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经典观后感集

2018-05-08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经典观后感集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是一部由Marianne Elliott执导,Matthew Barker / 霍莉·艾尔德 / Niamh Cusack主演的一部儿童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一):看完戏后我读了小说结果发现……

  主人公叫克里斯托弗,一天晚上,他看到邻居家的狗被谋杀了。起初,他还被误以为是凶手,这使他决意展开调查。这些都克里斯托弗自己告诉我们的,主人介绍自己,无论在怎样的作品中,似乎都是不寻常的。

  不,在舞台上,这一起“凶杀案”是由与克里斯托弗亦师亦友的雪凡告诉观众的。雪凡鼓励克里斯托弗将这个故事写下来,启幕初,她成了一名叙事者。但这又有什么大不了

  英国国家剧院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是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小说虽通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却没有提及克里斯托弗患有自闭症。作者在访谈中强调,这本书不是关于障碍人士的,而是关于“与别不同”的人的。与《少年维特的烦恼》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一样,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同样少有人倾听的。第一人称叙事可以触发了读者的同理心,仿佛两个朋友间的私密谈话一样。不过,克里斯托弗似乎比较幸运,他的生活中处处有雪凡的提醒和倾听。在小说叙事中,两人的对话十分讲究开篇处,雪凡的话是由克里斯托弗转述的,而与其他人物的对话大多使用直接引语。克里斯托弗在小说中是无可争辩的叙事者,但这种情况在戏剧中有所不同

  尽管导演努力地试图呈现克里斯托弗的内心世界,但在接近三小时的剧中完全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方式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小说里,各色人物的形象只仅停留在克里斯托弗的尖刻评论中。而在舞台上,小狗主人希尔斯太太冷漠校长盖斯科因夫人的刻板,经过演员的塑造,都一一跃然“台”上了,他们成了撑起一部戏剧的基本元素。雪凡这个人物不一样,她很多时候不承担推动情节任务。戏剧中,雪凡的表演投入的,有时用力过度,她的表演甚至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克里斯托弗的理性色彩。我并非“原著党”,但这样的处理削弱了对克里斯托弗的内心表达。而在叙事安排上,雪凡的叙事者功能远多于小说。事实上,在舞台上真正意义上的克里斯托弗视角在第二幕中才姗姗来迟,克里斯托弗独自从父亲的家里乘火车地铁到达母亲在伦敦的家,全程雪凡的声音成为了画外音,和萦绕克里斯托弗耳边父亲的话一样,成为了他的回忆片段心理暗示。个人认为,这样的叙事处理才真正将重心放回到克里斯托弗身上。

  克里斯托弗无疑是这部戏中的最重要角色,其他角色只是他叙事中的一个片段。纵使我看到饰演其他人物的演员演技非常精湛,也不禁为他们无法演得酣畅淋漓遗憾。不过,要演好克里斯托弗却绝并非易事。尽管主演成功地捕捉到了克里斯托弗的精神气质,但除了紧张时不停地数质数、手会不自觉地颤抖、甚至大叫外,人物心中的想象和推理是难以通过演员来表现的。

  谢幕时,主演为舞台设备做了一次彻底的广告相信观众是愿意接受这种广告植入的。基于文本的特性,演员在语言动作上的局限需要舞台技术手段来弥补。如果没有舞台上的视听特效,我无法想象,帕丁顿火车站信息过载为克里斯托弗带来的困扰应该如何表现;也无法想象,克里斯托弗脑海中的太空应该如何呈现。全剧视觉盛宴同样来自第二幕的伦敦之旅,这个被剧组称为“20分钟奥德赛”的场景,向观众完美展示了演员与舞台融为一体可能

  在剧中,当克里斯托弗正准备演算数学目的时候,雪凡提醒他,观众是不会对此感兴趣的。全剧的“彩蛋”落在克里斯托弗讲解A-Level的数学题解题思路。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要回忆起完全平方公式和勾股定理,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戏剧观众不可能像小说读者那样掩卷思考,因此,故事中的各种推理被简化成了克里斯托弗在舞台上画出一幅推测杀狗凶手动机思维导图。在小说中推理和数学思考是克里斯托弗人物特质的一部分,囿于艺术形式,戏剧不得不将小说中一些无关宏旨的推理和臆想删去,也属无奈之举。

  无论如何,这部横扫奥利弗多项大奖的戏剧作品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典范。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戏剧展厅,观众可以亲身踏上剧中那个闪光神奇舞台。如果说《歌声魅影》的舞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将华丽景观搬到了舞台,那么《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则将异想的世界呈现给了观众。

  但与此同时,正是《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这个文本,让我也看到了舞台艺术相比文本而言的诸多局限。或许,戏剧作为舞台上的艺术,只是太空中的一个星体。读者和观众心中是更大的宇宙

