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1:2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10篇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凯斯 / Daniel Keyes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一):被人嘲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嘲笑自己

  断断续续在地铁上看完了这本书,从2015跨到2016,从校园逐渐跨到社会

  我一直都不是个自信的人,因为总是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于是总是免不了将自己跟别人比较,一通比较之后往往都会出现问题

  在这段跨越期中,自己的问题也在暴露着,于是遇到问题暴露的第一反应是如何掩盖这个问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会有查理的同感,虽然周遭的人没有嘲笑自己,可是自己敏感的心会想着把自己包起来。

  想着想着写着写着就讲得都是自己了,其实影评书评也是如此吧,写的人把自己从电影书籍中看到的点写出来,其实也就是在写他自己的一种经历想法吧,也之所以才会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吧!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二):别忘记献束花给阿尔及侬

  别忘记献束花给阿尔及侬

  光明里的你是否比黑暗中的我要更快乐

  quot;眼睛困惑有两种,也来自两种起因,不是因为走出光明,就是因为走进光明所致,不论是人体的眼睛或心灵的眼睛,都是如此。

  记得这件事的人,当他们看到别人迷茫虚弱眼神,他们不会任意嘲笑,而会先询问这个人灵魂是否刚从更明亮生命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无法看清周遭;或是他刚从黑暗走入光明,因为过的光芒而目眩。

  他会认为其中一个人的情况心境是快乐的,并对另一个人产生怜悯。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有名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柏拉图《理想国》

  在查理·高登短暂一生中,他同时是这两个人。我很庆幸他能够以前者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因为看不清,而满怀爱意,而让最美的一颗流星滑落夜空

  在众多心智障碍者中,查理·高登因为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而被选入改造智能科学实验。因为本来就心智不健全,所以即便失败了,从冷峻科学的角度看来,对他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就他本人而言,三十二岁的他也坚定相信"如果我便匆名,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大家都会喜欢我"。人们都是在相互利用,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好的。

  那时的他还生活很快乐,怀有努力工作学习后变聪明梦想。仅仅是因为愚昧,因为心灵的窗上满是灰尘,一双大眼空洞地探寻着世界,奋力求取着周围人的欢心。面对嘲笑,他纯净地认为"很多人都笑我。但是他们是我的朋友我很快乐。"然而后面的故事,却让这句看似滑稽的话直剜心脏

  我小学的时候,班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女孩H。她总是脏兮兮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说不清楚一个完整句子考试永远是最后一名。班上调皮的男孩子用拖布杆打她、用小石子掷她;女孩子远远地看见她就掩住鼻子尖叫、向她吐口水老师们则要么无视她,要么干脆劝说她不回家。

  孩子们总是因为这样对待她获得极大心理满足哈哈大笑。我不知道她那时是否也像查理一样觉得他们是她的朋友,是否也因别人的笑声而为自己带来欢乐。或许她要比查理聪明一些吧,因为面对笑声,她脸上也还是是一如既往麻木

  惭愧地讲,当时我对她,既同情又害怕。为了不受到孤立,我所能做的只是不去欺负她,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对不起,那时的我真的没有勇气站出来为她说话,我想,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吧。小学时候的很多人我已经忘了,可唯独还记得她踽踽独行背影。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与查理相比,她是不幸的,因为没有那么一刹那沐浴过洞穴外的光明;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始终没有经历生命的颠簸。

  查理手术成功后,智商从68跃升为185,从未有过感觉记忆都浮现于脑海开始站在强者位置俯览众人,就像短短数月前众人俯览他一样。但是这时他的"朋友们"都去了哪里?无论是起初快速地学会操纵面包机,还是后来在科学大会上对尼姆教授透彻批判,都如投入平湖的石子般激怒了他人。

  我们很容易原谅一个孩子,一个智力障碍者,却无法对一个成人,一个正常人如此。面对强者和弱者,我们总有两副不同面孔。在我有一点小胖的时候,姐姐安慰我说"你这样子很受人欢迎的。不仅多数男孩子喜欢有一点小肉肉的女生,女孩子尤其愿意和你一起,这样可以把她显得不胖或很瘦。"

  之前我讲我的朋友,我弟弟反问我什么叫朋友。我知道教室里小女生的友谊办法同学校外东北汉子之间的友谊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讲话,却又想保存一点姐姐的权威,所以没办法回答他,只好敷衍了事

  现在,我虽然懂得了友谊不能只肤浅地用时间与经历来衡量,但还是觉得,所谓朋友,不过是基于双方需要的一种关系,即便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也是因要获求精神上的充实而需要一个为之付出对象。况且这又那里只是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自原始社会各式各样婚姻爱情,不都如此?

