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士下山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道士下山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01 05: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道士下山经典读后感10篇

  《道士下山》是一本由徐皓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道士下山》读后感(一):世间所有的逃离,终归是为了一场相遇

  合上书本之后,我很想说些什么,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曾经很多朋友说,如果没有徐皓峰,或许就没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对江湖执着,才让墨镜王把一个简单故事拍成了一场武林缩影。徐皓峰不仅仅是一个武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更是对江湖情义眷恋

  是的,江湖最终还是要回到一个“情”字上。

  于是在《道士下山》这本书的序言中,徐皓峰写道,原来他写的句句话都是在讲逃离。逃离什么?这世上有的人逃离仇家,有的人逃离江湖,有的人却始终是在逃离自己。我虽然不习武,但我却执着地认为,只有文人习武才能武术上升到武学的地步。这可能恰恰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方。我们太喜欢习惯赋予一件事情之外的意义很难说是好是坏。

  但大抵世间所有的逃离,终归是为了一场相遇。

  何安下下山,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孤单寂寞冷的深山上,这样一个血气方刚人物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世界繁华,想走出去看看的大有人在。于是何安下一脚迈入红尘,才有了之后光怪陆离的一切。他曾被人当神对待,他曾为一个女子牵肠挂肚,他曾被人追杀差点丧命,他也曾再度归山只为了一己的逃离。道家不似佛家一般喜欢说缘,而是命。人这一生究竟要走怎么的道路,都是早已经注定的命。只不过在选择天平上,你的每一次改变都是对运的增减。于是乎,何安下际遇到的一切,都源于自己,也就不存在是喜是悲了。

  也正是因为对命运不可捉摸,才让徐皓峰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情义的氛围。就像是二者过招,三两下便见了胜负。那大战三百回合的,只可能是战场的武夫。真正高手,更明白有限招数中自己制胜的可能性。如果这个可能性不存在,那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趋利避害的选择!

  但徐皓峰终归还是个文人。在文人的眼中,似乎一切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当何安下在杭州城中见识形形色色的人物时,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徐皓峰正在努力地去为这看不见的武林灌注进一股真气。他希望武林不会一些国破家亡事件而改变,因为即便是写东洋人,也总是会留给他们一些奇怪秉性,甚至有时候所有的角色只愿意用一张伪善的面具遮住脸,再行苟且之事。徐皓峰把这个江湖看得明白,却又不愿意写得透彻。这也是中国人的脸,谁又愿意把自己脸上抹黑呢?

  但即便不愿意,纸里终归是包不住火的。当杭州的际遇终结时,当和这个社会中的一切脱离了干系时,徐皓峰笔下的江湖也面临着瓦解的状态。前半部分让人爱不释手精气神,终于一转笔锋成为神鬼之谈。当然,并不是说鬼神之事不能诉诸弊端。只是这个世界的无奈,或许并不是因为鬼神的干预。说到底,还是我们生人自己作出来的。

  从武侠到志怪,成为本书最被诟病的一点。

  我并不是很了解徐皓峰的经历。只是简单地知道他研究道教很深入,丹功也练得很好,武学造诣大抵也不错,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种种,才让故事的最后走出了凡人功夫境界。因自我身份特殊性,我特别理解多事情最后为什么会超脱凡人的境界。很多人曾问过我如何才能修仙,我总是把问题打回。我希望看到的是这个世间有更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而不是神仙故事。

  或许有人会说,其实写志怪,也一样是在写人世。我同意。我写过志怪,分明晓得比每一个怪现象可怕的是人心。我也从来不怀疑作者徐皓峰先生(先生,在这里该是老师意思)在这一点上会和我的观点相左。只是十年前的他,未必会有这样一份文字功底能够把人世间俗气写成超凡脱俗的故事。在修订本序言中,他曾说,这本书是他现在写不出来的。我想不是写不出来更好的故事,而是有些东西看得太多,当真是无法再去讲了。你会发现,不论是说他好还是说他不好,对自己来说都是一场辛酸

  同时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的原因还在于,这是我第二次看一本小说感动流泪。上一次是看《白鹿原》,朱先生临走时把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安排地妥妥当当,然后独自躺在躺椅上睡进了下午的阳光中。这一次是看到打扫寺院老人临去世时,他只说想找个姑娘听一首琵琶曲,然后我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

  我们所有执着的,大概正是自己所缺少或者向往的。

  于是也才明白,为什么徐先生说他字里行间写得都是逃离。原来,我们为了掩盖自己的逃离,却用无限的欲求做了假饰。

  《道士下山》读后感(二):念及自身,想到少年

  多少少年未经世事,却有抛开一切、仗剑走天涯幻想。灰土泥沙间,想象这一路应该都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美女作伴。这些幻想,不外乎一个“奇”字。

  少年多爱追求,因追求而前行。壮年回看少年,前日之所恶变为今日之所欢,前日之所弃变为今日之所求。白驹过隙之间,总以为世事沧海桑田,实则万物均未变。如果此时告诉少年人生哪有那么多奇遇,少年听得进去才怪。如果此时少年不爱追求奇遇,待壮年时也多半是温开水,哪有这些个悲欢离合哀怨情仇感触

  趁着还有这股劲儿的时候,该干啥就去干啥吧,等到以后自然想开看开。待到今后久经世事,虽然污浊可恶,但说不定也能普度一方。

  如果真有人眼瞎,把你作为一方的救世主,还是告诉他“此处风大,关门说话”。罢了。

  《道士下山》读后感(三):《道士下山》到底讲的是什么?

