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的宗教》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的宗教》读后感10篇

2018-06-20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的宗教》读后感10篇

  《人的宗教》是一本由[美]休斯顿·史密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宗教》读后感(一):环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当代哲学大师冯友兰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系统反思。而宗教的核心必然是哲学,所以他认为宗教就是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教义礼仪体制

  根据冯友兰的定义,中国的儒家道家(不是道教)都不能称之为宗教。

  而《人的宗教》的作者休斯顿•史密斯却将宗教定义为“环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按照这种定义儒家、道家也变成了宗教。

  其实我个人更加赞同冯友兰的定义,儒家、道家都是一种伦理,而非宗教。因为它们均没有对物质世界形成做出正面回应,而是从精神层面人体验到高于道德价值,从而净化人的心灵而已。

  所以,我认为《人的宗教》列举的七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应该扣除中国的儒教和道教(因为作者将道家和道教混为一坛,实际上二者有本质区别)。

  去除中国部分不说,这本《人的宗教》还是非成功的,它系统的介绍了每种宗教的基本哲学观及其发展历程。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通过各种宗教认识到,无论哪种宗教、甚至包括儒家在内的哲学,或许都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不同的群体和信众只是看到的不同面罢了。

  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人类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和生命的能量要强。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种宗教的终极价值是相通的,它们的“最佳面貌”是神似的。

  佛教中去除“贪、嗔、痴”与摩西十诫中规定的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不可说谎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些诫律都导向三种美德,即谦逊仁爱诚实

  这三点也符合中国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之所以未来成为宗教,甚至今天有很多过时成分,最重要的是它掺杂了太多过细致的、时代性的东西。凡是符合某一时代的理论肯定无法长久,儒家文化的衰落或许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宗教的问题太过深奥,此书也只能作为对各种宗教全貌的一种浅显的认识,所以我在这里也不过多的描述每种宗教,避免产生误解

  总体上,我觉得全世界的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印度为发源地的东方宗教,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第二类是以犹太教为原始宗教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伊斯兰教。

  东方的宗教倾向于心灵净化,西方宗教倾向于社会结构,这也或许正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基本区别,从而也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印度教和佛教都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解决人精神层面困惑的。印度教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人的终极需求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的,佛教提出和解决的问题是“去苦得乐”。我个人认为东方宗教较偏重于个人的精神修行,在某种度上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以犹太教为源头的西方宗教却截然不同,它们提供了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契约精神。犹太教认为只有一个神,而且这一个神是正义的神,是有爱心仁慈的神。

  同时,犹太教的信徒非常肯定的认为神既然创造了人,就说明人有存在的价值,如果遇到困难,只能说自己做的不够好,受到了神的“惩罚”,加强自身的行为约束,向神的要求靠近,自然会得到救赎。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积极因素非常多。

  关于入世契约,犹太教用“摩西十诫”来表达,这十诫也构成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大部分道德基础。因为十诫不涉及社会制度,只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底限范畴进行规范,才会适用于任何社会制度形态,除非人类不再有社会生活。

  在十诫的基础上,西方宗教形成了公正信念,即任何人民的未来大都有赖于其社会秩序的公正,同时个人要对社会的结构以及个人直接行为负责任。即,政治安定的先决条件是社会正义,因为就事物的本质而言,不公正是不会持久的。不过,宗教用神学的方式来表达:神有崇高标准,神不会永远容忍剥削、腐败和平庸。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方宗教相信每一个人重来就都是神的孩子,是平等的,因之其所拥有权利国王也必须尊重

  后来,犹太教通过耶稣基督转化为基督教,通过穆罕默德转化为伊斯兰教。

  简单的描述,西方三大宗教的转化过程是这样的。

  神创造了世界,之后就创造了人。创造的第一个人是亚当。亚当的后代到了诺亚,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Shem(闪),这也是闪族名字由来。闪的后裔传到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娶了撒拉,但撒拉一直没有生子,为了延续后代,亚伯拉罕娶了夏甲做他的第二位妻子。夏甲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以实玛利,而此时撒拉也怀孕了,后来生了儿子以撒。再后来,撒拉要求亚伯拉罕把以实玛利和夏甲走出部族。按照《古兰经》的描述,以实玛利去了麦加,他的后代成了穆斯林;以撒的后代留在巴勒斯坦,是希伯来人,成为犹太教徒

  至于今天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其根本也与宗教的分裂是有关系的。

  总之,无论东方宗教还是西方宗教,都是人类智慧结晶,没有这些智慧,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

  由于宗教与文化伦理的不同,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格与生活准则,这也是民族差异化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如南怀谨先生所言:“每个人民族都是由不同的文化形成的,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文化的传承比一切都重要。我们不怕亡国,亡国后还会有后代重建,但如果文化断了,这个民族就没了。”