  所以当查理太过聪明,甚至有些高高在上时,周围的人就有意无意地不再需要通过他获得对自身的安慰与认同,同时他也就没有了"朋友"。这一点也不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

  无知无畏,当窗上满是灰尘阳光无法直射,那光便不刺眼;随着心智的完备,记忆浮出水面,查理只能被深深刺痛,发现自己原来被伤得那么深,自己亲切真诚笑容原来代表着空洞和愚蠢…他探寻真正的自我,寻找"我''存在的完整的意义,他清楚地知道在迷宫的尽头是什么在等待着自己…不仅是他,文字面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发现,原来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让我欣慰的是,在他智力退化的生命临近终点,得以重拾那份"愚昧"的爱。

  quot;纪尼安小姐如果你有机会读到这个请不要为我难过。我很感机我就像你说的得到生命中的弟二次机会。因为我学到很多我以前甚至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存在的事情。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些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我很高兴我发现了所有关于我的家人和我的事…我做了一些事但我不记得是什么…如果你让别人朝笑你你就比叫容易有朋友。我要去的地方我将会有很多的朋友。还有: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及侬坟上…"

  名为科幻,实似人间。我们每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壮年,再到老年,不也是如此?由黑暗走入光明,再退回到黑暗之中。就像我的姥爷总是愿意回忆起他当年的光辉事迹,但随着沙漏中细沙的流逝,记忆也在流失,他身手不再敏捷思维不再灵活,甚至还有些迟钝。他知道这是生命之常态,可豁达中总是隐隐透着一丝失落

  quot;光与影有着和谐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赏析"这是阿尔及侬的一生,是查理·高登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的一生。所以,无论光明中的你是否比黑暗中的我更快乐,在时间与空间的每一个交点处,请使出所能够的最大力气用力去爱这个世界,以及所有匍匐前进和直立行走的动物

  合上末页,我真的是感到撕心裂肺的难过,许久不曾哭得这样伤肝动气。或许也是因为我太爱哭,太矫情,但无论如何我希望你也能看看这本书,看看查理的家,看看他的报告书,看看他的爱情...以及,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及侬坟上。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三):我一生都在半梦半醒之间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68的智障成年男子,自愿通过科学实验成为天才的心理变化历程,及期间所体会人生百味:我不知道在哪种状态比较快乐,是身为智障但很多朋友,还是身为天才却很孤独

  作者丹尼尔.凯斯对人性社会关系研究颇深。这个看似简单的自述故事,在身为心理学家的作者操控下,揭示了人性善恶、两性关系、家庭教育人生意义、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道德内涵。该书先后获得“雨果奖”、“星云奖”。

  注:1.该书开头几篇日记错漏百出,错别字比比皆是,语不成句,是作者故意为之,目的是与查理智提高后的日记呈现明显对比差距

  2.阿尔吉侬是一只小白鼠,先于查理开始智力科学实验。在实验室里,查理也是一只小白鼠。

  日本同名电视剧剧照

  / 01 /

  人性本恶:愚蠢有快乐,聪明但孤独

  主人公查理三十二岁了,是个智障,智商只有68,被父母遗弃,好心的面包店老板收留他多年。他在面包店负责扫地倒垃圾,在店里他有几个好朋友日子过得快乐自足。但这一切在查理接受手术后改变了。随着智商的提高,查理难过地发现,原来朋友对他的喜欢,基于愚弄他能带来快乐。他很在意的朋友,当他是听话的智障玩偶;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却非源于对他的喜爱

  查理变聪明后,朋友非但没有为他高兴,反而冷眼相看,恶语相向,欢声笑语不再,他们甚至合力将他驱赶出面包店。

  查理默默接受被再次赶出家门痛苦——他在面包店工作了十七年,此外没有别的住处,没有别的朋友,那里是他与社会的仅有联系。这份锥心之痛是查理朋友们未曾料及的,毕竟他们从未将他当心智正常的人看待。

  让自己变聪明,是查理做错了吗?或是人性本恶,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别人面前处于劣势,所以宁愿对方是智障以彰显自己聪明?朋友乔直言查理变聪明后,显得原来智力正常的自己像个呆子。在乔看来,是查理背叛了他们,因而他们有理由痛恨查理。

  面包店里唯一没有取笑查理的范妮认为,查理通过后天手术改变智力,相当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是原罪。

  智慧成了查理和他爱的人之间的离间力。聪明的查理如登上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很孤独。

  / 02 /

  恋爱平等:我希望与你势均力敌

  幸好查理身边仍有艾丽斯陪伴。艾丽斯是查理的老师,也是她将查理力荐给尼姆教授作为实验品。对查理而言,艾丽斯是他的人生导师、精神伴侣年纪大约相仿,在查理智力正常后,他向艾丽斯求爱。艾丽斯先是拒绝,理由是查理智力仍在上升期,很快她的智力就会与查理不相匹配