  我要说的是徐皓峰的小说《道士下山》,而不是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不过考虑到很多人只看过电影,没看过小说,不妨先拿电影对比着说起。

  何安下原本是个道士,因为忍受不了山中寂寞,跑下山来。饥肠辘辘之时碰上了开药铺的店主,嗯,就是范伟演的那个。店主没名字,之所以留他是因为他当年也是个道士,因为被情欲折磨,还俗结了婚。这药铺卖啥药呢?其实是个男科医院,专割包皮,顺带还割双眼皮

  店主老婆就是林志玲演的那位,生得很美。店主为了满足性生活需要,几年前开始喝一种药,结果喝出了毛病,去找名医崔道融看,说是只剩几个月的命。不过店主很看得开,说本就是为了情欲下山的,活得长还是活得好,这是一个问题。果不其然,半年之后就死了。

  何安下接替店主掌管医馆,本来的宏伟计划是给全杭州城的人都割个双眼皮。结果没多久,店主夫人嫁了崔道融,把他赶了出来。何安下开始怀疑夫人本来就和崔道融有一腿,是崔道融故意下药。想起有知遇之恩的店主,他在没有证据情况下在他们游西湖时凿沉了船。

  这是第一个故事,当然其实没吴建豪啥事。

  第二个故事。何安下后来重新接替医馆,赚了不少钱。但生活十分无聊,某日喝多了酒,晕晕乎乎去偷岳王庙里的功德箱,结果被寺庙里一个杂役制止。嗯,就是郭富城演的周西宇。何安下发现他太极功夫十分了得,得知原来他是太极宗师彭家的传人。但因为他非彭家人,在师傅死了之后遭到彭家追杀(说实话我挺纳闷的,如果坚持认定武功不该传外人,为啥还要教呢,这不害人么……)。他隐姓埋名躲进岳王庙打杂,心里却十分落寞。因为他已然练到太极拳的上乘功夫“目击”——仅靠双眼瞪视,就能让对手眩晕——现在却无处施展。后来他终于找到了用处,就是以此功夫迷倒来庙里烧香的女性,于是乎几年之内就玩了几百个。

  哈哈,怎么样,比电影还毁三观吧。周西宇结局当然不是什么被枪打死,而是得了性病不治而亡。如果坚持要说他传授了什么鸡汤,那就是他告诉何安下:恶念就是来自不得志的生活。

  第三个故事。査老板。原来是上海唱戏名角,因为迷上一出武戏,拜一个大师学了个用长枪挑千斤的功夫。然而某中统高官看上他老婆,抢了不说,还把他关在地牢。时值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柳生家族趁机来到中国,想找到开创他们剑派,但其实根源在中国的《猿击术》剑谱。结果一来二去(此处省略几万字,还涉及很多他人恩怨)要决斗,日方派来的人说要中方出一个只用冷兵器的人对决。那个高官虽然好色,却十分爱国,于是放出査老板去应战。査老板一招制敌,赢了之后跑去报私仇,企图用枪挑飞高官的汽车,然而两败俱伤。査老板双腿被压断,许多年后有人看到他流落西湖边乞讨,疯疯癫癫说自己曾是上海名角,还时不时唱两句京剧,最后在春节时冻死在街头。

  其实我很喜欢査老板这个故事的最后,有没有很像小李飞刀林仙儿的结局?不过要纠正电影一点,小说里猿击术的日炼月炼,可不是两个人抱一块练啊。真的就是对着月亮练对着太阳练,只是对着太阳会灼瞎眼,结果很多人半途而废罢了。

  好了,剧透到此为止。其实这部小说写的人物远不止这么多,这是徐皓峰的风格。就像几年前我看过他的另一本《大日坛城》,路数大致相同,因一个下棋天才而引发的各路高手的际会。但这种际会没有金庸那种长篇打斗描写,“高手过招,都在一招之间”。但也不像古龙总被人诟病的一句“没人看见他是怎么出手的”。点到为止玄之又玄,但又各有依据

  只是那会儿徐皓峰的风格还没有现在那么统一,形散神也散,里面一会儿打机锋、一会儿打飞机的混搭令人精神错乱。到这本书(虽然是早于《大日坛城》,但后来做了修订),你才能放心大胆地为里面的黑色幽默大笑三声。冲这点我也得点32个赞,武侠小说终于不再端着只讲什么快意恩仇了,而是多了点无厘头人家只写走马灯般的各路神仙——嗯,没错,也是个突破。除了人,还有狐狸精等鬼怪——至于到底想表达什么,你得自己去琢磨。这也是我喜欢这类小说的一点,信息极大阅读它就像搞个工程,你需要动用想象力来脑补很多留白的情节。它也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其实很大程度上你是在阅读自己。

  陈凯歌说读这个小说看到了个“奇”字,也没错,何安下下山原只为山中寂寞,却阴差阳错碰上各路高手,也卷入各种恩怨之中。然而神奇的是,水平其实不咋地的他总能得到高人的赏识保护全身而退。小说最后,灵隐寺住持如松即将圆寂之时,也是派他去找一直隐居的继承人。说来也怪,一起去的中统大官其实是个高手,然而继承人就不买帐。害的人家只能在门外感叹:屋里的世界,他可能一辈子都无缘得知。

  但他们的世界,何安下也理解不了,准确的说,他是里面所有人的局外人。因为那里每个人都有一套看似古怪的行事规则,那其实是他们心中某种强烈欲望表现。除了他。他十来岁就当了道士,如果说那个店主下山,还是明确为了情欲,他却是一个连欲望都有哪些都不怎么清楚的人。开始目的单纯,只为吃饱饭。然而吃饱饭之后呢?这反而成了他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的通行证,因为他们的欲望就算发挥极致,也是无招胜有招。

  但何安下却过得并不快乐。他打心里眼里羡慕他们,于是巴巴跟在每一个人后面要拜师。结果却发现武功可以学,但生活经验却不能应用于自身。因为对于一个原来什么都不想要的人来说,一切根本都立不起来。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寻找生命意义之旅,有点类似叔本华说人的一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摆渡。看,周西宇虽然在痛苦之中死去,但到底爽了几百回;柳生家族为了猿击术死了好几个,但人家一辈子就为了这个;査老板虽然没个好结局,也终究大仇得报。有欲望是好还是坏呢?没答案,也没那么简单。就如同书里如松长老讲的灵隐寺的风俗,让许多求子的女子在庙里过夜祈祷。但其实那间房下面有地道,专供和尚去跟女子私通。如松说他成为住持后封了地道,但现在想想,前来求子的,问题多半在男人身上。如果在寺庙过一夜回去还生不出孩子倒霉的其实是女人。所以那些和尚干的事,到底是犯戒还是超度呢?

