书始终围绕西班牙这个国家为载体,削弱对个人的描述。增加了阅读难度,却让整体更有说服力。每个章节,都是一段完整的辩论,也代表了内战的一个层面,更凸现出西班牙内战的复杂性。

  内战初期的西班牙,其实与民国时期的中国很像,一样被列强用暴力轰碎了宁静。同样的,想要学习蜕变时,又被落后的社会体系拽住了脚步,终于理解,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快速蜕变。不过,西班牙奇特之处,在于它的旧政权被瓦解后,竟无任何新政权进行垄断,反而开始了百家争鸣的动荡岁月。

  如果此时,能有革命者挺身而出,一定就此扬名。但人类终究自私,数位执权者为了名声与利益,放弃了数个对对国家有利的决定。更由于对战局的惶恐与犹豫,错过了太多机会。这些失误一再累计,终究累积成内战导火索。

  水火无情,面对战火蔓延的西班牙,慌乱的扑救反而催生出新的势力。但国家只有一个,想要获得政权,唯有吸纳其它势力。此时,唯有手腕高超,才能笑到最后。打着宗教名义笼络人心,只算小儿科,利用货币来让对手崩溃,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当佛朗哥截获大量对手货币时,我还不清楚原因,当他突然将这些货币投放地方范围后,终于发现了真相:敌方货币瞬间贬值,直接导致基层人民无法生存,整个统治区哀嚎一片无以为继。无数难民开始流亡逃窜。所以说,看起兵不血刃的政治家,引发的灾难反而更恐怖。

  此外,本书让我重新定义了“枭雄”。一名国家元首,除了善用手中资源,还行提前创造适合的环境。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希特勒与斯大林在二战前夕的明争暗斗,争斗核心,恰恰是内战中的西班牙!

  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通过有节奏地武器援助,拖慢了战争的进程,转移敌方注意力。而在二战期间,他对中国也保留同样态度:不能全灭,而应保存本国有生力量进行反抗,不断争取时间。最终,凭借在西班牙内战赢得的时间,法西斯得到了充分发现。

  与之相对的,是苏联红军的领袖斯大林。他必须保证共产党的有生力量继续发现,却被希特勒钳制了进攻节奏。后期,又需要援助中国,投入的兵力虽多,却因为西班牙国内的法西斯打压,无法达成有效影响。可见,西班牙曾经的作用对世界的影响何其大。

  战争终究残酷,虽然本书没过多描写伤亡数据,对经济与人民的损害必然是严重的。而本书,在梳理西班牙内战同时,也让我们 始反思战争与人的相互影响。

  相信未来,世界终究能有更为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九):战争,不是一件好事!

  说实话,在读斯坦利·佩恩的《西班牙内战》前,我对这场战争知之甚少,但是读完这本书,我却对这场爆发于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中间的内战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佩恩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用了翔实的资料和近乎白描的手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将西班牙内战的起因和发展做了细致的勾勒。而在后半部分里,佩恩则从多角度对西班牙内战进行分析,不仅剖析了内在的起因,更从国外多方势力的影响,来分析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在这本书里,西班牙内战不再是一场内部势力的决斗,反而更像世界大格局之下一块动荡的拼图,牵扯出国与国、理念与理念的多方对决。

  作者在整本书里一直刻意保持冷静的观点,但即使在这样冷静的观点下,作者却专门写了一章,名为“恐怖”。在这一章里,佩恩指出革命内战中的暴力,更像是涉及社会、宗教、文化领域的终极冲突。为着各自的政治目的,双方的政治处决贯穿整个内战的始终。读着这一章,你会觉得那一个个数字,是一次次对人性的拷问,也是历史对我们大声的提醒。而整本书虽然写得理性,实际却像作者对这场战争的反思。在最终章里,作者为这场战争下了这样的注解:“战争的结局是大批生命的逝去,是人类无尽的痛苦、社会和经济四分五裂,文化遭受扭曲与压抑,国家政治发展被中断。”看到这样的结论,无论内战双方如何为自己辩解,你也永远不会觉得,战争是一件好事!

  《西班牙内战》读后感(十):《西班牙内战》

  能读到这本书应该庆幸。西班牙内战在中国是一场被脸谱化了战争,由于当时的世界格局与环境,我们曾多少年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都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历史的真实距离我们是那样的遥远,而相关的著作又是那样的匮乏。这一次,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西班牙内战》虽然是一个节选本,但是至少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掀开那段历史盖头一角的一个契机。

  这本书的原著应该是厚厚的三大本,如果从原著入手似乎太过辛苦,也会感觉艰涩难读,而现在手里这本书读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其他书籍资料的匮乏,我们也很难说这本书里写的就都是当时真实的情景,但是至少为我们开启一个新的视界,被沉重的政治枷锁所桎梏的一场战争慢慢的从迷雾中逐渐走来,那坚不可摧的面具正在开始碎裂。而且读完了这本书,如果引起了兴趣,就可以以此为进阶的梯子,再去“啃”那煌煌巨著,相信到那时将不再艰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