  后来他们虽在一起,随着查理的智力上升至185,他们之间果然出现无法跨越的鸿沟,艾丽斯跟不上他的思维,对他的学识望尘莫及,这使她心生恐慌,她希望情感世界是有可控的、均衡的。

  其实不管智力指数如何,查理都真心爱她。只是术后,查理的智力飞速上涨,以至于他的情感发育严重滞后。他第一次向艾丽斯求爱,如情窦初开的少年手足无措。他们的感情初始如世间许多青葱爱恋,前期女孩比男孩早熟,后期男孩发展迅速,女孩又跟不上,两者始终无法达到势均力敌的状态,这大概是校园恋爱多不长久原因

  后来查理遇到浪漫画家费依,她自由独立、聪明善良,查理确定自己不爱她,但他需要一段单纯开放信赖人际接触,所以他默许了与费依的性伴侣关系。在这段男女关系中他投入的是肉体而非灵魂,而由于心理原因,他无法与艾丽斯进行行为,与费依反而畅通无阻,他自认对艾丽斯是忠贞的。

  / 03 /

  家庭教育:心魔的源头

  智障的查理记不起父母的模样名字,他只记得叔叔把他带到面包店,处于浑噩之境的他不曾想过父母待他如何。术后通过梦境逐点记起,他才醒悟母亲非常介意他是智障,并为此感到羞辱,从未接受过真实的他。

  以至于后来,母亲顾忌查理继续留在家可能会影响妹妹成长环境,不惜以死要挟父亲送他到州立沃伦之家(智障人士收容所)。

  母亲强势,好面子,曾带查理四处求医,企图扭转局面让查理便聪明——查理无条件接受科学实验进行智力手,何尝不是童年的心魔,促使他穷其一生想获得母亲的认可

  同时,母亲及妹妹对他欺辱、无视,给查理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每次他想与艾丽斯更进一步突破最后的底线,查理就会出现幻觉,似乎儿时的查理在监视他的行动。这正是童年时家里最亲近女性对他的不尊重所造成的恐慌。为何他和费依可以?因为他不爱费依,并未将她视为心里最亲近的人。

  父亲是查理童年的温暖回忆。父亲坦然接受查理智力不如人这个事实,并认为他应该自由发展,而非强迫他接受各种庸医的无稽之术。然而在家里父亲明显母亲比软弱,未能为查理遮风挡雨

  结局悲伤。在查理变聪明后, 他分别去找父母亲(在送走查理后,父母分居),打算告诉他们自己成为天才的消息。可父亲根本没认出他;母亲认出他了,却惊慌失措、神志不清;妹妹倒是表现得很兴奋,因为哥哥名人了,或多或少可以带给她利益。尽管查理成名前,她们甚至认为查理已不在人世。

  查理的一生是个悲剧,从他人生开始就已注定。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多少人因小时缺失家庭之爱,长大后成为无脚的鸟不肯落地归家。智障的查理不懂这些道理,他只会在潜意识里屏蔽家人的模样——屏蔽伤痛的根源,但至少那时他认为自己与其他人一样有家人父母;智慧的查理一眼望穿这个千疮百孔的家庭,悲痛地意识到自己承受的亲情微薄,对母亲而言,他的到来甚至是一场宁愿被抹去的错误。

  一个没有根的人,找不到生而为人的意义。

  / 04 /

  人生意义:我是谁?天才或智障?

  在查理拥有智慧后,他陷入哲学的经典问句: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这样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我是谁?大概是世上最多人拷问自己的问句。答案不一而终,有的人终其一生在寻找这个答案。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不曾问过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只是被动地跟随生活潮水的方向,昏昏噩噩地走过一生,如同未曾醒来的查理。

  智慧的查理苦苦地追问,查理到底是谁呢?是曾经的智障,还是如今的天才?他生而为智障三十二年,成为天才只是过去几个月的事。当他身为智障时,对生命有何贡献?即使如今身为天才,可有实现了生命的意义?仅是体现了科学的进步吗?尼姆教授拼命证明自己,又有几分为人类进步之科学,几分为现实利益?

  智障的查理未曾想过,原来每个平凡的聪明人都在营营役役地生活,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成为天才本身并未赋予他生命意义。意识到这点,促使他跳出个人自艾自怨的困境,致力科学研究,以帮助世上几百万与他一样的智障人士。

  然而结果极为讽刺,智慧的查理穷尽毕生之力,证明了天才查理是个失败的科学实验产品。他必将沿着阿尔吉侬智力衰落离世的生命轨迹,落寞地回到智障的世界。

  更为讽刺的是,当他智力从185回落到正常水平是,艾丽斯主动来求和,认为此刻他们势均力敌,可以继续相爱;当他智力回落到68或以下时,面包店老板重新收容了他,乔也再次像他抛出友谊的橄榄枝。世间欢笑如常。

  所以,还是身为智障比较快乐?

