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悖论13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悖论13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4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悖论13读后感精选10篇

  《悖论13》是一本由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元,页数:3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悖论13》读后感(一):一次“小点子”似的“开小差”

  推理小说家写了一篇科幻小说感觉就像是搞雷达的写了一篇关于通信的文章,往好了说是一种尝试,往不好了说就是“作死”,很容易写出烂东西

  这本书总体来说算是就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点子”展开的——数学连续性与数学不连续性的悖论。看了其他人的评论,对这个悖论有了更加清晰认识

  这本书大篇幅写的其实是“孤岛求生”似的故事,其中夹杂了对这种“孤岛”善与恶的、人与人关系的阐述和思考总的来说都是蜻蜓点水

  在关于人物塑造上,我认为最为成功的就是冬树和,是一个简单认真年轻人形象。最失败的是诚哉,一种像是机器人一样的形象,永远待人礼貌,永远理智思考,永远不失希望,仿佛是一个完美的人,却也是最不饱满的人物。作为黑社会的河濑给人一种“义贼”,总是用不合常规手法做着最合乎正确事情,最后贸然鼓动在回摆13秒时自杀,也是蠢得不行

  另外看到有读者吐槽回摆是败笔,我在读的过程中一直思考这个故事如何结尾,只有结尾仍然关于悖论13才不会使悖论13成为完全的噱头,所以说这种回摆是最好的结局

  《悖论13》读后感(二):末世生存大冒险

  一直很喜欢看东野圭吾的作品,比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神探伽利略》等本本精彩从没让我失望过。最近看了他写的《悖论13》,体验了一次东野圭吾贡献的末世题材魅力,故事情节用带有科幻的纯虚构设定开始,因为黑洞影响,有巨大能量袭击地球产生了13秒的时间跳跃。这就是P-13现象。“物质性的东西也好,精神性的东西也好,存在于这世上的一切东西都返回了十三秒之前。移动了十三秒的指针倒回十三秒。光也好,电磁波也好,其他所有不可见的能量也好,所有一切都回到十三秒的位置。顺带说一下,人的记忆也是。”“最大的问题,是P-13现象发生时存在的事物在十三秒之后未必仍存在这一点。不存在的事物不会成为时间跳跃的对象,所以在数学上跟十三秒前不一致。这种场合下,为回避数学性的矛盾(悖论),可以认为将发生一些现象。但在基本粒子层次发生悖论的影响几乎都可无视,因为基本粒子存在于数学式连续性中。最应该警惕的是不具数学式连续性的东西在十三秒之间消失的情况。”就是这关键的十三秒,故事中的几个人物陷入一场随时有地震洪水暴雨等各种灾害性天气末日世界,生存还是毁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警察兄弟带领众人躲避灾难逃生的主力,毫不起眼黑帮成员河獭坚持不懈研究P-13报告竟然意外发现还有一次机会摆在众人面前,抓住就可以重返原来的世界,也就是起死回生。每个人在面对这个机会时表现不同态度,东野圭吾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应对方式,给读者呈现了精彩纷呈众生相。故事情节紧凑,看起来很是过瘾

  读完这本书,体验了书中众人为了生存付出的难以想象代价,你会觉得还是活着比较好。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吧。

  《悖论13》读后感(三):想到的一些东西

  不是我想看到的推理

  三月十三日,星期五十三时十三分十三秒,最后十三个人。

  这是印在封面上的几个字,也是故事的开端

  3月13日13时13分13秒,因为P-13事件,13个人掉入了时间的缝隙。这个设定有点末日的味道,但这种套路早已被写烂了,接下来无非是写这13个人如何在这个新的世界生存下去,间或穿插尔虞我诈的情节。东野圭吾选择这个题材,是想写出写新花样。往往是特定的情境下最能考验人性,但东野圭吾终究是东野圭吾,他向我们呈现出了人性中较为美好一面

  绝境之中大家各有考虑,但绝对没有故意伤害他人之意。相反,13个人都互相鼓励发挥自己用处哥哥诚哉是绝对理性象征弟弟则更有血有肉,二者碰撞撞出了许多让人思考的地方。在这趟不知何处是终点旅途中,每个人都摇摆不定,这恰恰能够为我们呈现人本身最真实的一面。

