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6 04: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精选10篇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是一本由九州出版社著作,CNY 32.00出版的26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4-3-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一):三论续书

  我在北京时收到家信,说红楼残稿已被寻回,特来告诉。我以为我会是出版后的第一批读者,也抱着这样的决心自得意满。 如今已是四年过去了。 今晚因为备讲,翻阅资料才得知,一百零八回的红楼二〇一五年就已经面世了。我一无所知一无所得。 我太久不读书,也不肯认下真来动笔,以致如今文辞寡蜡,或多取宠妄言。其实是无面目与从前相对,所谓才思未见积成,倒是况愈下流。 事无所成,忠又有负。忧思于此,满是凄惶。 刚看了吴版红楼续书的两回,八十一和八十二,局篇底是曹公的沟壑,但文辞粗鄙太过,誊录者盖以红楼作故事解闷儿,故而只记述情节起承转合,唯大意耳。 又见颦卿雅谑之俏,众奴刁主之顽,蒋袭卫史香菱之际遇与前文脂批相和,宛如旧识重逢之悲喜交加故人还阳之大震将疑。 一如晴雯因假宣有盗以致身陨抄检,袭人终因卖友告密而失信被逐,都是自食因果,是顶好的安排。 不过艾官一行说晴雯早就宣扬过袭人宝玉有私,倒不太合晴雯的高节。 黛玉作十独吟,【鸳衾】等词,也不矜持。 王夫人心许黛玉似不合情,细思又极为合理;贾政意属妙玉,更是神来之思,拍手称妙! 张爱玲人生三恨之红楼未完。哪成想,张距曹二百年,我距曹近三百年,二百近三百近?张不得全书,我竟得残稿,将可抵半部。 可惜西海岸之行太早,今后也极难再成行,否则定要将红楼残稿焚灰尽散西太平洋,以慰张。

  ——十二月六日零时许

  大没意思,很多旧梗如“呆雁”,黛玉说自己的诗不好要夺了去被拦,还有很多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都是如此,几乎是前文照搬或翻用。还有说黛玉觉得一股热流…不觉痴了………我简直哈哈哈哈,感觉像看西厢记。如若本部不是曹公初稿,又几次删改后挪用于前篇,那就老大意思,连伪作都不算,是崇拜者的仿作。 另,司棋通联潘又安欲劫贾府已令人生疑,鸳鸯玉钏暗讨主子刻薄实在不符曹公对女儿周全维护。还没看完,但如果潘又安召来的一伙强人里有倪二柳湘莲等人,就是真作八九不离十了 再读再论。 宝钗去寻算命的还亲自引路实在荒唐

  读到宝玉作诔文悼黛玉,说“吾妻林氏黛玉”,哭瞎[流泪] 黛玉果然是吊死的,我第一次读红楼就觉得黛的结局一定是自缢,我对了,可是我不开心

  ——十二月六日下午

  将二十八回读完,不愿也不得不认为,依旧是伪作。文笔就不值细分说,比之流潋紫之流尚不如,言辞粗鄙,多挪用前文(前八十回)判词和白描原句,仿制滥照,拙劣得明火执仗。 最要紧人设全崩。尤其钗黛。黛玉有经营之才,但无治人之量,却是有的,但绝不是没有识人之明的庸才,再者决计不会做出将人活活打死这等冷酷之行,料是作者受薛小妹十首怀古诗之误,将其中《拷红》一节当做小红谶迷,其实只是西厢中红娘,不应直接通用,太不高明。再有,黛玉也绝不会因红玉名中带玉字就对其有偏见命其改名。 宝钗虽世故,但也不会主动勾引改嫁贾雨村。曹雪芹对笔下的每一个女儿都是敬重的,不会纵加此等淫行,更不符宝姐姐清矜持重的品格儿。且,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讲一位姑娘雪中抱柴,应当应在宝钗后事,是贫苦孤清而终。太久未读红楼,有些记不大清,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十二钗命运的题画,除巧姐外似乎还有一位白发纺女是宝钗。更不要说宝钗请术士破坏木石结姻,毒设离间计间接逼死颦儿——钗黛一体!是真相惜,不是假作戏。 其余细节种种不一一赘述。 但也有极为大胆却合理的。譬如,成亲之日抄家,黛玉苦撑家业;探春临行前说非酒醉不可上路、卫若兰麒麟当胸英发射圃,甚至紫娟啼血,玉带林中挂的锦囊收骨都极具美感张力——倒似曹公原作了。 难得在茜雪小红岳神庙相慰、悬崖撒手、卫若兰射圃等等前文言明既成却散佚的章节,都与批语对的上,阿凤巧姐妙玉等人的判词也一一对了。李纨的差一些,不过是受誉则死,并不值判词中的“枉笑谈”。但也有几处太过于贴合脂批而狂造命运,为了批评中一句柳倪等四人落草义侠,竟让满世界都是强盗贼寇了。 还有三大不可能,使得不像是原作。一是太过刻意因果报应,诸多强捏的巧合,大不适前文通篇的平畅。二是疾呼汉虏民族矛盾,不合雍乾时代高压背景,不合曹家发迹实情,还是太传奇,为了落败几个世族特意灭了一个国家?三是主旨不对,应是空,而非怨,格局作小了。 另外,这二十八回奇就奇在仅有的几条脂评,语气太像,疑是真作。 所以但愿这二十八回续书,半真半假,且存一部分曹公真意,余下大底便具是誊录人的主观改造了。