  / 05 /

  科学态度:我不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主导本次科学实验的尼姆教授,科学夙愿是扬名立万。智障的查理以为他们是无所不知的神,智慧的查理却发现他们不过是一群普通人,企图据此实现人生利益。这个提升智力的实验甚至没有周密的理论依据,没有足够的观察期,教授们短短几个月便企图将该项研究成果推广于世。这种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将科学研究推向功利的发展方向,阿尔吉侬、查理则沦为科研牺牲品。

  而且,尼姆教授由始至终没有把查理当人、把阿尔吉侬当生命看待, 只是将他们看作科学新创作的东西,实现利益的工具。查理呐喊:不,我不是你们的产物,在接受手术之前,我已经作为人存在于世。

  智慧的查理看破实情后,决定投身科学,以增进人类智慧作贡献,目的是尽一己之力帮助同为智障的其他人。

  查理提醒世人,进行智力科学研究,最不因被忽视的是人性情感的调和。以人为本,应是最高宗旨;严谨,应是基本态度。

  / 06 /

  3月到10月,短短的七个月间,查理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故事的最后,查理的自述报告又出现词不达意、语焉不详的错误。他重回智障的世界。该为他高兴吗?他没有更多的挂念,唯嘱咐:如果有时间,请献一束花给埋在后院到阿尔吉侬。

  于查理,天才似是一场荒唐的梦。若再有一次机会,他可愿睁眼醒来看这个浑浊的世间?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四):花束不久后枯败

  「或是,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进光明的灵魂,但这总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节选自柏拉图的《理想国》/来自前言

  踟蹰是否要搬用所见所闻来发表感想,虽然是初读妄下结论还是太过着急...看完甚至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只能说自己能力还不够吧...

  作者笔下的虚构形象或许仅仅只对于他本人而言(更有甚者就是某种映射),而于我们,概括和描写他的内心和一生并不亚于现世真实存在的人。

  我从未认真想过自己精神或是心智萎靡退化后的最终状态。而讽刺的是,那类单纯可爱而又“可憎累赘”的人(常人口中所说的弱智)不仅要被无意歧视和欺凌,还要成为填充大部分人内心某种欲望的理想材料之一,也包括我。

  不懂得读和写,混沌的内心艰难地迎合着周遭的一切。但是这种混沌或许是澄澈的,对于“普通人”有着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查理活在「庇佑」下似乎安然无事,地底下埋着尚未发掘过去的真相...不自信地做了测验嘀咕着自己会落选,却因为亲切和热忱荣幸当选为天竺鼠。吱吱呀呀着从孩童在「一夜」间如他所愿变得聪明,不论是学习还是思考。大脑功能在突飞猛进的同时,触及了童年充满恐惧,惊慌和恶臭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开始侵蚀查理的生活。然后一边疯狂学习各领域学识,一边自我认知,一边尝试去理解异我的存在,「凡人」因为称谓变得神乎其神的存在都成了泡影;以及认识到觉醒前,被嘲笑和轻蔑的事实。大概有那么一刻,整个世界都成了假想敌,草木皆兵...愤怒地口诛笔伐。所以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时,外界依旧不舒适,甚至被面包店放逐。虽然了解得很多,但因为童年的黑暗大概不懂和害怕爱;率真在进化后变得尖锐和锋利,处理不好所谓的“常人交际”;一直在内心门扉另一面偷窥的另一个查理。需要解决的矛盾越积越多,“变聪明后我怎么还是这么孤独呢...”他自嘲道,因为愤世嫉俗吗,我觉得应该不是。另一个缩影阿尔吉侬预兆着未来可能的走向。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去探望印象中温暖的父亲却未被认出,拜访母亲临走之际重演某一画面,虽然善良的查理还是原谅了母亲和妹妹,然后自知之明地提前去了沃伦之家想象不久后在这里生活的样子。最后在智力迅速流失中挣扎,痛苦地想去挽留;另一边是因为尊严而拒绝往来的,查理“爱”过的女人。然后再一次丧失了“身份”。而面包店也恢复如初,看起来老员工都有成长了那么一点儿,这次或许是本能地而非有意识地去保护查理。同时潜意识的,他想人能够祭奠近似遭遇的,阿尔吉侬。

  这么一个善良的人(不论是哪个时期)大概几乎不曾被命运待见。或许最后重归原始反而是一种救赎,以那种状态活下去的话大概也是难熬和痛苦的。你看,这个世界虽然美好,但过去的烙印还是烫得我不适应,那就不再以清醒的状态生活吧。天才和笨蛋大概都不容易过好,一个是在自我评价体系中的痛苦(也许),一个是在大众口中的可悲,但笨蛋受现实和劫难的伤害或许要来得轻点儿...大起大落,光明和幽冥之间,像是过了两个人生...?标题无能,阿尔吉侬墓上的花束最后也腐败在泥土中,想寓指不久就被遗忘的查理。