  我想这就是整个小说的“神”,也是串起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物的线索。也因此,我很喜欢何安下夜入密道,和萍水相逢的女子共度一夜的故事。对,电影里也有这个桥段,只是不尽相同。这是何安下除了吃饱饭之外唯一一次和自己的欲望正面相遇。许多年后,他碰上个狐狸精,狐狸精说他们无所不知,有什么问题随便问。那一瞬间,他想到那天晚上他进入黑暗深邃的密道,里面空无一物,只有一张床。却因为封闭许久,床帐已然败絮如雪。而当狐狸精告诉他他有个孩子,是个男孩之后,他忽然觉得整个生命有了意义:他要赚钱,要让他长大娶上海最时髦的女人,也要把他学会的功夫都教给他。但那只是个念想,从此之后他只在茫茫人海之中与他们似乎见过一面,却终究没有相认。他应该会想起离开密道那天早上如松说的“崇高必堕落,欢爱必离别。缘聚缘散,不过如此。还是看开。”吧。呵,一个多么好的隐喻。别再妄谈断舍离,还是先问问你有什么能断能舍能离再说吧!当然,我更爱的是此时此刻徐皓峰也不忘他的黑色幽默,因为他还让何安下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红楼梦》真的写完了吗?

  《道士下山》读后感(四):“眼界到了,能力没跟上”

  文本承载不了故事和哲思,像是要把对中华文化全部体系和派别的理解都填塞到十七万字里去,又像是要创造一个足堪比肩“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独立武侠世界。不堪重负。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短片系列的形式应该有许多优势。各篇独立成章又连缀成篇的架构自是美好,但也是对叙事者巨大的考验。道士下山的故事容量和人物数量,没有足够的叠床架屋草蛇灰线的布局能耐,简直一定是讲不好的。现在还要用轻巧的水果刀解剖这头大牛,难上加难。

  人物扁平,叙事虚弱。文字便是有古龙迹象,也不过相当普通的形似。何安下这个名字,活生生一副人世天道的十字架,典型的中国士大夫的情怀和忧思投射。形象竟然这样虚弱,连例行公事的塑造都谈不上。这么一想,陈凯歌用零演技的王宝强+傻推进的旁白妞,也是和原作有几分契合。

  最后,武林而置于民国,现代性多元性以及奇想异幻中外搀和的多重空间交织,有几个说故事的人能不被蛊惑?看上去也要撩拨出一批烧钱拍片的潮流。只是有几个小说家和导演能够胜任?按照《道士下山》49章内容铺叙的野心,似乎拆出好几部《城邦暴力团》也不为过。

  套句段子用语,“眼界到了,能力没跟上”。

  读一遍没有坏处,至少有一点点理解,陈凯歌何以拍出那样一部让我瞠目结舌的电影。

  《道士下山》读后感(五):人应该有两个生日

  今日,读蔡志忠的《漫画佛教思想》,有一则漫画,名为《人应该有两个生日》,一为肉身诞生之日,一为认清自我之时。突然就想到了徐皓峰《道士下山》,主人公何安下,人如其名,下山之前,清心修道;下山之后,经历世事,都是为了弄明白,自己应安放在何处。

  对于风尘世界、世俗生活来说,何安下如同一张白纸一般飘然而至,为了一口饭和一颗心而活,他遇到了民国时期诸多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人,道士、名医、高僧、太极高人、军统、特务······人生有此奇遇,殊为难得,各种修行,诸般锻炼,习得一身武艺,尝试各种法门,最终并未如愿觉悟,可见安放自我何其难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想要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人应该积极寻求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道士下山》读后感(六):小说《道士下山》为什么好看?

  “读书知道的,不算经历,经历是生活里就有的。”小说《道士下山》的后记里有这么一句。这篇后记是作者徐皓峰为小说修订版特意写的,题目是《兵书医书》。医书和兵书对现代人来说,是在电视剧、图书馆和善本书店里出现的东西,古时候的读书人在读经史诗书之余却是要学这些杂学的。徐先生写古时的童子习了字之后先读《内经》、《伤寒论》,等中年仕途不如意还可以开医馆谋生——这么一笔真是写得生动无比。

  古今的社会基础全然不同,按照传统社会的标准来看来看,没有土地、没有宗族、没有社会名誉系统的人算是流民,即使是读了书也一样。四十岁的徐皓峰毕业于北影,做着导演和编剧的工作,闲时研究道教和武术,写写小说,自嘲是个流民和蛮夷,“活着,而无生活的基础。”于是,兴高采烈地看完整部小说的我,在后记里吃了徐先生的一记闷棍。

  这篇后记在豆瓣的点评里很受好评,有人甚至说这篇后记是全书的精华。不知道这些称赞是不是说写文章一定要点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或者是要写出此时此刻在文化传统中的参照点才有文格的意思。写文章推崇以小见大,这篇后记的确不错,可是我还是觉得小说里的故事才是精彩好看。

  故事从1926年的杭州城开始,21岁的道士何安下在山上修道5年之后,不耐山上的寂寞生活,下山回到了繁华世界。他遇到了也曾经在山中修道的医馆主人,于是在杭州城里这家专治男科兼营拉双眼皮的医馆里住了下来。这红尘中有痴情男女,僧道伶人,兵痞侠士,有日寇有中统,也有山中精怪和无耻小人。何安下从道入佛,由佛入武,功法心法学了不少,却始终找不到安心立命的大道。即谓何安下,实在是无处可安心。故事最末,他在大风天里与隐身市井写武侠小说的修道人闭门谈道,门外是对日战争胜利之前的隆隆炮声。

  小说的路子比电影的剧本野得多,虚虚实实,真假难分。徐先生一会忙着给各色社会骗子拆台,一会又把神神怪怪的地方成了定案。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单独拿去《今古传奇》的期刊里面写一篇话本。最妙的是草灰蛇线,前面看似无关紧要、天马行空的一笔,后面又能密密接上。