  最后一句,这二十八回的补余者,定是个熟读红楼和全部脂评的人,应该是个男的,略有些愤世嫉俗,倒是不怎么悲悯,而且感觉耐心大好,又十分机敏聪慧,大有魄力的一个人

  ——十二月七日零时许

  三论红楼续书 豆瓣上有人说续作太假,黛玉不可能跃跃欲试管家,不符合脱俗的形象,太好强。还举例说诗社作诗,别人都奋笔疾书冥思苦想,只有黛玉弄弄花拨拨草玩的轻松时间快到了才提笔一蹴而就说明黛玉淡然。 其实好强是黛玉的本性。她就是故意在别人都很努力时候故意显露出自己的轻松,这是她的天分,只有她这样傲气才不讨人嫌,因为所有人都服气她。黛玉不是不在意,不是不争,不是出世,相反,她对这些敏感着呢,有一些青春好胜傲气在天性里,所以风雨夕互剖金兰语之前,她处处比照着宝钗来,不仅是因为宝玉,更因为方方面面只有宝钗才值得她另眼相待危机感。 再者黛玉是对生命极大热情的人,虽然喜散不喜聚,但绝不是眼见贾府白骨如山而不动心冷酷之人,所以如若当时,她会自觉担起持家的重任,她是有治家之能的,探春代理一回可以看到黛玉的精明,她对贾府里的奴才也并非全不留意,是冷眼旁观看透了的。 所以如果当同续书一般大末世强梁肆意,黛玉的抉择之勇,黛玉的经营之谋(自种粮田),黛玉的待人之失(苛刻多疑)具是符合当时的极端环境和本人品性的。 只是宝钗之毒(设计瞒颦卿,计并不高明,不见宝钗之机深,钗黛斗智颦儿败得太轻易,不合黛玉之多智),黛玉之狠(计较红玉之名,鞭杀红玉之恶),这两点才露了假。

  宝玉宝钗结为夫妻之夜像极了宝玉与宝钗之副袭人的初试云雨情一幕… 弑父、卖主、背亲、欺友、淫行、九国贩骆驼…大末世里一个家族末路中显露的礼崩乐坏人坍塌,在现实后世里无数次再现,仿佛在百年之前预见了战争革命、思潮种种,笔力虽庸,但布局常人所能。这才是文学真正的力量,令人胆寒心摧的力量。 所以我说这版续书似假还真,似真还假,当是原伪参半,是残稿里的残篇。

  最悲伤的不是白茫茫大地干净,是直到结尾,全书的主人公贾宝玉,除了对黛玉的思念令人动容之外,从不曾见到一丝一毫了悟的光辉,这人间不见曙光——但如果这是一部彻头彻尾忏悔反思录,不记功业有成,倒反而合理了。

  ——十二月七日下午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二):癸酉本评点

  癸酉本重现于2008年,号称真本,十年来备受质疑。今天一口气读完后二十八回,现根据个人阅读体验评点如下

  1、语言。语言粗陋,文气失色。虽然版本发现者承认擅作了修改,但是整个后28回遣词用句上都大失本色,缺乏前80回的精致感,不同人物的用语也嫌趋于同一。

  2、诗词。癸酉本后28回缺少出色的诗词,还有不少格律问题。例如,第102回三首律诗平仄、用韵、对仗问题很多,而妙玉却称“果然好诗,真乃佳作”,令人尴尬

  3、叙事。叙事过于直白琐碎。前80回多描写,省叙事,很多事件包含在人物对话心理甚至是暗示中;此本略描写,重叙事,有的事件甚至巨细靡遗,反复絮叨,读来令人不耐。

  4、呼应。刻意讲究呼应前文,有“代为签到”之感。若以黛玉自挂枝间、宝钗流死雪海应“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还可勉强,以卫若兰箭射菜圃应“射圃”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5、隐喻。前80回隐喻晦涩很难说用心落在何处。此28回则过于露骨,直言“如今皇宫被戎羌占了,咱们汉人被人夺去权位,国仇家恨重比天高”,甚至喊出口号“誓灭胡虏,还我河山”。黛玉冤杀小红,似暗讽崇祯杀袁崇焕;写大观园之芜毁,似喻圆明园之大劫;贾环、薛蟠两拨人大战荣宁府,又似日俄战争。其意似是反清复明,又似在抗击列强。

  6、人物。与程高本相比,癸酉本维持了前80回贾家对宝黛的支持态度,但是在诸多人物的性格行事方面却写得颇为突兀怪诞。宝玉寄情妙玉在前,迎娶宝钗在后,更兼与蒋玉菡胡混;宝钗频施毒计,勾搭贾雨村;鸳鸯勾结匪盗;如此种种,荒唐不经。

  7、构架。癸酉本后28回,读来有封神榜的既视感,各人俱在末回情榜上,又要照应幻境诸策,不敢妄漏一人,所以十分琐碎地交代各人结局,似流水账一般。

  8、情节。虽然诸多情节过于突兀牵强,但是我觉得主线情节算是这个版本的最大亮点,尤其是写四大家族家破得彻底,人亡得干净,几乎没一个不以悲剧收场。相比程高本而言,癸酉本的完全悲剧结局更令人震撼

  作为结论,癸酉本过于粗糙缺点很多;对比前80回推断,此本多半系后人续书伪托;以文字思想看,则疑为清末民初伪书。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三):信与不信,无可厚非

  这本书花了我一个通宵看完了,离奇之极,才让我觉得故事的骨架是真的。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红楼梦到底完没完?有没有人看见了结局?从现在众多的书籍资料中来看大多数人认为红楼梦当初是写完了的,开辟鸿蒙十二支曲子,暗示了结局。至少作者是构想好结局的。如果您认为红楼压根就没完,那么就不必看这书了。

  其次一个就是相信不相信脂批,如果不信,其实没啥讨论的,估计也不会信探轶学一说了。所以这本书是建立相信红楼初稿已完,并认为脂批是真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第三个问题就是既然相信脂批,那么就该认为现存稿只有80回,因为后40回高鹗的续写的部分有太多和脂批对不上,什么脂批中的风雪狱神庙的情节,还有判词中的终陷泥淖中都得暗示都不够对的上。既然相信红楼已完,为什么现存稿只有80回,后面的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现在统一说法是清朝大兴文字狱,后面的文字触犯了当时的玉律。这就说明后面的内容肯定让人大吃一惊,不是涉及政治,就是暗讽统治者