  犹太人历经各种磨难,最终还能够建立以色列或许正是犹太教经久不衰魅力所在吧。

  所以,从宽泛的角度看,无论宗教还是儒家、道家伦理,都是民族的特征符号,不同的民族都要将这个特征传承下去,这个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

  《人的宗教》读后感(二):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疑惑

  正如作者史密斯在前言中所说,《人的宗教》这本书并不是关于宗教史的,尽管作者在介绍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时,都或多或少地讲述了一些宗教史的故事(但是在印度教的章节中并没有这种介绍的篇幅)。那么,那些真实存在于历史中但绝非惊为天人人物及其事迹,是如何逐渐演变神话一般的文献万卷、教众无数,以及持续至今的宗教文化呢?世界上的各种宗教为何会拥有诸多信众而延续至今呢?我的这两个疑问若想要得到解答,也许只能诉诸更广泛的对书籍资料阅读了。

  补充:宗教对人所起的最根源作用在于给予他们生命中的希望。没有希望的人会放任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人类生命的存在造就了文化。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对人类文化的延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的宗教》读后感(三):《人的宗教》:探访神坛背后的世道人心

  《人的宗教》:探访神坛背后的世道人心

  作为中国人,由于我们没有宗教传统,所以对宗教特别难以理解,也很难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当然,儒学会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但它如果对比宗教的重要特征也就是所有宗教都“有其地位”的仪式(《人的宗教》P284)来说,明显地可以看出,儒教缺少宗教基本的“仪式”这一重要的核心环节。儒教没有祈祷,没有朝拜,它更像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文化沉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通过宗教这一关去理解异域文化的时候,就很难产生感同身受内心体验。当然,又有人说了,佛教不是宗教吗?但佛教在中国的总体民众认知度并不高。我犹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奶奶讲述她当年见过的和尚事情,还有应该是来自于道家系统的“道奶奶”,都带有一种明显的调侃意味。即使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与系统里,对宗教也多有不屑。王实甫《西厢记》里,我们看到当美女小姐出现寺庙里的时候,那些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的和尚都是以夸张的丑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中国人的文化语境里,向来缺乏神怪的宗教感,所以,才有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一方面臣服皇帝的淫威之下,但另一方面,又以淫荡的目光,去看皇后的吊膀子风流韵事。

  每一个宗教背后,都有令人不堪的丑事。揭露教会小说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文学作品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宗教的虚伪已经被揭露得体无完肤。但是,在今天社会里,我们依然离不开宗教,教堂、佛殿以及偶一可以在名胜古迹处看到的道观,都告诉我们这些宗教信仰已经高度深入地切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怎么理解这些宗教?是我们普通中国人都感到的一种困惑,这宗教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操纵左右?

  美国宗教史研究专家休斯顿·史密斯所著的《人的宗教》(海南出版社2016年2月印)用他的独特的解读方式,告诉了我们宗教背后的秘密,而这个秘密,不是有关神的,而是关于人心的。

  这是一种经典的唯物主义立场。著者很明白,研究宗教,你必须坚守唯物主义立场。不然的话,这样的宗教著作只能是各种宗教观的翻版与学舌,根本无法揭示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背后演绎出繁复的宗教话语,又是谁在背后操纵着宗教的信仰动力

  《人的宗教》这本书是著者为一个电视节目所写就的一个台本,然后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重新的文字加工,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文字稿,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在电视上播放之后,又出版了它的文字版。既然是电视片文字稿,那么,我们可以顺其自然想象出这本著作的总体风格,因为电视片的风格是面向大众的,且是配合画面的,这样就必须使得它的文字内容,必须是通俗易懂的,且能够提纲挈领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它的内容必须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与共鸣,因此,这样的片子又必须是天马行空,穿透时空壁垒与文化阻断的。

  而现在《人的宗教》这本书正具有这样的电视版台本的优点。我大致将它归纳为三个优点:

  一是设身处地。

  《人的宗教》里重点介绍了世界上的七大宗教,最后还有一个无法归纳但却能够视着宗教成长化石的“原初宗教”,这七个宗教,分别为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这里我们看到,书中并没有称儒教,而是命名为儒家,这正体现出儒教的准宗教性质。这七个宗教,看起来很多,但我们大致分成三个体系。

  印度教、佛教应该属于一个体系。从书中介绍可以知道,佛教继承了印度教中的众多概念,而后来佛教失去了在印度的成长之根之后,它的一种营养汁液又融入到印度教之中,所以作者在书中认为“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合流了”,作者认定的事实是,“在印度,佛教不一定是败于印度教,而是在其中迁就适应了。”(P143)。所以,现在我们都喜欢谈论佛教在印度已经绝迹了,但作者告诉我们的是,佛教是以一种更为高明的存在手法,融入到印度教的血脉中去了。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在印度的文化里,看到若隐若现的佛教的影子,我们拍摄《西游记》的时候,也参考了一些印度文化的因素,其实并没有偏离佛教的本真有多远。