  后记:《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这个剧目也同时让我意识到NT LIVE这种形式的局限所在。对于此类舞台技术手段和空间运用较为丰富的剧目,关注情节发展的特写镜头运用无法让观众体会整个舞台的调度。完成这篇评论后,我也在思考,或许有些观点可能会在走进剧场后得到修正。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二):review

  上周看的NTLive《深夜小狗离奇事件》有一部分人中场离席,所以好多观众在幕间休息时都换了更好的位置,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会离席呢?可能有两点原因:(1)这个剧的长度有点偏长了(近三个小时,上半场不够catchy,跟到后面略感疲劳);(2)抱着看悬疑剧的目的来到剧场的观众可能get不到任何的解谜快感。我也差点以为Christopher会运用超强的逻辑能力推导出杀狗凶手呢!剧名太具有误导性了。

  应该说这个剧主打家庭模式,也更专注于展现Christopher 这个自闭症男孩心灵成长。为了使剧情复杂,编导也是动了不少脑筋。大家或许还记得,这个故事外面还套着一个话剧的壳子呢(为了安慰Chris,雪凡老师说:"我们来排一个话剧吧")。我觉得自己真的蛮榆木脑袋的——所以这场戏最后排了没有?

  导演特地引入的“间离感”早就给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为所有吸睛之处都让位给了——目眩神迷的舞台效果灯光疯狂的炫技和高保真音响冲击耳膜的兴奋感(被主演成功安利了某品牌)。

  伦敦之行是最奇异瑰丽的一段,偌大的城市被压缩、被抽象,展现在这小小的四方的舞台,全组演员极其迅速的移物换景,绚丽得让人屏息,堪称全场华彩。(运动量好大,赫德森太太你还好吧[笑cry])

  国外网友po出来的立体坐标系舞台让我羡慕到哭,那震撼力是几何倍数的放大吧!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化的声光元素,正好把观众带入到Christopher的世界,这个异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用几何与数字丈量。是的,火车驶过田野,我们看到平地、缓坡、农家房屋和若干牛只,他看到的是塔尖、窗棱、昆虫和数字。在他的世界,我们才是钝感力的人。

  表演方面也是扎实有力特别是主演,我并不觉得他是第二个Sheldon。他比Sheldon有更多的苦楚,其习惯性的、淡然处之的方式让人十分心疼

  情感戏,豆瓣上有人说情感戏有点过了,的确有很多情绪是吼出来的(不吼大家听不见啊,音响师麻烦你调低音量好吗)。在母亲读出写给Christopher的信的时候,或者在Christopher赶到伦敦那一夜,疲惫而乖顺地让母亲为他更衣的时候,泪点低的观众不妨悄悄留下眼泪

  像我一样喜爱宠物的观众,一定被最后那只2个月大的拉布拉多萌化了心吧!

  (Fin)

  微信公众号:1排1座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三):简直要打满分

  自闭症男孩唯一能接受的肢体接触就是允许父母手指轻轻触碰自己的指尖亲人面对他情绪失控手足无措;他对于身边常识性的危险却毫不自知…看到这些森森的觉得自闭症真是太没有人情味的疾病!他可以跟小动物亲密玩耍,可以感知美妙星空传递哲学语言…却独独割断他们对人性善恶洞察和呼应。还好编剧赋予了男孩与众不同奇妙能力。拥有过目不忘记忆力强大计算机般的心算能力,还在彩蛋里让他用六分钟充分展现了非凡的数学才能(谁说腐国数学水平差),总算是没有那么绝望

  不得不说方寸舞台居然都可以表现疾驰的地铁险些碾压跳下站台的男孩,演技和灯光音效完美结合,俯瞰的视角让古老戏剧的表达方式也时尚起来,叹为观止

  走出剧场,抬头看云朵镶嵌金边,一点一点地藏到不远处的西山背后,此刻心满意足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四):深夜小狗——自闭男孩的成长之路

  你看,我查出了杀害威灵顿的凶手。

  又独自坐车到伦敦,找到了妈妈

  还有,我的高等数学考试拿到了A。

  雪凡,你说是不是只要我想,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是不是?

  克里斯托弗高喊着,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我要进一所好大学,成为科学家,再买一栋带花园房子,和桑迪(拉布拉多犬)生活在一起。

  患有自闭症的克里斯托弗有他自己的世界,他喜欢呆在狭小的空间中,做自己喜欢的事。交流对他而言,只会带来不安与困扰。他惧怕与人接触,拒绝着父母的拥抱

  不同于常人的感知方式,克里斯托弗是用数字去认识世界的。所以他的思维是直线型的,非常直白单纯,而且做事总是一根筋。

  有两件事情,他始终无法理解。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不说话就能表达很多意思,还有,为什么人们的话里会有那么多的隐喻?