  基于以上几点,我开始读这本书,我告诉我自己如果我是一个统治者,我会不会让这本书在百姓之间流传,如果情节不涉及统治者隐喻我就认是假的。说实话,我不算失望,单是流寇打败官兵,新朝追杀旧臣这几个指向统治阶级的故事,我就相信故事骨架是真的。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人物性格变化,这个很好理解,宝玉常说为什么闺中女子一出嫁就和小时候一样了,我注意了一下人物性格变化较大的几个人皆是谈婚论嫁之后。

  至于语言美感,诗词质量我不评说,是不是誊抄者加入自己的风格也不得知,反正我喜欢的是这个故事的骨架。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四):请大家查一查书中的诗词,来鉴定真伪

  我没买过这本书,只看了网上贴出来据说是该书的诗词。

  若是网上所贴无误的话,那我倒是有想法了。

  作诗填词对于古人来说,乃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

  而只有现代人文化素养没古人这么高,才可能有出韵(不押韵)或出律(不合律)的事儿

  大家要是对诗词感兴趣,可以拿着书中的诗词去核对一下诗词格律。

  诗词创作关键一点,就是诗词都要押韵。

  或许有人会说,很多古诗,读起来并不押韵。其实,并非古人的诗不押韵,而是古今发生改变

  唐朝之前赋诗有专门的韵书,只可惜韵书失传了,唐之后作诗是按平水韵,幸而平水韵流传了下来。

  所谓押韵,就是该押韵的句子尾字的韵母需要相同。拿诗来说,二四六八等偶数句要押韵,而奇数句就不需要押韵。至于首句,要看情况而言。

  众所周知,诗分近体和古体。近体四种格式:平起平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平起仄收式。

  所谓起,是看首句诗第二个字的平仄,该字为平声字,就是平起。若该字为仄声,就是仄起。

  (这里插一句,所谓平仄,也就是字的声调。字有四声,按四声不同分平声字和仄声字。仄声字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所谓收是指首句诗的尾字的平仄。平收式的首句要押韵,仄收式的首句不押韵。(首句押韵可押邻韵,而其他双数句就不能押邻韵,所谓邻韵,也是有专门韵书归类。)

  除了押韵,近体诗中每个字的平仄也有规定,不可随便更改,就算为了内容需要,要更改字的平仄,也有专门的规定。

  再来谈一下古体诗,虽然古体诗没有诗句中每个字的平仄规定,但古体诗还是有押韵的要求。

  古体诗通篇可以押同一韵部的韵,也可押邻韵(邻韵的概念我已经说过了,是有专门的韵书来安排几个韵部成为邻居,不是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的。)

  另外,古体诗也可换韵,但至少得两句一换韵。就是前面两句是押同一韵,接下来两句再换另一个韵。当然,也可以四句一换,六句一换,八句一换……以此类推,就用不着多说了。

  至于词既要押韵(词可押同韵或邻韵)也要遵守词句中每个字的平仄的规定,(怎么一个遵守法,是要看词牌的规定。每一种词牌都有相应的规定。)

  我这里再强调一点,曹公时代的人写诗填词都是按平水韵的韵部来的,而只有现代人才会用今音也即普通话来填词作诗。

  便是民国时代的文人要是模仿曹公时代的诗词的话,也是按平水韵来写的。民国文人的古文素养远远高于现代人。

  大家看了我的评论,应该知道怎么去品评书中的诗词了吧。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五):荒唐至极不荒唐

  废寝忘食一次读完,这离奇荒诞的续本我看倒有八九分可信。

  语言粗俗行文仓促不是大问题,此书或由续者知晓原作掌握故事全脉后复述得出,且受彼特定时空下某些特殊原因干扰,可解释其文辞和细处情节重漏尴尬。至于人物所谓“画风突变”倒不如看作删补润色,即红楼梦另一壮美奇绝之处,对人物的精深刻绘赋灵赋魅前的生硬,焉知不是最核心本意?令人错愕也是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部分,比如元春作为后妃竟然领兵击敌而后又被陷害处死,黛玉已嫁给宝玉掌管家印后疑心病重错杀小红导致贾府最后一刻完全崩塌,还有颇受诟病非议的两处,即宝玉深植的淫性以及宝钗面热心冷的极致推演,看似荒唐无稽,实则与明末血泪史一一对应,契合了全书提纲挈领意蕴无穷的第一回目,具体分析和大量例证见文末神帖。凤姐自尽后,已被接引入太虚幻境的魂灵仍愤恨不已乃至逃回人间扫雪拾玉而后却复仇未竟,即便不知明亡史,寒冬白雪一缕孤魂在兹,心心念念恨怨徘徊,读来怎不令人叹息动容,欲探究竟。

  另一推测,这份粗底稿或者说它背后的真底稿是写来直抒胸臆并偿还夙愿的,如同人们醒后第一时间的述梦,之后本就计划大刀阔斧大肆增删修订隐匿编排,甚至作为内部低调传阅的平行版本 —— 毕竟对强盗流寇的种种暗喻影射鄙薄批判过于明显相符

  。以往也疑惑前八十回中用作叙事描绘或抒情以及小儿女们自作的诗词曲赋承载实在太沉痛太悲惨,根本不像只经历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诸类基于个体和小群体变故的生命体验所作。当然并非那样就不具警世意义不够铭心,而是家恨升聚至国仇,场景是以并非若干家族而是整个中国为辐射面之下万骨连山血漫江海的惨绝人寰鬼蜮修罗场,对华夏山河遭外敌蹂躏与内部自相残杀奸恶勾结屠戮控诉不绝,怀戚天下极致哀苦悲悼乃至心潮汹涌澎湃而漫溢字里行间,那些辞赋才合乎情理。最令我叹服也最让我对此版本坚信不疑的乃是文末情榜,两三字著尽风流,整体意象精魂的撷蕊萃取付予永恒的天人相映意味,期待高人详解。