  后记:粗读+初读,有心理学研究的作者的心理描写着实精彩,于是恍惚/迷迷糊糊地以概括的形式拙劣写完了书评。之所以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大概并不像部分作品能够找到共鸣的重点,漾起涟漪。翻滚的大海我该如何去着手呢...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五):我们都是平凡人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本书是多重人格分析大师(美)丹尼尔·凯斯所著的科幻小说。获得了1959年雨果奖和1996年星云奖。故事讲述一位32岁的智障查理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参加了一项脑部实验手术,作为第一位人体试验者。而此前这个手术只对一只名字叫做阿尔吉侬的小白鼠做过。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内查理从一个几乎是文盲的人变成精通数学、物理、哲学和语言的天才。同时敏感的思绪也为他带来纠缠不清的痛苦。当查理的智力攀升到最高峰时,了解到这项实验注定失败。历经种种心路转折,智力逐步衰退,再度恢复本质。

  整个故事写照了每个人的一生。

  随着你慢慢长大,你会逐渐发现表面之下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美好。开始你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办呢?只有相信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看似坏事,其实未必。都会经历,你一样也不会少。

  智商虽然一定会增长,但天才如查理,也得看遍图书馆的书不是吗?

  然后你会发现在这个社会,智商未必就是最重要的。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接更重要。怎么给予爱,怎么接受爱。

  然后你会发现你以前崇拜的人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完美。你总有一天会发现然后颠覆你的三观。会惶恐,会愤恨。聪明人不问为什么。总有一些事情,人类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事实最大,你得允许它存在。

  然后总有一天你能理解,每个人都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只不过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平凡人罢了。

  然后你会离开,无论你曾经是谁,有多不舍。

  这是天才查理的一生。

  还有一位智障查理。

  我想他是圆满的。他最初参加实验是希望自己能像其他人一样,这样就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他。最后他回来,他说他庆幸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也很高兴找到了家人和朋友。他心头的结打开了。他说他和天下人一样,没什么不同。

  他还想要变聪明。不过不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单纯想要变好的心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点和天才查理一样,比给他做手术的医生们还要纯粹。

  天才查理一生都在追寻归属感且极其短暂。智障查理的一生还未过完却圆满。看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研究院的医生们也不过是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的平凡人而已。哪一种人生更好?

  我们都是平凡人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六):生而不同

  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准确来说是你在智力、认知、身体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来自于先天,只不过时至今日你才意识到。突然间,周围的世界都变了,父母不是那么地爱你,玩伴的笑容可能是一种嘲笑,周遭关爱的眼神可能仅仅是处于怜悯。

  是的,我们身边的绝大部分普通人并没有那么善良,也并没有来自内心真诚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基督耶稣似乎更有先见之明,告诉众人,你们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上。要通过有爱来救赎自己的灵魂,以便死后进入天堂。说白了,人在这个世上还有些友善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没有了这些准则,我们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仅仅是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

  不,这并不是悲观,仅仅是人类行为的真是写照了。这些行为恰恰是作者通过主人公查理·高登的近步报告所描述的。只不过这个时候,全篇到处是错别字的报告中,查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他人的认可,去融入这个世界。用他的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变得更匆明。是的,这个时候他还简单地认为他有很多关心他的人,他的这些朋友对他很友善,总是朝他“笑”,还愿意给他一份工作。自己和他们的唯一区别仅仅是“不匆明”罢了。

  于是他接受了某大学医学中心的提升智力治疗,成为了这个科学实验的活体标本,和他一起的是一只叫阿尔吉侬的白鼠。是的,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实验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查理和阿尔吉侬的心智都获得了极大提升,甚至超越了同类的平均水平。查理成为了人类中的天才,阿尔吉侬成为了老鼠中的天才。

  回忆开始涌入查理的脑海。过往的事情并没有从脑海里消失,而是隐藏在大脑的层层沟壑之中。母亲的狂躁,妹妹的厌恶,所有人的嫌弃。自己所谓的朋友更多的是怜悯,就像对待街边流浪的小狗一样,只因为自己是他们眼中取乐的对象,那些“笑”原来是嘲笑。唯一对自己还算不错的父亲,也是记忆里唯一把自己当做一个“人”看待,却在母亲将自己送走时没有阻挡。

  失禁,责骂,争吵,厌恶,这就是查理的童年。仅仅因为他心智不如正常人,用俗话说,就是一个弱智。

  生而不同,不是自己的选择,却好像给全世界带来了麻烦。

  正常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活得与众不同,查理仅仅希望自己和普通人一样。当变得聪明这个机会来临时,查理没有犹豫。自己变聪明了,书写也流畅了,再也不会把进步报告写成近步报告了。但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美好。

  手术之后,查理努力地想融入周围的群体,却依旧处处碰壁。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三十多年心智低下的生存状态让查理没有人性情感的体验,也许是亲人不给他,也许是查理没有能力感受。因此,即使智力可以通过外界手段迅速提升,做个普通人,拥有普通人的爱恨情愁,对于查理仍是个不可逾越的难题。而潜意识更是时不时出来做怪,让查理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孩也完成不了人世间最美妙也是最原始的行为。

  尊严,查理也没有得到。不提朋友的恐惧,为他进行手术的学者们也仅仅把他当做和阿尔吉侬一样的试验品。查理一次次声嘶力竭地强调即使是心智改造前的自己,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应该被尊重的人,而不是一件物品,或一只动物。

  做人,哪怕是做个普通人也是如此艰难!

