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政治游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政治游说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8 20: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政治游说的读后感10篇

  《政治游说》是一本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著作,185出版的122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游说》读后感(一):战国策的地缘解读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开篇提出读史何益的疑问世人每每答曰读史可为前车之鉴,然诚之先生云他时他地之事,似乎无法为此时此地之事提供所谓的前车之鉴,毕竟世易时移。既然如此那读史何用?

  政治游说开篇也提到这一问题,朱先生认为中国古典书籍大多为显文,即言物记事,事件背后的内情往往隐去不表,而事件背后的隐文才是足以鉴前车的东西

  既如此,如何从显文获取隐藏在文字事件后的隐文即为读史关键。通过地缘的解读似乎可为一个的读史钥匙(推动和影响历史事件的往往有经济文化、政治、地缘等,经济、文化、政治等都要从茫茫古籍中去探寻,所牵扯的赋税、钱币、户籍、官职等等更是专业艰深;而地缘所涉及的山河表里,关隘河津往往是外在的显性因素,除了河流朝代多为改道外,山脉关隘等可以说少有变化)。如何以秦攻韩需要先取宜阳,何以贾谊论秦时开篇即说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何以南宋防元要死守襄阳。这些历史事件何以为此,其实都可以从地缘的角度进行解读,尤其是涉及军事战略的事件。

  政治游说一书既是从地缘角度对战国策进行全新解读(此书以游说为贯穿全书主题,但核心其实就是战国时期的地缘政治),更让人满意的是第三册最后还附有多张作者绘制的地形图,对于理解每一策的隐文帮助很大。

  通过政治游说提供的分析角度再看古代史,一定会有不一样感受。过几天试着用这种方法开读春秋左传注。

  《政治游说》读后感(二):难得的培养政治人才好书

  对于立志于外交,政治精英的人来说,本书有相当大的帮助。本书本来为北大的内部讲义,作者更是真正吃透了《战国策》的人。看这本书之前最好能够先读《鬼谷子》和《孙子兵法》。《战国策》本身就可以看做是《鬼谷子》和《孙子兵法》的案例集。看此书的时候最好能够看看懂背景基础自己想一想如果我是书中的策士,我又怎么样解决进退两难局面。看这本书的时候更是需要前后联系。比如对于秦攻宜阳,秦,西周,东周,魏,韩,楚是如何的联动的。各个国家的计策用在同一个事件中,最终是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比如楚攻击韩国,韩国找东周,西周借粮。东周最终是借给了韩国,但是这样确是得罪楚国了。那么东周的策略就是游说楚国改变对自己的敌对态度。西周却能够游说韩国不找自己借粮,这样还能够不触怒楚国。又比如齐,韩,魏三国攻击秦国,西周却不想借兵甲给他们,游说齐国放弃攻秦,最终却导致三国联盟的瓦解。又可以在秦策中看到,张仪,陈轸,樗里疾,吕礼,魏冉,白起之间的恩怨,也可以看到范雎入秦之后又是如何横扫魏冉,最后坑死白起的。通过背景的介绍,又能够知道沙丘之变的内幕和平原君赵胜之间的联系。原来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小儿子类似这些是泛读战国策不能够读到的,这本书都能够讲的很明白,很清楚。如果用心去读,读这本书是很累的。对于想在人际游刃有余的人来说,非常推荐。至少我读到秦策之后,冷汗之冒,以前跟上级对话太多白痴地方了。当然,最后也推荐一下韩非子,人才啊。

  《政治游说》读后感(三):最好的《战国策》版本

  不管你的古文好不好,都推荐读这本书。它会带你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层次,告诉你什么叫“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此书的书名“政治游说”十分吸引眼球,几乎所有看到“政治游说”这个书名的人都会被两个词吸引住:玄妙的“政治”;古老的“说客”职业。确实不负所望,此书就是来揭开这个谜底的。虽为翻译之作,但在将文言文《战国策》翻译为白话文《战国策》的所有作品中,其在抽丝剥茧、探源求本之后,以一种厚积薄发的喷薄内力向你讲述一个个谋略故事,娓娓而来而充满思想绝对属于上上乘之作,此种构思解读角度,目测今尚无出其右者。

  在该书的前言部分,作者用西方的两个词——politiccal和lobbying,将智库、幕僚、策士这种职业看透了,这个行业不过是“政治游说”罢了:所谓的“政治(politic)”,就是“利害”,将平淡无奇的两件事附加利害,政治就产生了,不一定非要政治团体或国家;所谓的“游说(lobbying)”,不过就是影响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取舍。

  此书的内容,不纯粹是翻译,战国史研究微信号:zhanguo221)更倾向于它是一本古籍整理和研究专著。此书原文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南宋姚宏《战国策:33卷》为底本(和范祥雍的《战国策笺证》一样,以姚宏为底本,但不知两人所参考是否为同一版本),对前人的各种翻译解读多有超越:考绘了几十张地图,没错,考、绘,做先秦史地很难的,个中难度史学界有目共睹;将每一策定在一个时间-空间点上,并结合《史记》和《战国策》中的篇章,把整个政治事件因果逻辑关联起来了,这个因果和本末,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未敢写,此书基本做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