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爬行者小江的读后感10篇
《我是爬行者小江》是一本由江一燕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一燕有太多太多的身份,她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的周蒙,《七月与安生》里的安生,《南京!南京!》里的舞女...她是女明星,女演员,女歌手,旅行者,公益者...太多太多的标签。但其实,她只是她自己,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江小爬。
读小江的文字,感受她洒落笔端细腻柔软的情感,对待生活饱含热爱的纯真与善良,满溢着的是对这个来自盛产醇香女儿红的绍兴女孩子的深深喜爱。
小江或许在她二十岁的美好年华里谈过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爱上过一个老男人。
《红》里写道,那一年她二十岁。他大她二十岁。他们相遇在香榭丽舍。
疾驰而过的汽车溅湿了她的棉布红裙,他用手中的镜头将这一刻永远的记录下来。并将它置于咖啡馆圣诞树的一角。也就在这一刻,他们互生情愫。
此后的二十年间,她曾为他驻足回望,也曾见他拉起一位红衣女子的手转身离开。而他每年都会留下一张她美丽的照片在这里。
《小女孩。老男孩。》里面,萝莉爱上了一个比她大九岁的男人。爱情有时会让人迸发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即便明知会粉身碎骨。
她认为相爱的意义在于为对方改变,而非改变对方。而他却说,你必须要有适应力。
老男孩曾经很爱很爱她,只是最后却转身走了。如果不是因为老男孩,她的青春不会这样痛彻心扉。但也无法懂得平静的意义。
也许,有一种喜欢,是希望对方永远都可以好好的。没有酒精,生活清醒得若白开水。控制,是成年人日常的 必修课。生活和爱情是两个世界,爱情终究是要输给时间的。时间总是有能量隔断记忆与情感,即使再坚定的信念也会慢慢蒸发,等到再可以感觉已无法触摸了。
曾经因为拍戏的缘故,使她来到广西瑶族的山区。从此,与小嘎牙的孩子们结缘。
看着一百二十多盒彩笔分发到每位小朋友的手中,他们用最灿烂的笑容传递给她实实在在沉甸甸的幸福。她意识到,自己只是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他们却画出心底最美好的世界。
她会翻山越岭,跨越中国的南北,为遥远山区的孩子送去一份礼物;她会克服重重困难,适应山区艰苦的生存条件,为孩子们上一堂精彩的绘画课、音乐课,带他们见识大山外面的世界;她会用自己的爱心与行动给予孩子们最真切的温暖,就像他们的小爸爸、小妈妈。
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
她是会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的旅行者小江。
人能够真实而自由地活着,是多么的幸运。有一些够用的钱,有三五知己,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一份你爱的工作。
她活的足够自由洒脱。2007年 游学日本,2010年 游学澳大利亚,只是想远行。行走在美丽的非洲大地上,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对每一个生命的热爱,她说那些质朴的歌声和笑容印在生命的胶片里,要用一生去冲洗。
走的地方多了,心里就会清楚,擦身而过的那些瞬间,只独属于那个特定的地点时间,也许一辈子只经过一次。所以,记忆常常是人最重要的旅行,它可以引领你不断重复。
一直以来,娱乐圈都是一边是姹紫嫣红开遍,一边又是新人欢笑旧人愁。能够像江一燕一样能够抽身出来做最真实自己的人着实不多。
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带给人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更需要的是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所以即使再忙,也要有时间读书和学习。
做最真实的自己,悲伤和快乐一样美好。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二):如果可以,有一天
很少看一本艺人写的书,不,这应该是第一本。因为她的摄影图片,突然就想了解一下这个人。人们常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你读他写的书,便会了解他很多。他的性格、价值观,甚至于他的经历。我不知道事实是不是这样,如果是的话,那她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向往自然平凡朴实的生活、爱旅行、爱摄影、做公益,真实随性不做作。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生活吧。当然,我也不例外。 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去旅行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川妹子,地道到活了20年,出川的次数一个手的手指都用不完。我去过四川的很多景点,看过盆地中的山山水水。我喜欢四川,从未向往过北上广。我想,我也很喜欢到处走走。小时候,空有一颗想要到处走走的心,却因为诸多原因无法实现;到了现在,依旧渴望着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一想着出门时的诸多准备,到一个陌生地方的诸多麻烦,假期时各个地方的诸多人头,便止步不前。