  更遑论经过智力改造的查理并不是普通人,而是成为了一个天才。心智上的巨人,情感上的矮子,这个故事似乎并不陌生。“朋友”们看到查理熟练地操作揉面机,很快可以学会做面包卷,甚至可以运用普通人的简单权术来警告他人时,嘲笑变成了恐惧,仿佛此时的查理是一头能给他们带来伤害的怪物。

  人为地心智提升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拥有超群智力的查理语言能力、领悟能力、记忆能力都碾压常人。他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多门语言,学习理论知识,在多学科领域都造诣颇深,特别是在把他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生命科学和心理学。

  当其到达人类知识的巅峰,查理突然发现,这些他之前视为神一样的科学家们,其实就是普通人。受精力所限,这些人的认知都很有限,即使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内,他们也看到的也只有那么远。智慧是教育的助推器,也是教育的天花板。

  更加令人悲痛的是,阿尔吉侬的死亡让查理得出了“阿尔吉侬——高登效应”:

  人工导入只能衰减的速度,与增强的分量直接成正比!

  查理预见了自己将再次变成一个智能低下者,智力水平甚至比以前更低,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阻止。听过的音乐不再喜欢 ,读过的书不再理解,自己发明的理论自己却读不懂,进步报告上又开始出现了错别字。

  眼看着自己再次成为那个低智儿,只有再回到面包房,干起之前的简单工作。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失去了,查理再一次成为朋友们要保护的对象,怜悯和同情比之前过犹不及。

  “三只瞎眼的老鼠……三只瞎眼的老鼠,

  看它们跑得多么快!看它们跑得多么快!

  它们都在追赶农夫的太太,

  她用切肉刀切掉它们的尾巴,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景象,

  三只……瞎眼的……老鼠?”

  上述内容所提及的情节来自于著名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作者丹尼尔·凯斯,拥有布鲁克林大学心理学学位。这部作品算是作者的处女作,获得了雨果奖的肯定。后将其改编为中篇,又获得了星云奖。可以说,作者靠这一部作品获得了科幻文学界的两大最高奖项,足见这部作品的含金量。

  科幻文学是严肃文学中的一个特殊分支,因为作品的背景往往发生在未来,所以读者评价该作品优秀与否似乎多了很多个人因素。通常情况下,可以把优秀的科幻小说分为两大类,硬科幻和软科幻。但我个人不这么分类,而是按照科幻小说内容的本质来进行分类。一类是以哲学命题来构成情节基本构架的,一类是以人性解析来构成情节基本架构的。前者中比较著名的有阿西莫夫的《基地》,刘慈欣的《三体》等。后者中比较著名的除了本文推荐的作品外,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别利亚耶夫的《水陆两栖人》、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都可归为此类。在前一类科幻作品中,出场人物往往繁多,即使是主角的塑造着墨也不多,某种逻辑或哲学思想贯穿整个作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后一类科幻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性格思想的描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幻只是构成了一个背景罢了。换句话说,这类作品中对于科技上的发展并不是那么在意。把故事放到现代,忽略掉某些不重要的细节,整个情节依旧流畅。

  可以说,以人性为主的科幻作品,更接近于常规文学作品。人物是否个性鲜明,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身份,剧情是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这部作品是否完整的基本要素。而对于人性的挖掘、暴露和深刻探讨,是这部作品能否不朽的重要因素。如此看来,此类科幻作品与常规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倒是基本一致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作者对于人性的熟悉,并在科幻的背景下,让主人公能够短时间内经历从低能到天才再回归低能的极端变化,在这充满戏剧的冲突里,主人公的内心急剧振荡,周遭人们的想法也会暴露无遗。

  作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他在这部作品中,除了探讨心智是不是构成一个独立人的基本要素这一命题外。还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探讨了潜意识是不是存在于所有活体生物的脑皮层下而不为主体所知,潜意识是不是会影响人在之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是性爱,而这都是心理学中一直令人迷惑不已的问题。作者也同样揭露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于弱者的同情却是伪善、高傲和怜悯的复杂矛盾体。查理未接受手术之前,身边的人基本只有两种态度,嘲笑和同情。在很多人身上,这两种态度得到完美的结合。当查理心智提高后,周围人开始恐惧甚至厌恶,当然这也与查理性格发生了变化有关。而查理心智再次降低后,面包店的人又开始萌生保护欲,同情心再一次出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而在最近很火的几部剧作中,也同样探讨了类似的问题。