  这版本要有心力才翻得。第一次看罢怔住,以往流连于书中实写儿女情长家族破败的感伤情绪冷凝收藏,代之以有如雷击的惊诧悲愤与移目现实的棒喝。并非糟心的“皇汉”信徒,不是沉湎于回望亡国故土的哀绪,也不仅所谓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时至今日以及可期的未来,或相承或变异对华夏文明与实体的侵蚀屠宰仍在且愈演愈烈,祸首又何止满遗。

  此书评分奇低,舍本逐末纠缠于辞藻之流不提,以立意来否定本书的(估计其中不乏慕清坏种和被刘心武阎崇年等货色迷障的糊涂人),倒更加映证作者和后人所言,只知照风月宝鉴正面,不见背后森森白骨。

  附上提及的贴子链接:

  1. 被错解三百年的黛玉葬花

  2. 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六):癸酉本,名字即真相

  名字即真相。癸酉本,鬼扯忽悠本。 读完喷出隔夜饭,我还算内心强的,很多人读了一回就败下阵了。《癸酉本石头记/吴氏石头记/何初本石头记》每隔年就蹦出来恶心人一下,简直就是病毒。 好像有意配套似的,九州出版社 同样无比垃圾,他们还过一部山寨版《人类简史》,底线之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豆瓣分低至2.4,如今又出版了一部《癸酉本石头记》,真是垃圾出版社出版垃圾出版物,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68418/ 有趣的是,何莉莉声称为了安抚“迫不及待”要一睹为快的读者心情,只好拿来先出版一下,凑合看看,稿子仍在“继续润色中”······这几句说辞里包含了多少文章,他们在“润色”的这段时间里,既可以狡猾地填掉自己过去疏忽的漏洞,还能同时观察风向,为将来再补坑找到更多的解释余地。就是这样不高明的骗术,不知让多少脑值欠费者走火入魔。 《癸酉本》的水军叫嚣,你看红学会都哑了,因为他们研究了百年都错了,肯定是被癸酉本震惊了。写到这里,我觉得红学会不发声是对的,因为发了声,正中骗子下怀。 只要权威一旦出面“纠错”,那么这坨《癸酉本》就会立即自行改错,反正何莉莉声称“正在润色”,润色时把“汇集”到的错误改掉,于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癸酉本》摇身一变成了最合理的“真本”了。原影印搞没有公布,正是想让追查的人无凭无据,甚至他们干脆就说我原书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能怎么地。 话说到这个地步,换一般人就不好意思自称原本了吧。癸酉本啊癸酉本,我读书没那么少你不要骗我。 《癸酉本石头记》第105回叫做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哈哈,这抄袭也太露骨了,87版的电视剧我是看过的。这书为了呼应前80回脂批,也算蛮拼的,东拼西凑左袭右抄,心比天高,无奈笔力龌龊,只好托言是凭借模糊记忆改写而成。 在《癸酉本》的情节里,外人能随意出入贾府,袭人突然变成泼妇,信佛的王夫人要宝玉娶尼姑,通灵玉离开贾家竟然还把后面的故事流传下来,宝玉成了淫徒,贾府人分为各支武装势力,林妹妹成为武装首领,宝钗色诱宝玉,宝钗色诱贾雨村,王熙凤魂魄杀仇人被天兵天将收走······这么一本荒唐的三流武侠神话小说,有人愿意相信它与80回脂本“极其契合并解决了红学家们未能解决的问题”,那我也没话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本人不相信。——可能我被智商所限,达不到信的资格吧。 那些网络水军和走火入魔的人,既要找各种理由替《癸酉本》圆谎,又要到各种网站刷脸,还要拿普普通通的脑袋去颠倒因果去干根本不可能的事······神秘的资本力量,佩服佩服。每每看到他们被各路真相帝各路专业人士举例讲典纵横捭阖,当成傻子逗着玩,我就十分心疼,让我不禁感叹水军不易。百度词条被修改多少具体没有统计不知道,但我估计人多力量大嘛,也不知百度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被他们喂毒,但这也证明,鬼扯忽悠们心里对这书有多烂是十分清楚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惶惶不安。 我有一个深深的担忧,即伪本绝对不能面世流通。一旦流通,假的东西必然会被人跳出毛病,而伪本为了维护利益就会挺直腰杆坚持错误,其他诸善本就会被质疑,不仅冒充,还要取代。《红楼梦》就真的“完”了。 “完”是完蛋的完。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七):荒唐至极不荒唐

  废寝忘食一次读完,这离奇荒诞的续本我看倒有八九分可信。

  语言粗俗行文仓促细处情节重漏尴尬不觉得是大问题,此书或由续者知晓原作掌握故事全脉后复述得出,且受彼特定时空下某些特殊原因干扰。至于人物的所谓“画风突变”,作为令人错愕也是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部分,从之前的未必完美但一定丰满耐揣摩咀嚼的复合或深邃人格突然变得扁平单一且猥琐劣化,倒不如看作删补润色,即成就红楼梦另一壮美奇绝之处,对人物精深刻绘赋灵赋魅前的生硬,焉知不是最核心本意?比如元春作为后妃竟然领兵击敌而后又被陷害处死,黛玉已嫁给宝玉掌管家印后疑心病重错杀小红导致贾府最后一刻完全崩塌,还有颇受诟病非议的两处: 宝玉深植的淫性以及宝钗面热心冷的极致推演,看似天马行空荒唐无稽,实则与明末血泪史一一对应,更契合了全书提纲挈领意蕴无穷的第一回目以及诸多批语,具体分析和大量例证见文末讨论前八十回的神帖,在此不复述了。凤姐自尽后,已被接引入太虚幻境的魂灵仍愤恨不已乃至逃回人间扫雪拾玉最后复仇未竟,即便不知明亡旧事,寒冬白雪一缕魂孤心心念念徘徊在兹,此间情真意切读来怎不令人叹息动容,欲探究竟。