也就最多想想而已,在电脑手机上浏览祖国大好河山,追随公众号中的旅游达人四处看看,一边羡慕着他人的恣意生活,却又从未想过改变什么。小时候一直中规中矩,听着父母的话,一心扑在学习上,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特长,即使有时候不愿意,却也只是怀揣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老实做着不爱做的事。到了长大,便发现曾经的激情早已冷却,早已习惯了一边不满现在的生活,又一边不敢改变。安于现状,理所当然。 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去看一看真正的大山 自从高中毕业,我不止一次想过------支教。若说什么事我能坚持梦想四年之久,怕是除了烹饪,也就是它了吧。我看过很多捐赠物资,买一大堆文具,跋山涉水,摆拍几张照片,然后打道回府。我也知道很多时候那确是他们能做的所有,但我从没想过这样去看他们。我想去支教,不是假期十多天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提亮自己的履历,而是真的想去。但我一直觉得现在的自己,时间与财力都达不到要求,所以只得将他们深埋于心底。我了解过假期支教,但一篇文章却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它说‘同样是假期,哪怕是山里,孩子其实也放假了,很多地方为了宣传配合,为了志愿者体验,为了自身的发展,强制假期补课,其实孩子们心底也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但却忽略了别人真正需要的。但也有说,山里很多父母双亲皆去打工,孩子留守,假期无人看管,父母也希望有人帮他们管着小孩。我不知道哪种说法正确,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用时间自己去感受去判断,让时间与经历告诉自己答案。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三):我很感性,可是真实
“曾经热爱的、熟悉的、牵挂的,在眼前晃动着,却触不可及,就连每夜让我进行暂时死亡的木板床也渐渐陌生了”深夜里你是否会想起以前,想起那熟悉近乎真实的身处其中的感觉,想起那曾有的现在想来竟觉不可思议的情绪,想起那需要借助回忆里的场景才能记起模样的朋友,你是否会辗转反侧睡不着,到最后眼眶一热,心变得沉重,继而昏沉睡去?
“怎样的选择才足够正确?”生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无限的,《海上钢琴师》里,一幅画毫无预兆地从墙上掉落,1900突然决定要下船,他想“在岸上生活几年,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也许有一天,我会来到海边听到大海的声音,像呐喊,告诉你生活是无限的,你一旦听到,就会明白自己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而最后,1900没有走下舷梯,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什么,而是他看不到的一切,漫无边际没有尽头的世界,不像钢琴上88个有限的琴键,岸上的世界就像无限大的键盘,根本无法弹奏,怎样去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土地、一种死亡的方式?这些想法让一直出生并一直生活在船头到船尾大小世界里的1900恐慌无助,而我们,既已出生在这有着成千上万琴键的大钢琴里,为何不从心而行,弹奏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曲子,这些无限的音符哪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呢,人生的选择亦是如此吧。
“那一刻,他感受不到我看到的美好”
“我很感性,可是真实”
“感谢生命,感谢我的工作与艺术有关”不知怎的,就是被这句话触动,我也希望以后的工作与艺术有关。
“你说,这个世界上你只爱我 那一刻,为什么我的难过比快乐更多”
“一个小小的房子,住进自己的世界”这个单独世界,可以很大,但最好是小小的,因为小,所以专注、细腻、合适。在那里,或许只有一部电影,你全身都准备好进入里面走走看看;或许只有一本日记本,你深情而认真地写下不为人知的秘密心思;或许只有一个夏日的午后,你觉得趴在床上看床帘被吹起然后安心睡去再合适不过了;又或者,只剩下了你自己,和自己独处的时光里,你觉得和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四):若要起航,无关乎是否在起风的日子里。
说来很多人也许会惊讶。如果不是芒果台的《偶像来了》这个节目,或许至今我也不会知道还有江一燕这么一位演员。 似乎从很早开始,我就放弃追剧和追星了,更不关心娱乐圈的那些八卦逸闻。虽然身为90后,但唯有对这件事一丝兴趣也没有。
读完这本书后,我依旧没有去看书中提到的任何一部影片。我并不关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周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她经历了哪些事。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本书以及江小爬(江一燕)的喜欢。 我不确信现在用“文艺”描述一个人究竟是带着艳羡的赞扬还是隐匿着些许嘲讽。至少在我身边的人普遍认为“文艺”就是装模作样、不合群、太过理想主义的表现。不过与其被冠以“文艺清新女教主”这样的名头,倒不如说活得坦率自然更让人觉得舒服吧!