  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还尝试探讨心智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心智极高,但确实基本的情感经验,那么这个人是一个正常的个体吗?在整部作品中,作者都在通过主人公来解答这个问题,并给出了最终答案:如果没有人性情感的调和,智慧与教育根本毫无价值。

  文学作品之所以区别与故事,并不是靠情节取胜。而是对于人物内心的探究,对于社会背景的再现,对于大时代的记录,甚至是对于终极问题的探讨。感谢如本书作者般优秀而又努力的作家,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在忙碌之余在书海里对人类自身进行反思。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七):我们永远无法想象同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是何种样子。

  你说,

  是永远得不到比较痛苦,还是得到了再失去比较痛苦呢?

  好似一个从未见过世界色彩的失明患者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活在了黑暗的世界中,他不知道世界的颜色世界的美妙。

  当某天由于某种时机他得到了用双眼注视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他欣喜若狂,他知道了世界是如此的色彩缤纷。

  啊,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啊,原来小猫是这个样子的,啊,原来房屋是这个样子的…

  一切的一切都和他所想象的不一样,曾经的他甚至在脑海中根本描绘不出来这些事物具体的样子。

  当他意识到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你让他再重新回归于黑暗之中。

  他会暴怒会抗拒会无法接受甚至觉得这样生不如死。

  查理智商在60多所认知的世界中,虽然也经历了很多不开心,但是他觉得大家都是他的朋友,他觉得与人相处是快乐的,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而手术后查理智商在180多所看到的世界完全颠覆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原来有些人并没有把他当成真正的朋友,原来有些人对他的笑而并非是真正的笑,而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学识渊博的博士教授也并非是天才是全能…而世界的知识原来那么多那么有趣那么“简单”

  仿佛从金字塔的最底端一跃而起,从被别人俯瞰的角色变成了别人仰视也可望而不可即的角色。

  而金字塔顶端的人永远都是孤独的。

  你们无法理解那个心里智障的查理,

  你们却也无法理解如今这个最强大脑的查理。

  我只是想让你们理解我,却发现这好难好难。

  我只是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却发现连这样都是一种奢求。

  多么残酷的现实。

  算了,也罢。既然无法被你们理解那我就自己吸收知识见识更多这个世界好了。

  查理,我是你,我也不是你。

  查理,你是我,你却也不是我。

  仿佛从未品尝过美食便抓紧一切时间如饥似渴的往大脑中灌输知识,读懂世界各种有趣的知识文化。

  却由于自己懂得的太多便比别人先一步在最后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我现在可以看懂那么多的语言了解那么多的知识记得住那么多的文化,我却在这片我还并未探索满足的海洋中清楚的看到了那个未来又变回那个连话都说不明白字都不会写的自己。

  不能接受,不想接受,无法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

  呵,多么可悲又讽刺的事情。

  我看得到结局,却又无法逃避与改变这个结局。看着它一步一步向我逼近我却无能为力。

  你们永远无法理解曾经的查理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也永远无法理解现在的我看到的世界又是何种的姿态。

  我有多不想回到曾经的查理,就仿佛曾经犹如天籁般的歌喉突然永远失去了发音的权利,就仿佛灵活的双手某天突然被剥夺了行动的资格。

  我暴怒、气愤、否认、哪怕做无用功也想去挽留挽救现在的自己、哪怕延续一天、一分、一秒也好。

  这种结局,不得不接受。

  曾经与我作伴的阿尔吉侬大概也是这样想的吧。

  而与人不同的是,它在经历了最后痛苦的结局它走了。而我却还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知道这对于我这是好是坏。

  也许未来的我会把这段时间站在巅峰的我完全忘记,或者当成一场梦境,没有感觉,没有情感,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仿佛那个查理不是我自己。

  如果未来有机会,请在阿尔吉侬的坟墓上献上一束花束,如果可以,请也给予我一束鲜花,纪念那个曾经的努力的查理。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八):你这笨蛋真让人心疼

  Hey,查理,潜入你的世界,和你一起经历生活,真的是让人入迷又心痛的一件事。

  “很多人都笑我,但我们都是朋友,我们都很快乐”

  你这个傻瓜,孤独脆弱又善良,无论是面对光明还是黑暗都是一双迷茫的双眼。

  小查理,罗丝就像一把悬在你心头的刀一样,她尖锐,马特就像一块生锈的铁盾一样,他想保护你,却又不够牢靠,诺尔马就像一块磨刀石,每磨一下,你的心就多一个孔,最后千疮百孔。

  小查理,小查理要变聪明

  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你搞不懂为什么变聪明反而变的不快乐?为什么大家没有耐心?为什么有谎言?为什么变的孤独?为什么永远都没有一个怀抱真正拥拥抱你?