  不知道为什么陈凯歌没有请也是编导出身的徐皓峰来操刀《道士下山》的电影剧本。被大刀阔斧修整过的《道士下山》电影版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实在是单薄通俗,即使张震演的查老板帅得金光闪闪,也救不回这个剧本的格局。徐先生一直不愿意评论《道士下山》的电影改编,也是无奈。我还真是很好奇如果让徐先生自己来改电影本子,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民国故事。

  看完电影《一代宗师》之后,我i就听朋友说民国武侠故事写得最好的作家是徐皓峰(徐先生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除了《道士下山》里面情节玄妙的精怪志异,徐皓峰写民国时代的武林故事的确自成一家,既写各派武术的道理,又写得出当年武人的风骨。

  例如彭家人在电影里是十足真金的负面角色,为了私利残杀同门、不择手段、猥琐可憎,可是在小说里面,彭乾吾、彭长子、彭次子、彭七子、彭十三、赵心川、周西宇、汪管家,甚至是做了大时代背景被中统为了向日军交代而击杀的彭家老宅二百六十五人,虽然各有所求,但是他们的言行却写出了武林世家的规矩法度。尊卑、长幼、进退分寸、内外之别,这些正是要受到根基、宗族、名声所束缚的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标尺。没有了这些,不管是自诩为离经叛道的勇士、还是追求无拘无束的浪者,亦或是无视世俗道德的小人,甚至是求索大道的方外之人,不过是个“流民”罢了。好看的武侠故事,不仅可以看江湖侠义,也可以看宗族礼义。

  所以《一代宗师》好看,小说《道士下山》也好看。

  《道士下山》读后感(七):下山何以安?

  就如读这本书中的故事感受不同一般,读《道士下山》的过程,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道士下山》初读如一本流水账一般,讲述小道士何安下离开道观下山,来到人间的故事,何安下就如引线的针一般,串过了民国时期的各色人物:市井之徒、武林人士、政府高官、方外高人、中统特务、日本武士,而又历经了中日震荡战争时期,可说这是一部杂糅了家国之思与生而为人的探求的小说。作者为我们铺陈的是一个对比极度强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各色复杂人等,有任侠尚义之人,也有苟且偷生之人,有充满家国之思之人,也有消极怠懈之人,有沉沦欲望之人,有理想破灭之人,我想在这些人的故事中,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年轻时心高气傲、老了却做了流氓的周西宇,比如自认真命天子却混世界的段远晨,他们做着出人意表却又情理之中之事,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又让人深深思索,让人不禁感叹这山下的华彩与纷乱,却又精彩。

  这本书初看时貌不惊人,容易轻视,因为文字与节奏平平,又不见有什么跌宕故事,但是读到中段已经惊为天人,因为书中包含的东西想要说的东西太多,作者却能兼收并蓄,令所有元素杂糅在一个何安下身边,初读时觉得作者似是没落了武侠的,因为武侠中向来充满了意气与傲气,可这本书中却满是市井之气与人世的腌臜,可是读下来会发现,在这些现实社会中,充满了无奈,且书中亦不缺乏侠气意气,那些一念相知的仗义,那些同气连枝的情义,都在这个无比现实而残酷的社会映衬之下,显得更加珍贵。纵使作品中太多市侩与算计,确实又是一本侠义之书。

  作者在其中想要探讨的更重要的,除了家国与武侠,还有人生而为人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这也是道士何安下一辈子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作者在书中罗列了做为俗世之人的所有精神信仰与依托——家庭、事业、情感、欲望乃至道教、佛教,在人世间的生活,总要依托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才能生活下去,何安下这个小道士,在下山之前没有所有的依托,所以他要下山来寻求这些依托,并且对每一种依托恋恋不舍,但是最终他找到了什么呢?或许是茫然与苍凉居多吧,作者给我们挖了一个好大坑,又用一本前传讲了讲何安下人生之初的故事,但是读了前传觉得画蛇添足,但是对结尾的大坑十分满意,这世界上太多事情就是没有正确答案,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爽性截断了也好。

  《道士下山》读后感(八):道士下山后,世间恐再无传奇

  许久都不读小说了,不知是堕落,还是进步。

  廖一梅在《爱情是一种不死的欲望》中写过一个故事,她的好朋友、音乐家刘索拉在美国生活,一次和一个非洲伏都教的大主教聊天,随口说自己有一阵子没恋爱了,没想大主教当即批评她:“你怎么能这么不重精神!”廖一梅写道:“对于非洲的宗教而言,不恋爱的人是太物质的,纠缠于现实世界的泥塘中,精神不能飞翔。”

  看完这篇文章的当时,我立即把这段话发给闺蜜共享,两个人笑成一团,击手称赞,觉得这种观念太大快人心了,一点都不男权主义。看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无用,不能快速获取硬知识,却自有一个天地,许多人生疑惑,即使找不到一个答案,也能抚慰人心灵,带领人飞升。从这个角度说,我真是堕落了。

  买这本书很久了,知道它一定好,手却始终没有将它触及。这个时候看小说,我是罪恶的。可是一旦放纵自己翻开,就无法停下了。

  徐皓峰爱武侠,写的也是武侠中的故事。不过,武侠,那不应该是很久远的事情吗?徐皓峰说,不,民国也有江湖。徐皓峰的文字很有古味,善于留白,像中国水墨画那样,余韵悠长。这也许与他学过国画有关,他又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科班毕业的,有电影思维,一字一句,可见画面。

  当然,这也更与他心中的武侠有关。“武侠本是一种情怀,无须写尽,如三少爷的剑,虚刺两下,对手便意会到自己的胜负生死——古龙绝笔便有此味道。”其文中武术,也深深烙有老子道家文化印迹,无论武术、书法、甚至养鱼种花,皆同此法,道法自然,世间万事万物,道理都是想通的。

  徐皓峰曾跟随一个研究道家文化的老者学习,老者为他师时已八十有二,徐皓峰向他讨教文章,老者也会跟他讲起一些民国掌故,他听了为之震动。这些掌故,后来就成为这本书的原始素材。《道士下山》讲述的是一个隠修道士下山奇遇记,奇奥玄妙,引人入胜,一翻开便爱不释手了。

  高手从来藏身于民间,潦倒甚至堕落,一身武功绝学,却难以在那个时代混口饭吃。古话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真是没错。那些武学世家或名门正派当然源远流长,可是扫地僧、癞头和尚、戏班装箱人、菜农、古琴师,当他们亮出一身绝学,那才叫人惊艳。与这种武学修为不相称的,是他们混世的尴尬。武侠剧里,不管大门小派,只要功夫好,不尽风光,却最起码自在逍遥?