往往我们喜欢一个人,要么是因为TA身上有某种我们想追寻或想拥有的特质,抑或是在TA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相似的影子。因为这本书,加之在娱乐节目上的表现,让我喜欢上江一燕这个感性的姑娘,也是基于以上两个因素。
很多人生道理,是一边走一边悟出来的。随着年岁的渐渐增长,我们由原来那个勇敢逐梦的小小少年变成了患得患失的“初老症”。我们一边期望过一种安静闲适的乡野生活,一边又无法放弃现在逐渐积累的财富和名利,每天都在为以后的生活盘算。出世与入世,亘古不变的话题更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病。不然,为何那么多人都在朋友圈写下这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呢?
作为一个敏感而感性的姑娘,江小爬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探寻生活。她写作,是为抒发她内心的多愁善感;她做公益,是为追寻一种纯粹的给予;她写歌,是将青春往事一一祭奠;她去旅行,是看这世间万物的美;后来啊,她开始回忆,回忆爸爸远远的爱,回忆妈妈坚强的心,回忆故乡的“女儿红”.......每一次回忆都伴随着“泪满襟”。早年离家的孩子,或许都带着孤独上路吧。虽然走遍了万水千山,从亚洲到非洲,她的文字读来却满是寂寞的心绪。好在,她一直都是一个遵从内心选择生活的人,所以每一次出发后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再反观到现实中的自己,工作之后,在生活上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完全被工作牵着鼻子走。为着不明所以的“前途”努力奋斗。那个执拗的懵懂姑娘,那个被标榜有性格的姑娘,也渐渐被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所改变的圆滑而平庸。一面担心害怕,一面又接受着改变而无动于衷。不过大学毕业两年而已,却似乎失去了改变的勇气,梦想变成了更加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所以回归原题。我只是想像江小爬一样,能够不在乎那么多外界的看法和自己给自己莫须有的压力。勇敢的去追寻,去选择,去尝试好多还未尝试过的新奇好玩儿的事物,当暮年垂垂老矣之时,才不会开始后悔年轻时没有去做过。
若要起航,无关乎是否在起风的日子里!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五):敢想敢做 不枉此生
认识小江是从微信朋友圈的一个链接视频。视频大部分讲的她作为一个明星坚持支教很多年的事情,看她出书了,买来看看,并且有陈道明题序哦,加分。支教这个词大家听得很多,也很高尚,怀有过憧憬,但是能去做,并且能坚持做的人真的很少。她是明星,亦不把自己当明星,花人生中的很多时间去支教身体力行更是难得。说说文字:文青的笔触,文字多少有些矫情,有安妮的忧伤文笔,但文采一般,更多的是日记式的叙述和偶尔的文艺。不过作为专业演员来说已是很不错。照片很美,书中插图很多,会有很多赏心悦目的摄影图片。旅行,支教,爱情,事业,学习,都有写,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回顾与总结。羡慕的是她的勇气和想法,不受拘束。想做什么立马开始。漂亮耐看型,喜欢这个善良的文青妹纸。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六):重要的是,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文 | 十三夜
1
窗外,艳阳高照,中午小憩了一会儿,不怎么睡得着,打开某宝,去自己喜欢的网上书店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不敢贪多,下手了10本,想来也够我打发一段闲暇的时间了。
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堂姐给我提供的温暖小窝,舒适得让我快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大四毕业等于失业的“无业游民”,作为感谢,我承担了部分家务,也包括帮堂姐照看18个月的小宝贝,除此之外,是看电视还是看书还是写作由我自己选择。
那天晚上,堂姐正在一边涂护肤品一边看电视,我转过头对她说,如果哪天我不写作了,感觉都不是自己了!堂姐听着我的话笑道,有个精神支柱也挺好的。