  另一推测,这份粗底稿或者说它背后的真底稿是写来直抒胸臆并偿还夙愿的,如同人们醒后第一时间的述梦,之后本就计划大刀阔斧大肆增删修订隐匿编排,甚至作为内部低调传阅的平行版本 —— 毕竟对强盗流寇的种种暗喻影射鄙薄批判过于明显,若原样流出必定早已付之一炬。以往也疑惑前八十回中用作叙事描绘抒情以及小儿女们自作的诗词曲赋所承载实在太沉痛太悲苦,不像只经历过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诸类基于个体和小群体变故的生命体验所作。当然并非那样就不具警世意义不够刻骨铭心,而是家恨升聚至国仇,场景是以远非若干家族而是整片中华大地为辐射面之下万骨连山血漫江海的惨绝人寰鬼蜮修罗场,对华夏山河遭外敌蹂躏与内部自相残杀奸恶勾结屠戮控诉不绝,怀戚天下极致悲悼乃至心潮汹涌澎湃而漫溢字里行间,那些辞赋才合乎情理。最令我叹服也最让我对此版本坚信不疑的乃是文末情榜,两三字著尽风流,整体意象精魂的撷蕊萃取付予永恒的天人相映意味…… 期待高人详解。

  这版本要有心力时才翻得。第一次看罢怔住,以往流连于书中实写儿女情长家族破败的感伤情绪冷凝收藏,代之以有如雷击的惊诧悲愤与移目现实的棒喝。并非糟心的“皇汉”信徒,不是沉湎于回望亡国故土的哀绪,也不仅所谓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时至今日以及可期的未来,或相承或变异对华夏文明与实体的侵蚀屠宰仍在且愈演愈烈,祸首又何止满遗。

  此书评分奇低,舍本逐末纠缠于辞藻之流不提,以立意来否定本书的,想来多是沉浸于落红成阵的实境红楼之梦未能跳脱(索不索隐各有各的读法各有滋味),其余则不乏慕清坏种和被刘心武阎崇年等货色迷障的糊涂人。倒更加映证作者和后人所言,只知照风月宝鉴正面,不见背后森森白骨。

  附上提及的贴子链接:

  1. 被错解三百年的黛玉葬花

  2. 百年红学丑闻,揭秘《红楼梦》中明亡史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八):浅评癸酉本 妄谈红楼记

  查了度娘才知道《癸酉本石头记》本就不是曹雪芹所做,癸酉本的全名叫《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书中明确承认原作者是吴梅村,原作叫《风月宝鉴》,有108回。后人在此基础上增删写成本书。读到最后也自行鉴定本书应该不是曹老先生的真本,不仅因为语言风格迥异,更因为完全偏离了前八十回的超脱淡然之感。台湾红学家蒋勋曾评论红楼梦实际上是真正的佛学,不仅因为当中人物命运的纠缠跌宕,更因为虽然书中时常鸡飞狗跳丑态百出,但作者依然是冷眼旁观面容不改。曹雪芹就会让乡下来的刘姥姥吃醉了酒误入宝玉的房间,又玩又睡搞得一塌糊涂,曹公依然冷眼旁观。他只在叙述,只在描写,或者只在回忆,想象里他应该是一个清瘦花白胡须的老者,年幼时锦衣玉食万千宠爱,年少时家道中落大厦忽倾,成年时看遍百态尝尽疾苦,年老时呕心沥血看透红尘。因此即使书里的人物再荒唐可笑,于他讲来都是淡淡一笔轻描拂过,与癸酉本的心浮气躁完全不同。虽然对书评价不高,但借着癸酉本,也将多年来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读过的红楼之梦一一梳理出来,以完自己年幼时多情之劫。