  然最妙在于徐皓峰虽落笔武侠,却意在展现一个曾经的传统中国,民国江湖。自以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了解甚多,因身在其中,谈它的研究它的也甚多,推崇派、批判派观点所见也大致相同。不过却在徐皓峰的武侠小说里,看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眼光。而他说,他只是传统中国文化碎片的拾遗者。

  比起让人下巴都要掉下来的情节,这种暗藏于故事里的对传统文化没落与断裂的反思,反而成为最打动我的东西。我们都认为中国自古就保守和传统,可是在儒家盛行之前,在《古诗十九首》里,有那么多热情奔放的情诗。中国的传统不应该女人永远处于被动吗?可徐皓峰说,那时候的风气是,如果一个男子贸然去向一个女子表白,那一定是失礼,必须是女人先主动,女人有所暗示,男人的传情才不会被看做是一种冒犯。

  “传统女人不是只会刺绣、生育,中国妇女从小就受到管理家族财权和行动权的训练,尤其在名门望族里,管财权的都是女性。所以就像《大宅门》里演的那样,当家族中男性垮掉,女性一出头面向社会尽然所向披靡,因为她平时就有这样的训练。”看完《道士下山》后,深深一叹,不愧是《一代宗师》的编剧。《一代宗师》讲的不是武功,是武侠,讲的是规矩,是武林时代国人的价值观,是宫二孤独终老也要去恪守的东西。

  徐皓峰身处电影圈,97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却转身离开这个圈子,关起门来读书、写作,研究道家文化,整理武林资料,做了很多“无用”的功夫。这种心静的定力,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耐住了这份寂寞,所有也成得了大器。当他还什么名气都没有的时候,把写好的书稿投给出版社,就出版了。后来有读者是他的粉丝,给他投资,就当导演拍了武侠电影《倭寇的踪迹》。

  《道士下山》也被陈凯歌拍成了电影,据说是今年7月上映,云集了李雪健、范伟、郭富城、张震、吴建豪、林志玲一干明星,我看了剧照,还挺有感觉,只是对王宝强演书中的道士,实在难以认同。林志玲演片中的女主,似乎也还差点意思,我心目中的人选是宋慧乔,《一代宗师》里,她太惊艳,把那个时候的中国女人演得莹润而有光。

  徐皓峰以编剧闻名于世,但其实他在武术界地位更高。徐皓峰的二姥爷李仲轩,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李仲轩34岁退隐武林,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因遵守与师父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徐皓峰随二姥爷学过形意拳,却未曾拜他为师。听说,从香港来的武术指导,到内地都要先找他拜码头。真是酷,颇有民国遗风。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道士下山》并不成熟,也不完美。除去故事清奇、语言典雅带来的阅读快感外,徐皓峰作为一个小说家对叙述节奏、人物线索的把控略显青涩,好的小说家,即时编一根很粗的麻绳,最后亦能优美地拧成一股线。《道士下山》线头众多,前面的伏笔在后续的故事里交代不足,或是前面浓墨重彩叙述的线,突然停止了,而这种结束的深意,铺陈不够,所以意味也就没出来。书的结尾也稍显仓促。

  不管怎样,自《道士下山》后,我宣布成为他的死忠。

  《道士下山》读后感(九):阅后小结

  购于转转·摘抄

  1.

  5《修订本前言:人生可逃》

  总之,人生有退处,退一步,海阔天空。容许人逃身逃心,才是成熟社会。

  2.

  9《初版自序:隐世者 早逝者 混世者》

  不择手段是人杰,不改初衷是英雄。

  3.

  4《一:一下青山万里愁》

  店主:“嗨,你还是个童男子。我上山前,已经碰过女人了。男女之事,只要开了头,就等于是跳了悬崖,和一切好事都绝了缘,只有堕落再堕落。”

  4.

  8《二:风过西湖千竹悲》

  竹林风吹,沙沙作响,一片水波来而又去。店主:“上山下山的奔波,令我悟出一个道理——其实成仙是没有意义的,与其无聊地活上千年,不如快乐地度过一宿。”

  5.

  13《三:入定》

  何安下:“我该如何活下去?我知道许多修炼秘诀,但我没本事从世上赚回一个馒头。”

  6.

  34《九:目击》

  她的背影肩丰臀满。老者眯眼望着,喃喃道:“好女人。”何安下受老者影响,也感美极,不由得点了点头。 女人走出两人视线后,老者正色起来,道:“小兄弟,我如果是受人追捧的一代宗师,便不会有这副色鬼样。所以恶念不是来自内心,而是不得志的生活。” 想消除恶念,先要改变生活。

  7.

  45《十一:零落年深残此身》

  回到岳王庙后院的小屋,老者已浑身瘫软,各种死亡征兆渐次出现,口齿不清地说今天是好日,因为每年的今天都会有一个朋友来看他。

  何安下:“您一生都在躲避彭家,怎么会有朋友?” 老者慈祥微笑,并不回答。何安下思索今日并非节日,便问:“今天是你生日?”老者摇头,语若游丝:“人的生日,并不单是妈妈生你的那一天,还有很多,能令你心境改观的,便是你的生日。”

  8.

  55《十三:笨招》

  只要能自立门户,哪怕在海角天涯。

  9.

  69《十五:暗柳生》

  沈西坡忽然大笑,直至笑出眼泪。止住笑后,他掏出一方手绢,从手绢上抽出一根丝线,用力一扯,似蝉似笛。 沈西坡:“刚才我用一根丝线威慑住你。其实这不是武功,是技巧,你的功夫远高过我。” 何安下变了脸色。 沈西坡的笑容近乎甜蜜,“但我一样可以杀死你,这就是剑客和刺客的区别。想试试么?”