  毕竟生存面前,世人阴暗面更容易显现。在另一个未开发的世界里,原本世界里人类世界的精神文明是否还适用?善恶边界又该如何界定?这是众人生存下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善非善,恶非恶,没了明确的条例道德良知何去何从。诚哉是拥有精英意识的那一类人,为了人类的生存,有时候甚至能够牺牲人的尊严。在他眼中,善恶并非一成不变,不同世界有着不同的使用规则。而我们更多的是冬树,我们会被情感左右,我们不能够那么坚强,不能够那么果断,他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缩影。当原有的秩序被打乱时,还想着坚守原有的守则。

  在书中的最后,当诚哉提到让女性承担起夏娃的责任,与不同的几个男人产下孩子,从而达到延续人类使命的时候,遭到了女性的一致反对,而男性大多数都表示赞同。我觉得这里也很值得玩味,这是不是也可以从中窥出部分男女之间对性的认知不同。女性认为孩子是爱情产物,而男性觉得他是生殖结果。当然了,从古至今男性和女性因思维差异而引起的争锋数不胜数,因此才有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的问世,这也造成了在末日来临时争端的爆发,从而使得本书迎来了高潮——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接着活下去,还是用自己的生命豪赌一次,看看是否能够回到原来的世界。

  结尾的处理我很喜欢,活下来的人都忘了时间缝隙里面的事情。看起来像是上天用13秒的时间让他们做了一场梦,他们在梦中经历了大变一场。但13秒过后,梦醒依旧,世界照常运行。只是梦中人早已忘了梦中事,徒令人惋惜罢了。

  《悖论13》读后感(四):活着只为活着

  悖论13,东野圭吾君虚拟出来的平行世界,让人很快就想到了时间简史。我想这是一种很激荡人心理论,如果真是这样,如果这完全不是假设和小说,试想,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有复制出来的跟你一样且不像植物一样的不连续的你,会不会思路突然飘走?认为这个世界很不现实或者超现实?认为你。可能不是你。或者是多个你。当然这是建立在假设上,时间和空间为了使人死且活的第二世界逻辑悖论消失,而实际上又以不可撼动无法想象的力量摧毁了悖论13。

  当然。这部小说从开始的确会有让人惶恐的部分存在,你会越看越着急要看,我想对任何一个爱看书或者不爱看书的人,效果并没有多大差别。因为读者多么地想可能事态下一秒就有所改观。但是东野让这一期待变成了泡沫,行文一直持续到最后两页才有改观,我不太明白这其中自圆其说科学道理,但想到是小说。也就没再追究下去地必要了。解忧杂货店地时间差距理论在数学角度上也是同样吹弹可破。到这些似乎都不太重要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地灾难书。末日危机下,仅存的人们如何应对的四十天。这个第二世界给予的灾难就像沸点持续上升的自来水,一点一点循序渐进折磨着其中的智力的不连续性动物,但是正是在东野极力描写的灾难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世界里的十几人的意志,以诚哉和冬树为主要叙述人的临危意识。我从中看到。我们要活着,活着的意义也只是活着,如果我们看不到意义,请不要苦苦追寻上苍给你的机会,活着的本能是求生,并且始终都要有所发展,人类总要有所进步。不管到底有多困难,即使敌不过自然,也要拼尽人类的智慧

  那么,请客服困难。努力的活下去。你的人生上帝没有收入场票,她用空气资源哺乳你,请对得起她的恩惠,并尝试给予回报

  《悖论13》读后感(五):开了脑洞的东野

  东野圭吾的书,侧重点确实不是在说推理,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递进。感觉读过的很多日本作家在描写人物关系都有相当的功力

  这本属于末世题材的小说。但说是末世,其实只是有点科幻的描述了一群人在悖论13秒进入了异次元世界,然后努力生存,在另一个13秒通过自杀死亡回到现实世界的事。

  这本书品相还是很不错的,可能是我本来就喜欢末日题材的小说吧。整部小说没有特意去渲染人性的东西,除了小部分事情的意见不同外,没有太大的戏剧冲突。不错悖论13秒,死亡的人进入异次元世界确实脑洞开的大。不过需要吐槽的一点是,既然设定了可以在另一个13秒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还要让主角提出“夏娃”那个想法,有黑化的嫌疑