  黛玉 也许是错觉,但一直觉得黛玉是所有金陵女子中最双子座的一个。前世有宿命今生又无依,因此造就其望月知冷葬花有泪的自怜之心,而得天之独厚灵巧又别致又致其心高气傲,生出时时想要力压众人的卓然傲骨。但癸酉本里王熙凤落难被逐出贾家,平儿被扶正成了琏二奶奶,家道中落内有不孝子孙外有强盗贼寇,平儿竟以黛玉与宝玉已有婚约为由前来让黛玉主家。而黛玉竟然也暗自忖度“我虽然身子弱,但也是个要强的。。说实在的,人谁没有功利之心,都喜着听别人的赞语,我岂能无动于衷?”最后黛玉竟然真的管起贾家,也最终因为听信谗言而断送贾家于贼寇之手。且不说区区一个外姓又体弱的林黛玉如何能掌管贾家,此等安排分明是让林黛玉也学王熙凤成了一代女强人。红楼梦虽无曹老先生亲笔书写的结尾,但第五回中早已将众人命运书于《金陵十二钗》中——“可叹天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玉带林中挂”自是指林黛玉,虽身份高贵出身不凡,但终究孤苦无依清冷一世,决计不会存有入世争强之心。绛珠仙子转世自有孤傲之质,故黛玉从不与别人相同,众姐妹起诗社作诗,各人冥思苦想,独黛玉四处闲逛,等众人都做完了,她执笔一挥一气呵成,“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使众人赞叹“是从何处想来!”宝玉因为贪玩不读书被他爹地暴打,宝钗姐姐劝说他用心经济学问,连史湘云都免不了世俗之心,鹦鹉学舌般规劝宝玉追逐功名以光耀门楣,黛玉却从不曾,这也正是宝黛二人终究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重要原因,试问一个对宝玉转赠给她的北静王爷赏赐的佛珠也就是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他”的个性女子,如何会在主家主事上用心用计,又如何会与凤姐平儿之流同等心气~黛玉本就是仙女转世,因此她即便是病了也是柔弱可怜,即便是怒了也是楚楚动人,即便是死了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总之,不食烟火,也不是凡人。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论出身,探春是贾家三小姐,亲母是一个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妾,时不时出来闹出一身丑态弄的自己和女儿都万分难堪,但探春却心怀远大。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史老太君领着众人游赏各处,走到探春的秋爽斋:“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闺阁女儿的绣房,三间屋子全部打通不隔断,屋子中间放着一张大理石桌子,上面磊着十几本笔帖和数十方砚台,密密麻麻的毛笔如树林一般,何等的豪爽干练!连王熙凤在探春代管家中事宜之时也不由的赞叹说“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探春最终和亲远嫁,做了边藩王妃,应了当日她自己做的灯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虽然远走他乡从此与家人相见无望,却是贾家女儿中少有的得以善终者,从此拥有广阔天地,挣脱了委曲求全或下嫁或填房的庶出女儿命运。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如果你问我,红楼梦里最喜欢谁,大约90%的概率答案会是史湘云。湘云是十二金钗里最接地气的女汉子~同样是年幼时父母早亡,湘云却不似黛玉般顾影自怜,偏生就一副男儿似的爽气;同样是被家人所冷遇家计艰难,却不似惜春般淡漠情冷,自有一股豪气干云的热情。冬日里史老太君给了大观园一块新鲜鹿肉,大家升起炉子撸串吃,湘云一面吃一面说“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黛玉笑话说“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史湘云却不以为然,称自己“‘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酒后大家以雪为题即景联句,果然数湘云联的最多最好,惹得黛玉取笑她说“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宝玉和宝琴同日过生日,家长不在,大家围坐一处行令吃酒,湘云就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没过一会儿这人忽然不见了,原来是吃醉了图凉快,居然在山后的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赶去一看湘云睡得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还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睡梦里口中仍然念念有词的说酒令“……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让众人又是笑,又是爱。性情开朗毫不伪善,喝醉了睡在石凳上也不见感冒,可见身体素质是杠杠滴~这样一个闲来无事穿着男儿衣服扮宝玉的可爱女生,虽然后来嫁得如意郎君琴瑟和弦,但幸福却很短暂,后因时局动荡而失去夫婿,湘云立志守寡,抑郁空守一生。可怜昔日神采飞扬疏朗旷达的史大姑娘,性情直爽、体健貌端、善良豁达、才思敏捷,也终究逃不出命运的牵绊纠结。

  尤三姐 不在金陵册正册记载但却印象深刻的龙套级人物。她是贾宝玉堂哥贾珍的媳妇尤氏的三妹妹,上面还有个尤二姐,相比半老徐娘资质平庸的尤大奶奶,这一对尤氏小姨子真真是贾府爷们眼里的一对尤物。性情软弱水性杨花的尤二姐就先跟自己姐夫牵扯不清,后来又做了王熙凤老公贾琏的外室。讲到这里就忍不住吐一下,这贾珍自己染指美貌小姨子尚可理解,居然还介绍给自家堂弟并且出谋划策保媒拉线,贾琏收房了尤二姐以后得知尤二姐与贾珍之事依然是一笔带过,声称什么不是拈酸吃醋之辈,依旧和珍大爷亲密往来喝酒把妹,是真的把“妹”,把完了二妹还要把三妹,性情刚烈的三姐却不能容忍此等轻薄,借着酒疯对二位贾爷任意奚落取笑,惹得他兄弟好没意思,酒足兴尽也不容他兄弟多坐便撵了出去自己关门睡去,日间又苦口婆心规劝姐姐“如此糊涂。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也算无能,而且他家有一个极厉害的女人,如今瞒着不知方安,倘若有一日他知道了岂有干休之理,必有一场大闹,不知谁生谁死。趁如今我不拿他们作践取乐准折,到那时白落个臭名后悔不及。”后见母亲姐姐均不能容己,尤三姐只说倾心于柳湘莲,只要能嫁与柳公子便再不惹事。那柳公子本立意娶一角色女子,与尤三姐也算天作之和,却听信谗言以为尤三姐也系水性杨花之人,上门索要定情祖传鸳鸯剑。刚烈的尤三姐奉还定礼时拔剑自刎,一时“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柳公子方知尤三姐是此等标志此等刚烈之人,后悔不及遂遁入空门。苟活于世虽来日方长却受人诟病,决绝一死终成清誉却阴阳两隔,可见世间人言可畏,拆散多少好姻缘。

  晴雯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一生充分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如果你出身不咋好就不要长得太好看,如果不幸出身不好长得还好看那就不要脾气太差,如果非常不幸出身不好长得还好看脾气又不咋好那就心眼不要太实,早早给自己做个打算,像尤三姐说的,至少也不白担了臭名。晴雯据说是眉眼长得有几分像林黛玉(像人也不挑个人缘好的像),可见容貌不俗,但性情可谓乖张且口齿可谓尖俐得罪贾府诸多小人。宝玉他娘见她长得美艳又时常与宝玉说笑,听信谗言误以为她带坏宝玉,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将她从炕上拉下来硬撵出去。宝玉偷偷去看望,晴雯病势沉重,将养到两三寸长的葱管一般的两根指甲齐根铰下给宝玉留念,并说“早知今日,当初便另有一番道理,也不枉耽了此虚名”。当夜,晴雯便抑郁而终,成为贾府内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同样冤死的还有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因为就和宝玉说了两句悄悄话被撵了出去最后含冤自尽。癸酉本中安排了晴雯金钏儿冤魂索命的情节,最后呕死了王夫人,表面看像是因果轮回,实际封建社会里丫鬟卖身奴才卖命,冤死之人车载斗量,冤屈之事更是罄竹难书,在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社会以前人们接受的教育是皇权神授,平头百姓安分守己被奴役统治早已麻木,遇见不公不平也多是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多半不会想到是主人太残暴。因此癸酉本花了大笔墨写了各种奴才借着世道混乱称王称霸最终报当年主子的一箭之仇,看得直起鸡皮疙瘩:即便是今日也未必有这样的自我维权意识,何况贾家其实尚算良善之家,老爷太太都算是讲理,还有帅气温柔的公子时时怜香惜玉,忽然如此多的落井下石居心迫害,竟像是被打了复仇神剂一般,实在太不可信。再说回晴雯,虽然嘴不饶人脾气又差,对宝玉却细心周到,袭人回家探亲,宝玉半夜做噩梦习惯性的喊袭人,麝月就睡在宝玉帐外,只说了一句“他叫袭人,与我什么相干”就翻身睡了,还是在外面的晴雯起来问长问短。宝玉得了俄罗斯出产的雀金裘——一件孔雀羽毛做成的披风,不防被炉火烧了小洞,夜里找不到裁缝,明天又赶着穿,屋内的丫鬟除了晴雯无人会界线。晴雯拖着重感冒的身子爬起来一针一线的织补,直熬了一夜才补完。新版红楼梦里杨幂晃着水葱一样并留着两根两三寸长红指甲的嫩手,拖着病体在床榻上抱着一堆孔雀羽毛飞针走线,对于我这个手工爱好者简直如表演绣一般,想必书中的宝玉见此画面也是只恨不能拍照微博好痛秀自己的红颜知己吧~