  儒家与道家毫无疑问地属于中华文明体系,而作者也指出“道家与儒家代表了中国性格的固有的两极孙子代表的是古典的,老子则是浪漫的。孔子强调社会责任,老子推崇自发性和自然性。孔子的焦点在人,老子则是在超越人的事物。”(P206)。

  而在当今世界上意味着最为胶着、最为热点、最为冲突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源头,而且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它们都属于“亚伯拉罕系”(P209),这个源头,就是现在收入在《圣经》中的旧约,“犹太人、基督徒与穆斯林都一起成为‘那本书的子民’。”(P220)。

  作者所身处的西方文明的语境,很自然地把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源头,并且论证了犹太教奠定了西方具有“进步的原初的动力”(P280),这一评价是相当高的。这背后不能不排除“西方中心论”的根深蒂固优越眼光。作者认为:“进步的观念——相信生命的情况能够改善,历史在这一意义下,得以前进到某种地步——乃源自于西方。至于说其他民族有这一想法,则是他们从西方得到的。”(P280)。

  这一说法很难获得我们中国人的认同。在我们中国的孔孟之道中,同样有着这样一种进步的世界观。在一种西方文明获得强大话语权的现实情境下,作者从倒推因果出发,充分肯定西方宗教源头的正能量作用,也能够理解吧。

  但是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对手伊斯兰教,作者在将它视着一个“有趣的宗教”(P209)加以阐述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这本书一直恪守的“政治正确”的“设身处地”写作特点

  著者在阐述伊斯兰教产生的原因之后,充分肯定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人的不可磨灭贡献”(P223),而很自然地,作者也必须对西方文明加诸在伊斯兰文化上的偏见进行“设身处地”的辩解。书中认为,基督教的历史中的黑暗面要远甚于伊斯兰教。“以和平王子之名号召十字军东征、宗教法庭、拉肢拷问台和十字架火刑作为宗教工具、把欧洲卷进破坏性的宗教战争” (P242)等等,都无一是伊斯兰教所作所为。即使是对争议较大的圣战而言,作者也引用基督教的概念,来论述“在伊斯兰教,圣战的定义完全与基督教的正义之战相同,它有时也被称为神圣战争” (P243),完全洗清了西方目光加诸在伊斯兰身上的偏见。可见作者在这本著作中从“设身处地”的写作定位出发而必然保有的温厚敦良、秉持良心的写作诉求。

  二是将心比心。

  作者在论述各个宗教的产生原因的时候,并没有强调宗教产生地域的独特性,而是放置在共性的人类心理趋向上进行阐述的。

  我们会在书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本书并没有一个宗教总纲的东西,从一开始就从各个宗教方阵进行直接地切入,但是,在介绍各个宗教的时候,著者还是见缝插针地介绍了宗教的一些共性特征。比如,作者在佛教这一章中,介绍了宗教经常出现的六个特征,包括:权威,仪式,玄想,传统,信仰,奥秘。这六个元素,在印度教中都有。但佛教在开始的时候,却一样没有。而随着佛教发展成型,却难以逃避地全盘接受了六种元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著者在论述宗教产生理由时,总是能够深入到宗教产生的心理层面上,去理解宗教的存在与意义。在印度教一章中,作者从“人们需要什么”这一现代哲学的共知命题去展开对印度教理念的阐述。这一点,可谓拉近了印度教与我们的距离,而原先每书必谈的种姓制度,却在作者书中被放置到末位,而且作者还是以一种理解的角度,来陈述种姓制度的正面价值。在论述印度教时,作者逐一从人类最初的享受欲望、到成功期待、再到责任解放、直到宗教所给予的精神的释放,展现了印度教的理论体系脉络,而这一路径,正是所有的信仰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所恪守的共性的升值轨道。在论述种姓制度的价值意义时,作者也是将心比心到“善解人意”的地步,认为种姓制度,意味着同一个阶层更能在话语与思想上有对接及共鸣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说我们所熟知的“门当户对”在最现实的意义上,有着无可挑剔的合理性。

  在阐述儒家的产生原因时,作者回顾了中国春秋时代的混乱局面,必然会推导出孔子所企图的凝聚社会散漫的人心所主张的儒家基本观念;在伊斯兰教一章中,作者也从经济、政治、武力等多个层面,论述了伊斯兰教在荒漠横亘的中东地区所带来的一场堪称神迹的凝聚力效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对各种宗教的理念阐述时,除了回到历史情境中,去找到其应有的合理性,更是从当代人类文化的共性认定中,去解说宗教中的文化心理离我们的现实并不遥远,也不陌生。比如,作者在阐述佛教的“无常”理念时,立即引申到这一理念意味着“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与前一刻的它是相同的;在这一点上佛陀很接近现代科学”(P112),如此拔高佛教的科学性,实在要令人感而佩之。