想想也是,如果我放弃了写作这件事,21岁以后的余生该是多么无趣呀,有一件喜欢的事情多么难得,尽管我知道此时的我文笔依旧透着年轻的青涩,我创作的故事里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和生活的小悲小喜,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此喜欢写作不正是因为喜欢记录并分享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喜欢用文字诉说那些说不苦口的话,不正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想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2
这些年,很少有什么能够让自己热泪盈眶,在不经意间看了朋友分享的一个关于北大的宣传片时心里却涌满热血,我才想起,我也是那个一直仰望星空追梦的女孩。只是那个梦被藏匿的太深,有时候,就连自己也会想不起。
我的粉丝曾经留言说,十三,感觉你是一个神秘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神秘不神秘的,我也不过是普通人中不能在普通的一个,若要是有什么不同的,无非就是我喜欢用文字来记录分享我的生活,哪怕好与不好,我总是相信,只要认真的去生活,一切都会更好。
很少有人问我,十三,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也很少问自己,亲爱的,你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我也说不上来,但我心里一直清楚,我想要为之去努力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特立独行,注定了我在很多事情上选择的也和其他人不一样,哪怕我前进得不是那么的快,哪怕我走得很慢,但我只要知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还要好上那么一点点就足够了。
如果自己正在过着的生活是快乐的,是满足的,那么,又何惧别人去说什么。
3
文艺教主江一燕在她的文章《简单看世界》里写道:
一个怎样的周遭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在哪里都一样,做什么都一样。
我喜欢小嘎牙村某某家大门上的那句箴言:凭劳动致富理直气壮。
我慢,但我爬得理直气壮......
我从来不会为了致富而去选择我不喜欢的角色,我也不会为了梦想而委曲求全。
我的富有是因为我一直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无关他人的嘲讽或轻蔑,无关结果,无关世俗。
“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一个想要成为的人”,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的读者给我留言:十三,想问你一些东西?你说到了我该做决定的年龄,可在自己的事情上还是会考虑到父母的意见,由着自己来又觉得不考虑父母,听他们的,到了后来又埋怨这个那个,有些纠结,是不是太啰嗦了!
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回复,每一个人要走的路毕竟如此不同,然,每一个人的心境如此不同却又那么相同。
想了想,我回复了几句话,我说:我也会遇见像你这样的。然,我们只有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自己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给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都加油呀!
4
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总是有太多牵绊,特别是家境普通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我们想要去到更远的地方,但我们总是听到父母说,不要去那么远?外面很苦,你回家来。
前段时间,我跟我的母亲说,我想去一家喜欢的公司面试。
我的母亲说,十三,你不回家来考试,考教师,考公务员,我供你读书这么多年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我跟母亲说,难道不是教师不是公务员就不是工作了吗?
母亲说,你去公司那是去打工的,不稳定,女孩子,还是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是默默的准备了并参加了七月初的事业单位考试,然后,等待一个结果,不管好与不好。
我没有跟母亲说,我不喜欢稳定的生活,至少现在是,我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孩子,我年轻,我任性,我就爱折腾,我不怕吃苦,不怕跌倒,也不怕受伤,不怕流泪,我只是想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我只希望,在我不知道可以去哪里的时候,你可以温柔的对我说,记得回家,这就够了。但这些话,我终究没有跟母亲说,因为我知道即便我说了,母亲也不能够理解,不如不说的好。
5.