  《悖论13》读后感(六):关于善与恶的悖论

  首先,这本书不是本推理小说。这本书其实是一部末日的警示寓言。13个人由于悖论的13秒进入了一个末日的世界,然后在末日世界里各种纠结。东野总是在他的书里表达他的思考,就像《虚无的十字架》里讨论“罪与罚”“死刑是否有用”,这部小说里讨论的是“善与恶”,在世界上所有的规则都失去的时候,在人性面前,善与恶还那么的清晰吗?就像东野在书的腰封上写的“当世界的规则发生改变,善与恶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书中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山西太太受了伤,无法救治但是生命还在弥留之际,一群人面临的选择。是对于山西太太实行安乐死,让其他人可以顺利的迁移到其他地方,还是背负着她一起前行,而这样可能大家都无法存活。此时的是该让一个人的牺牲拯救所有人,还是尊重每个人的生命,而可能要牺牲大多数人的生命。此时的安乐死到底是在“杀人”“还是“救人”呢?此时的善与恶到底分别是什么?这是东野君给读者出的“电车难题”。我想起另一本书《你会杀死那胖子吗?》。电车沿着轨道呼啸而来,五个人被绑在铁轨之上。有一个大胖子正在天桥上倚着栏杆看着电车,他的体重正好能够阻挡电车的行进,你会把他推下去吗?这种场景下也许你不会,因为那5个人里可能没有你的亲人朋友。那么换个场景:你和几个人在一座不堪重负的船上,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一个胖子推下去,你们就会得救,你…会推吗?

  另一个场景冲动的弟弟不顾一切的在危险的情况下出去给大家找药,理性担当的哥哥的一番反思:“所谓活着,并不只是维系生命。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必须考虑各自的人生。”

  “为了让大家度过不后悔的人生,就不能无视各自的价值观和尊严。即便想法不合理,只要是对那人的人生很重要,别人就不能说三道四。”很难说在那样特定的情境下,到底理智和冲动哪个才是对的,理智不是所有行动标准,冲动有时也并不是魔鬼。并不是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才是唯一标准,就像以前我有一个同学常说的“大家生活方式不一样”,是的,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请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与尊严。

  东野的书里也常表达对于社会的思考,比如山西先生关于现在社会老年人的那番话:“真正的老人福利并不是安个扶手之类的无障碍化。腿脚不便的老人需要的,并不是那样的东西,而是施以援手的人。如果是家人,那最理想邻居也行。然而现在的国家建设得让一家人不得不住得四分五裂,社会风气倾向于不跟他人来往。”不正是我们现今的国家建设和社会风气吗?按如此等我们老了也只能安个扶手的福利了吧。

  还有明日香和冬树一起出去找食物的时候,终于可以穿到各种奢侈品,但是在末日的灾难面前,他们需要的却仅仅食物而已。也许只有回归原始的生存需求才明白,所有财富在最后远不及一碗米饭来得让人泪流满面。也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明白“钱财身外之物”。

  同样是写末日灾难,与国内的作家写的是人性的丑恶,而在本书里却尽是温情励志。书中的人物除了一个偷吃,一个企图强暴同行的女性外,一个大多数时间只知道醉生梦死外,其余的人都时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就算原是黑社会的也不例外。但是港真,人性的光辉真的会每个人都如此耀眼吗?

  最后说,东野君的逻辑依然强大,尽管书中的悖论13无非是黑洞,平行世界等并不新鲜的科幻观点,在科学上也许并不严谨,但是书中的各个科幻现象,在逻辑论证上足以自圆其说。

  《悖论13》读后感(七):请把科幻小说放进“猫箱”之中!

  读完小说觉得一般的,如果有耐心读完下面的文字,可能就觉得不一般了。

  “平行世界”这个老生常谈的科幻理论,对于大多数科幻迷来说可谓是烂大街的老梗,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这个题材几乎没有什么可供挖掘的深度了,为什么大名鼎鼎的东野圭吾先生,会在自己写作生涯的晚期,挑战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熟套题材,实在令人费解

  同样的故事题材,美国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早在1995年写作的《时间裂缝》(the langoliers)就涉及过关于“平行空间”的故事了,东野圭吾先生应该也多少借鉴了老前辈经典题材吧,甚至连故事大纲都极其相似,都是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比如遇难)而进入一种异度空间(或理解为平行时间,或平行世界都可以),再添加一些自己拿手的日式励志和人性的丑陋,就堂而皇之的拿出来推销给读者了,不免有旧瓶装新酒之嫌,难怪有人责难东野圭吾已江郎才尽。