  宝钗 作为金玉良缘的女主宝黛钗三角恋的当事人一定得写宝钗。但宝钗一直都只是很好,长得好、人缘好、处事好、学问好,全家人都赞不绝口上上下下都夸得体懂事,虽然心计深厚但也化解了许多是非,完全目标明确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为了和宝玉成婚冒名顶替也是叔婶都能忍。虽然曹雪芹笔下对宝钗的评价未必太正面,但放在今天宝钗也是活生生的良家女子教科书,即便是胸有沟壑手段了得那又如何?试问那么多傻憨女子的下场又有多好,最后死的死孤的孤,宝钗怎么也算是混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按照高鄂的安排最后还有了贾家的嫡亲子孙,即便是宝玉出家了,只要活得长寿最后也是史老太君一般的人物,值得尊敬学习。但也只是尊敬学习,永远无法亲近喜爱。

  宝玉 贾宝玉其实只是个配角。他的存在大约是因为故事如果只写女性会变的非常奇怪,也许因为故事需要宝二爷来衬托大观园里的女孩子到底是有多卓尔不凡,也许因为曹雪芹需要一个角色来自我定位,用宝二爷的视角来描绘众多女子的五彩斑斓,也许是因为荣宁两府里的不肖子孙实在太不争气唯有一个宝玉尚算拿得出手。。。总之,他只是个糊涂蛋,诗文才情不及黛玉,人情练达不及宝钗,管理手段不及凤姐,豪爽豁达不及探春湘云,痴情隐忍更不及妙玉李纨。他是陪衬,是线索,是众人的结局见证者,也许是曹雪芹对前半生荣辱繁华的忏悔和安慰。他只是个痴儿浊物,空享着众多女子的情思惦念,最终也都一一辜负。癸酉本里宝玉他爹本来安排妙玉嫁给宝玉,黛玉只为侧室,这厮得知后不光欣然接受还写信讨好,最后还是妙玉不愿拆散人家姻缘悄悄远走才成就宝黛。后林黛玉惨死直至成了一堆白骨才被宝玉发现,这蠢货白天刚哭葬了伊人晚上就和宝钗翻云覆雨,更荒唐的是成婚后宝玉负气离家出走刚一年,宝钗居然倾慕贾雨村的经济之道仕途之心做了贾雨村的小妾。这是癸酉本一直被本人所嫌弃的重要原因——狂秀荒淫水性泯灭人伦完全无道德底线!可转头一想,欲痴何曾痴呢,即便宝黛最终成了神仙眷侣,早已委身宝玉的袭人是离不了的,若晴雯不死少不了也要牵念,拢翠庵的妙玉要是不被坏人掳走又何去何从?这还只是女的,还不包括蒋玉菡、秦钟、北静王这些男性伴侣。。世间万物最大莫若男子心,家国天下金钱权势狐朋狗友娇妻美妾一样不落,即便是在千古情痴曹雪芹笔下也是没有“只得一心人”这一说法的,可见世上男子之专心,何其难得。。。

  想写的太多了。王熙凤,太精彩的一个人物,一个大字不识的十几岁女孩子居然掌管着上千人的大户人家,不仅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还挪着公款大赚外快,虽然最后事情败露下场凄惨,也像她最后自己说的,一生“便是别人没见的也见了,没吃的也吃了”。值得一赞的不光是行政能力,更有人事管理的凌厉手段,曾被自己手下办事的婆子评价成“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对于自己的情敌更是毫不手软,佯装贤良软硬兼施撒泼打滚无所不为,直把尤二姐治死了也不知死于谁手,此等谋略若生于逢时只怕也是一代女中豪杰!还有妙玉,欲洁何曾洁~处女座的杰出代表,珍藏的古董茶具不过被刘姥姥用了一下就毫不吝惜的弃之如草,完美主义的绝美代言人。最后却终入泥潭被贼人掳走,惜春也只能感叹,她必不会惜命…只空付了对宝玉一世相思~~还有忠心刚烈的鸳鸯,周到温柔的平儿,温和却有心计的袭人,标致聪慧却凄苦的香菱……红楼梦究竟有多少个女孩子?我没有细细数过,但人人不同个个精彩,细细品读都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书。她们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粗俗有的温婉,曹公竟将其言语动作服饰为人逐一道来,精彩纷呈活灵活现,个个色色不相雷同。这也是红楼梦留传百年依然经典的重要原因。多年来数次拜读红楼,每每对高鄂之后续嗤之以鼻,总感觉有山寨之嫌。如今读了更难以接受的版本,方知答案其实早已存在个人心中,如果有一天真的见了曹公亲笔的结局,若与本宫所想意见不合依旧会言之凿凿妄谈切切,指手画脚之势只怕曹公地下有知也不得安稳,终究意难平。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还是要为癸酉本正下名,之所以不喜欢大约是先入为主,因此诸多不满。癸酉本被称之为最接近正本的结局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前书未曾解开的谜团都在本书中有讲述。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最不像曹公亲笔。秦可卿虽然红学家们早已经认定是与家翁贾珍有染,但一直都隐藏于字里行间不曾明确,癸酉本却直接道出”贾蓉因其父与可卿有染之事存有叛逆。。。“如此直白看的人心惊肉跳;宝玉挨打之时曾遣晴雯送给黛玉两块旧手帕,以示他不会见新忘旧之意。这本是宝黛之间私相授受的小情谊,连晴雯都不得其解,唯有黛玉一眼看破,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从此认定宝玉为知己。这本就是木石前盟的默契,旁人不懂自是世俗,看官不懂自有专家,癸酉本里宝玉却亲口对宝钗解释了手帕的意义,这决计不是清冷高傲的曹公能做出的婆妈之事~~但癸酉本在细节上还是有助于理解红楼梦的,更详细的诠释了前传中的许多情节。