和堂姐吃饭,聊了起来,堂姐说,我觉得现在的父母真不应该太多的干涉子女,应该让他们自己去闯,他们吃苦了,累了,作为父母的能够说一句,记得回家,便也够了,可是,又有几个父母是能够做到的。
初为人母不久的堂姐发出一番感慨,而我听了,也是无限感慨,我也想,将来为人父母,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去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苦了,累了,记得回家就好。
是听从父母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都希望后者,但不得不顾虑家人,不管怎么去选择,我们要清楚一点,我们的生命个体虽然是借助父母这个载体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当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不尽相同的。
人生而孤独,也有自己要走的路。我们能尽力去做的就是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希望你成为的自己。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能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又怎么去帮助那些爱自己的人需要帮助的人,毕竟,就像文艺教主在文章《再见,小嘎牙》里写的一样:那些日子,让我懂得了梦想的价值。想象免费,梦想却无价。努力,不是为了一个个体,而是为了实现各更多人的愿望。
我想,我们之所以想要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也是为了实现更多自己可以去实现的愿望。我也知道这件事如此不易,我们都一样,都一样纠结迷茫,但是亲爱的,那又何妨,总不能怕疼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怕跌到就不去奔跑。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七):陈道明老师写的序更能让我们思考自己
[序]
陈道明
蒙蒙:
这几年电影、唱片、各种发布会、杂志大片,总能看到你。这样的美丽或者那样的风情,都脱不掉你那文艺青年的样子。如今,又多了一个写者的身份。
我为你取得的成绩和荣耀而欣慰,这是很多与你同龄的女孩子梦寐以求的。然而旁观者看到的你坐拥繁华,看不到的是背后的艰难压力。冰雪聪明的你,一定也有不少为此烦恼的时候。
娱乐圈一边是姹紫嫣红开遍,一边又是新人欢笑旧人愁,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亘古如此,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要紧的是你是否可以能锻炼出宽容而平常的心。雨伞自己撑,包要自己拎,有机会走一走远路,用双脚去感激一下这片护佑你的土地,对身边的每一个为你在奔波忙碌的人说一声“谢谢”,很多人本没有义务为你服务,唯有你的尊重才会获得他们更多的支持。这也是佛说“佛田广种”的意思,如此,将来无论是花开花落,于你便总能从容应对。
我希望你总是能和现在一样,是快乐的,自由的,骄傲的。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模式,所以没有必要去模仿迎合,去谨小慎微。青春不需要任何人任何地方帮你安放,安放在自己的手心足矣。你唱歌的时候她和你一起投入,你舞蹈的时候她和你一起怒放,你远行的时候她和你一起听风。每一个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你。
我希望你再忙,也要有时间读书和学习。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不少演员费尽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样子,我却宁可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涵养你的才情。比如像现在这样,写一本书来记录和思想这些年来的奔跑进取,如同在上一趟旅行之后,下一趟旅行之前,拾拣满满当当的行李箱,扔掉一些不要的东西,送掉一些给朋友的礼物,留下一些以后还会需要的,珍藏一些刻骨铭心的,另外一定还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到或者看不到,但对你来说已经成为历久弥坚的信仰。
年龄的差距,使我也许不能对于你们年轻人的一切都说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被你的文字感染和打动。好像看一台你的演出,笑了也好,哭了也好,只要是充满真诚,总难免惹人疼爱。
我想未来你还会行走得更远,也会磨砺得更美好,如师如父,我愿始终都能给你满怀的祝福和坚实的守护。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剧照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八):文艺,并不是我的标签
爱生活的方式千千万,而带着“文艺”标签的女青年们诠释爱的具象总多了一份纯净、简约的美好与小情调。
音乐、摄影、公益、旅行、写作,都是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生活细腻化艺术化的表现。这些都关联依托着人内心细腻丰富的感受,对生活一往情深的人更易找到日常琐碎下的些许诗意。
江小爬是文艺青年,和所有的文艺青年一样,追求的是返璞归真,行走中自由的心灵和宁静下自我的认知。“有人在沸腾中辨析自己,有人在宁静里自我认知。”文青选择的是宁静且诗意的自我认知方式,有理性的思考,也更多感性的细腻。
曾经一度自己被贴上文艺的标签。在外支教的这两年,有着大把大把宁静的时间,长时间的独行令对生活点滴的感知更敏锐,一丝小感动可以回味良久,一阵小嘈杂会觉得甚是刺耳。因此,一学期结束,回到繁华匆忙的都市,有片刻的精神恍惚认为这个过分喧闹的地方并不属于我。
文艺会怀旧,会带着文化和艺术的气息。文化和艺术,相比之下,我更倾向前者,艺术的基因因着我不外向的性格而内敛着。
喜欢让人心性澄明的载体,比如文字、独行,但并不喜欢充斥网络的软文,即便此刻我写下的文字也是软文。更喜欢逻辑分析下的理性,冷静客观,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支教(公益)那部分的文字,真实质朴,却不乏思考。几篇小说也很不错。其余部分,可能共鸣相对少了些吧!