  查理,懂的越多就越难过,拼命追求,只是为了得到认同。

  终于,压抑住心中的恐惧和挣扎,站在马特面前,想要让他看看那个笨查理现在变的有多厉害,可是,不对,他既不认识我,我在他面前也永远风光不起来。

  “妈,我变聪明了”

  家已经支离破碎,留下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的诺尔马,可怜的诺尔马,可怜的罗丝,可怜的马特。

  这短暂的,天才时光。

  光明到黑暗,黑暗到光明。

  从现在起,我要为了变聪明而努力,终于到沃伦之家了,熟悉又陌生。

  希望你过的开心,查理。

对了,有机会的话请放一些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九):残酷的是,当你看清这个世界后反而更痛苦

  想象你是个智商只有七十的男人,智力低下的你无法与人有正常的交流。所幸你的爸爸有个热心的朋友愿意收留你在面包店从事最低等的工作,店里的同事经常笑你,你只当他们喜欢你,并视他们为值得信赖的好朋友。但是你心底有一个不断浮现的梦想,那就是变聪明。为此你参加补习班学习写字,并认识了生命中带给你最多温暖的纪尼安小姐。

  某一天,一个大学的研究机构因为你在学校的优秀表现选中了你作为他们智力改造工程的试验品。就这样,你和实验室里那个名为阿尔吉侬的小鼠一起经历了一场变聪明的旅程。

  这是个相当成功的手术。当你醒来之后,你的智商得到了快速增长,一度从七十飞速增长到一百七十,你能够在阅读时毫无障碍地吸收书籍内的信息,你可以掌握一门又一门语言,在任何一个接触的行业成为权威专家,你学会了弹奏钢琴,你真的变聪明了,而且是身边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聪明。但是,你却再也快乐不起来了。

  你发现到,原来面包店里的同事一直以来对你的都是嘲笑和作弄,甚至有人利用你的无知来帮自己谋取非法收入。超常的智力让你无法容忍身边人的愚笨,即使是教授专家,你都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知识的有限边界。童年的回忆像散开的迷雾渐渐清晰,曾经被抛弃的恐惧重又萦绕心间,你不停地在现在和过去交战,在爱和痛苦中徘徊。

  这就是查理.高登的故事。书的封面上印着一句话,理解是最大的残酷。这带给我们一种更延伸的思考,也许智力和智慧并不是对等的关系。智慧能让人幸福,而智力并不一定。查理的超级大脑让他能轻易看到旁人存在的缺陷,他无法掩饰那种得不到共鸣的失望。查理智力的迅速发展没有经过相应时间的情感积淀,其实他并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全新的人间。人们的生活可以无限简单,也可以无限复杂,衍生出的变换无穷的点线面构成了人性的多面,查理心里的小男孩并没有处理这些的智慧。又或者,我猜想,绝对智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体验。我不曾见过真正的天才,但是我知道历史上很多天才都过得孤独潦倒,更多在历史上不着一笔的大概都是如你我一样平淡收场的普通人。

  查理和阿尔吉侬一样都在实验室里完成了一次智力的跨越。阿尔吉侬没有回忆,可是查理有,而且都是不堪的回忆。假如有一天,有一束光照射到你,你在那里看到了前世,你看到最亲近的人从来不曾接受过你,你看到爱成为了虐待的理由,在理解这一切沉重后,你还能继续前行吗。作为一个人,无论他的智商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他都有给予和接受爱的愿望,不管在潜意识里还是在清醒意识里。可惜回忆拖垮了查理,他没能迈过这道门槛。不过就像他说的,他和艾丽斯的拥有的已经比多数人一生找到的更丰富。查理总是能够有最精确的解读。

  查理听妈妈说变聪明能受欢迎,于是他前半生都在想要变聪明。短短的几个月,他从智商七十的低能障碍到智商超常的天才,最终又回到原点,仿佛是在人生路口给他带向另一条分岔路,这一段路就像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鲜活又枯萎,真实地散发过花香,曾经见过的人都不会忘记。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读后感(十):懂得越多却越悲伤

  看到一半,觉得是本好书,便等不及写书评了。

  越长大却越孤独。

  这本书其实就像是每个人的一生的浓缩。懵懂无知的时候渴望长大,了解更多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等到长大了,终于能够看清世界了,看到了社会的残酷,人性的丑恶……懂得更多了,却发现灵魂变得更孤独更空虚了。懂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再到垂暮之年,我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慢慢开始下降,想想曾经自己也曾轻易地记住一串数字,理解一句话,那种曾经拥有却又失去的悲凉感又会自心底蔓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