  最后,感谢我的读书群小组,因为事先知道要写书评,因此读书时第一次在书上做了批注笔记,读完后又粗略翻看了红楼梦原著,用了一下午并一晚上的时间从头回忆了大观园里那些让我深深喜爱的女子,虽篇幅无限奈何胸无点墨,许多精彩的片段和人物皆未呈现,留给诸君自行探访吧。。。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九):盛世真龙现世,可惜世人多是叶公好龙

  个人感觉这一部可信度很高!

  文字虽然不是很润色,也能看出来有缺漏,但是大部分都不会现代味重刺眼,各位可以跟刘心武对比下就可以见高下了。红楼梦经过多次删改,很多用词细节问题可以略过不计,不能作为评判真假的证据。 发表者也说这个是个早期没有经过精炼的版本。 最出彩的是剧情走向上,本人读过从清代到现在的多个续本,可以说那些版本没有个脱出“续书”的窠臼,而且大多匠气十足,除了这个版本,各种剧情桥段充满了原作的灵气,现在就简单列举几点:

  前80回判词很各处都会反复强调一个 “大末世”,“白骨如山”,“衰颓” “万艳同悲“都同次,试想如果是一家的兴衰成败,宫廷斗争,哪里又用得上“大末世”这种背景。特别是前八十回大都是公子佳人在园子里吟诗做对之类,所以绝大部分的续书都把后28/40回也基本写成这个调调,虽然能看出来作者的原意是应该把整个的格局翻过来,但不是原作者,谁又敢这么大胆? 我看书时时常想怎样才能制造出一个”大末世“,乾隆年间又有什么末世!? 看了这个才满足了我的想像,只有明末饥荒流寇天地倾覆才对的上前面那么多的铺垫。 我还记得某本前80回又一段说宝玉对芳官耶律雄奴的长篇大论,说什么要”奴役外狄,外狄猪狗不如“,当时看着很刺眼,以现代的观点来看觉得曹雪芹境界应该高于此,但放在这里就很好理解了,当时正是清朝屠戮不久,名族仇恨正新,才又此言。感觉只有放在这样一个改朝换代乱流的时代背景下,黛玉和其它那些人的感慨才有所发有所依凭,才有了深度

  这一部人物上也是可圈可点,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看懂红楼的人都知道, 原作者是一个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人,观点人物经常令人耳目一新。 表现在不光诗词意境上, 也在剧情安排上。但大多仿本总是战战兢兢,尽力切合前80回人物,不敢逾雷池一步。这一个续书对人物都有很多升华和深入,比如明确了宝姐姐的腹黑形象,所谓商贾之家,权谋丘壑。 黛玉的清高才子但又不同时务,狭隘猜忌,妙玉的凡心萌动,贾政的犀利,王熙凤的逆天强英雄,鸳鸯的背叛。元春的映射也有点道理。

  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样一个最接近那个答案的版本,故事足够精彩,冲击足够强烈, 真也好假也好,可以不必再叹“红楼未完”。

  另: 我强烈建议读这个本的人应该先读读明末清初历史再来讨论, 正史太艰难, 起码读过金庸的 碧血剑 袁崇焕评传, 和明朝那些事儿, 这个本子就好理解的多了。

  江南文人对于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惨痛记忆之深, 真真是“二百年都忘不了”。 一个例子,金庸先生出身江浙世家, 他的第一,二部小说和最后一部小说的主题, 都有“反清复明”在里头。 一般人写小说,开始最先想到了都是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金先生如此,红楼梦作者又何尝不是。红楼梦为什么要叫“红楼梦”,不叫什么金陵梦,汴京梦,随圆梦,林黛玉为什么是“绛株草”,大家难道不觉得红色的草很奇怪从来没听过么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读后感(十):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玄墓蟠香寺,云空未必空的道人,忏悔的淫僧,妙玉

  玄墓山梅花环绕的圣恩寺,大云道人,死后敛以僧袍,坟前立一圆石,吴梅村

  空空道人/情僧,青埂峰下的玉兄

  血泪泣成,以史为鉴

  豪华去后笙歌散,兴亡阅尽泪难干。 妆台鸾镜事已空,碧草寒垄情似烟。 君王一怒诸臣惊,忠良贤愚谁能辨? 一朝结冤深难解,谁知天道有循环。 我今忏悔性悟彻,照见本心仁与善。 高堂大厦孰知苦,金屏绣褥啼痕连。 云窗雾阁隐妒容,鬓云斜軃生埋怨。 锦衣玉食尝无味,红粉王孙恋嗔言。 祸因恶积福缘善,涤心洗孽仰圣贤。 盛衰消长辨分明,子孙久享在人间。

  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荒唐又辛酸,世人同悲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