所以,文艺并不是我的标签。我更愿脚踩实地,有趣且理性。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九):向往的生活
这本书相较于我看的其他书,说实话,算不上有多出彩,可我还是在众多书籍中相中了她,把她带回了家,放进了书柜。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作者——江一燕。
对江一燕的认识一直都只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不夸张的说就算是她本人站在我面前,估计我也只会觉得是个漂亮姑娘,却认不出,原来,她就是江一燕。真正让我记住她,还是要归功于,让我追了两季的《偶像来了》。
身边的朋友对这个节目褒贬不一,有人说“完全搞不懂,这个节目是干嘛的,有意义吗?”而对我来说,我很开心有这个节目的出现,不为其他,就为了江一燕。
通过一期期的节目下来,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敏感、细腻、努力又善良的女生,在我心里默默的给她“授予”了一个封号“文艺女教主”。是的,在我心里,她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艺范”。
一直记得她听karen唱《忽然之间》时的神情,好吧,怪我词穷,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当时好想给她一个拥抱,感谢娜姐和乔恩帮我做了。看着她们三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好像那样就会有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作为一名“明星”,她或许不会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休息大多也只能待在家,也是因为这样她才能更多的摆弄她的吉他,陪伴她家的猫咪。但她有一颗自由的心,所以她脱下了华服,走进了大山,当起了老师。我相信孩子们得到了很多,她亦是。这本书里有很多江一燕的摄影作品,没错,她还是一名摄影师,举办过自己的摄影展。她有自己的电影作品,有自己的音乐,日本,澳大利亚都有留下她游学的身影。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一燕一天天的随想,有的会让你怅然若失,有的也只会让你只是略过。总之一句话,喜欢江一燕,想要更了解她的人,不妨买上一本,就当是支持她的公益活动吧(稿费全部捐出哦)。
我爱你江小爬,很爱很爱。
《我是爬行者小江》读后感(十):你是爬行者小江
花了一晚上读完《我是爬行者小江》。
看第二篇《红》的时候,老实说,我头皮发麻。“江一燕的水平不该是这样的呀,她是否并不适合用第三人称写故事?”
但后面她用第一人称写的故事我很喜欢。特别感动在《六指爷爷》那一篇!“我挑了一只小虎书包给你,小心翼翼地帮你背在身上。 那天,你穿了一身蓝布衣。然后呢?你可爱地傻笑起来,呆呆地望着我,好像是在告诉我,只有你的母亲这样爱过你。”
六指爷爷因为有六指,经历了兄弟背叛,被村族遗落,终身未娶,孑然一身。年近七旬的老人,会像孩子一样等待礼物,得到礼物后会开心得跳来跳去,会在被剧组邀请出演一个角色后高兴得喝醉了躺在石头上睡着了。
他信任江一燕,愿意在她面前袒露双手,尽管或许儿时母亲出于保护他,曾告诫他不要这么做。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我仿佛看到江小爬很亲切地用手拍着他的肩膀,很温柔地跟他对话聊天,很真诚地微笑,一切都是发自内心,不会嫌弃他是衣服有点“脏”的老人。
不要以为这很平常!我自认为自己很善良!但潜意识还是拒绝跟陌生人或者不熟的人产生肢体接触!在路上如果手臂碰到别人的手臂,我会立刻感到不舒服,并且下意识地摸一下自己的手臂。我愿意关心别人,但是我恐怕会做不到这么亲切!学习之!
反正一边羡慕她的淡泊,一边遗憾她怎么还不火啊!该多赚点钱啊,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吧。但是转念一想,大火了就会更忙了吧,还能花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还能去支教吗?哎,我又开始疯狂揣测别人了。我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一个还不错的习惯,还是应该被勒令改正的行为。
顺便说说最近的症状。最近除了工作学习看书吃饭洗澡睡觉,手机都不愿意离手,已经被家人说了好多次。但我真的一点时间都不愿意浪费的感觉啊!利用碎片时间读一篇公众号文章也挺好啊!
现在凌晨刷牙的时候都喜欢用手机软件记单词,如果还没记完那几个,就换一种牙膏再刷一次牙,希望我的牙要坚强,不要被我刷损了。
祯祯说这是强迫症,但我不治了。旁人看不惯,但我自己乐在其中。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