  10.

  80《十八:日炼月炼》

  一个人的贵贱,在于他吃什么,吃燕窝的人和吃窝头的人,几乎是两个人种。动物的贵贱,也在于它吃什么,食露近乎神仙。 何安下:“只吃露水,怕不够生存。” 柳白猿:“露水在早晨才有,早晨的阳光启发万物生机,猿食露水,其实是吃阳光。” 看着何安下疑惑的表情,柳白猿淡淡一笑,“这个世界很奇怪,动物不如植物。一切植物都在暗中模仿太阳,树里面的年轮,描画的便是太阳的形状,一朵花开放,是太阳的动态。而一切动物,则在模仿月亮。夜晚活动的动物远超白日,月圆时,所有动物都会变得亢奋,包括土里的虫子、深海的鱼——它们还没有进化出眼睛。” “人类是动物,女人有月经。其实男人也有月经,只是不明显罢了。动物一身都是月亮,唯一的太阳痕迹便是眼睛,眼睛同时具备了太阳的形状与动态。可惜大多数动物都不会善用这个器官,将眼睛用于仇视,动物之间相互捕杀,人类之间相互陷害。”

  “和太阳最为接近的是鸟类,但它们飞上高空,只为俯视地面。它们飞翔时背对太阳,所以鸟类是最令人惋惜的动物,它们浪费了自己的天才。” “猿是动物中的异类,它们的眼睛会望向太阳。晨雾中的太阳美妙非凡,猿能领受巨大灵感。古代刺客以猿自比,表明武功的本质是生物进化。剑法先以夜炼,开启生理上的月亮系统,以达到动物的敏捷,之后便要进入日炼,像猿一般,开启自身的太阳系统。” 何安下听得一怔,道:“这是剑法秘密,为何告诉我?” 柳白猿:“告诉你的只是原理,没有口诀,你依然不知如何修炼。况且,在这车上,知道这原理的,不只我一人。” 他抿了口茶,反手敲敲车壁:“辛苦你为我们赶车了。” 马车骤然停下。 何安下茶杯中的水溅出,落在车板上,形成一个椭圆。柳白猿指着水迹,“地球上一切东西的影子,总是近似椭圆形,等于在描画太阳,一切东西的运动轨迹也如此。重力,是无形的太阳。”

  11.

  82《十八:日炼月炼》

  柳白猿:“我在练了一年零三个月后,嘴里的针可以吐出两米,练过了三年,可达十五米,至今仍停在此程度上。我常想,现在科技发达,如果在嘴里装一个弹簧机械射针,岂不快捷便利?” 暗柳生:“怎么说出这种话来?世上没有比人体更奇妙的机械,以气息发针,是武学正道。剑谱上记载,达到一百米后,针便可不用,吐气就可伤人。最高境界,是杀人于千里之外。” 柳白猿:“你达到多少?” 暗柳生:“和你一样。” 两人默然。许久,暗柳生叹道:“超出一厘一毫都是艰难的,我停留在这程度上,已经三十年。我多次想过,这一生,我恐怕难以练到剑谱上的境界。练一样东西,却不能练到极处,总是遗憾吧?” 看着暗柳生的青年脸,何安下暗自感慨:他竟是个老人。 柳白猿:“为了练出发针的气息,需借助月亮的引力,但每月只有一次月圆,一年不过练十二次。人生有限呀。” 暗柳生再叹一声:“我已老了,你毕竟还有时间。” 柳白猿:“这是个急功近利的年代,我有时间,恐怕没有潜心修炼的心境。”

  12.

  95《二十:琴少知音不愿弹》

  店主“哼”一声,却不说价钱,话题又转:“琴音松透,关键在于木料,五百年木料制成的新琴,往往比一把三百年古琴还好。制琴匠都是盗墓贼,因为棺材板往往是一流琴材。也会去访闹鬼荒宅,因为房屋大梁一定好料。但棺木受潮气,梁木受压迫,都会损伤肌理,音色松透,可惜不能清纯。” 店主将琴举起,定在眉前,如捧情人脸庞:“我得此木料,是千载难逢的机缘。它原是一座古寺中的大木鱼,僧人敲它念诵佛经,不知有几百年。我当年爱琴几近疯狂,一听它音色,就长跪不起,终于感动寺院长老,把这大木鱼舍给了我。小朋友,你说它值多少钱呢?”

  13.

  106《二十一:明柳生》

  柳生冬景:“你的兵器?我不杀空手人。” 彭十三四下看看,抱起诊桌的椅子。 柳生冬景:“这……算什么兵器?” 彭十三:“能杀你的,就是兵器。”

  14.

  108《二十二:水瓢秘诀》

  彭十三:“你看到平常心了?” 何安下:“我只看到水瓢在地上打转。” 彭十三:“那就是平常心!” 何安下一怔,彭十三:“触着即转!” 何安下惊叫一声,似明白又非明白。 彭十三:“扔水瓢的教育,我十岁时受过一次,那是父亲教我如何化掉敌人拳劲。水瓢是圆底,落地时不是一个面而是一个点,碰触地面就会旋转,薄薄的葫芦,用多大力量都摔不坏!” 何安下觉得身上的太极拳劲一改,有了另一番生动。 彭十三叹道:“触着即转是太极拳的力学,不料被和尚作了禅学。我们能化掉敌人的拳劲,和尚却化掉了整个世界。” 平常心即是触着即转之心,犹如弄潮而不湿衣、玩火而不伤手。

  15.

  109《二十二:水瓢秘诀》

  何安下与彭十三对视一眼,两人未言语,却明白了彼此心意:即便诱惑再大,也不去动它,因为活人要尊重死者。

  16.

  110《二十二:水瓢秘诀》

  对于禅法如何融入剑法,沈西坡回答:“柳生原传剑法有一句口诀——出剑的时刻,便是忘记这一剑的时刻。如果心灵停歇在自己刚发出的招法上,不能即时即兴对敌变化,便会被斩杀。禅法也要心无挂碍,即时即兴地面对世界,柳生旦马守便是在这句比武口诀上找到与禅法的契合点,进而将整个禅法放入比武中验证,竟然处处皆是,无一不爽。”

  17.