  比如,如果你是直接百度了这篇故事的梗概,或者是快速阅读(一开始我就是跳着看完)很可能也是以上的观后感,东野圭吾的科幻小说就是如此而已,但是,如果你在阅读时,仔细留意一些小说中的细节,你话可能就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科幻”元素了。

  东野的小说,往往开篇就很吸引人,偏偏这篇“悖论13”的开篇却用很长的篇幅讲诉着“某种伪科学理论”,这本身就不是东野擅长的,读起来也颇让人昏昏欲睡有弃坑的冲动,不过,这段枯燥的“伪科学理论”却是后面一些微妙细节的铺垫,开门见山的说,《悖论13》从故事性来说没有超越史蒂芬金先生《时间裂缝》的地方,甚至从篇幅上来说更罗嗦缛长,但是从“科幻”这个词来讲,东野先生在史蒂芬金的基础上却是实实的进步了一大步,之间的区别就是放进了“猫箱”这个科幻概念。

  总体而言,已经有不计其数的科幻作品涉及本文所说的“平行世界”(关于叫法有很多种,如时间穿越,黑洞,虫洞,异度空间,时间旅行等等,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

  1。穿越时空会改变历史的(经典代表《蝴蝶效应》)

  2。穿越时空不会改变历史的(经典代表《13猴子》)

  第一种类型的科幻作品最多,因为相对的,作者创作时可以更天马行空,包括国内盛行的大量粗制滥造的穿越剧都可以包括在内,但是这类作品容易产生bug,比如经典的“祖母悖论”。

  这里第二种类型,如《13猴子》,其实是一种“宿命论”,也就是“历史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因为哪怕你回到过去,试图改变什么的时候,这时的“你”已经变成“历史”的一部分了。

  这两种理论的科幻作品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于是有的科幻作家试图在它们中间找到第三条路径,即“猫箱理论”。

  也有叫法是“薛定谔猫理论”(脑补可百度)粗旷的解释就是,未来(可变的部分)会因为观察者的改变而改变。

  (原理论用箱中猫的“生”或“死”其实有点误导读者,更贴切的比喻被观察者的是A面或B面)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注意,关于“第一种类型”的穿越剧,会出现某种“无脑”穿越,比如穿越回过去拯救全世界啊,改变人类未来啊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想法固然满足了读者的心理愿望,但如果从重视逻辑的“硬科幻”作品来说,先不说时间线上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有个核心问题就是这种“改变历史”的能量从何而来?

  我以前看到过这样的穿越公式: Y(未来)=x(未定因数)+y(未定因数)+z(未定因数)

  而最极端的时间穿越科幻作品中,xyz都是相互影响的,比我可以改变未来世界,而你也可以改变,还有其他很多因素都可以改变,而我们又在不断的相互叠加自己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于是就回产生无数个时间(或纬度)轴上的无数个未来世界,那么问题来了,创造(或改变)这么多不同世界的未来(或者称为空间)不需要超巨大的能量吗?

  于是,很多科幻作品中,产生时空裂缝的诱因多是陨石,彗星,大爆炸之类的起因,算是负责任的表示,引起时空裂缝的(穿越)起因,必然是一股巨大的能量,然而产生能改变时空的黑洞到底需要多大的能量呢?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量子对撞机(同类型神作:命运石之门里主角口中的“机构”)能把质量忽略不计的质子加速到1毫秒左右的“未来”,这已经是人类目前制造的“黑洞”能产生最大能量了(所以,命运石之门里,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穿越时光机器”只能传送47kb的物质回过去,也就是一条短信的大小)

  所以,在严肃的作品中,不加限制的穿越和改变过去,都是违背科学逻辑的,于是,有有人提出新的穿越公式: Y(未来)=x(未定因数)+y(既定因数)+z(未可知因数)

  和前面的穿越公式相比较,y和z都是相对不变的,变量只剩下了x

  那么,重点来啦,这也就是这部作品不同于以往,得到升华的地方。

  “悖论13”中以冬树一行人的死为契机(其实任何因素都可以,随作者意愿),让他们13人“穿越”来到“另一个世界”,如果按照第一种穿越类型,这里确实是熟套的剧情,但是,这里如果你注意细节的话,小说中,并不是冬树他们穿越来到“另一个世界”,而是他们被从原来的世界中“抽离”了出去,成为了“未知因数x”。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其实完全不一样。(以下内容略显剧透)