  再比如,伊斯兰教认为“神是非物质的,因此是看不到的。对阿拉伯人来说,这并未使他们怀疑神的真实性,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屈服于只把看得见的当作是真实的这种诱惑,近代唯物论的态度增强了这样的诱惑。”(P223)。看不见不一定不存在,这并非是伊斯兰教的独家观念,任何宗教都是坚守着这样的信条,但作者把这一种精神上的执守拉扯到唯物论上的“粒子世界”这种微观的境界,显然有一种牵强附会之感,但由此洞见作者为宗教寻找它们能够与我们相通的理由,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论述伊斯兰教的第四根支柱是慈善的时候,著者认为“这正是20世纪民主政治在它们的福利国家概念上以俗世模式所制订的原则。”(P234)。如此说来,佛教、基督教中都有慈善的因子,作者独独在这里把福利国家的现实与伊斯兰教的宗教理念挂上钩来,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宅心仁厚,古道热肠。

  三是去芜存精。

  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不光彩的部分,即使是儒家,我们历史中也曾经有过“砸烂孔家店”的过激的口号。但这一切都没有纳入作者的法眼。作者的理由,也有一点孩子气,但细想,却不能说没有道理。作者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是在谈价值。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坏的音乐创作出来的可能性和好的是一样的多,但是我们却不能期望音乐欣赏课程上给予它们同等的注意。时间乃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假定只有最好的才能眷顾。”(P4)。

  这句话太经典。世界上各种东西,好坏参半,人类热衷于关注那些健康的向上的部分,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总体思想目的,是要有助于人类进步的,那些不利于人类文化的心态与取向,必然会在社会发展中被驱逐出人类的心灵积淀,如果人都看到的是丑恶的与阴暗面,那么这种心态,我们在现代的语境下,通常会将其归结到心理不健康。所以,作者在阐述各种宗教的要旨与要义的时候,关注其价值的成份,引导人们去认识其中与人们的通识相契合的部分,也是最理所当然的选择。

  人类的文化有相似的部分,所有的宗教都有共性的认知,而经过大浪淘沙,这些留下来的文化精神,正说明了这种精神指导着人类的进步之路,是符合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存在的。从人类现在的结果去倒推文化及宗教,我们自然会寻找那些富有价值的部分。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所秉持的价值态度,也是值得我们认可的态度。

  这本书唯一让我感到有一点不快的是译者应该是香港人,用词与大陆用语习惯有差异,读起来不是文通理顺,用语方式也不同,看起来比较吃力。我是先从儒家那一章节开始阅读的,粗读了一遍,再回过来从头开始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收益是显然的,但是由于读的比较粗,加上我在开头所说的,中国宗教向来没有历史传统,所以对书中真正作为宗教存在的意念与文化在理解上只能说是皮毛的,但这本书从现代人心能够理解的角度,把神从神坛上请下来,去读懂神迹背后的人的心迹,应该是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与贡献吧。

  ���Ȩ�

  《人的宗教》读后感(四):我可能得了一种吐槽翻译的病

  1.作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本书算是满足了我想对各宗教有个大致对比了解的需要。作者对7种宗教的介绍总结还比较客观,也能本着追寻人类智慧本源的态度来写这本书,但仍然处处流露出他本人的宗教偏好,这也无可厚非,写作本来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 2.冯唐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中国人从小就被斩断了宗教的手脚筋,所以在宗教之路上再也无法直立行走。我想假如儒家真的算是宗教,那么我们并不是被斩断了宗教的筋骨,而是自打在娘胎开始,儒教就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们骨髓。 3.本书是插图版,但插图大多是无相关性的强势插入,根本没有什么意义,除此之外还特别影响阅读,举个例子,在儒家对手的答案一节描述平民的短视那里插了一张两个太监的图,图下小字还认真写着:太监,通常是指被阉割的犯人,被迫在宫廷服务。图片在书上,眼睛就忍不住要去瞟,一眼过去思路就被打断,特别讨厌。 4.翻译差评。自己没本事读原版就是要忍受这种前言不搭后语半通不顺的拗口翻译,百度一下译者梁恒豪是世界宗教学博士,博士翻译一本宗教书连一个注释都没有写,真是特别想吐槽把雅威错误翻译为耶和华那里,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梁恒豪竟然直译了一下就含糊不清的过了。在耶路撒冷三千年里却用了相当于本书半页的文字注解了误译是怎么回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老实说这本书读下来真是累得我要命(让我再膜拜一下李继宏版本瓦尔登湖的一千多条注释),不想再翻第二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