  111《二十三:活佛灌顶》

  沈西坡:“中国人善于对付中国人。”

  18.

  129《二十五:白尽梨园弟子头》

  长枪是古代战场上的“龙技”,学得长枪之术,可以列土封疆,与君王分天下。持长枪闯敌阵,能以一敌万,因为长枪用的不是臂力,而是腰力,所以有可怕的持久力,越战越强。

  19.

  150《二十九:高人》

  何安下:“隔行如隔山,我真搞不懂,那些政府大员个个都是人精,怎么会受你这种人糊弄?” 高人嘿嘿笑了,“他们不是被我糊弄,而是被他们自己糊弄。一个人有了贪念,就不可能再有智商。”

  20.

  159《三十二:五岳真形图》

  形意拳是山中修炼秘法,不练形意拳,入山等于没入,因为入不了山中仙境。汉代道家说入山需得“五岳真形图”,现今世上有此图流传,一般道观会将此图刻于桃木上,做成腰牌出售。猎人买来戴,避免迷路、蛇咬、沼气,将此图制成铜佩挂在屋檐下,避免野兽、盗贼。 这种五岳真形图,是五个山形,仿佛俯瞰效果的平面地图。 段远晨:“什么是五岳?五岳就是五脏,五脏是金木水火土,肺为金、肝为木、水为肾、心为火、脾为土。形意拳内含枪法,枪法就是金木水火土之法。” 枪在古代是神器,先用于祭祀后用于战场,西方教堂顶部尖耸,直指天空,而枪尖就是中国人的教堂。汉地的寺庙、道观、学堂、衙门前都要立旗杆,以示威严,便是上古“插枪镇宅”风俗的演变。 枪是古代天文测量工具,名为五行枪。金木水火土不是物质元素,而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行规律,“行”字是运行。古人用枪测量五大行星,借用其规律,发明出枪法。 三国时代以前的兵器多为硬砸硬砍的重兵器,运动多为直线,枪法出现了“阔点为圆,缩圆为点”技法,用斧钺钩叉锤镗戟戈等重兵器迎战枪,会吃亏,几乎没有还手余地,技法上落后太多。 五岳真形图不是图案,而是五种枪法。练枪法,能令五脏发生奇妙效能,可与草木山石发生感应,如此方是入了仙境。仙境是境界上的,不是秘密地图,走路是走不到的。所以,内含枪意的形意拳便是五岳真形图。

  21.

  160《三十二:五岳真形图》

  何安下:“你既然得了秘法,为何与他们混在一起?” 段远晨:“我不与他们混在一起,又和谁混在一起呢?我没有我师父的天赋和勤力,也许一生也入不了仙境。我现在觉得,好吃好喝,就是神仙。”

  22.

  182《三十七:广宁不孝生》

  年轻不等于美好,世上有许多天生的恶人。

  23.

  193《三十九:自叹自感乃垂头》

  中国的服装是长袍大袖,衣料为柔软纱绸,身上轻了分量,手拿扑克牌便显得窝囊,所以要玩有重量感的麻将。西装布料坚挺,纸牌便显得轻灵,构成轻重对比。 这个世界需要轻重缓急。

  24.

  212《四十二:猕猴桃》

  牛羊降生后,三分钟内完成站立,五分钟内完成奔跑,因为世上还有虎狼。

  25.

  219《四十四:青龙》

  何安下:“钝刀?说明他办事不利?” 大痴:“不。钝刀割肉,分外痛。他惩处某人,必将罪证搜集得详密,以理服人,让你无法推托,让为你说情的人无法张口。在这个不讲理的世道,一个讲道理的人,不是很可怜,就是很可怕。”

  26.

  220《四十四:青龙》

  大痴:“令恶人少做件恶事,便是做了件善事。”

  27.

  230《四十六:云雨难忘山河新》

  何安下:“以你的武功制服那日本刀客,只是举手之劳。为何不出手?” 段远晨一脸正色地说:“让日本人闹闹,可令民众警醒。” 何安下:“死了数条人命。” 段远晨叼起酒杯,仰头喝下,“他们死得其所,我们可借此号召当地富商向军队捐款。兄弟,一个日本士兵的子弹配备是一千八百发,一个浙江士兵是三十五发。中日必有一战,那时死的人可是成千上万。” 他的话令人无法指责,因为是为了国家。何安下垂头看眼前酒杯,酒红似血。 何安下:“为了一个崇高的理由,就可以伤害民众么?” 段远晨哈哈大笑,“我也不忍心,但为了做好事,先要做恶事。政治,从来是忍痛作恶的。”

  《道士下山》读后感(十):《道士下山》:痴人侠客 武林迷津

  “人活一世,总要有个痴迷”。对于徐浩峰来说,这个“痴”就是武林,这个“迷”就是电影。作为电影学院老师、导演,徐浩峰同时也是民间武术整理者、武侠小说家。

  《道士下山》是徐浩峰既《逝去的武林》后,又一本纪实武侠作品。它根据武林掌故和前人口传汇集,讲述了一段民国江湖传奇,颇有向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江湖奇侠传》致敬之意。书中小道士何安下下山后奇遇各界人物,西域高僧、政府要员、日本武士、中统特务、太极高手、梨园名角……各种武术心诀,种种执念难平,共同重现了中国传统武林的江湖风物,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硬派武侠作品。

  武:习武即修禅

  《道士下山》被称为硬派武侠,硬在哪?