  拉布拉多犬威灵顿在深夜被铁叉杀死了,恰巧经过现场的克里斯托弗自然受到怀疑。他决定查出真凶,还自己一个清白

  要知道,克里斯托弗是个自闭症患者啊!最不擅长的事情就是与他人接触,但克里斯托弗认定的事情,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竟然意外发现,被父亲宣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居然还活着,就生活在伦敦。而且,杀死威灵顿的凶手居然就是自己的父亲。

  “既然爸爸杀死了威灵顿,那他也极有可能会杀死我。”

  克里斯托弗怕极了,他决定踏上旅途,去寻找母亲,与她共同生活。

  这一路的艰险可想而知。他从没独自出过远门,面对车站那样嘈杂环境,克里斯托弗不知所措,一开一闭的车门更令他惊恐

  但不管怎么说,克里斯托弗做到了,他找到了母亲在伦敦的居所。

  为了体现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舞台就是一块小小的矩形,上面画着四四方方的格子代表着克里斯托弗们闭锁的内心,在他们自己构想的世界里,一切都那样井井有条,不允许丝毫的变换杂乱

  三小时长的戏剧,几乎没有道具,因为多余。只是用七八个方形白色纸盒充当火车中的座椅。再有就是克里斯托弗一有空就摆弄的火车模具,他专心地玩着,拒绝着外界和别人的打扰。

  场景变换几乎全用灯光完成。特别是火车站的那场戏,声音与灯光相互配合,居然营造出非常逼真的效果。克里斯托弗发现自己的宠物鼠跑道铁轨上,他立马跳下去寻找,差点被呼啸而过的列车碾碎,真是惊心动魄

  不得不说,这对演员的演技是一个极大考验,很多时候,他们完全是面对着空无一物的舞台表演,必须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着眼前本该有的物体。所以,称这部戏为“哑剧”,并不为过。

  最后一幕,创意非凡。

  演员们已经谢幕了。克里斯托弗又走上台,兑现着他要给观众展示数学题做法承诺。完全是声光在讲述借此机会,克里斯托弗表达着对幕后工作人员的谢意,也为台下的观众带来某种独特的感知体验

  那个大大的笑脸祝福着克里斯托弗的未来,他真的可以事事顺利,不再遭受挫折吗?老师雪凡并没有给出答案。也不需要吧!至少,此刻,克里斯托弗解决了深夜小狗的离奇事件,找到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在理解世界人情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想到了电影《自闭历程》,同《深夜小狗离奇事件》一样,都是聚焦于自闭症患者的故事。他们只是与我们有一点点不同,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换一个角度,在对很多问题看法上,他们比所谓的常人更为直接,也更为真诚,他们永远都不会撒谎。正如克里斯托弗,他们关心着宇宙星辰,有着更为开阔深邃的内心。

  交流真的是一种必须的存在吗?多数天才在一开始不都是不被世人理解,饱受孤寂吗?

  他们或许已经早早认识到了交流的虚妄,专注于自我世界的耕耘。只是,凡人们受不住那些冷漠的拒绝,抛弃了他们,忘却了他们的提醒。虚与委屈柔情蜜意,消耗着太多不必要的情感,任心田荒芜,沉沦俗世,碌碌无为

  理解他们的拒绝,宽容地,拥抱每一个生命

  小狗在深夜死去,如果不去追问,下一个离奇的漩涡里,或许,就会是你!

  这事儿,谁说的准呢!

  所以,必须感谢克里斯托弗的一根筋,拨开迷雾,让我们体知到人性之微妙,亦看见了自己。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五):这只屡获戏剧大奖的小狗何以引发退场?

  英国国家剧院的戏剧放映项目“NT Live”从九月中旬起开始了第二轮的放映,三部剧目《天窗》、《女王召见》、《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均获得英美两国数项戏剧大奖。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对于很多戏剧爱好者来说,和《战马》、《摩门经》、《玛蒂尔达》一样都已经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其芳容。然而,这么一部顶着光环的剧,在北京“中间影院”的放映场,半场不到的时间里却有数人退场,微弱的鼾声亦此起彼伏,观剧结束后,和剧友交流,也只是得到了一个差强人意的评价。

  是演出质量不行?肯定不是。主创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将与原著小说紧密贴合的风格进行到底——主人公是个自闭症患者,不擅长用感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但极具风格化的坐标、表格、公式充斥着整个舞台空间,把主人公的数学天赋、对数字和符号的热爱这些抽象的信息都具象化了。一众演员栩栩如生的刻画、富有激情的表演也为该剧锦上添花。