  东野圭吾在描写冬树他们所处的世界时,用了一个很生僻的形容词,说“这个世界上所有智慧判断的生物”都消失了,这个词理解起来十分别扭,为什么不简单说“人和动物”都消失了,还有一个细节是“消失”的不光是人,还包括他们的衣服甚至一部分触碰的物体也都消失了,在史蒂芬金的《时间裂缝》里这一点就完全不相同,那里人消失后衣服甚至假牙都完整遗留下了,这里的不同之处在于,因为我相信东野圭吾在前面不厌其烦铺垫的,就是一再强调“真正消失的”其实是冬树他们,是他们被“抽离”出了原来的世界,而不是世界上其他人突然消失了。

  我猜东野在设定“消失的有智慧判断的生物”上其实是深思熟虑的,回到穿越公式Y=x+y+z,这里不是x到哪里去了,而是y和z为什么不见了。

  换个角度分析,冬树他们的世界还剩下什么:所有“没有智慧判断的东西”,包括食物,工具,交通,建筑,甚至植物。这是为什么呢?他们队伍里面有位黑道科幻迷分析,他们(x)被抽离出来是为了避免一种悖论,这种悖论是什么呢?就是他们被抽离的一瞬间(现实世界的一瞬,他们所在世界为36日)他们就和原来的世界完全剥离了,并且相互完全不影响(即平行世界),于是他们所在的“猫箱(平行)世界”中,所有具有智慧判断能力的生物都不应该存在,因为存在哪怕一丁点这两类(被抽离的x和原来世界的智慧生物)接触,那么就产生两个世界相互干扰的悖论了。

  在他们消失的一瞬间,冬树他们被当作了薛定谔猫的实验对象,装入“猫箱”。

  在这次“实验”中,猫箱外的时间是13秒,猫箱里是36日,

  在冬树等13人被装入猫箱的一瞬间,他们其实是生死不明的(存在两种可能性)而不是真正意义的死亡,因为原来时间的13秒并没有结束(两种可能性都存在),而决定他们生死的结果要在猫箱里的36日以后(原来时间的13秒以后)才揭晓,即小说中的“回荡”。

  这里也普及了“猫箱理论”的本质:

  被观察者(冬树等人)的命运其实是由自己决定的(他们当中有人在猫箱世界里自杀,而回到现实世界中他也同样死去了)

  但是会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看到完全不同的命运(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有生死两种可能)

  东野圭吾君,首次在科幻小说届提出了一个纲领性的新内容:

  这里的所指的观察者(有智慧判断的生物)必须与放进猫箱的被观察者(被抽离者)完全隔开(平行世界),否则产生悖论。

  用本部作品来概括就是:Y(可变未来)=x(被抽离因素)+y(既定因数)+z(不可改变因数)

  这样的作品结构还有个好处,就是奇妙的的回避了产生黑洞“能量”的问题。

  小说里,这36日的世界,都是现实世界13秒里产生的一次“回荡”

  因为冬树他们一被“装入”猫箱,就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

  就好比他们是“棋子”被放到其它棋盘里重新下了一局,而过程不重要,只看结果(生或死)

  那么,这新棋局里(平行世界)里所有的狂风大雨,电闪雷鸣,海啸地震,天崩地裂都不重要了,因为它只不过是一盘棋而已,当“回荡”结束时,它就消失了(坍塌)

  因为它仅仅时一个过程(一盘微型棋局,一个猫箱实验)为了结果而产生的过程。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延伸出的问题。

  即冬树他们回到的世界Y,有没有发生改变呢(他们回到的世界,与原先13人都死亡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呢)?