  硬在真实,不回避。

  很多武侠小说把打斗写的天花乱坠,但一说到原理就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别说角色说不清,作者自己也不明白。徐浩峰做民间武术收集和研究已经有20年左右,所以在《道士下山》中,可以直接看到武林要诀和密传心法。

  这些心法巨细靡遗,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习武”,都是干货、硬货。小处比如习武场所,“水边不能修炼,因为身体敏感,经受不住水的寒气”;比如兵器,“刀法避实击虚,转破重兵器,只砍人身”,“枪可以破刀,因为枪虚,枪杆越长越可以生出变幻”。又比如暗器,精髓在于“对日常事物特性的把握”。大处比如交锋,出剑的时刻,便是忘记这一剑的时刻,“如果心思停留在发出的招式上,不能即时即兴对敌变化,便会被斩杀”;比如太极真谛,“不是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一类招式,那只是门面,其实太极拳只有一招,就是练拳者肌肉的动势。”而后,又通过一系列人物抽丝剥茧出太极拳的整体理念——彭七子发现太极修炼的关键在虚中有实,于是在废指中求太极;汪管家悟出“手肺同型”,所以“在琴中求太极”;彭十三根据扔水瓢的教育,悟出太极拳的力学即“触着即转”,于是在转中求太极……《道士下山》中的习武,与其说习打斗,不如说学禅修。

  徐浩峰的武打理念和旧香港武侠片,以及日本剑客片很像。通常,比武双方对峙时间长,先比气势和比嘴皮子。气势自不用说,比嘴皮子分为比想法和比口才。比想法,是很多国产武侠片都乐于展示的,比如徐浩峰执笔的《一代宗师》中掰饼论国事的一段;比口才,则是先将自己的功底讲出来,摆出稳操胜券的姿态,扰乱对手的心神。然而,一旦对峙完毕,真正的打斗的过程会很快,动作也简单。比如彭十三与名柳生过招,彭十三动作毫无章法,惊慌中举起椅子做武器,明柳生砍断椅子腿,胜利在即。然而,千钧一发处,却被彭十三将另一只椅子腿对准胸口,力透胸骨,震坏内脏。与惯常武侠里精彩的打斗和飞檐走壁的动作相比,《道士下山》里的武打非常质朴,甚至简陋,不在意动作和武器的花俏。因为真正的“高手都是最细心的人,比武时生死都在一线之间”,水平相当的高手,比的是对时机的把握。

  侠:平凡却执拗

  《江湖奇侠传》中 性格古怪者必有奇技。但《道士下山》里的“侠”都很正常,在他们发难前,就像你的邻居、朋友、同事,或是任何一个路人,有着不明显的性格和技能。就连小说主角何安下,都朴实、苍白,类似于穿针引线的角色,而不是话题中心的英雄。

  也正因为侠客都很“路人”,这些侠客也都不完美,有着“路人”的困境和迷思。比如一代武术宗师级周西宇,被彭家追杀不得不隐居寺庙当起扫地僧。郁郁不得志,加上百无聊赖,他靠着“目击”(用眼神将人催眠)的功夫,十年时间在岳王庙玩了200个女人。从前心高气傲的武术天才,成了一代色鬼,终究在65岁高龄因花柳病命赴黄泉。“恶念不来自内心,而是不得志的生活”,周西宇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无能为力。

  但为什么这些困境重重的“路人”能成为“侠”?因为执拗。

  一代太极大师彭乾吾,因嫉妒徒弟的功夫超过自己而将之逐出师门,同时屡屡追杀“拿了彭家东西(功夫)的人”,不可谓不卑鄙。但他又可以因家训“彭家没有败绩”而拼死,面对功夫更胜一筹的敌家,他将敌家抱住,使其无法发招,同时用天生蛮力将之胸骨抱碎,用内脏俱裂的代价和对手同归于尽,不可谓不悲壮。“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彭乾吾心胸狭窄,阴狠毒辣,但又何尝不是一位不改初衷捍卫家族荣誉的真英雄呢?

  徐浩峰的武侠和金庸武侠非常不同。金庸的江湖很浪漫,人物侠义、有魅力、带着光环,他终究要写的是人情。然而,徐浩峰的江湖很真实,鱼龙混杂,各怀欲望、各有坚持,他要写的是传统、是信誉、是阴阳、是家世、是师承,是哪怕迂腐的执念。

  思: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在《道士下山》创作中,徐浩峰走访了多位民国武林的高人。加之他多采用上帝视角,一边讲故事,一边做点评。所以书中故事之外夹杂大量私货,这些私货也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作为道教徒,徐浩峰在书中提到的道教智慧,隐士文化,十分新奇有趣。比如道士打坐,如何不饮食?书中提到“食气法”,即含一口气在嘴里,等它温热起来,然后像吞一个饭团般咽下去,此法会引起大量唾液分泌,通过“食津吞气”达到抵御饥饿的目的。又如他谈到“呼吸”,“孩子之所以能成长,因为小孩和大自然是一体的。随着年龄增长,人身上的自然越来越少,于是病弱衰老。呼吸是大自然在人体上安装的密码,倾听呼吸就是接近大自然。”再比如神奇的“接天雷”,“雷是阴阳相交的现象,阴阳相交,化育万物。感受打雷后的空气,可补充人的元气”。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一定可以在书中挖掘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除了知识,书中徐浩峰个人的奇思妙想,脑洞之大也让人惊喜。比如,他写“高人”破解屈原《九歌》,将祭祀变成性狂欢,通过住持法会让少女与高官合欢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破解国难,带来百年和平,又荒诞又好笑。又如,他借助狐狸精之口称《红楼梦》已完,曹雪芹未死。“曹公将后半部故事都插到前半部里去了,《红楼梦》有循环读法。他没有病死,而是入昆仑山修炼去了”,虽然荒诞,但也有几分真意。再如,“只有长像周天子那样鼻如悬胆,眼如飞燕的人才能当皇帝,秦始皇以武力灭了各国,建立起大一统帝国,周天子被废。但之后朝代的皇帝却纷纷长出周天子的脸。因为周天子的子孙隐逸后,流散到各地,混入不同种姓中,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姓氏出现,仍做中华的皇帝”,虽然挺扯的,但想法很新奇。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例子,虽然书中后半部涉及精怪有些写飞了,但整体来看,可读性还是非常强。

  总的来说,《道士下山》是一部浮世绘,故事线性发展,每一个人物和事件都横空出世,有实有虚。许多人认为这本书在故事和人物上有种种缺点。但我认为这是故意为之,它达成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本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把它看作一幅“中国武侠江湖山水画”,随着画卷打开,我们浏览各色人物,记事不记人。但当所有的单薄人物汇集在一起,却恰恰描绘出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江湖形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