  那问题是出在舞台版本的叙事上?也不是。尽管不少观众反应其故事絮絮叨叨,但我能感受到主创很努力地想把这个故事说清楚——舞台的一隅,有位手执书册的中年女士担任旁白,旁白部分是第一人称写成的,是主人公的内心潜台词,对人物台词形成补充。而故事情节也不难懂,主人公挨家挨户地寻访、录口供,调查按部就班,推理有条不紊。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观众的困倦和退场?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宣传文案对悬疑色彩的过度渲染,二是观众缺乏对原著背景的了解。从故事简介来看,核心谜题已呼之欲出——这是关于一个天才自闭症少年利用他的数学天赋侦破一起谋杀案的故事,被害者是他邻居家的小狗,而他自己则是犯罪嫌疑人,他要还自己一个清白。

  但严格来说,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悬疑故事,或者说,它只是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关于爱、关于成长的儿童小说。据说原著小说刚出版时,曾一度打败《哈利·波特》登上英国的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更获得“大英图书奖年度最佳儿童书籍”的殊荣。而原著小说的重点,其实是舞台剧的后半段——主人公在调查谁是杀害小狗的凶手的过程中,无意中翻查到了母亲写给他的来信,他得知了与父亲离异多年的母亲其实并未去世,而是和现任丈夫一起居住在伦敦,于是他决定独自去伦敦找他的母亲。

  原作的本意,是要讲述一个少年对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寻找、一段对破碎亲子关系的修复,可是国内对于该戏的宣传,却几乎没提到这一点。观众在对原著的背景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直接带着破案和解谜的预设立场走进观剧场所,而碰到大量和悬疑、破案无关的情节时,很容易变得急躁。

  但主创在改编原著小说的时候,有没有下意识地想往悬疑上去靠?我认为也是有的,该剧用了“诡计性叙述”的手法来讲述这个故事,只是悬疑元素在此戏中的震慑功能实在太小了。

  熟读侦探小说的人不会不知道,一些作者为了达到谜底揭开时的震撼效果,常常采用一些具有欺骗性的叙述手法来误导读者,比如用第一人称以一个说书人的口吻悠悠地讲着故事,读到最后才发现,这个讲故事的“我”就是杀人凶手;又或者讲了个“小红和小明”的故事让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这是个小清新爱情故事,结果发现,小红是男孩,小明是条狗。

  而该戏的诡计性叙述在哪里?就是其实我们看的是一个戏中戏,舞台上演的这一切,其实是主人公学校里正在上演的一部舞台剧,而这部舞台剧,是根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只是戏中戏的时候,故事已经快结束了,并且是不是戏中戏这根本不会改变我们对故事的认知和印象,因为这个戏中戏,也是“根据主人公的真实经历所改编”。他真的去寻找过杀死小狗的凶手,他也确实去伦敦找过他的妈妈,即便在故事的结尾知道这是一个戏中戏,我们依旧和甫一开场一样,认为主人公是聪明且勇敢的。

  笔者从未涉足过大不列颠的领土,但据在英国留学、看过此戏的朋友说,此剧对于英国的市井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细节再现格外逼真。所以这也不难理解,这部漂洋过海却遭遇水土不服的剧目,在自己的祖国会获得至高无上的嘉奖。

  刊登于2015年10月4日《澎湃新闻》“有戏”栏目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观后感(六):深夜小狗的深夜呓语

  在香港第一次看话剧,演艺学院高台坡度很高,大概是为了保证每个人的视野吧。舞台中间刚开始的时候3D投影的小狗就让人充满了期待,是一个存在的认知障碍的孩子成长和家庭的故事。他是那样一个孩子,能用粉笔画出各种大小的圆形,脑子太乱就会开始背质数表,他不能理解metaphor,别人用过的toilet他不要再用,一言不合就开始大声尖叫,无法分清复杂的交通图,身为父母真的很累吧。看着他因为觉得爸爸杀死了小狗,那么也有可能杀了他而拒绝爸爸的接近,于是爸爸妈妈只能在他心理防线的圆圈外说话,好像可以看到重叠的父母影子和不懂事的熊孩子。起承转合的部分惊艳到了,男孩受到了信件巨大的冲击,开始从柜子里拿出各种玩具开始摆,刚开始以为只是像sheldon一样,喜欢火车,当摆完亮灯的一刹那,大家忽然都明白了,下一站,伦敦。故事有俗套的部分,絮絮叨叨的旁白有些许催眠,但是内核总是家庭与爱,炫酷的科技给表演多了很对意想不到的效果,轰隆隆路过的火车,查案时的每一户人家,男孩眼中轰鸣嘈杂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