  这里东野圭吾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因为这个世界的变化线也需要36天的“回荡”才能看到。

  有点类似“猫箱里套猫箱”的故事。

  神作《命运石之门》解释是:世界的变化线有一个修正值,当它的修正值小于1时,世界的主线是不会改变的,意思是曾经被“抽离”过的冬树等人,如果不引起产生911那样改变人类命运的大事件,那么作为世界的主线就不会改变。

  跟本作诞生于同一时间的另一个日本作家龙骑士的《海猫鸣泣之时》也讨论过这种“猫箱里套猫箱”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带来世界改变的Y=x(被抽离因素)+y+z中,y和z分别代表着“几乎永远不会被改变命运”和“虽然极其微弱,一旦发生就回改变命运”的两个可变因数,比如“无论怎么拯救都会死去的同伴”和“一旦相遇就能改变世界的恋人”

  可以理解成“代表永恒的魔女”与“代表奇迹的魔女”的一次次对弈,因为每一次打开“猫箱”的结果都不尽相同。

  假想,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中,冬树和女高中生明日香会不会相识,相恋呢?

  这一切,会因为偶然打开的猫箱而不同呢?

  还是这一切早就因命运石之门而决定了呢?

  东野圭吾先生,并没有给出答案。

  《悖论13》读后感(八):当这世界改变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秩序的。我们的所有哲学、思想、道德都有准则,它们被以白纸黑字的形式篆刻着,永远地留在人类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学习、发扬,直到在它们的基础上又形成新的行为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一直以来,人类社会都是这样运转的。而在东野描述的那个瞬间,因为一场P-13现象,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存活下来的13个人,在一个面目疮痍的现代社会,他们要想生活下去,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准则。有丰富的食物,不用花钱不用排队购买,但是没有了电很快就会腐烂。有丰富的药品,不用花钱不用排队购买,但是生病的人会给他们带来影响……面临种种困难,他们做出了选择,有的甚至违背人伦。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一定不能理解。但是东野他把自己完全置于那种情况下,与13个人同呼吸、共命运。也许……我是说也许,有一天,地球也发生了类似的状况,存活下来的人能否努力生存下去?我不得而知。目前来看,这部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我读后很受震动。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当人的智慧存在于不该存在之处,时间和空间会联合起来将它消灭。说的太精辟,以至于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想哭出来。

  上次在新浪微博参加东野圭吾推理作品微访谈,嘉宾是止庵和史航先生。我问:东野圭吾推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他想传达给读者什么?然后史航回复我说:推理的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世界还存在着秩序。让读者在反复体察人性的过程中还能对世界有所依赖。

  《悖论13》读后感(九):如果世界改变,善恶会如何变?

  看了很多评论,发现好多说结局不够好的都是没看懂结尾的。其实所谓的逃生,就是只要活到第二次p13现象就可以,并不用自己操心什么时候自杀,当第二次p13发生的时候会自动杀死所有活着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逃生成功。但是,在这些人中,不论是在第二次p13之前死的(就是没有成功逃生),还是成功逃生了的人,在正常世界里都保持着第一次p13之前的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在第一次p13持续期间死去的人都获得了一次机会,只要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并且存活到第二次p13,就可以在正常世界里改变历史,不会死去,但关于他们逃生的那段记忆都被删除了。

  还有关于警察提议让女性当夏娃的情节。很多人一看这个提议就会觉得很荒唐或者很搞笑,但如果真的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个提议还是颇有其道理的。在道德和理性上,到底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个始终贯穿全文的问题。“如果世界改变,善恶也会改变。"虽然东野圭吾如此说道,但他最终还是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部情节引人入胜,处处可以深思的小说,它也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东野圭吾的强大

  《悖论13》读后感(十):天助自助者

  这是我看过东野圭吾的第一本类似灾难故事,当人们被逼入极端生存状况时,很多想法都会相互碰撞。这也是一部让人在生存的基础上思考善与恶的小说。

  一群在3月13日13时13分13秒死亡的人因为宇宙发生的P-13现象被的“打”到另一个相同的世界里,他们还是身在东京,但周围的人都消失了,所有活着的生物(除植物外)都消失了,接踵而来的是不断的自然灾害,直至将东京城市摧毁,将他们逼向死亡。故事的转机是P-13现象的再一次发生,只有在那个时刻死亡的人便会再次“打”回原来正常的世界。但主角之一,也作为首领的诚哉从未放弃生的希望,甚至打算在这个世界创造一个新的人类世界,直至在最后他都在鼓励说“天助自助者”。

  这本书情节扣人心弦,节奏明快,在故事的结尾又让人倍感温暖,让人不惊觉得,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天助自助者,在另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当你好好的活着,生活也会温柔待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